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46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语下第一单元.docx

二语下第一单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

2.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

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字典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1.观察课文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2、复习音序查字法。

二、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自主学习题。

2、用音序查字法查“勤、拜”等字。

三、交流展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

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2、 指导看图。

(1.) 图1:

图中是谁?

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 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

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

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 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

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

(4)、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

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

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四、质疑拓展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

你使用过字典吗?

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五、检测反馈

 查字典比赛。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 读音 你的字典的页码 组词  

墓   

端   

团   

6、小结反思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

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后反思: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2、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1.观察课文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2、带着字典、本子到街道上去主动识字。

二、小组讨论

把自己主动识的字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三、交流展示

1、 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师介绍:

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

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

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2、 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 交流讨论: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 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

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四、质疑拓展

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

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五、检测反馈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

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6、小结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

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1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1、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主要活动。

二、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之间读背韵文。

介绍自己搜集的节日活动。

三、交流展示

1、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

2、 看图读韵文。

(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3、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第一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

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拜年)

 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

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4、 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质疑拓展

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

饺 拜扫 墓  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五、检测反馈

学生口头组词。

教师范写生字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反思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

(饺子、拜年)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1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熟读韵文。

搜集资料,了解端午、中秋两大节日的习俗。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自主学习题。

三、交流展示

1. 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大家正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

端午、粽子)

教师简介:

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酒白糖。

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

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 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

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

(出示:

中秋、月饼)

中秋:

我国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

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3、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

(粽子、龙舟)中秋节呢?

(月饼、赏月)

四、质疑拓展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

端团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检测反馈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春节到了,。

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六、小结反思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

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2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课前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1、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小组讨论

1、小组成员间认读生字词语。

2、交流搜集的资料图片。

3、交流展示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

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

”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 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伐 鸬鹚  画廊 

4. 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

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bi        feng      ying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bi    luotuo        jia 

象鼻     骆驼      笔架

lang 

竹伐    鸬鹚   画廊 

(1)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2)指名读,齐读。

(3)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4)看图理解词意。

四、质疑拓展

2. 出示:

 碧  峰  影  鼻  

3.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记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检测反馈 扩词:

碧 (  )(     )(      )

峰 (   )(    )(     )

影 (   )(     )(     )

鼻 (    )(     )(      )

六、小结反思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2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6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 指导学生写字。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1. 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2、熟练朗读书中词语。

二、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题。

三、交流展示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 看图说话。

1. 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桂林的上真奇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

2. 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

3.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 )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学生准备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佳小导游”。

(四)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生字。

骆、驼 :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 :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

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质疑拓展

设计一幅关于桂林的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美景好好夸一夸。

五、检测反馈

1. 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架    驾

(  )驶  笔(  ) (  )势   劳(  )

峰   锋

山(  )  秀(  )  刀(  ) 笔(   )

2. 写出下列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漓江 故宫 西湖 长城 中山陵 黄山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⑴暑假里  妈妈带我去桂林旅行

⑵漓江的风景多么迷人

⑶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吗

六、小结反思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7

学习目标:

1、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和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学习重难点:

了解偏旁和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1、问题导学(预设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学生看图自由读韵文。

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自学悟学与问题讨论

体会“木、禾”两个偏旁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到“木、禾”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展示

(一),认识(木字旁、禾字旁)

认识偏旁:

木字旁,禾字旁。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偏旁:

木字旁。

教师范读:

“木”做偏旁时读作木字旁。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4)引导学生认识偏旁:

禾字旁。

教师范读:

禾读作禾字旁。

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出示词语:

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的别的树一样吗?

(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的)。

3、你们上课用什么摆放课本呢?

出示词语:

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好喜人的景象啊!

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

四、质疑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木、禾”旁的字。

五、达标检测

()的稻谷()的杨柳

()的松柏()的庄稼

六、小结反思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

(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

(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的偏旁是什么?

(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

(大都与庄稼有关)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8

学习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2、能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学习重难点:

凭借图画理解词语,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课前准备: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1、问题导学(预设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学生看图自由读韵文。

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学悟学与问题讨论

体会“竹、艹”两个偏旁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到“竹、艹”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展示

(一)、复习“竹字头、草字头”并学习词语。

1、提问:

(1)“竹字头”的古文字像什么?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字。

指名读,齐读。

(3)草字头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草字头。

2、出示词语:

竹篮箩筐筷子

茶叶菠萝兰花

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3、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

4、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的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

5、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的,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出示词语:

兰花

4、质疑拓展

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描红书中的生字。

3、你还知道哪些竹字头、草字头的字

五、达标检测

学生按要求填空。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排得整整齐齐。

(2)秋天到了,————成熟了。

(3)吃饭时,要用——————。

2、比比,再组词。

蓝()箩()扬()

篮()萝()杨()

六、小结反思

偏旁和汉字一样是在与事物象形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过来的符号系统。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4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9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1、问题导学(预设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

1、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

2、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二、自学悟学与问题讨论

1、四人一组交流认读词语,看谁读得最正确。

2、体会“日、目”两个偏旁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到“日、目”所表示的意思。

三、交流展示

(一)1、教师简笔画板书“日、月”的演变过程,图文结合。

2、这就是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变过程。

3、新授“日、月”旁。

4、看图,试着读读词,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

(1)、出示:

晴空温暖晾晒

眼睛瞄准眺望

指名读。

(注意:

“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

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⑷班级汇报交流。

⑸再读词语。

(三、)探究规律

(1)你们是否发现每组词语有什么联系?

(2)讨论交流。

第一组“晴、暖、晾晒”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3)齐读课文。

四、质疑拓展

1、按照笔顺书写生字。

2、教师范写。

温、晒:

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达标检测

(1)扩词。

温( )()(  )

冻(  )(   )(  )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日:

       月:

  

6、小结反思

偏旁和汉字一样是在与事物象形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过来的符号系统。

教后反思:

 

课题:

识字4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3、指导写好生字。

学习重难点: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1、问题导学(预设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

1、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读词语。

2、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二、自学悟学与问题讨论

1、四人一组交流认读词语,看谁读得最正确。

2、体会“二点水、三点水”两个偏旁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到“二点水、三点水”所表示的意思。

三、交流展示

1、四人一组交流,看谁读得最正确。

2、出示:

寒冷冻结冰雪

东海黄海长江

⑴指名读。

(注意:

“温”是前鼻音;“晒”是翘舌音;“结”是多音字。

⑵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⑷班汇报交流。

⑸再读词语。

3、探究规律

(1)你们是否发现每组词语有什么联系?

(2)讨论交流。

第三组“海、河、江”都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第四组“冷、冻”都与冰有关,所以偏旁是两点水。

(3)齐读课文。

4、质疑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有“日、月、两点水、三点水”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五、达标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晴()瞄()冻()

睛()苗()练()

2、猜字谜。

左边缺点水,右边满是水。

谜底()

3、多音字组词

Jiē()dǎo()

结倒

Jié()dào()

六、小结反思

 

教后反思:

 

课题:

练习1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秦敏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11

学习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熟记4条成语。

学习重难点:

熟记4条成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

学讲预案

二次备课

1、问题导学(预设学习问题或学习任务)

练习读背成语

描写生字笔顺

二、自学悟学与问题讨论

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

3、交流展示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口头扩词。

(3)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4)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

“拜、廊、鼻、饼”的笔顺。

(5)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6)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

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纠正读音。

指名读。

(2)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3)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

(4)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4、质疑拓展

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

(越多越好)

五、达标检测

听写词语。

拜年月饼扫墓画廊象鼻

倒影杨柳秧苗菠萝竹篮

扩词

菠()()杨()()

饼()()晾()()

六、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