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365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5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5页
亲,该文档总共1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装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日 

期 

教学内容 

备注

3月2日—3月6日四则运算(4课时) 

23月9日—3月13日 

四则运算(2课时);

3观察物体

(二)(2课时) 

3月16日—3月20日 

运算定律(4课时)

53月23日—3月27日 

运算定律(4课时) 

63月30日—4月3日 

运算定律(4课时)

74月6日—4月10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84月13日—4月17日 

94月20日—4月24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10 

4月27日—5月1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115月4日—5月8日 

三角形(4课时)

125月11日—5月15日 

三角形(4课时)

13 

5月18日—5月22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14 

5月25日—5月29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156月1日—6月5日 

166月8日—6月12日 

图形的运动

(二)(4课时) 

176月15日—6月19日 

统计(2课时) 

18 

数学广角(2课时)

19 

6月22日—6月26日 

总复习(4课时)

20 

6月29日—7月3日 

期末考试 

第一单四则运算

教材说明: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

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生:

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

列式为:

814+1142=1956(km)

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

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

1956-814=1142(km)

(3)列式为:

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

(2)、(3)小题与第

(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

(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

(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

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

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练习】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

(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

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

3+3+3+3=12

用乘法:

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4=12

因数因数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

因数,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材第6页的内容。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1.口算:

150+9043-0

1350+50

52-250÷

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

2

112-47×

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

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456+0=

567-0=336-336=

234+0=125×

0=

27=76×

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2)引发思考:

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

被除数=除数×

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

没有。

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

0=0÷

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

39÷

2=19……1

184÷

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1.计算下列各题:

(132+78)×

0+63

43×

(12-12)×

5

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64+28=924×

92=368

(2)227-176=5144×

4=176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

除数+余数

教材第8页第7题。

第4课时括号

教材第9页例4。

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

1.谈话引入: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

120÷

5-2120÷

(5-2)

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

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讨论)

引出是括号()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

78×

(5-2)120÷

(10÷

2)

360÷

(43+29)(56-12)×

4

知识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第9页的例4

(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

(12+4)×

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

加法,乘法、除法。

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第一步:

加法:

12+4

第二步:

除法:

96÷

(12+4)

第三步:

乘法:

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

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4

(2)。

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

[(12+4)×

2],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

2]

=96÷

[16×

32=3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24×

[(7-2)÷

6]

[78+(144-84)]÷

2.列式计算:

(1)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积是多少?

(2)125除以84减79的差,商是多少?

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

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的第1、2、3题。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96÷

=96÷

16×

=6×

=12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

32

=3

进一步理清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分层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学会通过添加括号,改变计算顺序。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例5。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

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30人,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4人,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坐4人的船每条租价20元,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5元。

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

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

生1:

全租小船。

30÷

4=7(只)……2(人)

7+1=8(条)20×

8=160(元)

生2:

可以全租大船.

6=5(条)35×

5=175(元)

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

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有一条小船只坐了2人,能否把这2人换到一只大船上,再少租一只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

生3:

8-2=6(条),20×

6=120(元),120+35=155(元),这样租比上面两种租法都要划算一些。

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几种不同方案,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因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材第12页第5、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租船问题

方案1:

4=7(只)……2(人)

7+1=8(条)

20×

8=160(元)

方案2:

可以全租大船。

6=5(条)

35×

5=175(元)

方案3:

租6条小船:

6=120(元)

租1条大船:

120+35=155(元)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观察物体

(二)

(1)

教材第13页例1。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二)

1.观察一个正方体。

(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

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

开始吧!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二个正方体。

(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3.观察三个正方体

(再添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