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448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文档无锡导游词3篇word版本 16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

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

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

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

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

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

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

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元设计建造。

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

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

这些假山都以“云”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

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

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

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

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

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

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

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

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

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

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

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

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

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

寒山寺旅游景点介绍·

江苏周庄旅游景点介绍·

扬州瘦西湖旅游景点介绍·

淮安市旅游景点介绍·

夫子庙旅游景点介绍%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

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

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

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

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

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

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

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

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

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

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

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

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

夏亭畔种夹竹桃;

秋亭边种桂花;

冬亭侧种腊梅。

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

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

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

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

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

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

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

桥的全长375米,宽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

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

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

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

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

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

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

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

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

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

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

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

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

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

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

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

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

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

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

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

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

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

游客们:

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无锡古运河全线导游词

2018无锡导游词

(2)|返回目录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江南水乡城市——无锡!

  小徐今天带大家走的是一条比较特殊的水上线路——古运河!

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落入水中,否则,我们中午就多了一道菜----“落汤鸡”哦:

  无锡古运河隶属于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其由无锡西北面五牧流入,穿城而过,至望亭流出无锡境,全长40.8公里。

由于古代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这里舟楫如梭,故而被称为“黄金水道”,它也是无锡最主要的一条河道。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把京杭大运河来介绍一下了:

中国有四条龙,长江、黄河、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前两者是大自然赋予的,后两者是人工创造的奇迹。

京杭大运河是全世界人工运河中最长的,其全长1794公里,北起北京通县,南至杭州,穿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其中,据说开挖得最早的一段就是泊渎河,是32XX年前吴泰伯带领当地人开挖的。

25XX年前,吴王夫差为了伐齐又开挖了邗沟,14XX年前,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至此,其成为了我国古代运输的一条生命线。

  而无锡段运河是至今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段。

现今南禅寺一带近1公里的水弄堂曾让许多艺术家和考古学家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因为其他地方的古运河基本已经没有水上的历史景物了,唯独这里还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和许多历史古迹!

  好了,现在我们的船来到了一片宽阔的水面,这里三河交汇,原本就是一个湖,叫做“芙蓉湖”,又叫“无锡湖”,古代此湖有15300顷,也就是现在太湖的三分之一左右,处在无锡、江阴、武进三县境。

后随着人类的围垦和自然的淤塞,此湖面积越来越小,到清末就只是一个小湖了,但这里还是留下了许多古迹,包括前面的黄埠墩和蓉湖庄。

  水面上高高架着一座大桥,叫做“吴桥”,这里原来没有大桥,明清时期这里是水上运输中心,旁边就是渡口,因众人争渡,经常有人落水,于是有位富商,叫吴梓敬的,出了27000两白银,仿上海的外白渡桥而建造了一座铜铁大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此桥命名“吴桥”。

吴梓敬,安徽人,清同治、宣统年间在无锡、上海都开有丝厂,所以他每年都要来无锡,后病逝于上海,但是他对无锡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此桥一直到1965年改建时,才拆除了铁梁,称“解放桥”,但1982年又恢复了原名,现桥是1993年改建的,还获得了建设部是“鲁班奖”。

其实这附近除了吴桥,还有三里桥和莲蓉桥,名有三个,桥却有四个哦!

因为三里桥有两座啊!

  大家旁边的这个四面环水的孤岛,便是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治理芙蓉湖时留下的遗址----黄埠墩。

无锡人把古运河比做一条龙,这里就是龙头,据说它原来还会随着水涨而抬高、水落而降低呢!

其又名小金山,面积仅220平方米,但历史上却有两位皇帝、三个宰相、一个青天来过此地。

战国时期春申君封于江东,在在此治理芙蓉湖,兴修水利,而黄埠墩也正是以他的名命名的。

另一位是无锡宰相李绅,著名的《悯农》时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都为众人吟赞。

还有一位就是南宋的丞相文天祥,当年他被派去元军营中谈判,被主和派出卖,遭元军拘留,押送文天祥回大都时路经无锡,就把他关押在此墩之上,两岸的老百姓跪泪哭送,文天祥也作了《过无锡》诗一首;

一位青天就是明代的海瑞,他在黄埠墩上还写下了“玩山临水第一楼”的匾额。

两位皇帝就是六下江南的康熙和乾隆了。

乾隆还在颐和园的南湖中仿造了一个“凤凰墩”,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他还写下了“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的诗句。

因为它的神奇,所以无锡人把它认为是无锡的“天关”所在。

  这里就是著名的三里桥米市,叫三里桥,其实有两座桥,一座在吴桥下面的新三里桥,一座是左手边的老三里桥,所以三名四桥。

据说从老三里桥到老北门正好三里故名之。

无锡为鱼米之乡,水运便捷,与湖南长沙、安徽芜湖、江西九江并称“中国四大米市”,而无锡居其首。

原先无锡米市分八段,三里桥米市是当中最热闹最繁忙的,但是现在已经逐步被新村所代替了,当年众多的粮船,热闹的粮行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三里桥米市却是无锡历史上不可抹灭的一笔。

当年这旁边还有幢漂亮的“芙蓉楼”,它不但是品茶和吃早点的场所,也是粮行、客商们谈生意的地方,可以说是当年的“粮食交易中心”。

  前面这座高大的桥下面有个大岛,无锡人叫“江尖渚”,古运河到这里就分为两流:

一流向东,一流向南,与梁溪河交汇。

梁溪也是无锡的别称,因东汉名士梁鸿与其妻孟光曾隐居在无锡铁山而得名。

这江尖渚上原堆放了许多坛坛罐罐和大缸,堆得又高又尖,故名“缸尖”,无锡话“江”和“缸”同音。

这里的陶器铺特多,而进入江尖要么摆渡,要么穿街过巷,故而有“江尖渚上团团转”的说法。

古代每逢七月三十,这里的人们就会在水中放上塔灯,以纪念元末起义领袖之一吴王张士诚。

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习俗了,岛上也改建成一个免费的公园了。

  过江尖渚不远就到了无锡的西门了。

运河上的这座桥叫“人民桥”。

一听就很有革命性,但据说这是无锡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桥。

桥下原有条古街,前面是街道,后面是河道,街面上都用遮阳挡雨的凉棚连接着,故名“棚下街”。

这里原本是无锡的粮仓所在哦,不过现在已经是漂亮的五爱家园小区了。

  不远处还有条街,叫“日晖巷”,其实原来叫“石灰巷”,因巷内都堆放着石灰而名,但名不雅,才用谐音改做“日晖巷”。

这里原先也是店铺林立,非常热闹的。

  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小岛,叫“西水墩”。

这里是无锡的“地轴”,和“天关”黄埠墩相互呼应。

原先是明代五部尚书秦金的别墅所在,所以又叫“太保墩”。

后来明代无锡知县刘五纬为民办好事、洗冤案、兴水利,并且为了治理水患而倾家荡产,却遭受不白之冤,无锡人为了感谢他,而在此建庙祭祀,封他为“西水仙”,所以叫“西水墩”。

现在已经改造成江心公园和展览馆了。

上面还有个戏台,分内外两面,外面演戏是给渔民老百姓看的,里面是演给“水仙老爷”看的。

  此墩旁有一廊桥与一边的茂新面粉厂相连。

所以我们无锡早就有廊桥了。

旁边的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德生等人于19XX年创办的,原名叫“保兴面粉厂”。

这里生产的兵船牌面粉曾享誉全国。

我祖父也曾是这个厂的工人。

这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的一个缩影。

虽然这里已经停产,但是已经建成了我市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记载了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非常值得一看。

  河的对面是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是我国清末出使欧洲四国的大使,同时他也是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儿子薛南溟就是无锡第一届商会会长。

他的家占地很大,在无锡有“薛半城”之说。

现在无锡市政府已经修复了这个故居。

  大家左手边就是无锡市政府所在地,无锡市政府不是什么高楼大厦,而是一个宅院,位于无锡市中心东南边,也很有特色。

  前面大家看到的宝塔叫做“妙光塔”,下面的寺庙就是南禅寺。

寺庙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初名“护国寺”,到北宋年间改称南禅寺。

无锡史书上记载:

梁溪十大刹,首惠山,次南禅。

而那座高高的妙光塔始建于北宋。

相传当年这里有巨蛟伏于水中,每天会出来兴风作浪,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异僧经过此地,说应建浮屠(即宝塔)以镇之。

后来就建了此七级塔,据说建成后塔上曾放异光,宋徽宗赵佶便命名“妙光塔”了。

现存的宝塔建于明正统年间,后遭大火,192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出资1000元重新修整。

当年修复时据说还有工匠在上面看见一条大白蛇呢!

塔高43.3米,是南禅寺的代表,现在这里已经改造成了步行街,非常热闹,大家晚上可以来逛逛啊!

  船一个转弯就是著名的“水弄堂”了。

前年有许多艺术家和历史学家来考察后,说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其他地方都已经没有什么了,只有无锡的南禅寺到清明桥这不到一公里的水道还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特色了,这里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是值得保护和开发的宝贝啊!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就是清明桥,位于古运河和伯渎河的交汇之处。

原名清宁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秦耀的两个儿子秦太清和清太宁捐资建造的,所以叫清宁桥。

后在清道光年间为避道光帝的名讳(冥宁)而改名清明桥的。

其为单孔石拱桥,长43.3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由花岗岩堆砌而成,因地势原因,东西阶数不同。

桥拱靠各块拱石挤紧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桥拱,堪称一绝。

当年日本作词作曲家就为它写了一首美丽的歌《清明桥》,清明桥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需要你自己去细细品位!

  过清明桥就是伯渎河,这里是殷商末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古国后,为了灌溉排洪而带领当地老百姓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已经有3200多年历史了,现在这里也是无锡古运河的代表景点。

  河边的这条路叫“大窖路”,是无锡开窖烧砖的地方。

明朝曾盛极一时,由于这里的土质黏性好,烧出的砖不易碎,所以连北京故宫太和殿地面的“金砖”也是在这里烧制的。

现在这里还保留着十几个古老的砖窑。

相传当年朱元璋与刘伯温乔装打扮来到无锡,看到这里山名九龙,泉有十八,景色秀丽,认为这里会有帝王将相出世,故而破坏了这里的龙脉,挖了龙肉(也就是惠山泥),用来做惠山泥人,或者用来烧制砖瓦,这样从今以后无锡就出不了千军万马,只能出千砖万瓦了。

现在,这里还有无锡最后的一条渡船,两毛钱可以摆个渡啊!

  而砖窑中还发现了纪念刺客专诸的专诸塔,当年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知道他爱吃鱼,就躲在这里专心学习烧鱼技术,后来出名了,公子光特意让他把一柄鱼肠剑藏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而他自己也被吴王僚的卫兵杀死了。

但是他却留下了一世英名和烩鱼技术,我们的船菜当中的鱼就有许多烧法,中午大家品尝一下啊!

  南长街不远处就是南水仙庙,前面已经看过西水仙庙了。

这里祭祀的是清代无锡的知县王其勤。

他为无锡筑城抗击倭寇,使得无锡城得以保全,他带领人们建筑的城墙到解放后都完好无损,直至1956年才拆了修建了内城环路——解放路,所以他对无锡也是功不可没的。

  好啦,各位朋友,基本上小徐带大家把无锡水上古运河的风景都浏览结束了,希望这里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和古老的传说能够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大家今后有空再来江南水乡无锡游玩,谢谢您的光临!

无锡鼋头渚导游词

2018无锡导游词(3)|返回目录

  “太湖佳绝处”牌坊—长春花漪—藕花深处—鼋头渚—“鼋渚春涛”刻石—摩崖石刻—澄澜堂

  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

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

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

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

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

难怪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

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

1924年他又拨地1亩多给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将后山的广福庵迁于此,更名为广福寺。

1925年,杨翰西利用无锡商团会长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阁”。

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横云公园”。

  鼋头渚地区还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别墅”;

1928年陈仲言建的“若圃”;

1931年郑明山建的“郑园”;

以及何缉伍和蔡缄三的退庐。

当时这些风景都因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

1934年荣德生老先生60大寿,他利用寿礼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长达375米的长桥,因南端架在宝界山上而取名“宝界桥”,从此沟通了蠡湖南北两岸的陆路交通,把梅园、蠡园和鼋头渚等景色连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览观光,同时长桥卧波,恰给蠡湖拦腰一束,平添几分秀色,桥下的60个桥孔又正好象征着荣德生老先生的60大寿,提醒人们过桥不忘修桥人。

  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

1982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面积从原来的480亩,扩大到1950亩,统称“具区胜境”。

园内有十大景区(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湖山真意、鹿顶迎晖、充山隐秀、藕花深处、十里芳径、中犊晨雾、三山映碧),我们所要游览的是鼋渚春涛景区,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鼋头渚牌楼】鼋头渚牌楼建于1973年,是过去鼋头渚公园的大门,现在是“鼋渚春涛”序列空间的序幕。

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点出了这里风景的特色。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棵柏树,它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来的,树高7米,树冠进径6米,重达10吨。

顺着大道向前,是300米的杜鹃坡,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

另外杜鹃花和梅花也是我们无锡的市花,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是香樟树,它是无锡的市树。

  【太湖佳绝处牌坊】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结构古雅、斗拱相连,建於1931年,原是鼋头渚的老大门,1“太湖佳绝处”是郭沫若老先生的手迹。

(大家转过头来看,湖水被周围的山林、岛屿所环抱。

北面有中犊山岛,现在是太湖疗养院所在地;

对面就是大、小箕山,山上树木苍翠,景色优美。

1929年,无锡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在那里建造了“锦园”。

  牌坊后面有一照壁,壁间饰以“凤穿牡丹”的图案,它挡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长春花漪】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

桥名长春,取其长葆青春之意。

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最美的一种。

每年4月这里樱花夹道,缤纷艳丽。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日本每当樱花盛开,举国若狂,各学校还要放樱花假。

我国有樱桃花,但不出樱花,我国的樱花都是从日本移植来的。

(电影《革命军中马前卒》里有一个日本上野公园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开,增加了变化,是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

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藕花深处】藕花深处是鼋头渚最幽静的地方。

据说:

1931年“藕花深处”这组景建成时,杨翰西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酒宴之后,园主便请来宾为这建筑题名。

当时这亭立于小岛之上,四周都是荷花。

而且没有东面的这座小桥,只有西边的曲桥相通,有人题名“湖心亭”,杨翰西觉得太俗。

这时有一个工匠说:

“我是否也能题个名?

”杨翰西想,你能题什么好名呢?

但转念一想,你说说也无妨,就说:

“你说吧。

”那工匠说:

“我读书时读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我记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念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亭子四周都是荷花,而且这亭子又最深,题‘藕花深处’怎么样?

”杨翰西觉得这名题的非常确切,便将此亭题名为“藕花深处”。

现在我们看见的“藕花深处”额是1981年由田原书写的。

亭子东面的小桥是文革时建造的,虽然避免了走回头路,但“深处”的意境却没有了,本来“深处”就是到极限了,没法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