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911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新课入门须知]

[知作者]

1.《狱中杂记》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

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他的散文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宗旨,较有现实意义。

代表作品:

《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陶庵梦忆序》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其小品文成就尤为突出。

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他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代表作品:

《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知背景]

1.《狱中杂记》

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这篇文章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陶庵梦忆序》

《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

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陶庵梦忆》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人不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知常识]

1.杂记:

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方苞以“杂记”命题,材料丰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如用作者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复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2.桐城派:

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姚鼐、刘大櫆、方苞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散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3.散文小品:

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

“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

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在中国盛行于明清。

《狱中杂记》

一、通假字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少通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吾辈无生理矣

古义:

活的可能

今义:

一门学科

2.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古义:

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

与自己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人

3.予我千金,吾生若

古义:

一千两银子

今义:

称女儿

三、一词多义

1.作

①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动词,神情激动

②此疫作也动词,发作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写作

④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

2.要

①增减要语形容词,重要的

②北收要害之郡形容词,险要的

③张良出,要项伯动词,通“邀”,请

④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动词,相约

3.薄

①每薄暮下管键动词,到了

②与饮食之相薄动词,侵入,混杂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④不宜妄自菲薄动词,轻视,看不起

4.质

①然犹质其首动词,抵押

②厚币委质事楚名词,通“贽”,信物

③黑质而白章名词,底子,质地

④质明,避哨竹林中副词,正,刚刚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牖其前以通明牖:

开一个窗洞

②凡死刑狱上上:

呈报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予我千金,吾生若生:

使……活下去

3.形容词作动词

吏因以巧法巧:

利用……取巧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疫作也(“……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

行刑者先俟于门外(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行刑者先(于门外)俟”)

3.定语后置

狱旧有室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狱旧有(五)室”)

4.省略句

①富者就其戚属(补出成分为“富者就其戚属(谈)”)

②予我千金,吾生若(补出成分为“(若)予我千金,吾生若”)

《陶庵梦忆序》

一、通假字

1.

为野人

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2.以苎报

苎通苧,麻织品

二、古今异义

1.当作如何消受

古义:

应当做(什么事)

今义:

看作

2.当作如何消受

古义:

忍受

今义:

享受

3.仇温柔也

古义:

温暖柔软

今义:

性格温和柔顺

三、一词多义

1.书

①忆即书之动词,写

②得鱼腹中书名词,文字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名词,书信

④书非借不能读也名词,书籍

2.方

①方赴鹿鸣宴副词,将要

②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端正,正直

③必多方钩致名词,方法、办法

④秦王方旋柱走副词,正在

3.因

①因《石匮书》未成介词,因为

②因思昔日生长王谢副词,于是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仇甘旨也仇:

报答,报应

2.形容词作名词

故旧见之故旧:

老朋友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鸡鸣枕上(“鸡鸣”前省略了“闻”,“鸡鸣”后省略了“于”)

②因思昔日生长王谢(“生长”后省略了“于”)

2.状语后置

坚固如佛家舍利(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如佛家舍利坚固”)

一、了解行文脉络

狱中杂记4.写奸民与狱吏互相勾结、为非作歹 的情况。

度的极端黑暗

陶庵梦忆序脚夫与寒士的故事“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二、把握文章主旨

1.《狱中杂记》

本文根据作者亲身见闻,详述了刑部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事实,揭露了封建专制政治的黑暗和封建法律的伪善。

2.《陶庵梦忆序》

本文通过今昔对比,把今日的穷困潦倒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是人生的一场大梦,曲折地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

一、阅读《狱中杂记》,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③⑤⑥D.②③④

解析:

选B注意题干的要求“贪赃枉法”,①③⑥是他们的具体做法。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余曰”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

B.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

C.自“部中老胥”至“众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贪官污吏对国家法制的破坏。

D.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解析:

选C应为“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

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

因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

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解析:

选B曲解文意。

原文意思:

又有个姓什么的以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

二、阅读《陶庵梦忆序》,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陶庵生活困顿的一项是()

①披发入山,

为野人

②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③直头饿死,不食周粟

④以衲报裘,以苎报

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

A.②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④D.①④⑤

解析:

选C③是说伯夷、叔齐;⑤表现他生活改善以后。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始描述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

B.作者回顾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

C.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

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D.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通过真实的描写来体现。

解析:

选D应为“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描述中体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

B.作者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说明作者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

C.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因此,作者简要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

D.全文以议论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抒情,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实用而又好看。

解析:

选D应为“全文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议论”。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B.作者批评西陵脚夫“破其瓮”,而“得是梦便好”的想法,又揭示了寒士中试的不易。

C.作者自比“痴人”,犹喜说梦。

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D.本文写出了作者的生活变迁、心路历程,透露出自嘲、自悔的情绪,可谓言约而意丰。

解析:

选B没有批评脚夫的想法,只是类比写自己矛盾、复杂的情绪,同时与寒士中试不易无关。

《狱中杂记》

1.朴实、严肃的笔法

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

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

作者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木然。

这种客观的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的所见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

2.准确、精练的用词

例如,写刽子手向判死刑的囚徒勒索时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极刑者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但又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刻画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其首”,把受刑者的头颅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

《陶庵梦忆序》

1.生动具体、意味深长的对比手法

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

尤其在第二段中,运用排比句,作十几种对比,生活的巨大转变,历历在目。

末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惟恐真事乃梦的寒士的故事作对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

这些对比,正是建立在作者个人前后生活的对比之上,“梦”的命名,意味深长。

而作者早年的豪华生活均在明代,这忆旧便不免有对朱明王朝的缅怀和留恋,遗民情结暗蕴其中。

2.随心而用、抒情明志的典故

文中大量用典,信手拈来,不露痕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内蕴,也是作者思想感情、心志意趣的自然流露。

如“夜气方回”比喻自己未受物欲影响时的纯洁心境,“黄粱梦”“车旅蚁穴”则是比喻自己希望的破灭及历经艰难后的寂寥,“邯郸梦断”“漏尽钟鸣”都是说夜梦该醒的时候;又如“雕虫”“二王”“首阳二老”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心态和志向。

此外,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佛家用语,使文章语言灵动活泼,言简意丰。

素材主题

梦想

[课内·提炼]

方苞少年苦读

方苞少年时家贫,一天只吃一顿饭。

穷苦的生活,成了他刻苦读书的动力。

他十岁时,就能把《易》《诗》《书》《礼》《左传》全部背诵下来,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

古文大家万季野读了他写的文章,非常惊奇,认为方苞这样小的年纪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是不可思议。

古文家姜西溟看了他的文章,赞不绝口,对众人说:

“方苞真是后起之秀啊!

[课外·延伸]

1.黄仁宇的梦想

他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

可是人生不如意,现实向他泼了一盆冷水。

而后,他还是怀着梦想,赴美研习历史,阅读大量书籍,宏观研究,以超然独到的眼光,将中国的纠结、迷惘与困惑躬笔耕于史册。

经过三十年的苦心研究,历经一波三折,《万历十五年》最终得以出版。

他便是黄仁宇,他的梦想终于促使他仰望的星空变成了梦想的栖息地,梦想永远不会欺骗拼搏者。

梦想,引领黄仁宇,苦心研究,谱写华丽的篇章,创造生命的奇迹。

2.名言警句

(1)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鲁迅

(2)你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你现在拥有的世界。

——索尔·贝娄

(3)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

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丁尼生

(4)梦境每是现实的反面。

——伟格利

(5)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

——斯·菲利普斯

[运用·点拨]

方苞少时家贫,但他立志成才,为了梦想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黄仁宇始终秉持着一份对梦想实现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懈努力。

当每个人都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稍作改变,坚持梦想?

让梦想的光芒激起你摆脱现实的斗志,让沉重的步伐转而奔向梦想,让对梦想的渴望冲刷搏击现实的疲惫,让梦想变成点亮现实的那道光!

(时间:

40分钟分值:

47分)

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利:

获利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剂:

契券,字据。

这里指作为要挟的根据

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

捆绑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

案情

解析:

选C羁:

拖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而系囚常二百余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主缚者亦然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牖其前以通明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余叩所以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解析:

选C连词,表目的;介词,用。

A项,连词,表转折;B项,代词,这样;D项,……的原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A.尚视息人世

B.不能举火

C.因思昔日生长王谢

D.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

解析:

选DD项是比喻。

A、B、C三项都是借代。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我千金,吾生若

B.凡死刑狱上

C.仇甘旨也

D.沛公军霸上

解析:

选A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B、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3分)

译文:

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可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

(2)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3分)

译文:

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应当怎样度过这寂寞的时光。

二、阅读鉴赏(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注]也。

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

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

先君子惊。

曰:

“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

”先君子呼余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宁者久之。

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先生生明季世。

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

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

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

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

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

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

先生由是名闻四方。

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

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

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

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十有二而终。

所著《田间诗学》及文集行于世。

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

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杜公耳。

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

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

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

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

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而今不肖之躯,亦老死无日矣。

乃姑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力能镌之,必终碣焉。

乾隆二年十有二月望前五日,后学方苞表。

(选自《方苞散文集》)

[注]大父行:

祖父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孔子庙,观者如堵堵:

墙壁

B.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经济:

财力

C.治诸经,课耕以自给治:

研究

D.力能镌之,必终碣焉碣:

立碑

解析:

选B经济:

经世济民。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B.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C.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D.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解析:

选A根据句子的内容,以及“也”“焉”等文言虚词的特点来断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参加乡试返乡的途中,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

为了见到作者兄弟,钱澄之天刚亮就拄着拐杖前来拜访。

B.钱澄之为人刚直,曾经直言羞辱一位到安徽巡行考察的魏忠贤的余党,这位御史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只好把他释放了。

C.方苞父亲闲居在家时,常常说起前辈们的高风亮节。

而方苞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先生。

方苞觉得他们对自己的教诲可谓不约而同。

D.方苞仰慕钱澄之美好的志向节操,晚年为钱澄之写了这篇墓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钱澄之的敬仰与怀恋之情。

解析:

选B“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表述不当。

不是怕钱澄之名声显扬,而是担心他自己的坏名声传扬出去。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3分)

译文:

(钱先生)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

(2)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

(3分)

译文:

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

(3)乃姑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

(4分)

译文:

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

参考译文:

先生姓钱,名澄之,字饮光,是我祖父辈的人。

在我尚未成年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带领我们兄弟到安庆参加乡试,返回桐城,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

第二天天刚亮,先生就拄着拐杖敲门进来。

我的父亲很惊讶。

钱先生对我父亲说:

“听说你的两个儿子都是如同我辈一样读书做学问的人,我想见识他们的志向,担心失之交臂。

”我的父亲喊我出来拜见先生,先生回拜,我的父亲长跪着搀扶先生,激动了很久。

从此,先生每次游历吴越之地,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

先生出生在明朝末年。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御史,是魏忠贤的余党,他到安徽巡行考察,排场盛大,去拜谒孔子庙,围观的人很多(像一堵墙)。

诸生正要出门迎接,先生忽然冲上前,攀上车拉开车帷,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御史非常惊讶,命令停车,先生已经把小便泼到了他的衣服上。

先生慢慢地整顿好衣服和帽子,毅然挺立,无所忌讳地直言羞辱御史。

御史侍从的骑兵近百人,都相对而视,不敢行动。

御史正庆幸自己从魏忠贤案中脱身,担心自己的坏名声传扬出去,随意地把先生当作精神病给释放了。

先生因此名闻天下。

在这个时候,几社、复社刚刚兴起。

钱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情最好,于是组成“云龙社”来联合吴淞一带的文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

钱先生形貌伟岸,自负有经世济民的才华,经常想要在国家危难中建立功名。

等到(参与南明隆武、永历政权抗清,失败后)从闽中归来,于是隐居田间,研究各种经典,教书以维持生活,八十二岁去世。

他所创作的《田间诗学》以及文集流传于世。

我的父亲闲居在家时,经常喜欢谈论前辈们美好的志向节操,来说给我们兄弟听。

然而所能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浚先生。

杜浚先生寓居金陵,天天到我们家,教导我们摒除俗学,专心研究经书、古文,和钱先生对我们的勉励一样。

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等到我的哥哥猛然醒悟有志于此,可是各位先生都已经去世了。

我常常后悔独自学习而无所取法,并且我的哥哥中年也去世了。

我每每想起父兄和各位前辈的话,未尝不内疚自己有负于平素的志愿。

杜浚先生去世的时候,我都有所记述,可是钱先生的同宗后代远在先生的故乡,先生平生人所不知的德行,无法知晓,而现在我这不才之身,也离死期不远了。

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

尽力镌刻,一定能立碑。

乾隆二年十二月望日前第五天,后辈方苞写下这篇墓表。

三、语言运用(10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结构①的变化,农村学校学生数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出现②,在外就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位农村学校校长这样说:

“③农村校点分散,④部分校舍陈旧,学生人数减少;⑤增加了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投入⑥和增添现代教学设备的难度,资金不足已⑦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画线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⑥

(2)⑤⑧(⑤应改为“逗号”,⑧句号应在引号内)

11.下面是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含标点符号)。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