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96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docx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规范新产品各个开发阶段之部门权责、作业程序、及输入、出文件,作为开发人员之作业依据,以期做好协调工作,消除作业失误,预防及管控设计变动因素,增进设计质量与开发效率。

2.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所进行开发之下列各项新产品皆适用之。

2.1标准型(STD:

Standard)产品

由公司企划部(PM)依据公司产品策略、市场业务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产品规格,并由开发部自行开发设计(In-HouseDesign)之标准型产品。

2.2衍生型(VAR:

Variance)产品

依据现有标准型(STD)产品规格,作局部性变更而衍生之新产品。

原则上以改变产品局部以适应新的机芯等为限,原设计之传动系统和外观配合尺寸不改变。

2.3延伸型(EXT:

Extended)产品

为适应不同客户需求,参照并依据标准型及衍生型产品规格,在产品部件颜色、材料和接线方式上作“组合性”之延伸;亦即不得作任何关于外观、机构和包装结构方面之修改与变更。

2.4ODM/OEM订制专用(PPT:

Proprietary)产品

依据ODM/OEM客户RFI/RFQ之产品规格,透过项目经理(PGM:

ProgramManager)交由产品工程师(PE:

ProductEngineer)协调开发部,以新开发设计或自标准型产品衍生之专属型(PPT)客户产品。

2.5技术合作开发之产品

指与国内外厂商或机关团体技术合作,或技术转移共同开发设计之产品。

3.权责:

3.1产品企划(PM)部:

3.1.1收集产品市场及技术情报信息,包含市场规模调查、市场发展趋势、销售通道、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竞争性技术(CompetingTechnology)、竞争者分析、零件发展路线(Roadmap)、主要供货商零件供需状况及供应时程

3.1.2依据上游主要零件供应状态,与开发部制定、修改公司产品路线图(ProductRoadmap),以作为新产品开发之参考依据。

3.1.3进行产品市场与技术之可行性评估(FeasibilitySurvey),提出产品构想并在开发部指定产品工程师(PE)主导进行产品开发计划,并记录在“新产品开发计划表”上(DXC-RDFM-02))。

3.1.4产品工程师应参与各阶段之产品会议。

3.1.5应于P0ProposalMeeting之前,提出产品市场需求规格(MRS:

MarketRequirementSpecification)、各国政府法规(EMI/SafetyAgencyRegulation)及海关税务(Duty/VAT)规定、产业标准认证(Certificates)项目,例如质量允收标准、客户交货及售后服务要求项目等。

3.1.6召开P1PlanningMeeting,确定产品名称及产品代码,说明产品外部规格(系统主架构及功能选项)、确定开发计划表(DevelopmentSchedule)、发布各设计工作小组名单(Development/DesignTeam)、预估开发预算、各开发阶段之样品数量)、成本目标与售价等。

3.1.7参加每个阶段产品会议以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

3.1.8协调及统筹各个设计工作小组进行产品开发计划。

3.1.9协调、处理、处置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之异常、风险、紧急事件。

3.1.10持续进行新产品汰旧换新计划,适时进行新产品开发,并发布原产品淘汰之时间表。

3.1.11专利及著作权之申请。

3.2开发(RD)部:

3.2.1在P0Proposal阶段,协助PM取得技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竞争性技术(CompetingTechnology)、竞争者分析、零件发展路线(Roadmap)、主要供货商零件供需状况及供应时程表等以及进行产品可行性评估(FeasibilitySurvey)并形成“会议记录”(DXC-ADFM-08))。

3.2.2在P1Planning阶段,组织开发小组(Development/DesignTeam),指派开发项目工程师(DPE:

DesignProjectEngineer)。

3.2.3在P2Design阶段,提出产品工程规格(ProductEngineeringSpecification)。

3.2.4开发小组(DesignTeam)设计ID(IndustrialDesign)、制作手工模(MockUp)、绘制机构图面(MechanicalDrawings)、跟催制作工程模具(Tooling)及进行机

构设计验证测试。

绘制系统爆炸图(ExplosiveChart)。

3.2.5开发小组(DesignTeam)进行样品首次承认(FirstPieceApproval)、提供零件规格资料,试产“物料清单”(DXC-RDFM-10),试产检验图纸。

3.2.6负责产品研发阶段的“ECR”(DXC-RDFM-16)/“ECN”(DXC-RDFM-15)提出和审核,以及产品、工程、生产、测试技术文件的转移。

3.3工程(ED)部(Engineeringdpartment):

3.3.1参与产品开发同步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协助开发部LPR,主导EPR,PPR阶段的试作,以验证设计之成熟度及检讨导入量产流程和作业

3.3.2负责产品开发各阶段的试产日程安排,物料跟催,试验样品制作事宜。

3.3.3负责SecondSource之规格确认,核准后方可进行零件批量承认测试。

SSA(SecondSourceApproval)采购核准方式进行。

在批量承认前可发行一次有效之临时承认书以利进料作批量试作。

3.3.4协助新产品试产各阶段产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3.3.5所有在各阶段之测试报告及ECN,均需提供给负责之产品工程师(PE)。

3.3.6制作生产作业准则(SOP)及制定生产测试程序(TestingProcedure)(必要时)。

3.3.7提供EPR及EPR后各阶段GoldenSample。

3.3.8拟定正式生产的“BOM”(DXC-EDFM-16)。

3.4品保(QD)部(Qualitydpartment)

3.4.1参与P3LPR-DVT、P4EPR-EVT及P5PPR-MVT。

3.4.2制定产品质量控制计划,根据检验图纸制定物料检验计划。

3.4.3主导新产品振动(Vibration)、落下(Drop)、撞击(Shock)等可靠度、温湿度环境、预估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与实验及ORT(OnGoingReliabilityTest)等测试。

3.4.4所有在各阶段之测试报告,均需提供给负责之产品工程师。

3.4.5代表客户针对标准型产品,按设计规格作产品设计验收。

3.5制造(PD)部(Productiondepartment)

3.5.1试产执行。

3.5.2协助提出试产品问题。

3.6采购(PU)部

3.6.1取得供货商数据、零件样品、零件规格书,依据初步材料表(Pre-BOM)及样品需求计划,购置P3-P4样品制作阶段之关键零件库存。

3.6.2紧密联系供货商,提供零件路线图(Roadmap)及市场供需状态,例如单一供货商(SoleSource)、专用料(Proprietary)、长备料前置期(LongLead-Time)等,随

时警示PM及RD部材料异常状况,作紧急应变处置。

3.6.3P6量产阶段须依据正式材料表“BOM”(DXC-EDFM-16)及新购零件检测跟踪报告(APPROVALSHEET)(DXC-RDFM-05)备料,关键零件(组)则依策略备料命令备料。

3.6.4执行厂商QCDS(Quality,Cost,Delivery,Service)评比,提供合格厂商名单(QualifiedVendorList)供开发部优先选择,并主动提出SecondSourceApproval申请,以期降低材料成本及优化零件供应链。

3.7销售(SM)部

3.7.1协助PM取得市场情报信息、客户需求规格及建议等。

4.用语定义:

4.1CE(ConcurrentEngineering)同步工程

开发、工程部、品保部、采购部于产品开发阶段组成计划执行小组(TaskForce)以同步协同进行产品设计、设计验证测试(DVT)、工程验证测试(EVT)及制造验收测试(MVT),以优化产品质量及提升TTM(TimeToMarket)效率。

4.2DVT(DesignVerificationTest)设计验证测试

开发、工程部、品保部于P3LPR(Laboratory)试作阶段,依据产品规格之功能性、兼容性、机电匹配性、系统整合性所作之设计验证测试。

4.3EVT(EngineeringVerificationTest)工程验证测试

开发、工程部、品保部于P4EPR(Engineering)试作阶段,针对产品功能性、兼容性、、机电匹配性、系统整合性、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靠性、电磁兼容、安规所作之工程验证测试。

4.4MVT(ManufactureValidationTest)制造验收测试

工程部、品保于P5PPR(Production)试作阶段,针对产品之量产良率、测试涵盖性(TestCoverage)、可靠度、以及性能、兼容度、电磁兼容、安规等作量产前之优化及产品设计验收测试。

4.5PE(ProjectEngineer)产品工程师

为管理产品从生至死生命周期(LifeCycle)及产品线(系列)汰旧换新(PhaseIn/Out)计划而指派之产品管理人员。

同一产品工程师可同时负责多个产品。

4.6DPE(DesignProjectEngineer)(设计)项目工程师

为领导技术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开发而指派之技术管理人员。

4.7NRE(NonRecurredEngineeringExpense)非重现工程费用

产品研制过程中,用于与产品相关之非重现(即一次性)工程费用,如技术权利金、PCBLayout、PCB裸版制作,钢板(Stencil)制作,测试治工具,生产治工具,测试软件制作

或权利金,生产线实时回馈管理系统,手工模具及工程模具制作,EMI及Safety测试与认证,产业技术认证(IndustryCertificate)等。

4.8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初始设备制造厂商

系指制造厂商按照(OEM)客户所提供之设备(产品)规格、设计、生产及测试等技术数据,以代工或代工代料方式承接设备之制造。

4.9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初始设备设计及制造厂商

系指制造厂商按照(ODM)客户所提出之设备(产品)规格,进行产品设计,生产、测试技术开发,以代工或代工代料方式承接设备之设计及制造。

4.10RFI(RequestForInformation)产品信息需求

系指ODM/OEM客户于产品开发阶段,提出客户之产品规格(含服务),给予可能参与之ODM/OEM厂商,以征询其对产品及服务之意见(信息)及合作意愿。

4.11RFQ(RequestForQuotation)产品报价需求

指ODM/OEM客户于产品开发阶段(通常于收到RFI回馈后),依产品之规格(含服务)发予选定之ODM/OEM厂商,以要求其对所提供之产品及服务提供报价。

报价通常包含NRE,BOM物料成本,加工费用,物料供应链(SupplyChain)、产品后勤运输(Logistics)、储存配销(Hub&Distribution)等费用,公司经营负担(CompanyOverhead)及营运利润(Profit)分摊比例等。

5.规定:

5.1阶段之区分及说明

5.1.1阶段区分──七阶段。

P0─构想阶段(ProposalPhase)

P1─规划阶段(PlanningPhase)

P2─设计阶段(DesignPhase)

P3─实验样品试作阶段(LaboratoryPilotRunPhase,简称LPR)

P4─工程样品试作阶段(EngineeringPilotRunPhase,简称EPR)

P5─量产品试产阶段(ProductionPilotRunPhase,简称PPR)

P6─量产阶段(MassProductionPhase,简称MP)

5.1.2产品审核会议(PnMeeting)

5.1.2.1审核会议于每一阶段结束前举行,以检讨该阶段之工作是否完成。

各阶段审核会议(PnMeeting)由各主办单位召开,每一阶段的检核项目即

P0-P6Checklist。

5.1.2.2原则上于PnMeeting召开前,Pn之Checklist所列项目必须完成。

若有特殊项目,得以在Pn会议时,提出延期之完成日期,经各相关单位认可后,才得以通过该阶段进入下阶段工程。

5.1.2.3PnMeeting时,除检讨该阶段之Checklist项目是否完成外,并检讨P1以下阶段Checklist之Checking栏,决定是否需执行,以为P1以下阶段会议之依据。

5.1.2.4同一计划执行组可下设之数个设计小组,个别设计小组得按其个别开发时程表进行P0-P6之开发设计阶段。

唯因整体系统(计划)开发之先后相依性而须协同其它设计小组进行验证工作时,须依系统计划执行组之主排程进行P0-P6。

5.2阶段之作业准则

5.2.1P0Proposal构想阶段作业准则

阶段

构想阶段(ProposalPhase)

主办单位

PM

协办单位

RD,PU,SM

协助单位

目的

1.技术及市场可行性分析。

2.确定新产品构想。

根据规范

《新产品文件标准规范》(IC-RD-01)

工作重点

1.收集产品市场数据,包含市场发展趋势、市场规模、销售渠道、竞争者分析等。

SM得提供市场情报及客户需求要求。

2.收集产品技术数据,包含技术发展趋势、竞争性技术、主要供货商、零件发展路线(Roadmap)、供需状况等。

RD需提供技术可行性分析。

PU需提供主要零件发展路线图(Roadmap)及材料可取得性分析。

SM得收集市场领导厂商(IndustryLeader)产品趋势。

3.提出产品市场需求规格及预估产品开发上市之Schedule、UnitPrice、NRE及开发经费预算等。

4.召开P0Meeting。

审核会议

P0Meeting

检核项目

“P0Checklist”(DXC-RDFM-17)

说明:

1.此阶段由PM主导,提出产品市场需求规格(MarketRequirementSpecification)、各国政府法规(EMI/SafetyAgencyRegulation)及海关税务(Duty/VAT)规定、产业标准认证(Certificates)项目,例如质量允收标准、客户交货及售后服务要求项目等。

2.若为新产品线(系列),PM得与RD及工程部开会讨论新产品开发与制

造之可行性,并提出产品可行性报告(ProductFeasibilitySurvey)。

3.PM可依业务部实际需求,合并P0/P1Meeting,并在会议中决定由P2Design或P4EPR导入衍生(CLN)产品开发。

4.PM须与SM讨论ODM/OEM机种之导入,发行"ODM/OEMModelPhase-in

Checklist",得合并P0/P1Meeting,并在会议中决定由P2Design或P4EPR导入执行。

5.P0期间,即可着手ID之规划与概念设计(ConceptualDesign)。

5.3P1Planning规划阶段作业准则

阶段

规划阶段(PlanningPhase)

主办单位

PM

协办单位

RD

协助单位

PE,PU

目的

1.确定产品规格(ProductExternalSpecification)。

2.定义产品(线)名称、提供产品主架构、式样及选项、指定计划代码、确立产品成本、质量允收水平、上市时程及服务项目等目标。

3.指定产品工程师。

4.设定产品上市目标,制定主计划排程及设计开发时间表。

根据规范

《新产品文件标准规范》(IC-RD-01)

工作重点

1.指定产品工程师(PE:

ProductEngineer),制定主计划排程、协调进行(主)开发计划。

2.成立各个开发、设计小组(Development/DesignTeam)。

3.指定设计成员(Development/DesignTeamMembers)。

4.依据产品性质,设计ID外观图面,必要时得制作手工模样品,确认产品之样式。

5.细估产品设计、物料、生产、质量、运输等成本。

工作重点

6.规划及详定各设计小组之开发时程(Schedule)。

7.召开P1Meeting。

审核会议

P1Meeting

检核项目

“P1Checklist”(DXC-RDFM-18),“新产品开发计划表”(DXC-RDFM-02)

说明:

1.此阶段由PM协调各相关技术部门组成计划执行组(TaskForce),依计划复杂度与产品特性可再下分数个设计小组。

2.每个设计小组应指派设计项目负责人(designProjectleader)及设计成员,DPL须会同各个设计项目经理,制定各设计小组开发时程表(DevelopmentSchedule),并统筹成主计划排程(MasterSchedule)。

3.各设计小组项目经理须负责该设计小组之设计质量与设计时程,应主动与上、下游相依、相关之设计小组连系协调,以消除不必要之进度延宕。

4.任何设计小组在开发设计阶段,无论是进度超前、落后、面临不确定风险、异常、危机,设计项目经理均须立即通知PE,以要求协助、协调、跟催或紧急处置等。

5.4P2Design设计阶段作业准则

阶段

设计阶段(DesignPhase)

主办单位

RD

协办单位

PU,PM

协助单位

PE,QD,ED

目的

1.确立产品工程规格(InternalSpecification)

2.完成各个设计项目之细部设计

3.系统整合细部设计(SystemIntegrationDesign)

根据规范

《新产品文件标准规范》(IC-RD-01)

工作重点

1.RD提出Engineering(Internal)Specification。

2.RD提出系统功能区块(模块)图(FunctionalBlockDiagram)。

3.PE修正Market(External)Specification。

4.PE提交SystemConfigurationList。

5.提出关键零件表及样品套料(数量)预先申请、建立初步材料表(Pre-BOM),准备样品试作材料。

6.机构图面细部设计。

工作重点

系统爆炸图(SystemExplosiveChart)、2D/3DMechanicalDrawing、连系准备工程模具之制作。

7.系统整合细部设计(SystemIntegrationDesign)。

8.新产品设计输出评审。

9.相关规格书,产品图纸,物料清单移交文控中心。

10.授权取得专利、著作权、及其它专有技术。

11.申请自创技术之专利与著作权。

12.召开P2Meeting决定是否进行P3LPRStage。

13.确认五金件及塑料件是否开模与开模时程表。

审核会议

P2Meeting

检核项目

“P2Checklist”(DXC-RDFM-19),“设计评审表”(DXC-RDFM-03)

说明:

1.RD根据市场需求规格(MRS:

MarketRequirementSpecification或称为ProductExternalSpecification),制定产品工程规格(ProductEngineeringSpecification或称为InternalDesignSpecification)。

2.RD工程师依据产品工程规格,协助系统工程师绘制系统组装爆炸图(ExplosiveChart)、细部设计图、完成开模前之准备。

必要时PM得授权其优先导入LPR(T1)阶段,以进行工程模(Tooling/Molding)制作与设计验证测试。

3.采购部应与PM协商后决定KeyParts的策略采购时机与数量;须与供货商连系,预警零件供需状况,协助取得试作阶段所需之零件及样品规格承认书、以及零件成本等。

5.5P3LaboratoryPilotRun实验样品试作阶段作业准则

阶段

实验样品试作阶段(LPRPhase)

主办单位

RD,

协办单位

ED,PU,PE,PM

协助单位

QD

目的

完成设计开发及设计验证

根据规范

1.《新产品文件标准规范》(IC-RD-01)

2.《单碟机通用检验标准》(IC-RD-06)

工作重点

1.工程部制作样品,进行产品设计验证测试(DVT)完成功能性、兼容性、机电匹配性、系统整合之测试与修改。

2.完成新零件样品暂承认,若DVT测试无主要缺点(MajorBugs),经PM同意后,可进入EPR阶段进行产品工程验证测试(EVT)及其它需求测试。

3.修正并发行下一阶段之线路图。

4.完成P3LPRStage之DVTBugList,召开P3LPRMeeting决定是否进行P4EPRStage。

审核会议

P3Meeting

检核项目

“P3Checklist”(DXC-RDFM-20)

说明:

1.P5PPRMeeting前,RD新用零件皆以暂承认方式为之。

厂商进料时须特别标示用于零件样品承认,以利IQC识别及特采入库。

2.若EMC/Safety测试效果良好,经PM同意后可提出EMC/Safety认证申请。

5.6P4EngineeringPilotRun工程样品试作阶段作业准则

阶段

工程样品试作阶段(EPRPhase)

主办单位

工程部ED

协办单位

RD,QD,PD

协助单位

PU,PM,PE

目的

工程验证产品DFM(DesignForManuf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