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19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搭石》完美版教案文档格式.docx

(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

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出示课件4)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

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

(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

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

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精读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

nqī()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ǎnduò

()的毛病,目的是wǎnhuí

()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答案】

一、1.汛期2.懒惰挽回

二、谴责:

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

: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

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出示课件7)

二、新授课。

1.师:

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

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1(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说了什么事?

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

秋凉人们摆搭石,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段落,想象:

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无私奉献换搭石)

2(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

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

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协调有序走搭石)

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3(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

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

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

(再指名读)

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13)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热爱家乡赞搭石)

还赞美了谁?

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

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

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

(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教师借助课件,针对中间句、段,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速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速度能力。

设计带感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针对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搭石是联结

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平(横衡)(邪协)助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2.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三、填空。

文章从两方面体现了“美”: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一、衡协

二、1.闻名2.勤劳3.失衡

三、景色美人们心灵美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

以“美”作为主线,贯串课堂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

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绍】

刘章:

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搭石:

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

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

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为了保持pí

nghé

ng(),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高度。

2.班长发动大家xié

zhù

()小明改掉lǎnduò

()的毛病。

3.xù

nqī()刚过,大家赶紧投入的家园重建当中,所以,wǎnhuí

()了不少损失。

二、选词填空。

间隔隔开

1.这座山把他们()。

2.石头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正合适。

唯独孤独

3.大家都有,()她没有,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好?

4.这位老人弯着腰慢慢走在路上,显得非常()。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仿写比喻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亲们_____搭石,_____搭石,______搭石等情景,不仅体现出_________美,更体现出乡亲们的____________美。

五、重点段落品析。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A引用

B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人们往往借助一件事物来表达情感,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一件事物来体现一种情感。

参考答案:

一、1.平衡2.协助懒惰3.汛期挽回

二、1.隔开2.间隔3.唯独4.孤独

三、1.无论怎样生气,只要看到孩子有进步,他就会笑逐颜开。

2.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落下。

3.落叶像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摆修走景色人性

五、1.天网恢恢生机勃勃文质彬彬

2.A

3.走搭石。

六、示例:

粉笔盒见证了老师的辛劳。

刚开始的时候,一整盒粉笔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节课下来,有的粉笔就变成了粉笔头,几天下来,粉笔盒里就只剩下粉笔头,还有盒子上落下的一层粉笔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搭石人教(部编版)

《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谴、惰、协、绰、”7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理解“荡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词句和故事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奉献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教学方法】

引导法、品读词句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欣赏吧(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搭石》一课,深入的了解什么是搭石,并去认识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乡亲。

(板书课题:

20.搭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什么是搭石?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什么是搭石?

快速默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填空。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名词解析:

汛期:

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师小结:

搭石是家乡人在天气变凉时为了不用脱鞋挽裤,走冰冷的溪水而特意建造的摆在小溪里供人们踏过去的石块,相当于桥。

因为是人们用一块块石头“搭”起来的小桥,所以叫“搭石”。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搭石的哪些事情?

(课文主要描绘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几个平凡的场景。

3.出示带音生字:

谴、惰、俗、协、序、绰、伏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

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

谴责懒惰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伏下

(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

清波荡漾:

清色的水波在荡漾。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从道理上应当这样。

协调:

配合得恰当。

6.学习多音字:

涨:

zhǎng(涨价)zhà

ng(涨红脸);

俩:

liǎ(俩人)liǎng(伎俩)。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些事情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介绍搭石的背景和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段):

写乡亲们如何摆搭石。

第三部分(第3、4段):

介绍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走搭石,展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部分(第5段):

搭石连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2段。

师生评价。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的“风景”有什么特殊含义?

(风景本来指景色,在这里搭石既是自然风景,同时也能体现人情美。

3.人们是如何摆搭石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段。

(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怎样?

(这里的人很勤劳,而且一心为他人着想,心灵很美。

4.“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如何理解这句话?

(前半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质朴,“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等词语又生动地刻画了乡亲们的认真细致,具有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3、4段。

2.家乡走搭石的俗语是什么?

这告诉我们走搭石的要领是什么?

(从“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可得知走搭石的要领是紧走。

3.何为“俗语”?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

(俗语是人.民群众所创造,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非常简练、通俗,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

)(如: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4.紧走搭石的原因是什么?

找出相关句子。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乡亲们时时处处想着他人,心灵真美。

5.作者写了人们走搭石时哪两方面的美?

(音乐美:

画面美:

动作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6.除了音乐美和画面美,你还从“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体会到哪些美呢?

(这种美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因此,我们更能感受到人情美、心灵美。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注意节奏和韵律,读出美感。

8.第四自然段作者还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说明家乡人们的心灵美呢?

(过河时相互谦让,很和谐;

背老年人过河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9.这部分,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其实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村庄的美丽,你发现了这个村庄里的哪些美?

(可以找原句,也可以概括,从全篇去找。

师生交流,师小结:

看得见的美:

搭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美;

人们走搭石时也很美。

看不见的美:

人们摆放搭石,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美;

人们过搭石时谦让、帮助老人等这是一种和谐的心灵美。

(四)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最后一段。

师指导“走”“踏”“美好的情感”要重读。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中说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搭石的品质吗?

(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3.是啊,这些不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五)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描绘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无怨无悔地任人踩踏,赞扬了搭石的奉献精神,文中的乡亲们不正有和这些搭石一样的精神吗,赞扬搭石的奉献精神就是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这种由对物的描写与赞颂,上升为对人的歌颂和赞美的手法叫借物喻人。

请你选取周围的一种事物,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段话,也来赞扬一下奉献精神。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感受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体会到通过平凡的事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美。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连接联结

(1)互联网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

(2)锦州市(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踏踏)的声音(轻快)的音乐

(美好)的情感(平整)的石头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2.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赞搭石连接小路与情感

【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这篇课文从文字的表面比较浅显易懂,但内涵比较隐晦。

在教学开始,我先用一首歌曲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告诉学生今天学习课文的主题与爱有关,从而先让学生在心里有所准备,为下文分析课文打好基础。

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我抓住“美”,先让学生找出表面的美,然后再具体分析引申出人情美、心灵美,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从而做到了在老师引导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动脑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