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24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文档格式.docx

(1)、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形成:

a、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b、自1979年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户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②地位: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③作用:

a、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b、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c、为城市改革提供经验。

(2)城市改革:

经济体制(所有制):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结论: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开放(与国外或境外在经济上合作和其它方面交流):

(1)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后来,开放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4)目的: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济管理方法,扩大对贸易,促进本国发展。

开放是改革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加快建设的必然选择(捷径)。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现实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表现(作用):

(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如深圳速度浦东巨变)。

(2)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如:

生活用品休闲方式)。

考点拓展

(四)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转折

1、遵义会议: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2、抗战胜利:

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五)比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名称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历史任务

结果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邓小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

共同点

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考点35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其实践。

(a)(社九P26)

(一)“一国两制”的理论

依据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目的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提出者

含义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1)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台湾问题

1、立场:

一个中国原则。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完整不容分割。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坚持“四个决不”:

一个中国原则决不放弃;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寄希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4、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

(1)台湾岛内分裂势力。

(2)某些外国反华势力。

5、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无耻行径:

“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6、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四)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

1、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让给英国,澳门四百多年前葡萄牙所强占,而两地分别沦为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统治。

2、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建立政权,但大陆与台湾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与香港、澳门被侵占截然不同。

(五)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于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1)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3)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4)2008年12月,两岸“三通”实现。

2、不利因素:

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不断进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严重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三、和平与发展

考点36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社九P32、36)

(一)“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1、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2、世界多极化: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大向多极化发展。

3、原因(变题:

为什么说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绝大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2)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

(二)“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一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但经济发展的成果,远未惠及到所有的国家和人民。

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别悬殊的世界;

落后、贫困、危机、债务,困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因此,发展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

(三)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和时代潮流

1、基本态势: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2、时代潮流:

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仍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四)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政治、经济)。

考点37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社九P32)

(一)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1、恐怖主义:

(1)产生:

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2)危害:

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了严重威胁。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的表现(根本原因或根源):

(1)表现:

超级大国依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

3、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二)维护和平的途径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维护和平的力量团结起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考点38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c)

(一)发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社七上P36)

经济差异

分布

举例

发达国家

工农业现代化程序较高,经济比较发达

欧洲、北美、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

发展中国家

工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中国、印度、埃及、巴西、阿根廷

(注:

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处北半球,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南半球。

国际上通常分别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

(二)发展问题(社九P3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大多数发展国家地处北半球,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南半球,因此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表现

(1)落后、贫困、危机、债务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增多,南北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

原因

(1)历史原因:

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

(2)根本原因:

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

(3)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不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的沉重外债等

(三)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对策

1、发达国家:

(1)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比较有效的方法)。

(2)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3)在国际贸易中实行等价交换。

2、发展中国家:

(1)推动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根本途径)。

(2)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3)保证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3、中国:

(1)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增强同它们的团结。

(2)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能力拓展

(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和平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四、人口、资源与环境

考点39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九P59)

1、现状

(1)人口数量大,新增多(基本特点)。

(2)人口素质不高(基本特点)。

(3)人口日益老化(“银色”浪潮)。

2、人口素质偏低的具体表现:

(1)人口的身体素质偏低。

(2)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

3、影响:

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1)人口数量大,使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恶化,给社会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

(2)文化素质偏低,又给这部分人再就业增加了难度。

(3)人口日益老化,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二)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九P62)

1、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1)总量丰富(“资源大国”)。

(2)人均占有量很少(“资源小国”)。

2、现状:

(1)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2)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区域性短缺)。

(3)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

总之,资源短缺。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九P65)

1、形成原因:

(1)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2)中国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加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

总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1)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

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污染(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全,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考点40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c)

(一)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社九P68)

1、实行计划生育:

(1)我国的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2)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

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内容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2)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成效)

(1)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已进入世界低生育国家行列)

(2)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

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思品九P52)

(3)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4)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

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在人口问题上我们中学生能够做什么

人口多且增长快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人口素质偏低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口老龄化加速

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发展老年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应对老龄化

尊老敬老,孝敬长辈

(二)应对资源危机(社九P71)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1)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

(2)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2、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

(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

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使资源的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地球走向太空。

②节流:

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这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2)“开源”与“节流”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在解决资源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开源”与“节流”)

利用科学技术,可以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

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加强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这一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3)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短缺的有效方法。

①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相对欠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②东部能源相对短缺,而西部能源相对丰富——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3、在解决资源问题的过程中,立法工作相当重要。

《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三)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原因:

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要求:

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2、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1)在生态建设方面:

①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如:

三北防护林。

②大力开展防治荒漠化工作。

③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

(2)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①重点治理大江大湖(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和巢湖)的水体污染。

②治理重工业地区酸雨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四)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做

人口

①认真学习,积极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②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自觉遵守有关人口问题的法律法规

资源

①树立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观念,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遵守资源的法律法规,依法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环境

①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宣传环保

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依法同破坏环境行为作斗争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采取对策

人口问题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问题

依靠科学技术,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

环境问题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考点41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c)

(一)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社九P46、50)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1)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人口是关键因素,实质是发展问题。

2、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中,为什么人口是关键因素?

(1)人在社会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放废弃物。

(2)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

(3)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3、如何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1)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只有在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环境,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4、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九P77)

1、可持续发展: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前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观。

(2)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要求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

(1)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2)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生态农业”)。

(3)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例子:

(1)少生孩子多种树。

(2)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

(3)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垃圾分类回收。

(5)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6)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

(三)比较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

对策

(1)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人口是关键因素,裨是发展问题

1、数量:

人口基数大

2、质量:

人口素质不高

3、年龄结构:

人口日益老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2)努力做好优生工作

3、老龄化对策:

(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2)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人均:

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2、分布: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3、利用:

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

1、国家角度:

要依靠法律和管理

2、可持续发展:

开源与节流

3、科教兴国:

利用科学技术,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踌流域调配

1、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五、当代市场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点42知道现代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a)(九P110、113)

(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自然经济

社会生产的目的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社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的经济

买卖关系

市场经济

社会生产主要由市场调节的经济

市场调节

(二)“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

指市场,调配着人、财、物等经济资源在社会内的分配

指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总在变化,对于某种商品来说,如果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它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导致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种商品的生产中

①有些产品和服务无法靠市场提供,如路灯、防洪堤

②有些产品不能任由市场调节,如毒品、枪支弹药等

③市场调节存在着滞后、自发、盲目等缺点

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点

作用

优化配置人力、财力等经济资源,自动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