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57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试题热现象一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目录

温度及其测量1

一、选择题1

二、填空题1

三、实验探究题2

物态变化3

一、选择题3

二、填空题10

三、实验探究题11

图像问题15

一、选择题15

二、填空题17

三、实验探究题18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22

一、选择题22

二、填空题25

温度及其测量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3.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4.(多选)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所示。

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图像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实验过程及图像,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

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

二、填空题

4.体温计的示数为℃;

5.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6.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______℃。

7.下图中,物体长度是▲cm;温度计示数是▲℃.

8.图乙所示测量仪器的名称是,它的测量范围是35℃~℃

9.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10.温度计的示数为℃.

11.如图丙所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

1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图。

1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在增大(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______℃.

15.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

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气得越慢.

如图所示,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1

2

3

14

89

79

69

16

90

80

71

18

91

81

72

20

91

82

74

(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度温度计示数为℃.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2.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4.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

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9.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B.液化

C.升华D.凝华

10.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1.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3.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1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5.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

16.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

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

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

17.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18.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

19.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清晨,叶片上的露水

B.冬天,树枝上的冰凌

C.初冬,树叶上的霜

D.雪后,银装素裹

20.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

C.洗手后,用电热干手器将手烘干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2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22.水的物态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象中,因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A.长长的冰凌

B.雪白的雾凇

C.丝绒般的霜

D.晶莹的露珠

2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24.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2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树枝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

26.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27.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开水冒“白汽”

C.草叶上形成“霜”

D.干手器将手烘干

28.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29.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缥缈的雾

B.夏天晶莹的露

C.秋天轻柔的霜

D.冬天凝重的冰

30.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

31.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32.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

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3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A.雨B.露C.霜D.雾

34.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35.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影响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36.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夏天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冬天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D.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形成花纹

37.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固

3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39.眉山市瓦屋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山中冒出的烟B.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4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41.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A.汽化B.升华C.凝固D.凝华

4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4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4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该现象属于()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45.下

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46.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熔化,后凝固

4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48.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49.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樟脑丸逐渐变小B.冬季河面结冰

C.湿衣服逐渐变干D.开水冒“白气”

50.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51.雅安,素有“雨城”、“天漏”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雨后的周公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

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炊烟

52.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

“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A.蒸发B.蒸腾C.降水D.径流

53.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

A.夏天,湿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

C.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二、填空题

1.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2.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3.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C,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

下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

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m/s。

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

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5.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6.小美用相同的加热源给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牛奶加热,发现牛奶先沸腾.你猜想牛奶先沸腾的原因是: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洗完手后若没有毛巾,人们通常会用力甩动手,使手尽快变干,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冬天,小红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她在镜前看不到自己在镜中的像。

请分析说明镜面变“模糊”及看不到像的原因。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请将图乙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4.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状态.

5.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由数据可知:

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______℃;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a)______;(b)______.

(a)

温度/℃

(b)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

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