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40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2014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其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D.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

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3S表示3个硫元素或3个硫原子B.氦气的化学式是He

C.NH4NO3中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6Fe2+表示6个铁离子

4.在反应H2+CuO

Cu+H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H2+O2

2H2OB.AgNO3+KCl═AgCl↓+KNO3

C.Fe+CuSO4═FeSO4+CuD.2KClO3

2KCl+3O2↑

5.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丁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甲与丙在常温下与稀硫酸反应时,丙比甲剧烈;含乙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甲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丙>甲>丁>乙C.丙>甲>乙>丁D.丙>乙>甲>丁

6.善于归纳和总结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小华同学对下列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生活

缺铁--会引起贫血

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

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鉴别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C.化学与食品

D.化学与能源

甲醛--浸泡肉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酸菜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

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

ABCD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关系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电解水时,反应时间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8.有四种物质的溶液:

①NaOH、②MgCl2、③HNO3、④CuSO4,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9分)

9.化学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沐浴露洗澡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肥皂液洗衣服

(2)随着塑料制品进入千家万户,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形成难于处理的环境污染物,造成所谓“ ”.

(3)催化剂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如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催化转化器,将尾气中有毒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能够参与大气循环的CO2和N2.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10.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在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碳家族的成员.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CH4、C2H5OH、CH3COOH、C6H12O6所属类别是 .

(2)在碳的多种单质中,能用来裁划玻璃的是 ;能作电极的是 .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目前人类对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  .

11.如图图1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某同学配制的20℃的溶液①,改变了一些条件,又得到溶液②、③、④.请回答:

(1)配制溶液①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2)溶液③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过滤④可得晶体的质量为 g.

12.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中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若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

(3)由①和②中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13.已知A、B、C、D、E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D是实验室一种常见的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

(1)C溶液的PH 7(填“>、=或<”).

(2)D和E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3)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共10分)

14.某同学设计了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A中过氧化氢溶液滴入锥形瓶后,出现大量气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中始终未出现浑浊,其原因可能是①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②  .

(5)检验F装置中气体已满,操作方法和现象是  .

1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溶液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教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填化学式,下同).

(2)小强从钠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提出 两种盐也不可能.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②将①中的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去上层清液,

在沉淀中滴加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实验结论】

(3)该无色溶液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4)小红认为上述实验可用其他方法一步就能达到目的.小红的实验操作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5分)

16.某煤厂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mSO2+O2=nCa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 .

(2)硫酸钙中钙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杂质20%的生石灰700吨(杂质不与二氧化硫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2014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其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D.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食盐水加热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稀硫酸能与铁钉反应,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碳酸,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D.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

【知识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思路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3S表示3个硫元素或3个硫原子B.氦气的化学式是He

C.NH4NO3中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6Fe2+表示6个铁离子

【知识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思路分析】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稀有气体都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

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

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解题过程】解:

A、3S表示3个硫原子,不能表示3个硫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氦气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氦气的化学式是He,该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中,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6Fe2+表示6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4.在反应H2+CuO

Cu+H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H2+O2

2H2OB.AgNO3+KCl═AgCl↓+KNO3

C.Fe+CuSO4═FeSO4+CuD.2KClO3

2KCl+3O2↑

【知识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由题目所给新信息: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可根据化合价的是否发生了变化判定哪些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解题过程】解:

A、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方程式可知,各物质相互交换了成分,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的新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丁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甲与丙在常温下与稀硫酸反应时,丙比甲剧烈;含乙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甲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丙>甲>丁>乙C.丙>甲>乙>丁D.丙>乙>甲>丁

【知识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题过程】解: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丁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说明丁是四种金属中最稳定的金属,丁的金属活动性最弱。

甲与丙在常温下与稀硫酸反应时,丙比甲剧烈,说明甲与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且丙的活动性比甲强,即丙>甲>氢。

含乙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甲制的容器盛放,说明甲能与乙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即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即甲>乙。

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丙>甲>乙>丁。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善于归纳和总结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小华同学对下列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生活

缺铁--会引起贫血

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

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鉴别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C.化学与食品

D.化学与能源

甲醛--浸泡肉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酸菜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

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

【知识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思路分析】A、根据铁、钙的作用进行解答;

B、根据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分析;

C、根据甲醛、亚硝酸盐的毒性分析;

D、根据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A、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正确;

B、蛋白质、淀粉可用碘溶液鉴别,碘遇淀粉变蓝;化纤织物、纯毛织物可用灼烧闻气来鉴别,灼烧纯毛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

C、甲醛、亚硝酸盐有毒,不能食用,故错误;

D、沼气、酒精是生物能源、可再生,石油、煤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

ABCD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关系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电解水时,反应时间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知识考点】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A、根据锌和稀硫酸一接触就会生成氢气,所以氢气应该从零开始进行分析;

B、根据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是零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A、锌和稀硫酸一接触就会生成氢气,所以氢气应该从零开始,故A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是零,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故C错误;

D、盐酸和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需要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

8.有四种物质的溶液:

①NaOH、②MgCl2、③HNO3、④CuSO4,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知识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思路分析】四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根据溶液颜色可以首先鉴别出硫酸铜;然后把蓝色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另三种溶液,出现蓝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再把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所余两种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为氯化镁,无明显现象为硝酸.

【解题过程】解: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可以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利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鉴别出氢氧化钠;再使用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鉴别出氯化镁,最后所余物质则为硝酸;

因此鉴别出的先后顺序为:

④①②③(或④①③②);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物质类问题,通常使用溶液的颜色或特殊物质的反应现象首先把该物质鉴别出来.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9分)

9.化学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沐浴露洗澡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肥皂液洗衣服

(2)随着塑料制品进入千家万户,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形成难于处理的环境污染物,造成所谓“ ”.

(3)催化剂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如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催化转化器,将尾气中有毒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能够参与大气循环的CO2和N2.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知识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白色污染与防治.

【思路分析】

(1)洗涤油污的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2)根据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解:

(1)洗洁精、肥皂水、沐浴露等物质对油渍具有乳化作用;油污易溶于汽油.故选ABD.

(2)根据课本知识可知:

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作“白色污染”.故填:

白色污染.

(3)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N2+2CO2.故答案为:

2CO+2NO

N2+2CO2.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

10.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在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碳家族的成员.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CH4、C2H5OH、CH3COOH、C6H12O6所属类别是 .

(2)在碳的多种单质中,能用来裁划玻璃的是 ;能作电极的是 .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目前人类对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  .

【知识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思路分析】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措施分析研究的两个方向.

【解题过程】解:

(1)物质CH4、C2H5OH、CH3COOH、C6H12O6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2)在碳的多种单质中,金刚石的硬度大,能用来裁划玻璃;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作电极.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目前人类对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故答为:

(1)有机物;

(2)金刚石,石墨;(3)CO2+2NaOH═Na2CO3+H2O;(4)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总结归纳】本题的难度不大,熟悉碳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即可分析回答.

11.如图图1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某同学配制的20℃的溶液①,改变了一些条件,又得到溶液②、③、④.请回答:

(1)配制溶液①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2)溶液③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过滤④可得晶体的质量为 g.

【知识考点】物质的溶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硝酸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配制溶液①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溶液③为饱和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了110g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④;过滤④可得晶体的质量为=110g-32g=78g.

【解题过程】解:

(1)硝酸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配制溶液①时,为了加快溶解,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答案为:

玻璃棒;

(2)溶液③为饱和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了110g硝酸钾,故答案为:

饱和;

(3)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④;故答案为:

B

(4)过滤④可得晶体的质量为=110g-32g=78g,故答案为:

78g;

【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中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若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

(3)由①和②中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知识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

(1)根据元素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结构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解题过程】解:

(1)③中元素是氯元素,其汉字名称的偏旁是“气”,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

非金属;

(2)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钠离子,此过程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变,故x为11;故填:

11;

(3)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O.故填:

Na2O.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每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

13.已知A、B、C、D、E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D是实验室一种常见的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