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644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8Higg Index 环境程序文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

管理程序

JLSS-EHS-09

10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JLSS-EHS-10

11

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JLSS-EHS-11

12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JLSS-EHS-12

1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JLSS-EHS-13

14

废水、废气控制程序

JLSS-EHS-14

15

噪声控制程序

JLSS-EHS-15

16

固体废物排放控制程序

JLSS-EHS-16

17

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

JLSS-EHS-17

18

节能降耗控制程序

JLSS-EHS-18

19

相关方环境制约控制程序

JLSS-EHS-19

20

新、扩、改建项目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JLSS-EHS-20

版次号

页码

1/2

1.目的

本程序是为了确定和评价本公司产品活动及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确定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确保在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时,对这些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以达到对环境行为持续改进的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的更新。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要环境因素.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及初步评价,并将结果报办公室.

3.3办公室

3.3.1下发〈〈环境因素调查表>

>

.

3.3.2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3.3登记汇总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

3.3.4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更新后建立台帐并重新组织评价.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环境因素的识别必须覆盖本公司产品活动及服务的全过程,识别出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2识别环境因素应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4.1.3识别环境因素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质;

b、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质;

c、对土壤的污染;

d、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e、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

f、各种资源、能源利用程度;

g、本公司活动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4.1.4识别环境因素可使用下列方法:

调查法、现场观察法、排查法、过程分析法等.

4.1.5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a、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排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报办公室进行汇总;

2/2

b、办公室根据各部门所报环境因素进行汇总、整理,经环境管理者代表确认后,

形成全公司的环境因素清单.

4.2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使用〈〈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

,综合评价出:

凡属第一类的为特别重大环境因素,应第一批控制;

凡属第一级的和第二、三、四类第二级的,为重大环境因素,应其次控制;

凡属第二、三、四类第三级和第五类第二级的,为一般环境因素;

其余为未来条件许可后改进的.

4.2.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

a、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直接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b、危险废弃物的处置为重要环境因素.

c、资源、能源,如水、电、油等的消耗直接评为重要环境因素,其它为非重要环境因素.

4、2.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步骤

a、办公室根据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采用《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法》填写〈〈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

,依据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报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b、办公室把确认后的<

<

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

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结果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以便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程序.

4.3环境因素更新

4.3.1每年进行一次环境因素更新、识别与评价.

4.3.2当本公司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更新重要环境因素.

a、管理评审要求;

b、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

c、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d、相关方抱怨或提出合理要求;

e、其它情况.

4.3.3环境因素更新的程序与识别、评价程序一致.

4.3.4办公室负责保存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确认管理程序

B

1目的

为了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EHS方面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EHS方面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和其适用性的确认。

3术语定义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涉及: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4.2公司环境安全部负责获取,识别和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制定清单,发放到各相关部门。

4.3各部门配合公司环境安全部获取、识别与本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已获取的清单进行登记并传达到适用的岗位。

5工作程序

5.1获取途径

5.1.1国家环境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要求从专业报纸、杂志、网站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

5.1.2从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局、总工会等部门获取省、市等地方性环境健康安全方面的法规和规定。

5.1.3本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其他要求通过会议、文件、传真等形式获取。

部门等渠道获取。

5.2确认适用性

5.2.1环境安全部组织各职能部门根据本公司的特点,确认环境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适用性。

5.2.2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确定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中各类环境健康安全方面标准的适用性。

5.2.3当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更新时,应重新确认;

5.2.4各部门配合环境安全部及时获取新的安全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每年进行一次适用性评审工作,结合管理评审进行。

5.3安全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管理、传达与培训。

5.3.1环境安全部应对获取和确认的环境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妥善保管并建立台帐,负责跟踪其变化;

5.3.2环境安全部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转发到本所各有关部门/车

间,并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5.3.3各相关部门应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培训,生产运行必须符合适用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须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5.3.4环境安全部每年要监督检查各部门/车间目标、指标、环境健康安全方面活动表现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

5.4.1环境安全部负责跟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信息的变化,并将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总,同时调整现行公司的法律、法规清单,应负责确认使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保持最新。

5.4.2各相关部门应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过期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处理。

6相关文件

6.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6.2《培训管理程序》

7相关记录

7.1环境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实施与改进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为确保实现目标和指标对制定的环境管理方案的管理,改进公司的环境行为,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与实施活动的管理。

3定义:

4权责:

4.1总经理负责:

制定管理方针,批准管理方案并传达到相关部门;

4.2管代负责:

组织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培训实施、监督监测。

4.3各部门负责依据环境方针的原则,对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5内容:

5.1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制定

5.1.1管代每年末在对公司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后,应再组织各部门根据环境方针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变化,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定新的“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5.1.2体系建立之初的环境目标与指标由管代根据初始环境评审结果,组织制定并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传达和实施。

5.2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5.2.1依据环境方针的要求;

5.2.2考虑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2.3注意与公司的重大环境因素相关联;

5.2.4结合来自相关方的信息与要求;

5.2.5是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的承诺;

5.2.6兼顾目标、指标实施的可行性包括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5.2.7尽可能量化,易测量或考核;

5.2.8应明确目标、指标实现时间、实现方法、各级人员职责。

5.3在以下情况应进行目标与指标的更改

5.3.1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更改时;

5.3.2重大环境因素改变时;

5.3.3环境方针有变化时;

5.3.4在评审中发现不适当时;

注:

目标与指标由管理者代表进行更改,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5.4目标与指标的宣传和实施

5.4.1通过分发专文、内部会议、宣传栏宣传等方式对本公司各级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

5.4.2以及操作人员进行目标、指标的宣贯;

5.4.3由管代组织各部门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目标与指标的培训,确保全体员工清楚本公司

及本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并付诸实施;

5.4.4采购组负责将受相关方影响的管理方案以传真的方式通知相关方。

5.5目标与指标的公开:

相关方或公众要求公开公司的环境目标、指标时,需经过总经理核准。

5.6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制

5.6.1管代定期组织各部门编制“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方案经管代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5.6.2环境管理方案应涉及与实现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的、可能的活动资源及具体措施。

5.7环境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7.1依据的环境目标与指标;

5.7.2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5.7.3方法措施、技术手段;

5.7.4执行部门或负责人、检查人员;

5.7.5预算经费;

5.7.6启动日期与完成期限等;

5.8环境管理方案的更改:

当目标与指标发生变化或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情况需更改方案时,由管理者代表提出修改意见,确保环境管理方案与该项目相适应,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更改。

5.9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督验证:

环境管理方案以受控文件的形式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方案实施的进度与效果等进行监督验证,至少在一个方案完成后要进行一次评审。

6相关文件:

7相关记录:

7.1“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2“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

1.目的

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均需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保证所从事的岗位和环境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层次员工环境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最高管理者、部门主管、内审员的培训。

3.2办公室负责中层以下干部、管理人员、重要环境岗位职工、关键特殊岗位、一般工人新员工、检验员及相关方的培训。

4.管理内容

4.1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培训

对象

培训内容

责任

部门

公司

领导

1.了解EHS框架及重要意义。

2.制订环境方针的基本思想

3了解环境目标和指标。

4.有关环境职责

5.与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

要求。

理者代

重要

环境

因素

LJLJ冈位

1.本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文件

2.违章作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环境方针及其目标

4环境意识

中层

干部

及管

理人

1.环境管理手册中的相关内容

2.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次文件

3.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4.重要环境因素

6.与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

7.环境方针、环境意识教育

一般

职工

新员

环境方针、环境意识教育

质量方针、质量意识教育

2.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及技术要

3.岗位质量、环境教育

相关

内审

1.掌握环境方针及其目标

2.了解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掌握审核知识和内审技巧

1.质量和环境意识教育

2.工作范围内的质量和环境要

4.2培训计划

办公室根据EHS的需求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批准。

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地点、师资、教材和方法等。

4.3培训实施

4.3.1办公室根据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作出具体时间安排。

4.3.2办公室负责培训的实施。

4.4培训方法

441对公司领导层由管理者代表或咨询人员(外请)采取面谈交流形式不定期进行。

442对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由管理者代表联系咨询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

4.4.3对重要环境因素岗位由办公室负责分批进行。

4.4.4对一般职工新员工由办公室安排培训。

4.4.5对内审员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培训。

4.4.6对特殊工种如驾驶员等外培,并取得资格证书。

4.5对培训做好记录和考核的原始资料。

4.6培训效果的验证

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培训考核资料并建立公司职工培训教育档案。

5.相关文件

5.1《年度培训计划》

5.2《培训签到表》

为了保证公司内外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能及时有效地传递,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适用于公司及全体员工对内外各类环境信息的交流。

3.1办公室负责环境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

3.2各职能部门负责相应工作业务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并及时反馈到办公室。

4.工作程序

4.1环境信息的分类及归口部门。

4.1.1环境信息按来源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0.内部信息

1.0.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贯彻情况

b.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紧急情况与应急响应信息

B.外部信息

1.0.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

b.相关方信息(包括环保部门、社区居民、顾客意见、抱怨和投诉)等

4.1.2公司内部的环境信息由办公室传递

4.1.3国家和当地政府机构、环保部门及社区居民有关环保信息由办公室负责接收。

4.1.4客户有关环保信息由营销部接收转交办公室。

4.2环境信息交流途径

4.2.1传递信息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口述必须做好记录。

422利用有关报告或会议、宣传栏等宣传工具,环境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收集传递要及时。

4.3内部信息交流的实施

4.3.1办公室以会议、培训、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向公司员工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及公司在环保方面的绩效。

4.3.2公司员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话、合理化建议、书面报告等形式告知办公室。

4.3.3办公室在收到有关信息后作相应的记录,必要时组织召开管理者代表参加的专题会

进行讨论解决。

4.3.4办公室对处理结果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同时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信息提出者。

4.3.5内部审核时的信息交流,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实施,内审报告出来后一周内由办公室下发到各部门。

4.4外部信息交流的实施

4.4.1外部环境信息的收集。

4.411.0办公室负责外部相关环境信息的收集,如政府、主管机关、环保部门、附近的居民等。

4.4.1.B对收集到的信息,由营销部负责客户环境信息的收集在《环境信息表》上进行登记并交办公室。

4.4.1.C办公室接受环境信息后进行分类,对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或申诉,由办公室接受登记和处理,并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并报主管领导批准,形成处理决定后,三天内给予答复,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者并做好记录。

442外部环境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4.4.2.1.0管理者代表、办公室利用接待来访,外出开会等方式,在对外交流中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绩效。

4.4.2.B营销部在与顾客交流中,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以提高公司的形象。

4.4.2.C办公室负责对环境管理有关的外部信息的确认和反馈工作。

4.4.2.D与外界交流中涉及到的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2.E关于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处理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程序》执行。

《文件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环境信息交流表》

为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场所都能使用现行有效文件,防止使用作废文件,特制订本程序。

适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关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批准发布管理手册,管理者代表批准程序文件。

3.2办公室负责所有文件的发放和资料管理。

3.3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实施,文件制(修)订意见的提出,以及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日常管理。

4管理内容

4.1文件分类

4.1.1内部文件和资料:

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

4.1.2外来文件和资料: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上级下发的管理文件、第二三方审核资料、环境报告、三同时报告、委托监测记录等。

4.1.3文件和资料分为“受控”和“非受控”,办公室根据文件和资料性质编制受控文件清单,并在受控文件上加盖“受控”印章和分发号。

4.2文件的编写

4.2.1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

422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由各相关部门编写。

4.3文件的审批

4.3.1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由各职能部门会审,管理者代表批准。

4.4文件的发放

4.4.1受控文件的发放应发放到需要使用该文件的部门和岗位上,由办公室负责发放,确保在文件的使用处均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442领用部门在文件领用登记表上签名领取注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的文件,每份文件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

443文件使用人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到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沿用原文件分发号,办公室将破损文件销毁。

4.4.4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应办理申请补领手续,经批准后,办公室补发文件,给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必要时将作废文件分发号通知各部门、防

止误用。

4.5文件的更改

4.5.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有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更改原因,附上充分证据,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更改。

4.5.2文件更改审批后,由办公室实施更改,更改文件应注明更改标记、生效期,并按文件发放记录的名单发放修改文件,收回作废文件,并告知使用人更改的重要度。

4.6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4.6.1文件经多次更改或需要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

4.6.2作废文件由办公室作相应的报废手续。

4.7文件的管理

4.7.1文件经批准后,办公室统一登记纳入管理,并编写《受控文件清单》,存入软盘也由办公室归档登记,防止丢失所有存入软盘的文件,应有备份并标识。

4.7.2需临时借阅文件,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并应在指定日期归还文件。

4.7.3外部文件和资料由办公室统一编目登记后纳入本程序正常管理。

4.8定期评审

每年管理者代表对文件进行一次评审(一般可安排在管理评审会议中进行),办公室具体实施。

5相关记录

5.1《受控文件发放登记表》

5.2《文件更改申请单》

5.3《受控文件清单》

5.4《文件借阅登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