《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16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答案 C

解析 A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无义;

B项,把/相当于“而”;

C项,都为“当……时”;

D项,不定指代词,没有谁/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至于誓天断发

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解析 A项,“从事”,古义:

官名,文中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

投身到(事业中去)。

B项,“至于”,古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于”;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D项,“人事”,古义:

政治上的得失。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事理人情。

4.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告以成功(省略句)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C.自然之理也(判断句)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被动句)

答案 D

解析 D项为状语后置句。

5.课文到第三段已完成了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论证,作者为什么又写第四段,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进一步深入议论,从庄宗强弱兴亡的强烈对比中,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B.“岂独伶人也哉?

”意思是,哪里仅仅是溺爱伶人会如此呢?

这个结尾强调了庄宗提供的教训的普遍意义,任何沉溺于逸乐(小看“忽微”)、忘记忧劳兴国至理的行为,后果都不堪设想。

C.联系这篇史论的写作背景,还可以看出作者构思这一段的良苦用心在于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体现了这是一篇有现实针对性的史论。

D.这一段与第三段在论述上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庄宗小看“忽微”、沉溺于逸乐的史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解析 “没有提供……史实,这在……力量”说法不准确。

二、文本训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原来

B.负而前驱负:

背着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

D.泣下沾襟泣:

眼泪

答案 A

解析 原:

推其根本。

7.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用统一的编年体编写。

B.序,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

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猪。

解析 二十四史统一用纪传体编写。

8.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得失,阐明中心论点,既赞叹庄宗成功又慨叹庄宗失败。

B.以庄宗的“极盛”和他的“极衰”构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强调“人事”的作用。

C.“岂得之难……而皆自于人欤?

”连用问句,引人深思,并寓结论于疑问中,又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天命”。

D.段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判朝政,讽谏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解析 错在“天命”。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分)

答案 

(1)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政治上的得失吗?

(2)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解析 

(1)“理”,命运;

“岂”难道;

“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忽微”,微小的事情;

“于”,表被动;

“溺”,困扰。

三、拓展阅读(19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小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

“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

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

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

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

‘今日孰与饮而乐乎?

’闻其贤者也则悦;

否,则叹曰: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

‘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其生也迫于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妻子有很多种称呼,如古代皇帝称妻子叫梓童;

宰相称妻子叫夫人;

文人称妻子叫拙荆;

雅士称妻子叫执帚。

B.太子宾客,唐朝开始设立,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与对太子规谏,多为闲差。

宋、元、明因之,多以他官兼任。

清不立太子,不设。

C.江淮是指江(长江)、淮(淮河)一带,广义上指江南、淮北地区,狭义上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殁”表示死来源于“没”。

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其身未殁,诸侯倍叛。

解析 广义上指江南、淮南地区。

(2)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B.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C.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D.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解析 注意做主语的“谢氏”“之”及表时间的副词“间”,有时,做状语,从而断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氏与梅圣俞伉俪情深。

谢氏去世后,梅圣俞多次请欧阳修为妻子写墓志铭,欧阳修虽不乐意,但终究被感动而写下了这篇铭文。

B.谢氏贤良淑德,治家有方。

谢氏能使其丈夫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的变化而焦虑;

其房舍整洁,衣服干净,言行和悦。

C.谢氏关注民生疾苦。

西边战事尚未结束,国家更加困窘,盗贼在江淮地区突然作乱,又发生旱灾、蝗灾,对此种种,谢氏嗟叹不已。

D.谢氏见识高明,懂得事理。

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解析 “欧阳修虽不乐意”有误,原文第一段“予未暇作”,是说欧阳修没有空闲写,而不是不愿意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

(5分)

②其生也迫于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答案 ①她(谢氏)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我)用她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②她生时受我的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办法得到厚葬,(我)认为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

“我的妻子谢氏死了。

”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

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

“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

谢希深父子是当世名人,家世显赫。

谢氏生于一个豪门大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去世的时候,(我)用她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从这件事上)知道了。

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

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

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

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

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

我在世上处于逆境中很久了,(但)出门得幸能与有道德有才能的士大夫交游,感觉愉快,进门就见到妻子安适的容貌,于是忘记了忧愁,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我曾经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做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

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

‘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

’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

如果不是,就感叹道:

‘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才德出众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

‘如今西边战事还没有结束,国家更加困窘,盗贼又在江淮地区突然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

我作为妇人,死了还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

她生时受我的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办法得到厚葬,(我)认为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

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

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或许可以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

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

”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9分)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

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

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________,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________。

这里面很有特色的是家具上的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________。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很多。

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

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属性,借物寓志,附会象征。

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等。

(    )。

例如金线、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装饰在家具上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像“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________,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涵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11.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有较强表现力的装饰在家具上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B.将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C.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时有较强的表现力,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D.装饰在家具上的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书法形式或各种变体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浏览文中的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句子主干为“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是表现手段”,主宾搭配不当,只有B项主宾搭配恰当。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B.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然后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C.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就是用代表性事物寓意吉祥喜庆,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

D.用寓有吉祥喜庆意思的代表性事物作为素材直接用于吉祥图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里是说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补写的语句意思为“利用有代表性事物的象征寓意这一点为家具构图”。

B项,“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和“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顺序颠倒,造成不连贯的错误。

C项,是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和上下文不衔接。

D项,强调的是素材,未突出吉祥图案构成手法特征,和上下文不衔接。

故答案选A项。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宛若天成 登堂入室 珠联璧合 相反相成

B.蹙金结绣 登堂入室 并驾齐驱 相应相生

C.宛若天成 登峰造极 珠联璧合 相应相生

D.蹙金结绣 登峰造极 并驾齐驱 相反相成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宛若天成,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样,没有经过人工雕饰。

②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这里应用“宛若天成”。

③登峰造极,攀登到山峰的顶点。

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

④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这里应用“登峰造极”。

⑤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

⑥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这里应用“珠联璧合”。

⑦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

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

⑧相应相生,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这里应用“相应相生”。

故答案选C项。

14.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导演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

首先,热烈欢迎您的惠顾。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导演,作品广为流传,在影视圈小有名气。

我在上中学时就看过他的不少电影,至今还能记得其中的情节。

您是他老人家的令郎,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敬谢不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惠顾”改为“光临”或“到来”;

②“家父”改为“令尊”;

③“小有名气”改为“很有影响”④“令郎”改为“儿子”;

⑤“敬谢不敏”改为“表示感谢”

15.点滴爱心公益协会,是在校大学生、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组成的专业公益慈善团体。

下面是其标徽,请说明构图要素极其寓意。

(6分)

答案 标徽整体采用了同心圆造型,表达保护和关爱。

(1分)环形上方书写“点滴爱心公益协会”的艺术字,下方对应的是英文,分别标明组织名称。

(1分)中心图案为两只手托起一滴水,表示珍惜、呵护之意;

上面是打开的书本,又像张开的翅膀,与双手形成爱心形。

其意在说明点滴爱心和知识亦能有助公益事业,并带来无限希望。

(4分)(能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