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495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了一天的课,总觉得有些累、有些闷。

因此,每次骑车回家的路上,他们都要尽情地玩耍,好像马路是他们活动的大舞台。

今天天气特别好,路上车也不多,他们的玩兴很高。

他们一路上时而并肩而骑,时而追逐嬉闹,忘情地享受着青春的快乐,而对飞速而过的大小汽车却视而不见,好像他们是马路上唯一的主人。

窄小的自行车道容不下5车并行,他们不知不觉到汽车道上来了。

就在他们尽情玩耍的时候,不幸从天而降了:

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为了闪避对面的车辆,突然右拐,将在汽车道上骑车的3位同学撞出5米多远,当场死亡。

思考与实践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该如何过马路才能保平安呢?

2、微波炉的秘密

专家支招:

哪些食物不要进微波炉?

使用微波炉的禁忌:

忌用普通塑料容器:

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2.忌用金属器皿:

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不能加热食物。

3.忌使用封闭容器:

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

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

4.忌超时加热:

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

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

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6.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过的肉类:

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是可以繁殖的,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菌杀死。

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7.忌油炸食品:

因高温油会发生飞溅导致火灾。

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

8.忌将微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不要用物品覆盖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

9.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

开启微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

10、清洗微波炉的方法微波炉用过后若不随即擦拭,很容易在内部结成油垢,所以只好用特别的招数除垢:

将一个装有热水的容器放入微波炉内热两三分钟,让微波炉内充满蒸气,这样可使顽垢因饱含水分而变得松软,容易去除。

清洁时,用中性清洁剂的稀释水先擦一遍,再分别用清水洗过的抹布和干抹布作最后的清洁,如果仍不能将顽垢除掉,可以利用塑料卡片之类来刮除,千万不能用金属片刮,以免伤及内部。

最后,别忘了将微波炉门打开,让内部彻底风干。

[七]炉内应经常保持清洁。

在断开电源后,使用湿布与中性洗涤剂擦拭,不要冲洗,勿让水流入炉内电器中。

定期检查炉门四周和门锁,如有损坏、闭合不良,应停止使用,以防微波泄漏。

不宜把脸贴近微波炉观察窗,防止眼睛因微波辐射而受损伤。

也不宜长时间受到微波照射,以防引起头晕、目眩、乏力、消瘦、脱发等症状,使人体受损。

11、日常中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微波炉?

A.微波炉要放置在平衡、通风的地方,后部应有不少于10厘米左右及顶部不少于5厘米的空间,以利于排气散热,且要远离带有磁场的家用电器,以免影响烹调效果。

B.微波炉内的食物不要放得太满,以不超过容积的

1/3为好。

食物也不要直接放在转盘上,要用耐热的玻璃、陶瓷或耐热塑料做成的容器盛放。

绝对不能用金属或搪瓷容器,也不宜用带有金属花纹的容器盛放。

C.严禁用微波炉加热密封的食物,例如袋装、瓶装、罐装食品,以及带皮、带壳的食品,如栗子、鸡蛋等,以免爆炸污染或损坏微波炉。

D.微波炉严禁空载使用。

平时可在炉内预备一杯水(玻璃杯),使用时拿出,加热完食物后再放入,以免空载烧坏微波炉。

E.由于微波空透功率有限,对体积过大的食物,应当均匀分解(肉类3厘米左右,其他食品-7厘米为宜),以免食物生熟不均。

加热整只鸡鸭等大件食物,最好加热一段时间后,将食物翻个身,各部位可均匀加热。

F.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应切实保护好炉门,防止因炉门变形或损坏而造成微波泄漏。

更不能在炉门开启时试图启动微波炉这是十分危险的。

G.选择烹调时间宁短勿长,以免食物过分加热烧焦甚至起火。

而重复加热十分方便。

H.微波炉工作时,应远离炉体,虽有安全保险,还防止万一发生微波辐射伤害人体。

I.操作时,不要把眼睛靠近观察窗进行观察,因为睛对微波辐射最敏感。

13、微波炉的利与弊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相当有限,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

而且微波食物中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

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可以使维生素C几乎一点都不损失。

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

(1)好处:

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相当有限,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

(2)坏处:

微波炉不适合烹饪含盐量高的食品,应尽量减少用盐量,这样可避免烹饪的食物外熟内生。

微波炉不适合烹饪大块食物,最好将食物切成5厘米以下的小块。

食品形状越规则,微波加热越均匀。

3陌生人,巧周旋

当同学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画从门猫眼里看人)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

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小贴士:

如果陌生人不肯离去,想强行闯入时,千万不要害怕和慌乱,应立即到窗口、阳台等地方高声叫喊求救或打电话报警。

记住报警电话110。

4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新城区的一个村子里,某通缉犯被刑警追捕,从中心城区逃窜到这里,无处藏身。

这时他们发现一家后门虚了一条缝,于是两人偷偷摸摸的进去了,躲在灶台后面。

9岁的小学生张玲,放学回家,看见爸爸妈妈都还没有收工,准备进厨房帮妈妈把饭烧好。

她走到厨房门口一下子听到什么动静,小心地走上前,仔细一看灶台后面躲着两个人,心里一怔,这不正是早上村头布告里贴的通缉令上要捉的那两个坏人吗?

对!

肯定是他们。

“是跑还是叫呢?

”张玲想,我决不能慌张,不能让他们知道我已经认出他们是通缉犯,主意定下来,张玲主动上前,打招呼:

“你们找谁?

”其中一个马上应道:

“我们路过这里,想找点水喝!

”张玲灵机一动说:

“你们想喝水,水在堂屋里,你们到堂屋里来喝吧!

”两个歹徒随张玲进了堂屋。

张玲想一定要把他们稳在堂屋里,于是装出很热情地样子说:

“水在桌子上,你们慢慢喝吧,我还要去买菜,一会儿就回。

”然后不动声色地出了门,随后把大门带上,立即走到隔壁公用电话亭,拨了110报警。

刑警正好就在附近找这两个人,他们根据110指挥中心发来的指令,立即赶到张玲家,两个逃窜多时的歹徒束手就擒。

(画图表示警察捉住了这两个人)

小华在路上,一个叔叔送给他一包食品,他接受了。

小华做得对吗?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

二、公共卫生篇

4、作息规律好处多

从6~7岁起,培养儿童定时作息的良好习惯,会使大脑趋于完美和自动化,形成大脑皮层活动耗能最少的工作形式:

学习时注意力集中;

劳动时精力充沛,易于入睡,食欲良好,精神饱满。

安全链接:

医学科学证明,6~7岁儿童的脑重已达到1200克、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基本完成。

这时的神经元(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积极伸出密如根须的纤维,彼此建立错综复杂的联系。

神经纤维是以奇特的方式竞争性地生长的。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其施以积极影响,就能加强有益的纤维,使无益的纤维减弱至消失。

有规律的生活好处多:

1少年儿童年龄小,集体的可塑性大,愈容易建立条件反射。

2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做到注意力集中,工作精力充沛,进餐时,容易消化。

睡眠时很快可入睡,该醒就醒,身体功能好,可减少生病的机率。

3促使少年儿童更好适应外部环境,促进身心发育,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保证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昨眠,爸爸妈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每晚9点左右就让孩子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准时上床睡觉。

强让孩子去阳台呼吸新鲜空气,深呼吸,刷牙洗脚,静坐一会儿使身心放松。

2要抑制刺激,如睡前不要看电视和电影,不看书籍,不要打骂训斥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

3入睡前不要让孩子吃消夜,不要饮浓茶、咖啡、饮料和巧克力,晚饭不要吃得过饱,可以吃一些含有氨基酸的食物。

4要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床铺、被子、床单、枕头、睡衣、要求舒适。

应该给孩子创造平安、宁静、温馨的和舒适的就寝环境。

5节假日也不要改变孩子固定的就寝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安全链接:

学校给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学生每天在校的上课、自习和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任何随意延长课业时间的作法,都会破坏生活的节奏,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课间休息:

老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

不可利用休息时间来预习或复习功课。

三、体育:

小学生每天应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锻炼)。

体育课每周不应少于2小时。

小学生早操时间不宜少于6分钟。

小红每天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6:

30起床,7点出门上学,在学校很有规律的学习,下午5:

30放学,回家做作业,吃晚饭。

她每天晚上规定自己在什么时间内写完作业,然后洗嗽做好上床睡觉的准备,在床上看点课外书,或听一些睡前故事的收音机。

她不管是双休,还是寒暑假,她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所以她每天都精力充沛,学习成绩又好,身体又棒,大家都很羡慕她。

给自己重新制定一份作息规律表,感受一下作息有规律的好处?

5.定时排便有必要

定时排便的好书:

1.能够将体内的毒素排出来。

2.小孩从小就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

3.及时排便及定时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有预防便秘的作用。

便秘的一般概念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

①排便次数过少,每周少于3次;

小儿年龄越小,排便次数越多。

②排便时间延长,大便时间超过30分钟。

③糞便干结。

④排便费力,便后有排不尽的感觉。

4.定时排便可以预防痔疮。

如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呢?

1、养成每天定时大便一次的习惯,最好在每天早饭后排便,因为早饭后,食物进入胃内能引起“胃——结肠反射”,促进胃肠蠕动,出现大蠕动波,易于排便反射的产生。

如果认为早上起来的时间不适合自己,也可选择在早、中、晚餐之后,还有人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这个时间是可以因人而异的。

开始蹲厕所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便意,也没有粪便排出,但却是结肠道重新调整规律的机会。

而且,排便动作本身是一种反射性活动,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

只要坚持定时排便一段时间,即可逐渐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

成习惯后就能定时顺利快捷的排出大便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肛肠科李胜龙

2、无论学习多忙,也不能忽视便意。

切忌当便而忍。

否则,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应按时排出而不得排出,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则变干燥而造成便秘,同时久而久之也会使直肠感受粪便的功能下降,引起直肠性便秘。

3、养成排便时精力集中的习惯,克服大便时看报纸、小说或听广播等不良习惯,尽量缩短排便时间,但也要保证有能排净大便的足够时间。

4、养成每天晨起空腹喝一杯凉开水的习惯。

(画喝水图)

如果由于脾胃虚寒不能饮凉开水者,饮温开水亦可,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且能增加肠中水分,防止粪便干燥。

5、食物不要过于精细,更不能偏食。

6、注意锻炼身体,坚持体育活动。

(画锻炼身体图)

七岁的小连,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

尤其喜欢吃些暑片、妙脆角等一些干食,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时间长了,2~3天排大便一次,大便干结像羊糞,每次排便是个很困难,很难受的问题。

妈妈把她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便秘,要改变平时的饮食结构,一日三餐定时进餐,杜绝零食,还应加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麦麦夫、蔬菜、水果、燕麦、玉米、大豆等。

经过一月的调整,小连的便秘好了,定时排便好轻松。

零食中有过高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较少,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多与发酵菌数目肠内发酵减少,也使大便成碱性,干燥硬加重便秘。

长期饮食摄入不足,可致营养不良,使腹肌和肠肌薄弱,张力低下,肠管推送功能减弱,形成便秘的恶性循环,最终发展成顽固性便秘。

读了上面一段话,你平时饮食会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排便有规律呢?

6、我知道消防车、消防站、消防员的作用

生成背景:

学生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

本活动除了让他们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自救。

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的防火、救火常识,增强防火意识。

2、让他们知道可以用水来救火,并且懂得要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消防员的照片,消防录像。

2、消防员救火图片一幅,场景布置“小动物”的家

活动关键点:

了解基本的防火、救火常识,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并且懂得要自我保护。

活动过程:

交流观看照片

引起兴趣

一、交流观看照片,引起兴趣。

1、说说照片上的是谁?

(消防员)他有什么本领,并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二、观看录像。

观看录像

了解作用

1、讨论:

为什么会起火?

如果你是消防员,你会怎么救火?

消防员后来是怎么做的?

2、再次观看录像

说说你们怕不怕火?

为什么?

消防员怕不怕火?

你们认为他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游戏活动

巩固知识

三、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

1、警报声响起,有地方失火了,大家快去帮忙救火啊!

2、讨论:

我们该任何救火?

老师将字卡“水”拿出来救火,说说除了水还能用什么来救火?

3、老师做消防队长,小朋友做消防员。

老师带领郁闷走到规定的地方去救火。

4、消防员们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救火,将小动物们救出。

5、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如果失火了,我们可以用水去救火,并且还能救出小动物们,非常的棒。

7呼吸道疾病预防

冬春两季最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小学生易患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由于小学生不善于合理自我安排饮食生活,往往会由于饮食不当引发呼吸道疾病。

安全贴士:

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是因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后3天传染性最强。

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将病毒排到空气中,易感冒者吸入后即能感染。

在通气不良、人员拥挤的地方,传播更为迅速。

另外,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食具、玩具或物品也可传播。

怎样预防呼吸道疾病呢?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2水果要洗净、削皮再吃。

食物要煮熟再吃,不能蒸煮的凉菜和熟食要与其他食品分装板切食。

(画洗水果图)

3不喝生水,不吃被苍蝇或蟑螂叮唆或爬过的食物,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剩饭剩菜一定要热透再吃,不吃无卫生许可证的街边小贩经营的食品。

4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保持教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画开窗图)

6勤打扫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

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画晒衣服图)

安全链接家中若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一定要送医院治疗。

对病人的糞便和呕吐物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病人用过的餐具、马桶,病人用、的内衣、内裤、被褥也要进行严格地消毒。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小芬这两天发低烧,还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酸痛和浑身无力,以及流涕、喷嚏和干咳的症状。

于是妈妈带她到某乡镇卫生院就诊。

医生见她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又检查发现双腭扁桃体肿大但无渗出物,就诊断为“感冒”,给予抗菌、抗病毒以及其他药物支持治疗,可是吃药3天也未见效。

第4天,小芬出现高热、咳血性痰、呼吸困难和面色发绀等症状,乡镇医生转其到县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最终,县医院诊断为流行性感冒(肺炎型、重型)。

因病情重、转诊迟,小芬在医院治疗1个月才出院。

(画在医院打吊针图)

思考与实践

小伟经常吃水果不洗,经常用手揉眼、抠鼻子、掏嘴。

小伟做得对吗?

如果是你,你该如何做呢?

三、意外伤害篇

8、掉在地上的电线

小朋友,你在路上发现了掉在地上的电线怎么办?

1、发现电线断落在地上,不能直接用手去拣。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画手捡电线图)

触电,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所致的损伤。

当人体接触了电压过高的通电物体时,引起了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等,严重时会产生心脏纤颤,如不及时抢救即可能造成死亡。

2、派人看守,不让人、车靠近,特别是高压导线断落在地上时,应远离其8米范围以外。

 

(画人看守电线图) 

3、通知电工或供电部门处理。

安全贴士:

遇到有人触电,千万不要自己去救,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应用干燥的木棍或其他绝缘物体将电源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并赶快通知大人来救助。

小军在放学的路上,他看见有一根掉在地上的电线,他刚准备用手去捡,这时在旁边的同学说,不能捡,小心有电。

这时小军将手收回来了。

他们一起告诉了老师,老师夸他们是好孩子,那是掉的一根低压线,若是用手直接去捡,往往就会引起心肌纤颤及心搏停止。

幸好听了同学的提醒,才免召灾乱。

对触电者的急救应争分夺秒,若发现心跳呼吸已停止,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9、从天而降的花盆

经过高楼的时候,小朋友尽量不要紧靠楼下走,以免楼上掉下来的物体,比如花盆、衣架、玻璃及其他高空坠物砸伤。

(画图表示不要靠高楼走)(画图表示被花盆砸伤)

如果必须从高楼下经过,小朋友应该要做到小心快行,减少逗留时间。

在从高楼下经过之前,最好先抬头看一下有无异常状况。

(画抬头看高楼是否安全)

家住高楼的小朋友,千万不要在阳台上扔东西玩,更不能往楼下扔东西,以免砸伤楼下的行人。

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往楼下扔东西,要及时劝阻。

放学了,小梅和小玲手拉着手一起走,走着走着,从十几米高的楼房上掉下来一盆花,刚好砸在离小梅和小玲的身子还差几步远,小梅吓了一大跳,真危险,差点就砸到我们头了。

看样子,以后尽量不要靠楼下走,以免被楼上掉下来的物体砸伤。

小华家住六楼,又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梯好几次,觉得很累,尤其是倒垃圾。

有几次,妈妈叫小华倒垃圾,他索性将垃圾装好塑料袋,直接从六楼扔到楼下的垃圾桶,有时摔散了一地的垃圾,清洁工都烦他不得了。

小朋友,你觉得小华做得对吗?

10、药丸不是糖果

同学们要知道,各种药品都有其特殊的用途。

绝对不能随便服用。

如果生病了,必须在医生和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服用药品,不要自作主张、自行服药。

服药前洗净双手,用温开水送服,不能用饮料、啤酒、茶水等代替。

胶囊类药物不可咬破,应直接吞下。

不用变质、过期的药品。

及时淘汰过期变质的药品。

(画图表示不随便服用药丸)

如发现药片(丸)发霉、粘连、变色,或药液出现絮状物、沉淀、挥发、变浓等现象,应及时淘汰。

过期变质的药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会生病。

药丸不是糖果,不能随便服用,更不能服用过量。

一旦发现误服了药物,应该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尽快弄清所有服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和误服的剂量。

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不大,如毒副作用很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可让其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如果吃下的药物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则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

7岁的小强一个人在家,早晨起来,看到床上放了一瓶看似五彩的巧克力豆,他毫不犹豫拿起瓶子坐在沙发上吃起来,不知不觉吃了半瓶,这时妈妈看见了,连忙抢夺小强手里的瓶子,让他把药吐出来。

原来妈妈买的是给小强打虫的药,小强看都没看瓶子上的说明,以为是妈妈买的巧克力豆,就吃了半瓶,过了一会儿小强觉得肚子不舒服,妈妈急忙把他送往医院去抢救。

(画图表示小强拿药吃)

抽时间帮妈妈清理一下家庭小药箱,看看哪些药品已经过期或即将过期。

11、注射器,别乱玩

注射器是医用器具,它的针头非常尖,容易扎伤人。

所以不要模仿医生给自己或者小伙伴打针,以免被针头扎伤,造成危险。

(画图表示给小伙伴打针)

不要把注射器当成喷水枪来玩,强大的压力容易使针头飞出,伤到你自己或小伙伴。

此外,不干净的水射到眼睛里或嘴里,也会发疾病。

(画图表示用注射器装水喷人)

使用过的注射器极不卫生,针头上沾附有大量的病菌。

因此被注射器扎伤后,一定要立即告诉父母,让他们帮你消毒、包扎。

如果扎得比较严重,还要在父母的陪同下及时到医院诊治。

小军和小飞在家里玩,小军看到家里有注射器,他就拿起注射器说:

“小飞,我们来玩打针游戏吧!

”说着小军学着医生的动作,给小飞打肌肉针,小飞哇的一声叫,好疼啊!

好疼啊!

这时只见血直往外流,小军吓哭了,连忙找一块布把出血的地方按住了。

连忙跟妈妈打电话,妈妈立刻赶回来,立即帮小飞消毒、包扎,以免感染细菌,才结束了这场游戏。

当你周围的小朋友拿着注射器当成喷水枪来玩时,你该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