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652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docx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稿教材

一、概念

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2.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3.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数据。

4.空气污染指数评价法:

是指用空气污染监测结果,对照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利用所构造的指数形式及其等级划分标准,对空气受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5.环境:

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6.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7.环境影响后评价:

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8.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9.大气污染:

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10.超标水域:

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超标水域。

11.水环境容量:

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12.生态影响预测:

以科学的方法推断各种类型的生态在某种外来作用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评价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功能:

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即在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

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

13.守恒污染物:

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随着介质的运动不断地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还由于分散作用不断向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但它不会因此而改变总量,不发生衰减。

这种污染物称为守恒污染物。

如重金属、很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14.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5.环境系统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紧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16.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它提供了评价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和评价结论。

评价工作每一步骤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都清楚、详细地包括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1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18.非守恒污染物:

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除了随着环境介质流动而改变位置,并不断扩散而降低浓度外,还因自身的衰减而加速浓度的下降。

这种污染物称为非守恒污染物。

19.湍流扩散:

又叫紊流扩散,是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20.源强:

是指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速率。

或定义为单位时间污染物的排放量;

21.区域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超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22.环境风险评价:

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或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难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从狭义上讲是对有毒化学物品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

23.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了在24h的时间内,飞机飞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的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4.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

对一个干燥或未饱和的湿气块在干绝热过程中,每上升或下降100m,气块温度降低或升高0.98℃/100m,这种现象与周围的温度无关,成为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用rd来表示。

25.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是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规划、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26.污染源评价:

污染源评价是指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通过评价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7.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个相同的地区和相近的时间内相继开展多个建设项目,应把此类开发项目看作一个整体,考虑所有的区域开发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28.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2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30.等标污染负荷:

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31.等标污染负荷比: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

32.水环境影响评价:

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33.土壤背景值:

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判断土壤环境是否已受污染最常用的标准。

34.环境噪声:

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富哦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35.环境噪声污染:

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36.环境容量:

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37.污染物总量控制:

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二、填空

1.将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实际评价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2.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登记,有效期为(5)年。

3.建设项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有: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4.经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设计成由(监测)、(评估)和(管理)3个部分构成。

5.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8.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工作等级。

9.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1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11.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12.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13.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14.监测数据的“五性”:

(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15.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16.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

(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

17.环评报告的形式: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18.研究DO-BOD关系的模型:

(S—P模型)。

19.生态调查的主要对象:

(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20.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所包括的内容:

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8.社会经济性原则;9.公众参与原则。

23.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4.空气质量模式类型按照发展模式的理论途径划分,可将空气质量模式分为:

统计理论模式、K理论(包括高阶闭合)模式和相似理论模式;按模拟区的范围可分:

微尺度(建筑物尺度)模式、局地尺度(103~104m)模式及中、远距离(10sm以上)输送模式。

按照模式的时间尺度划分:

短期(1~24h)平均及长期(月、季、年)平均模式。

按照污染源的形态划分:

点源、线源、面源、体源及多源或复合源模式。

25.我国常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6.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功能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不确定评价法等。

27.环境评价的多因子评价指数主要有:

代数叠加型、均值型、计权型(加权型)、加权均值型、几何均值型、幂指数型、向量模型、均方根型、极值型。

28.德尔斐法的工作程序:

问题的设计、选择评价组成员、征询分多轮进行、统计反馈、意见集中一致,终止反馈。

29.空气质量报告顺序:

城市名称、API、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30.大气稳定度分级的步骤:

计算太阳倾角、计算太阳高度角、确定太阳辐射等级、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

3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3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时间:

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超过五年(10)日。

34.确定和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很多,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测量的方法有:

(示踪剂法)(平移球法)。

3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36.环境空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37.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包括如下四个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

38.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

⑴(明确环境质量目标);⑵(界定污染源强);⑶(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⑷(优化污控方案);⑸(得出环评结论)。

39.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

40.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

(是河流水体中的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41.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

(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

42.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

(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

43.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

44.危险废物填埋场距地表水源的距离不应少于(150)米。

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距机场军事基地(3000)米以上。

45.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指标中,污染物产生指标有: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46.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

47.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48.环境标准的分类:

(国家)(地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49.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

(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

50.从机制方面可将水体自净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三类,它们是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影响的。

51.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

(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

52.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3.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高度层)等的组合条件。

54.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

55.声压0.002Pa等于(40)dB。

56.大气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污染源)。

57.A-P值法值能粗略地估算(指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58.某河流断面间河段长度1.5m,断面间直线距离1m,则弯曲系数大于(1.3),可视为(弯曲河流)。

59.瞬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60.污染气象学把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其高度是(从地面算起至第一稳定层底的高度)。

61.污染气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资料分析和(高空气象)资料分析。

62.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地区取(下限)。

63.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三、简答

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

答:

(1)明确环境有价的观念,有利于环境外部性内化;

(1)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影响评价,有利于全面的费用效益分析;

(2)容易引起公众和决策者的重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环境质量识别的主要内容?

答:

(1)环境背景综合调查与环境质量监测;

(2)环境质量变异性质鉴别,包括影响环境质量变异的因素识别、环境质量变异的方向性识别、变异的程度识别三项内容;(3)环境质量变异模拟预测。

3.工程分析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原则?

答:

作用

(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a)应遵守的原则:

(1)注重政策性;

(2)找出重点影响因素;(3)提供定量而准确的资料。

4.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答:

(1)建立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数据库;

(2)建立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库;(3)建立区域环境质量信息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4)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5)环境收测;(6)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7)环境风险评价;(8)环境影响后评估。

5.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答:

(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编制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性及其重要性;(4)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5)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

6.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答:

(1)由一些相似或不相似的活动所产生的累积后果;

(2)项目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3)来自简单相加和协同作用的累积影响;(4)一些活动对环境系统行为造成的重大改变;(5)一些活动对未来活动的促成和减缓,或者导致环境生态个组成部分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7.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答:

(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及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

(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度(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9.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答:

(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10.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

①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11.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③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环境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

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靠;(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1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

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

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

第四阶段:

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作准备。

14.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答: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3)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滋生的害虫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15.专家评价法的特点及指数评价法的作用?

专家评价法的特点:

(1)专家评价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例如,社会政治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2)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

(3)某些因果关系太复杂,找不到适当的预测模型;(4)或由于时间、经济等条件限制,不能应用客观的预测方法,此时只能用主观预测方法。

16.指数评价法的作用:

(1)可根据P值与健康、生态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级,转化为健康、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如格林空气污染指数、橡岭空气质量指数、英哈巴尔水质指数等)。

(2)可以评价环境质量好坏与影响大小的相对程度。

采用同一指数,还可作不同地区、不同方案间的相互比较

17.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因子的类别有哪些?

答:

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

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

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铵盐等;

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

微金属离子,如粪大肠菌群等;

重金属离子,如Cu、Pb、Zn、Cd等。

18.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确定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采用适当的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手段、读数方法等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然后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