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399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4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资料精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重点实验

(一)光学实验(今年以凸透镜成像为主)

去年考了光的反射,今年可能是平面镜成像,最有可能是凸透镜成像.

1.小宇利用图5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

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5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      (填“增大”或“减小”)。

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入射角到一定值时,        。

答:

(1)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大于;

增大;

观察不到折射光线(或“会发生全反射”等)

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5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

在此探究活动中:

(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大小关系。

(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

图5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3)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⑴物体⑵没有⑶不变⑷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3.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3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1)到镜面距离

(2)大小(3)不能

4.在图l中,凸透镜焦距为lO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图1

大于70不能

5.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4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11.0

(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图右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

实验中选用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

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7所示:

(1)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应用在上。

(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选取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

(1)下缩小

(2)变小

(二)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测盐水或牛奶的密度,特别是误差分析类型的测密度,今年最有可能.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ρ=m/V);

2、仪器使用:

天平、量筒的用法和读数;

3、误差讨论及实验步骤的优化:

引起误差的原因和影响的后果,如测测固体密度时将固体从水中取出后带出了水、测液体密度时有液体沾在杯壁上等;

如何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上述等因素的影响等;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等等;

[示例]:

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A.先加50g的砝码B.先加5g的砝码C.先移动游码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

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

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1.图17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图18

图17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图18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他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游码 (平衡)螺母 

(2)BAC (3)50 (4)(测量过程)调螺母

2.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组 

液体的质量m/g

8.0

16.2

19.8

31.8

液体的体积V/cm3

10.0

20.0

30.0

40.0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

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15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g;

若烧杯的质量是20g,则液体的质量是 

g。

(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

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 

组,你的判断方法是:

(1)0  右  

(2)66.6  46.6(3)丙  丙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其它组相比偏差太大.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

(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16所示,此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调。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C.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根据以上操作可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小明在和同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缺陷,造成测出的盐水密度误差较大。

你认为其原因是。

(1)左(内或里)

(2)

(3)烧杯中的盐水无法倒尽(烧杯壁上沾有盐水、所测的盐水体积偏小、所测的盐水质量偏大,以上均可给分)

4.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

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答案】

(1)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160.15

(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

(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

今年要着重考查“摩擦力大小与两量间的定性关系”,同时强调“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分析。

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的方向、压力的大小、速度、接触面积、,力的作用点有关;

“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法”;

匀速拉动木块;

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力;

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D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是G1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测出的摩擦力是G2.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测出的摩擦力是G3.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E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

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注意: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

F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G车的转轴处的摩擦是有害的,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是有益的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粗糙)、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大),滑动摩擦(大);

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摩擦力变小

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____________运动,这样才能保证________。

(2)比较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比较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

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

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1、学校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不同表面

木块的放置方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一个木块

两个木块叠放

木板表面

平放

1.8

3.6

侧放

2.9

木板上铺毛巾

2.4

4.8

⑴你认为表中哪个数据是不合理的,并指出导致数据不合理的原因;

⑵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⑶许多同学指出了该实验操作方法存在不足,请你利用现有器材进行改进,并叙述改进后有哪些优点。

1、⑴“2.9N”的数据不合理,可能是由于没有匀速拉动木块造成的;

也可能是读数时出错。

⑵①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⑶改进方法:

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运动,保持弹簧测力计不动。

改进后的优点:

拉动木板时,即使没有匀速运动,对实验也没有影响,实验容易操作,而且弹簧测力计相对操作者静止,可使读数准确。

2.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

小辉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

如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⑴小辉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两图进行。

⑵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之间的关系图象。

F/N

1.0

1.5

2.0

2.5

3.0

f/N

0.4

0.6

0.8

1.2

⑶根据图象可以得出f与F的关系是。

⑷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运动。

2、⑴甲、丙;

⑵如右图

⑶f与F成正比;

⑷匀速直线。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操作要领;

2、对力臂的理解;

3、表格设计与数据分析、结论表达;

[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的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C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多选)()

A.改变动力臂大小B.改变阻力大小C.改变阻力臂大小D.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4

5

2

10

3

15

l

20

分析上表,用F1、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3)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照图示的方法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为:

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老师看后,去掉A处钩码,把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结合实验现象,老师又给小红讲了讲,小红意识到前面的结论错了.

(1)(2分)你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实验现象是什么?

(可以语言叙述,也可以画图说明)

(2)(1分)

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请你将正确的结论写在下面.

(1)在(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点沿不同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现象是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也发生改变.

(2)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或填F1·

L1=F2·

L2或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多次实验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2.小明和小华合作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小明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2)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后,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A处的细线上(如图9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_________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在此情况下,小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2N.小明和小华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你认为他们这样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使力臂落在杠杆上,以便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竖直向上不合理数据偏差大,且只有一组实验数据,不能归纳规律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明要进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实验原理为________

(2)小明说,还少刻度尺,无法进行实验。

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请你再给小明提一点实验中的注意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实验,小明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

钩码重G(N)

动滑轮G′(N)

拉力F(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0.5

0.33

50.6%

0.36

46.3%

0.53

63.3%

0.62

53.8%

0.38

52.6%

6

0.60

67.0%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a)请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小明在第1次和第6次实验时所使用的滑轮组,要求把图画在右边的方框中:

b)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1、2两次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A.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d)第4、5两次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所用的拉力却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图26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图26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0.1J,人做的总功为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结合弹簧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为。

答.⑴0.06⑵有用功大于总功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⑶83.3%

2.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按图18组装好器材,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在物体静止时读出拉力的大小F,最后,根据公式η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以上操作过程存在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2)为了提高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请提出两条措施:

①                 ②                  

答、

(1)画线的文字:

“在物体静止时读出拉力的大小F”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