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52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贤15101回采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六节运输

第七节机电

第八节其他

第七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附表

设备配备表

(1)

支护材料用量表

(2)

劳动组织表(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4)

设备检修内容列表(5)

附录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

附图

15101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示意图(图一)

15101工作面供电系统图(图二)

15101工作面设备布置图(图三)

各生产工艺平行作业距离示意图(图四)

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图五)

15101工作面支架布置示意图(图六)

最大最小控顶距示意图(图七)

末采停移支架支护平、剖面示意图(图八)

卧底炮眼布置图(图九)

机头尾开帮炮眼布置图(图十)

顺槽成面支护示意图(图十一)

循环作业图表(图十二)

15101工作面瓦斯电闭锁示意图(图十三)

15101综采工作面安全监测设备布置图(图十四)

15101综采工作面避灾线路示意图(图十五)

大贤煤业规程会审意见书

施工队组

15#煤层

综一、二队

会审时间

规程名称

15101综采作业规程

参审单位

签名

会审意见

技术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调度主任

通风科长

生技科长

机电科长

安全科长

矿长批示意见

第一章概况

表1

煤层名称

水平名称

+852m

采区名称

15100

工作面名称

15101

地面标高(m)

980-1250

工作面标高(m)

+790m

埋藏深度(m)

260

地面位置

位于陈家沟村以北,主斜井以东,地面为山川、沟谷地带,无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本规程所掘巷道以西为主斜井,以东为大贤与原振兴矿界,以北为旧采巷道和采空区,以南为实体煤田。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无任何影响

走向长(m)

120m

倾斜长(m)

520m

面积

62400㎡

第二节煤层

15号煤层俗称丈八煤,煤层厚5.10~9.56m,平均7.20m,结构简单—复杂,含夹矸0~4层。

属稳定的全区可采厚煤层,直接顶板为K2灰岩,伪顶为0.05~0.70m厚的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表表2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m)

煤层结构

可采性

稳定性

视密度(t/m3)

岩性

最小~最大

平均

结构

夹矸层数

顶板

底板

65.50~94.85

75.73

15号

5.10~9.56

7.20

简单-复杂

0~4

全区可采

稳定

1.4

石灰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煤质及用途:

15号煤层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基本相近,颜色为黑-灰黑色,具金刚和似金刚光泽,具梯形棱角状断口,有一定韧性,硬度3左右,条带状、线状结构,块状或层状构造。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少量为光亮型和暗淡型煤,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夹有镜煤条带和少量暗煤。

15号煤层含黄铁矿结核。

15号煤层伪顶为薄层泥岩,在开采过程中随采随落,直接顶为K2石灰岩,属坚硬岩石,质地坚硬,裂隙发育。

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属软质岩石,开采中未发现底鼓现象。

15#煤层伪顶为0.05-0.70米厚的泥岩,直接顶顶板为K2石灰岩,厚度在11.2-16.3米之间,平均厚度为13.75米,该灰岩硬度较,整体强度较高,属坚硬岩石,但由于灰岩中常夹有三层泥岩,而将灰岩四分,俗称“四节石”灰岩,其节理裂隙发育,一般随采随落,顶板管理较容易;

15#煤层底板为沙质泥岩、泥岩底板,厚度在0.6-7.8米之间,平均厚度为4.8米。

见附图: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井田范围内构造简单,主要为褶皱构造,在井田北部发育S1向斜,走向北东东向,两翼倾角不大,倾角一般8~10°

在中部偏北发育S2背斜,在井田南部主要表现为S2背斜的南翼,为一单斜构造,倾角一般3—10°

另在开采过程中发现了7条正断层及4个小型陷落柱。

F1断层:

位于原井田的北部边缘,走向北东东向,倾向北北西,倾角70°

,落差20m,贯穿于井田东西。

为隐伏断层,在开采过程中发现。

F2断层:

位于F1断层的南部,走向北东东向,倾向北北西,倾角70°

,落差40m。

为隐伏断层,在开采过程中发现,在井田内延伸长度为1200m左右。

F3、F4、F5、F6、F7断层落差4~2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不大,均在开采过程中发现。

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4个小型陷落柱面积不大,无规律性。

在井下开采中发现。

井田断层特征一览表表4

断层名称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m)

备注

F1

正断层

N70E

N

70

20~40

延伸长度3300m

F3

N70W

NE

15

延伸长度600m

F2

EW

84

40

延伸长度1250m

F4

N80W

10

延伸长度580m

另未见岩浆岩侵入。

综上所述,该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涌水量

本工作面正常情况下最大涌水量:

0.5m3/h;

最小涌水量:

0.2m3/h。

二、含水层

15号煤层:

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下部灰岩含水层,根据本矿历年来的开采,上部含水层富水性不强,15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三、15号煤层充水因素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是15号煤层直接顶板灰岩含水层之水及灰岩以上各砂岩、灰岩含水层之水。

二为在本井田北部,15号煤层埋藏较浅,局部有煤层露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非常好,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煤层埋深,因此秀水河的季节性水及大气降水会通过开采裂隙带导入井下。

三为9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会沿导水裂隙带进入15号煤层矿坑。

四为本煤层的采空区也较大,区内也存在积水,为避免积水太大,在密闭处留设一定的出水点,尔后一齐流向水仓,使井下涌水量也相应增大。

关于断层及陷落柱,在开采过程中,遇断层处有微弱的淋水现象,陷落柱现在无导水迹象,但不排除将来成为导水通道的可能。

本井田已有多年的开采历史,9号与15号煤均有一定采空区,但积水的准确范围和积水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表表5

瓦斯

绝对涌出量:

8.99m3/min相对涌出量:

m3/t

煤尘

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

9、15号煤自燃倾向等级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地温

本区属地温正常区域。

地压

本区属地压正常区域。

抗压强度

(MPa)

煤层

夹矸

直接顶

老顶

直接底

第七节工作面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工作面储量计算

计算表6

走向长

(m)

(m2)

煤厚

容重

(t/m3)

工业储量

(t)

回采率

(%)

可采储量

120

520

62400

7.2

628992

76

598752

工业储量=面积×

煤厚×

煤的密度

628992=62400×

7.2×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停采储量)×

598752=(628992-30240)×

76%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走向长度/月设计推进长度

6.5个月=495m/75.6m

第二章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本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液压支架维护顶板和放顶煤,前后两部工作溜运煤。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15#煤一采区位于该矿东南角,总面积平方公里,工业储量万吨,可采储量万吨。

煤层赋存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平均厚度7.5米。

本采区沿东回风、胶带、轨道大巷向南共布置2个工作面,工作面采长120m,走向长度为545m,可采长度520m。

二、工作面回、进风巷及开切眼等巷道

(一)巷道断面规格及布置方式

15101工作面回采巷道均为矩形,其规格如下:

进风顺槽:

掘进断面规格11.76㎡,宽4.2m,高2.8m。

净断面规格为10.8㎡,宽4.0m,高2.7m。

沿15#煤层底板掘进布置。

回风顺槽:

掘进断面规格10.36㎡,宽3.7m,高2.8m。

净断面规格为9.45㎡,宽3.5m,高2.7m。

辅助回风:

掘进断面规格8.05㎡,宽3.5m,高2.3m。

净断面规格为7.26㎡,宽3.3m,高2.2m。

沿15#煤层顶板掘进布置。

切巷:

掘进断面规格17.64㎡,宽6.3m,高2.8m。

净断面规格为16.20㎡,宽6.0m,高2.7m。

高抽巷:

掘进断面规格5.20㎡,宽2.6m,高2.0m。

净断面规格为4.96㎡,宽2.6m,高1.9m。

沿11#煤层底板掘进布置。

(二)巷道支护材料与支护形式

切巷落山帮采用菱形网、树脂锚杆联合支护。

顶锚杆规格为Φ22×

2400mm,帮锚杆规格为Φ20×

2000mm,锚索规格为5.3m和7.3m。

切巷顶板支护形式为顶锚索排距0.8米,高掘巷支护形式为顶锚杆排距0.8m,间距0.825m,帮锚杆呈“矩形”布置,排距1.0m,间距0.8m,高抽巷不打锚索。

顺槽巷道支护材料与支护形式具体详见掘进规程。

(四)煤柱尺寸

东材料大巷与工作面保护煤柱为25米,15101工作面顺槽与相邻工作面顺槽间煤柱为45米。

(五)停采位置

工作面距15#煤轨道大巷25米处为停采线。

三、15#煤运煤系统

回采工作面(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转载机)→运输顺槽(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胶带大巷(胶带输送机)→主斜井(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地面生产系统。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1510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正常生产时的工艺流程:

15号煤:

采煤机进刀→割煤→运煤→移前溜→拉架放顶煤和放顶→移后溜→拉机头机尾。

工艺顺序:

(一)斜切进刀

1、进刀采用割三角煤端头斜切进刀法,进刀距离不小于25米。

2、机组割透两端头后,调换滚筒上下位置,改变牵引方向,随弯贡段逐步切入煤体,下滚筒全部进刀后,机组割煤到25米处,过机头(尾)

3、过机头(尾)后,机组返回割三角煤,割透端头后,调换滚筒上下位置,换向牵引,割空刀到处停机过机头(尾),然后正常割煤。

4、机组割到距机头(尾)10米处时,必须放慢牵引速度,并通知机头尾人员撤到5米以外的安全地点。

5、机头(尾)人员要时刻注意两端头顶板及各种管线,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处理问题后再开机。

(附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五)

(二)割煤和装煤

1、采用MG375型采煤机落煤和装煤,前滚筒割上刀,后滚筒割下刀,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1.5刀,每刀进度0.6米,采高控制在2.5m。

2、为提高工作面的割煤块率,割煤前工作面全长放震动炮,此项工作由检修班负责,每日检修期间放一茬炮。

3、正常情况下采煤机牵引速度控制在3-5m3/min,如遇移架跟不上,溜子负荷大或顶煤未放完时,必须减速或停止割煤,严禁超速及空顶作业。

4、正常情况下必须沿底板割煤,不得留底煤,如遇过构造防止割底,可适当调整坡度丢底煤,待构造过完后必须沿底板割煤。

5、根据底板等高线图可知回风侧略高于进风、为防止窜溜,在回采过程中,要根据高差随时调整进风超前回风的推进度。

6、采煤机司机严格按《操作规程》中双滚筒采煤机司机的要求执行。

(三)运煤

工作面的煤由前后两部工作溜、转载溜、顺槽皮带机运至东胶带机运转到主斜井主皮带运出地面储煤场。

(四)移架

1、工作面支架采本架操作,支架型号ZFSB4000-17/28型。

2、机组前滚筒割过1-2架时,伸出伸缩梁挤严煤帮。

3、移架距离机线后滚筒2-4架,降架幅度0.1-0.5米,顶板破碎地段采取带压擦顶移架措施,移架同时要收伸缩梁;

底板较软地段使用提架千斤先提架后移架,移架必须达到0.6米的步距。

4、支架拉出后必须成一直线,顶梁必须升平,仰俯角小于7,支架升起后必须保证接顶严密,立柱达到初撑t、

5、利用伸缩梁调整控制端面距不大于0.34米,如超过必须提前移架或前梁上挑支板梁。

6、支架操作完后及时将各种把打回“0”位。

7、支架工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中液压支架工的规定。

(五)移前部溜

1、推前溜滞后移架4-6架。

2、推前溜应相断渐近式操作2-3台千斤,每闪推移0.2米,每节槽分三次均匀移彻。

3、如遇推不动,不得强行硬推,手把回“0”位,应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检查处理后方可开机。

4、移溜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中支架工移溜操作有关内容。

(六)放顶煤工艺

1、放煤方式

(1)初次放顶煤:

工作面推进距离超过40m后,根据集团公司和矿领导的批复指示,再决定工作面是否开始放顶煤。

(2)正常放顶煤:

采用机组割一刀煤,放一茬顶煤,即采用一采一放追机放顶煤作业方式。

放顶煤滞后移架10~20架。

(3)末采放煤:

工作面回采距上网线5.0m左右,开始适当控制放煤量,保养顶板,为上网做准备,上网后继续放顶煤至金属网到尾梁为止。

(4)正常放煤顺序:

采用分段单轮顺序追机放顶煤方法。

机头两架、机尾三架不放顶煤。

每班放煤工不少于两人,每人10架为一段,依次单轮顺序放顶煤,每架直至放出1/3的矸石为止,严禁放大块矸石,当大块矸石卡在溜内时,人员进行处理必须要停电闭锁开关,将矸石处理后方可恢复放煤。

(5)如遇顶煤松软提前冒落时,该区域支架可暂不放顶煤,待顶煤托住后方可放顶煤。

(6)严禁使用爆破方法处理卡在放煤口的大块煤矸。

2、放煤步距

初次放煤步距暂定为40.0m,即工作面推进距离超过40.0m后,根据集团公司和矿领导的批复指示,再决定工作面是否开始初次放顶煤。

正常放煤步距0.6m,即割一刀煤放一茬顶煤。

3、工艺要求

(1)无论采用何种放煤作业形式,必须单轮顺序放煤,每架一次性放完,放至矸占1/3时关闭放煤口放另一架。

(2)放煤工不得一人同时操作2架或2架以上,要根据煤量大小适当控制放煤口,防止压住后部溜。

(3)放煤时必须先收小插板,待放煤量沔或有大块卡堵时再摆动尾梁,严禁不收小插板先摆动尾梁。

(4)放煤时严格控制大块煤矸,以防损坏千斤、管路等,一旦有大块煤矸必须人工打碎(小于30cm)后方可继续开溜放煤。

(5)顶煤放不下时可反复升降支架,反复放煤直至放完。

(6)每割一刀煤必须放一茬顶煤,放不完顶煤不得开机割煤。

(7)后溜与支架立柱、底座间的浮煤必须每班收开前清理干净。

(七)移后部溜

1、移后溜滞后放顶煤不少于15架,弯曲段不小于15.0m。

2、顶煤放净后,由放顶煤工负责移后溜,一次收溜长度不得少于15架。

3、如遇移不动,不得强行硬移,手把打回“0位,并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检查处理后方可开机。

二、工作面循环生产能力

W=L×

c

式中L—工作面长度120;

S—采煤机截深0.6m

H—煤层高度7.5m

r—煤的密度1.4t/m3

C—工作面煤炭采出率

W=100×

0.6×

7.5×

1.4×

0.95=496t

(一)循环产量

15号煤每个生产班推进1.5个循环,循环进度0.6m,日循环次数4.5次,日循环进度4.5×

0.6=2.7m,

1、工作面机采产量。

120×

0.9×

2.2×

0.95=316t(机采采出率为95%)

2、放顶煤产量。

0.8=604t(顶煤放出率为80%)

(二)日循环数

根据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确定循环数为4.5个。

(三)日产量

(316+604)×

4.5=4140t

(四)月产量

4140×

28=115920t

详见附图十二:

正规循环作业图

三、初采工艺

1、工作面正式投产前,必须对井巷工程、安装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工作面所有设备安装完毕后,开始带负荷联合试运转。

对各台设备进行整体调试,确认无问题后进行试生产,在试生产期间必须达到综采工作面验收标准。

2、初采割第一刀煤前,人工用扳手将采帮锚杆的托板柱帽提前回收。

回收托板柱帽前,工作人员要仔细查看顶板情况,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作业。

作业时,两人一组,一人观察顶板、煤帮情况,一人作业。

回收的托板柱帽要运送到指定地点并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扔。

3、人员进煤帮必须停机停溜闭锁开关,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4、初采期间泵站压力必须达到30.0Mpa,每次移架后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支架初撑力≥3200.0KN。

四、末采工艺

1、铺网工艺顺序

(1)工作面距停采线20.0m开始作末采准备,调整采高到2.6m,工作面距停采线15.0m开始铺金属网,网的规格为10×

1.0m,工作面距停采线6.0m开始每割2刀煤,上一根3.0m梁,梁一头搭在支架顶梁上,搭接长度不小于0.6m,另一头悬壁,升紧支架接顶,梁交错布置。

(2)铺网时前三排为单网,长短边均对接,第四排起铺双网,其长边与第三排网搭接0.5m,短边搭接不小于0.5m,联网时长边每隔10.0cm、短边每隔20.0cm联一道联网丝,每道扭结不少于三圈,双网铺至网落地后超出支架前梁3.0m,最后顺煤帮倒挂两排单网。

(3)第一排网铺设时要从进风端开始,将网平行工作面展开,网上用铁丝捆绑三米板木,一梁二柱将网挑起,顺序逐架降架移架以防搓网,将网置于前梁上,然后升紧支架将网挑起,置于前梁上的部分不少于网的2/3。

]

(4)第一排网铺设时要停机停溜闭锁开关,煤帮支好贴帮柱。

在滚帮大顶板破碎地段平行工作面支一趟四米板梁,一梁四柱,维护好顶板后方可降架上网。

(5)第二、三排网铺设时,必须停机停溜闭锁开关,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维护好顶板确认无问题的情况下,人员方可进入煤帮工作。

(6)其它网铺设,人员必须站在落山侧人行道内面向煤帮操作,严禁面向落山联网。

(7)联好的网要提前吊起,机组割煤时司机应看好前滚筒,以防扯网,一旦扯网必须补联。

2、上梁工艺顺序

(1)工作面网落地后距停采线3.0m处,支架摘脱框架停移,割后六刀煤。

(2)第一刀煤滞后机组前滚筒1~3架,将伸缩梁伸出挤严煤帮,如遇局部滚帮较宽时,可在支架前梁上挑两根长2.4m直径18.0cm的木梁,并在煤帮侧支单体柱维护,然后用单体柱将工作溜顶至煤帮。

(3)第二刀煤每割10架停机闭锁溜,逐架将伸缩梁缩回,同时在每架支架上方垂直煤帮挑支两根2.4m的木梁,梁头离开煤帮0.1m,然后升紧支架,将工作溜顶至煤帮。

(4)第三刀煤每割五架停机闭锁溜,逐架将2.4m木梁抽出离开煤帮0.1m,用单体柱将工作面溜顶至煤帮,最后在工作溜落山侧紧贴导向管每根木梁下支一根单体柱,防止木梁低头。

(5)第四刀煤每割三架停机闭锁溜,先将2.4m木梁抽出,并分别在一根木梁下落山侧和煤帮侧各支一根单体柱,然后方可降架换4.4m的两头平圆木梁。

(6)换梁时每换一根先升紧支架,分别在煤帮侧和落山侧各支一根单体柱,然后降架回出2.4m木梁,同时更换第二根4.4m板梁,方法不变。

(7)割第五刀煤,每割三架停机闭锁溜,将4.4m梁抽出到离煤帮0.1m,用单体柱将工作溜顶至煤帮,最后在工作溜落山侧紧贴导向管每根木梁下支一根单体柱,防止木梁低头。

(8)割第六刀煤,每割一架停机闭锁溜不顶溜,将4.4m梁抽出,挤严煤帮,并在煤帮紧贴网的每根梁头下支一根单体柱,最后在落山侧离开支架前梁端0.5m,隔一根末梁支一根单体柱,单体柱必须升紧拴牢。

3、其它措施

(1)所用4.4m木梁必须是Φ22cm以上的优质圆木,两头取平,支设时大头朝向煤帮。

(2)在煤帮工作和抽换梁时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先支后回原则,并有专人监护顶板,工长现场把关。

(3)抽换梁时必须逐根进行,先在一根梁下煤帮侧和落山侧分别支设单体柱,然后降架抽换另一根,依此法抽换第二根,最后升紧支架。

(4)抽梁前用帽柱斜戗将网顶至煤帮,每架不少于一根戗柱。

(5)末采完后局部地段压力大时可平行工作面支一趟五米板梁,一梁四柱。

(6)末采完后支架前梁端至煤帮贴帮柱净宽不少于2.8m,底板至梁净高不低于2.4m,以满足拆架要求,机组停到顶板维护可靠地段。

(7)用单体柱顶工作溜实行远距离操作,操作人员站在5.0m以外的支架前后立柱间,周围10.0m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人员作业或行走,防止单体柱滑脱或三用阀崩出伤人。

顶溜时若发现顶不动,必须停止工作,将手把打至“0”位,待检查处理后再顶。

用单体柱顶工作溜时柱顶、柱底接触处应垫木楔,以防单体柱滑脱。

附末采支架布置示意图(图八)

一、机电设备技术参数

15号煤回采工作面设备配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功率(kW)

数量(台)

1

双滚筒采煤机

MG160/375-W

160+55

2

刮板输送机

SGB-630/220

110

3

液压支架

ZF3000/16/25

80

4

转载机

SGZ-764/200

200

5

破碎机

PCM100

6

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SSJ1000/125

125

7

乳化液泵站

MRB200/31.5C

两泵一箱

8

喷雾泵

XPB200/5.5

22

9

注水钻机

MYZ-150

煤层注水泵

7BZ-3/80

11

回柱绞车

JH2-14

17

二、液压支架技术参数

工作面配备:

MG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