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45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八年级上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学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1.让学生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熟悉命题的形式.

2.理解逆定理和证明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证明.

【难点】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师准备】 课件1~5.

【学生准备】 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定理等知识.

导入一:

情境:

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

小亮:

“哈!

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小刚:

“是的,现在网络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这个黑客是小偷吗?

“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你听完这节片段的故事,有何想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给予同学的各种回答评价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概念,假如不对这些概念下定义,别人就无法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以致无法正常地进行交流.同样,在数学学习中,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也必须首先对所涉及的概念下定义.本节我们就一起学习命题与证明.

导入二:

在电影《流浪者》中,法官和流浪者有这样一段对话,法官说:

“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因为你是贼的儿子,所以永远是贼.”同学们,法官这个推理对吗?

显然是错误的,你知道这个荒谬的结论错在哪里吗?

学完本节课“命题与证明”你就会明白了.

[设计意图] 通过风趣幽默的对话,让学生感知证明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导入三:

师: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的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5.直角都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对以前学过知识的掌握能够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初步感知真命题和假命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新知.

活动一:

真假命题与互逆命题

思路一

【课件1】 观察下面两个命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引导学生思考:

(1)在这两个命题中,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与另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怎样的关系?

(2)请再举例说明两个具有这种关系的命题.

归纳:

像这样,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为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在两个互逆的命题中,如果我们将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是这个原命题的逆命题.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指出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知识拓展]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但有很多命题的逆命题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必须正确运用数学语言.

强调:

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就可以了.

例如:

“若,则a=b”这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但这两个数不相等的情况就可以判断这个命题是假命题.如:

但5≠-5.

让学生举出反例说明:

“如果a+b>

0,那么a-b>

0”是个假命题.

[设计意图] 明确真、假命题与互逆命题,通过区分两类概念,从中体会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培养学生举反例进行说明的能力.

思路二

  [过渡语] 刚才通过实例,我们初步了解了推理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学习真假命题与互逆命题.

1.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师讲解:

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条件和结论了.例如:

命题“直角都相等”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课件2】 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

b,b>

c,那么a=c.

引导学生把

(1)先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确定条件和结论.

解:

(1)条件:

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

这两个角相等.

(2)条件:

a>

c,结论:

a=c.

2.真假命题

  [过渡语] 命题有真命题和假命题,真命题就是条件成立,结论也一定成立的命题;

而假命题是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课件3】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同位角相等.

(3)同角的余角相等.

(4)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是180度.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3.互逆命题

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个命题,条件为“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两直线平行”,结论是“那么内错角相等”.如果把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位置,新句子也是一个命题,这时条件为“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结论变为“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样我们就说后一个命题是前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前一个命题也是后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这个原命题的逆命题.

活动二:

证明与互逆定理

  [过渡语]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经学过的基本事实、定义、性质和定理等,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这种推理叫做证明.

【课件4】 证明: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让学生首先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证明的方法.

说明: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证明过程的书写是否符合要求.

已知:

如图所示,直线a,b,c,a∥c,b∥c.

求证:

a∥b.

证明:

如图所示,作直线d,分别与直线a,b,c相交.

∵a∥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即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一般地,证明命题按如下步骤进行:

(1)依据题意画图,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图形)语言;

(2)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根据基本事实、已有定理等进行证明.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也就成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真命题,所以它们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

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一些互逆定理吗?

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可以是真命题,甚至可以是定理.例如: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且是定理.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课件5】 已知:

如图所示,点O在直线AB上,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

OD⊥OE.

∵OD平分∠AOC,OE平分∠BOC,

∴∠COD=∠AOC,∠COE=∠BOC,

∴∠COD+∠COE=(∠AOC+∠BOC)=180°

=90°

即∠DOE=90°

∴OD⊥OE.

[设计意图] 通过做一做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定理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命题的组成

每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注意:

对每一个讨论的命题,其条件和结论不一定只有一个.

真命题、假命题、反例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举一个例子,其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反例来说明.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也就成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任何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

证明的一般步骤

(1)画图;

(2)写出已知、求证;

(3)证明.

证明要做到有理有据.

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成立的是(  )

①对顶角相等;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若a=b,则|a|=|b|;

④若x=3,则x2-3x=0.

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②

解析:

①对顶角相等,逆命题为:

相等的角为对顶角,错误;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逆命题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正确;

③若a=b,则|a|=|b|,逆命题为:

若|a|=|b|,则a=b,错误;

④若x=3,则x2-3x=0,逆命题为:

若x2-3x=0,则x=3,错误.故选D.

2.命题: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对顶角相等,所以①为真命题;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②为假命题;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所以③为假命题;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④为假命题.故选C.

3.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分析所给命题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析条件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故填①②④.

4.命题“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的条件是    ,结论是    ,这是    命题(填“真”或“假”). 

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接的部分是结论.依此可写出命题“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的条件和结论.根据偶数的定义可知该命题是真命题.

答案:

n是整数 2n是偶数 真

5.如图所示,直线AB和直线CD、直线BE和直线CF都被直线BC所截.在下面三个条件中,请你选择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剩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证明.

①AB⊥BC,CD⊥BC,②BE∥CF,③∠1=∠2.

可以由①②得到③:

由AB⊥BC,CD⊥BC得到AB∥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C=∠DCB,又BE∥CF,所以∠EBC=∠FCB,所以∠ABC-∠EBC=∠DCB-∠FCB,即∠1=∠2.

(答案不唯一)已知:

如图所示,AB⊥BC,CD⊥BC,BE∥CF.

∠1=∠2.

∵AB⊥BC,CD⊥BC,

∴AB∥CD,∴∠ABC=∠DCB,

又∵BE∥CF,∴∠EBC=∠FCB,

∴∠ABC-∠EBC=∠DCB-∠FCB,

∴∠1=∠2.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34页练习第1,2题.

【选做题】

教材第34页习题第1,2,3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对顶角相等

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D.连接A,B两点

2.举一个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其中错误的是(  )

A.设这个角是45°

它的余角是45°

但45°

=45°

B.设这个角是30°

它的余角是60°

但30°

<

60°

C.设这个角是60°

它的余角是30°

D.设这个角是50°

它的余角是40°

但40°

50°

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 

①垂线段最短;

②在平面内,若a⊥b,b⊥c,则a∥c;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两直线平行”;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4.已知下列命题: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是钝角;

③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能力提升】

5.命题:

若a>

b,则.

(1)请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请证明;

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2)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请你适当修改命题的条件,使其成为一个真命题.

【拓展探究】

6.对于有理数a,b,规定一种新运算:

a􀱇

b=a·

b+b.有下列命题:

①(-3)􀱇

4=-8;

②a􀱇

b=b􀱇

a;

③方程(x-4)􀱇

3=6的解为x=5;

④(4􀱇

3)􀱇

2=4􀱇

(3􀱇

2).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7.如图所示,现有以下3个条件:

①AB∥CD,②∠B=∠C,③∠E=∠F.请以其中2个作为条件,第3个作为结论构造命题.

(1)你构造的是哪几个命题?

(2)你构造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请加以证明.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

命题是能够判断出正确或错误的句子,所以它必须对某件事情进行判断.)

2.B(解析:

反例一般是举符合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

3.①②③(解析:

垂线段最短,所以①正确;

在平面内,若a⊥b,b⊥c,则a∥c,所以②正确;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两直线平行”,所以③正确;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所以④错误.)

4.③④(解析: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因为对顶角既要考虑大小,还要考虑位置;

②互补的两个角,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错误,还有可能是两个直角;

③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平行公理,正确;

④互为邻补角的两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正确.所以只有③④命题正确.)

5.解:

(1)假命题.如a=1,b=-2符合a>

b,但不满足. 

(2)改成:

b>

0,则或若0>

6.①③(解析:

(-3)􀱇

4=-3×

4+4=-8,所以①

正确;

b=ab+b,b􀱇

a=ab+a,所以②错误;

方程(x-4)􀱇

3=6可化为3(x-4)+3=6,解得x=5,所以③正确;

(4􀱇

2=(4×

3+3)􀱇

2=15􀱇

2=15×

2+2=32,4􀱇

2)=4􀱇

(3×

2+2)=4􀱇

8=4×

8+8=40,所以④错误.故填①③.)

7.解:

(1)①②为条件,③为结论;

①③为条件,②为结论;

②③为条件,①为结论. 

(2)∵AB∥CD,∴∠B=∠CDF,∵∠B=∠C,∴∠C=∠CDF,∴CE∥BF,∴∠E=∠F,所以由①②为条件,③为结论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AB∥CD,∴∠B=∠CDF,∵∠E=∠F,∴CE∥BF,∴∠C=∠CDF,∴∠B=∠C,所以由①③为条件,②为结论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E=∠F,∴CE∥BF,∴∠C=∠CDF,∵∠B=∠C,∴∠B=∠CDF,∴AB∥CD,所以由②③为条件,①为结论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命题、定理、证明.为此,在导入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整个过程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本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概念较多,因此在学习之后设计了大量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涉及的概念较多,在概念的传授上,教师没有做到成功引导,虽然有引导的内容,但实际效果不佳.在判断一些较难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判断不够准确,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对于定理部分的内容介绍较少.

1.加强对概念的剖析和引导,要注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可组织学生讨论发现,这样学生通过小组的研讨,能够增强他们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多举例,让学生发现命题、定理的区别,掌握定理的应用价值.

3.对于命题的剖析,要让学生尽量做到语言表述的严谨性,鼓励学生互相补充,同时,多加练习.

练习(教材第34页)

1.解: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它是假命题,如∠1=50°

∠2=50°

∠1=∠2≠90°

.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它是假命题,如∠1=90°

∠2=90°

∠1+∠2=180°

但∠1和∠2都是直角.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角(或等角)的余角.它是假命题,如∠α=∠β=130°

>

90°

∠α和∠β不可能是某个角(或某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 (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角(或等角)的补角.它是假命题,如∠α=∠β=200°

180°

∠α和∠β不可能是某个角(或某两个相等的角)的补角. (5)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那么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非0数.它是假命题,如a=0,b=0,a+b=0,但a,b不为非0数. (6)能被2整除的数一定是偶数.它是真命题.(证明略)

2.证明:

如图所示,∵∠1+∠2=180°

(已知),∠1=∠3(对顶角相等),∴∠3+∠2=180°

(等量代换),∴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习题(教材第34页)

1.证明:

∵点C是线段AD的中点(已知),∴AD=2CD(线段中点的定义).又∵点D是线段CB的中点,∴CB=2CD(线段中点的定义),∴AD=CB(等量代换).

∵∠AOB=∠A'

O'

B'

(已知),∠1=∠3(已知),∴∠AOB-∠1=∠A'

-∠3(等式的性质),即∠2=∠4.

3.解:

∵DE∥BC(已知),∠ADE=50°

(已知),∠C=70°

(已知),∴∠B=∠ADE=50°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DEC+∠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EC=180°

-∠C=180°

-70°

=110°

1.初中数学命题的三个特征

命题是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正确理解命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它的三个特征,下面举例分析.

 下列各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命题?

(1)相等的角是直角.

(2)直线是没有长度的.

(3)明天会下雨吗?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5)作直线AB∥CD.

(1)

(2)是命题,因为它们都是具有判断性的语句.(3)(4)(5)都不是命题,因为它们都不是判断性语句,(3)是疑问句,(5)是叙述一个过程的语句.

2.数学命题有真假之分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证明,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

 下列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3)内错角相等.

不能认为肯定的命题就是真命题,否定的命题就是假命题.

(1)假命题.如图1所示,∠1和∠2是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但∠1和∠2并不是对顶角. 

(2)真命题.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