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23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docx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备课模板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什么及物理的一些重要应

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的乐趣.

2.在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具: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启发与讲解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位和国际单位;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4)会利用停表测时间;

(5)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长度单位换算和时间单位换算;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学难点:

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

教具:

刻度尺和停表、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讲解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与讨论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比较法: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

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爱上物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速度公式。

难点:

单位换算速度计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停表、斜面、米尺、小车、气球

教学方法:

讲解、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实验能力:

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

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摩擦力的方向时阻碍相对运动的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对比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话筒、示波器等。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3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声的应用中涉及的物理道理。

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感知或查阅资料了解利用声的实例

(2)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设计一些利用声音的小发明。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盆或碗、气球、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列举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了解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3.知道声具有能量

4.知道声可以依据频率进行划分

5.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6.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7.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8.知道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

9.知道超声及次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声现象知识的归纳和应用

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教学器材:

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器材: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加深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教学重点

知道液化放放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器材:

圆底烧瓶、温水、酒精灯、铁片(玻璃片)、铁架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2)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1)碘的升华实验

(2)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樟脑丸(或卫生球)、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多媒体课件、新旧日光灯管、固体清香剂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判断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现象;

(2)会从图象中读出对解题有用的相关信息;

(3)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

(2)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

(3)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对物态变化的图像分析

教学难点:

教与练的有机结合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光的传播探究性实验。

教学难点

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实验器材:

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白纸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2节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

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原因和虚像的概念;

(3)学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认识平面镜,懂得平面镜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解决视力表的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奇妙,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器材

演示用: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玻璃镜、白纸一张、纽扣电池等小件。

学生用:

玻璃镜、玻璃托、白纸一张、塑料蜡烛两个、尺子、笔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4节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

(2)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小平面镜、白纸、光盘、清水、大烧杯、铅笔、折射规律探究装置。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白光)能够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了解光的混合;

(2)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能够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能讨论得出光的色散,光的混合以及物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和感;

(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

(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然显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中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影响因素很难用前几节内容解释;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协作交流法.

演示实验器材:

强光电筒,红、绿、蓝三个光源,不同颜色的花,三棱镜,屏幕,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实验器材:

、红、绿、蓝、黄、无色的透明玻璃纸,光比较强的手电筒,红、绿、蓝、黄、绿的不透明纸.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

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7.了解光的色散,。

8.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

复习重点:

(1)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反射定律分析、解决问题。

(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解释现象。

(4)知道光的折射规律,会利用折射规律作图、解释现象。

复习难点:

(1)应用光现象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应用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协作交流法

学具准备:

平行光源、激光笔、烧杯、水、量筒、玻璃砖、平面镜、纸板、量角器、玻璃板、相同的跳棋子、光的折射实验器、三棱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7.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