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03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威尼斯商人 6docWord下载.docx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

(2)概述全文内容,讨论戏剧冲突。

课文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高潮,冲突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戏剧冲突是话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先概括课文内容,而后理解、体会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

见卡片①。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学生分组讨论段落、层次。

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前后两半。

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戏,他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

后半场是西娅戏,她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通过学习、讨论,把课文层次分清;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分析段落与层次,这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提高,也有助于接下来人物分析和戏剧冲突解析进行。

(2)学生分组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及人物关系,找出人物个性化语言。

明确:

夏洛克是这场戏主要人物。

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典型。

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本性。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犹太人。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动机。

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贪婪,憎恨他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种族压迫和屈辱。

鲍西娅是莎翁创造人文主义妇女典型形象。

她性格在这场戏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

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主义者果敢、沉着、博学和聪慧。

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打击。

(3)体会莎剧丰富多彩语言。

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本性。

鲍西娅语言是诗与哲理结合,语言明快简明,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思想,又符合其律师身份,果断干练,聪明博学。

话剧通过对话就可以知道人物关系,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人物关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弄清课文中人物性格、思想、立场,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也是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最好途径。

见卡片②③④。

(4)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戏剧冲突,找出戏剧冲突关键词。

如:

“威尼斯法律”、“一磅肉”等,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在戏剧冲突中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戏剧冲突,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关键作用,进而充分了解话剧艺术。

找关键词对了解话剧戏剧冲突有很大帮助,也为下节课着重学习戏剧冲突奠定基础。

3.课堂训练。

针对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问题,教师可以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训练中解决问题。

练习题如下:

(1)夏洛克有怎样性格特点?

他是否像公爵所说那样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不近人情恶汉”?

(2)夏洛克为什么对安东尼奥如此仇恨,以至于不要高额回报而非要安东尼奥命不可?

(3)你如何看鲍西娅这个人物?

通过以上课堂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话剧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话剧中人物性格是“说”出来,人物关系也是”说”出来,话剧是“说”艺术。

此外,我们着重分析了剧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就为下节课我们学习戏剧冲突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回顾这节课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知晓、明确了下节课学习重点。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人物性格。

(2)找出代表人物性格语句。

(3)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着重学习、分析了《威尼斯商人》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是怎样设计《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悬念)。

二、研习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让学生充分体会话剧是“说”艺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接下来欣赏品味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2.欣赏品味。

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高潮部分,所有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

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人扣,令人欲罢不能。

莎翁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

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

开端便剑拔弩张。

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不近人情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

然而,他得到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诉讼”。

对于公爵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批判与揭露。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子女结婚?

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

让他们床铺得跟你们床同样柔软,让他们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东西吧!

”“我也可以回答你们:

我向他要求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代价买来;

它是属于我,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让你们法律去见鬼吧!

威尼斯城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巴萨尼奥劝说和怒斥都无济于事,主动权在夏洛克手里。

在研习时,如能结合剧本前面内容就更好了。

如那段夏洛克经典独白。

见卡片⑤。

鲍西娅假扮法官上场,前面冲突暂时得以缓解。

她也力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可夏洛克不答应,并强调法律铁面无私。

主动权还在夏洛克手里。

故事到此已经陷入僵局,鲍西娅欲擒故纵,夏洛克自以为得计,“屠刀”高高举起。

而沙翁此时把观众注意力一下子引到别处。

通过巴萨尼奥之口(“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错误”)为鲍西娅赢得主动。

“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法律;

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她要维护法律尊严。

事件主动权在悄悄易主。

鲍西娅话赢得了夏洛克夸赞。

“一个但尼尔来做法官了!

真是但尼尔再世!

聪明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

”“啊,尊严法官!

好一位优秀青年!

”“啊,聪明正直法官!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公平正直法官”“博学多才法官!

判得好!

”夏洛克每一次夸赞,都是在把自己引到死胡同。

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

情节发展到高潮后,陡然一转,夏洛克走进了他自己建造坟墓。

法律让他有权杀人,也让他倾家荡产。

主动权彻底把握在鲍西娅手里。

在欣赏品味中注重分析冲突形成、发展、高潮和解决。

在话剧中,故事发展就是靠戏剧冲突发展来完成,人物性格也是在冲突中完成。

3.课堂练习。

针对戏剧冲突,教师可布置以下练习题:

(1)引起戏剧冲突关键是什么?

(2)文中鲍西娅出场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课文中矛盾(戏剧冲突)是怎样解决?

进一步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集中体现。

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龙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运用。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

删繁就简,一张醒目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

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写作特色;

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能力。

设计

(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独特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

(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规模与层次井然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有关故宫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话介绍。

学生提供资料可能包括故宫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照片,激发学生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

精巧细致。

湛蓝:

深蓝。

布局:

全面安排。

肃穆:

严肃而恭敬。

幽雅:

幽静而雅致。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

形容整齐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说明顺序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时间顺序和记叙时间顺序相似。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位置,注意事物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

写建筑物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内部联系。

(2)提问:

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说明顺序填写下面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内廷”建筑: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

根据故宫特点,以保和殿后面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情况?

采用了什么样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龙);

最后从它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建筑显示威严。

使用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场所,它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重点。

(3)文中写龙句子有: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特征决定,故宫曾是封建统治中心,它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化身,龙是皇权象征。

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特征。

同学们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写作特色。

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注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教师提示:

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建筑;

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建筑;

可以以保和殿北面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建筑——内廷;

可以按不同功用将故宫里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建

教学建议

一、《汉江临眺》教材分析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心情是比较舒畅。

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眺”,有一个本子作“泛”,即泛舟汉江。

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故应以“汉江临眺”为准。

汉水源于陕西宁强,流经襄阳东南折至汉阳汇入长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

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

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众多河流连接,所以水势浩瀚。

中间两联.写作者纵目所见。

其中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第五、六句写襄阳一带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江面上,翻滚起伏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天空也忽上忽下。

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雄伟壮观。

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视觉感受。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又通过人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

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

苏轼曾评议他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观察、诗人思考、绘画技巧、诗歌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运动、变化。

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说法,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展现富有动感画面。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

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据《晋书·

山简传》记载:

山简性嗜酒,在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歌”,当时有儿歌曰:

“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此诗中山翁借指到底是谁,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襄阳地方长官。

王维说:

襄阳风景极好,自己愿意留下来与地方官同饮;

一是诗人自指。

是说襄阳这样好风景,正是留给自己来饮酒赏景。

解作诗人自喻较能贴切地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赞美。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味两种解释,提出自己看法。

全诗集中笔力在写水,写汉水所处地势是接三湘,连九派;

写汉江水域辽阔,波澜起伏,江流直下。

可以说是句句不离水,“山色有无中”是山实景,但也还是由于汉江水气遮挡结果,所以,水形象使这首诗构成了一个完美整体。

作为律诗,不但每一联对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诗人还非常重视炼字,像“接”与“通”,“外”与“中”,“浮”与“动”,都对描写自然景物动感起了重要作用。

二、《浣溪沙》教材分析

北宋初年词创作主要承袭五代遗风,多为宴席间娱宾遣兴而作。

所以要求协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

从内容看多是吟风雪咏花草,写离别道相思之作;

在艺术上则以委婉浓丽为主导风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

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

其《珠玉词》被视为婉约词派正宗。

这首《浣溪沙》是晏殊代表作,也是宋词中被后人广为传诵名篇。

《浣溪沙》词分上下两片,每片三句。

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生活和心情,它好处在于摆脱了代歌女立言代言体,直接真实地抒发了个人生活感受。

上片.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生活已经无数次地重复,因为春天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依旧。

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了岁月在不断地流逝。

时间是不能倒流。

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倾诉是他所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惋惜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

时间永不停滞,春花纷纷凋谢,燕子又回来寻找旧巢。

对春花落地感到无可奈何,燕子年年归来也不觉新奇。

这一切都取决于自然规律,是人力难以支配,而人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逐渐衰老,想到此他只有独自一人在小园花径间不断地徘徊。

在词中作者对生活体验,对人生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颇为自得奇偶佳联,也深受后人赞赏。

对于词人心态及词中情感,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应多引导他们去分析作者对岁月爱惜和对生命珍视,并启发他们鉴赏这首词在语句和对仗上艺术技巧。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材分析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上片记叙此次出猎情况。

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豪情狂态。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

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

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热热闹闹狩猎。

“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盛情,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并不在意自己衰老,而更在意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

冯唐传》记载: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向西北方天狼星猛射过去。

天狼星,据《晋书·

天文志》说是“主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侵扰西夏军队。

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关怀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

与晏殊《浣溪沙》格调截然不同。

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对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风格,苏轼在他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风格。

学习中可引导学生比较晏殊《浣溪沙》与苏轼这首《江城子》在题材、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语言格调诸方面不同。

四、《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分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

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号角声。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生活场景。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

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八百里炙;

听乐器翻奏出塞外歌曲;

在秋天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事,这都是作者热爱生活和抹不掉记忆,它说明已被削去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