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552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噫!

  啊!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课下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

岳阳楼,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2庆历四年:

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4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

就是庆历五年(1045)。

5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具:

通“俱”,全,皆。

7属:

通“嘱”,嘱托。

8胜状:

胜景,好景色。

9浩浩汤汤(shāng):

水波浩荡的样子。

10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横:

广远。

际涯:

边。

11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

日光。

12大观:

雄伟景象。

13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4然则:

虽然如此,那么。

15南极潇湘:

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

16迁客:

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7骚人:

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9若夫:

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

“至若”近似“至于”。

20淫雨:

连绵的雨。

21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2开:

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3排空:

冲向天空。

24日星隐曜: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5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26樯倾楫摧: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7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28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9景:

30波澜不惊:

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32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33锦鳞:

美丽的鱼。

鳞,代鱼。

34岸芷汀兰:

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芷,一种香草。

35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36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37浮光跃金: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39何极:

哪有穷尽。

40宠辱偕忘:

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41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42求:

探求。

43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4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6居庙堂之高: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

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7处江湖之远: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8其必曰„„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49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主要内容、中心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一般认为,范仲淹在河南省邓州市写的这篇散文,所以并未登上岳阳楼。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宋代: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

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命名的是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就醉,而年龄又最大,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游山啊。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相错杂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

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

庐陵欧阳修也。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环滁:

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蔚然:

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6名:

取名,命名。

7太守自谓: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8意:

情趣。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0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11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2晦明变化: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3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14佳木秀而繁阴: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秀,茂盛、繁茂。

15风霜高洁:

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6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17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18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腰背弯曲。

19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蔌,菜蔬。

20陈:

摆开。

2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2射: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3弈:

下棋。

24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25苍颜:

脸色苍老。

26颓然乎其间: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27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

遮盖。

28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9乐其乐: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1谓:

为,是。

32庐陵:

庐陵郡,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主要内容、中心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湖心亭看雪明代: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

”拉着我一同喝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1、该文选自《陶庵梦忆》。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2、俱:

都。

3、绝:

消失。

4、崇祯五年:

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5、是日更(gēng)定:

是,代词,这。

更定:

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完了,结束。

余:

第一人称代词,我。

6、独:

独自

7、拏(rá

o):

通“桡”,撑(船)。

一作“挐”。

8、拥毳(cuì

)衣炉火: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9、雾凇沆砀:

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

“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10、上下一白:

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11、惟:

只有。

12、长堤一痕:

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一芥:

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13、焉得更有此人:

意思是:

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14、.强(qiǎng)饮:

尽量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15、大白:

大酒杯。

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6、客此:

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

17、及:

到了……时候。

18、舟子:

船夫。

19、喃喃:

低声地,自言自语。

喃:

象声词。

20、莫:

不要。

21、相公:

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22、更:

还。

23、痴似:

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行路难(其一)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

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

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中心:

抒发自己政治道路遭遇艰难时的愤激之情;

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愿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盼望有一天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外地做官二十余年,先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席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使君,称刺史。

二、【诗歌欣赏】

首联:

巴山楚水: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二十三年:

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

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

放置。

弃置:

贬谪(zhé

)。

首联的意思是:

诗人被贬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得不到重用,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颔联:

怀旧:

怀念故友。

吟:

吟唱。

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

到达。

翻似:

倒好像。

翻:

副词,反而。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