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2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

《《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而不比》高考复习最全资料.docx

瑞安二中《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六:

周而不比

一、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

(2)理解儒家的人际交往观。

(3)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二、课文梳理

1.孔子的“交友”观:

君子周而不比章(2.14)——反对以利和,主张以义和

君子矜而不争章(15.22)——反对结党私营,主张合群团结

2.孔子的“择友”观:

“择友”目的

君子以文会友章(12.2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择友”标准:

益者三友章(16.4)——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择友”方法:

正面:

视其所以章(2.10)——视以,观由,察安

人之过也章(4.7)——观过知仁

反面:

群居终日章(15.17)——反对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3.孔子的“处友”观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15.15)——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德报怨章(14.34)——明确立场,以直报怨

君子不以言举人章(15.23)——人、言并举,事实求是

事君数章(4.26)——保持距离

忠告而善道之章(12.23)——遵循适度原则

4.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培养合宜的“择友”观,践行恰当的“处友”观,就能保持长久的人格魅力,受人敬仰。

晏平仲善与人交章(5.17)

三、重要思想

1.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与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要做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以惟利是图。

择友标准:

友直、友谅、友多闻,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交往方式: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交往尽度: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矜而不争:

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计斤斤计较。

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

3.“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即当面直其怨,不必迂回曲折,旁敲侧击,而应单刀直入,以直言相告自己的愤怨;相对而言“以德相报”显得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

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以直报怨应该是较高的一种境界。

四、练习训练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这两章都涉及到了交友的一个原则。

这个原则是什么?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原则是:

朋友相处勿烦琐无度。

我很赞同这个交友原则。

理由:

a、与朋友接触太多,双方矛盾自然会产生;b、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自由与空间,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干涉别人的自由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c、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许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不要强求朋友采纳自己的观点。

我不赞同这个交友原则。

理由:

a、接触能保持、促进感情,现实中交友绝大多数如此。

b、既然是真心对待朋友,就要强劝朋友,直到朋友改正自己的错误为止,因为这是真心为朋友好。

(2)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参考:

①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②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

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群而不党”是儒家推崇的交往观。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及“矜而不争”也是孔子论及的交往方式。

这三种交往方式哪一种和“群而不党”最接近?

“群而不党”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周而不比。

“群而不党”的意思是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这样的交往观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为“合群团结”产生力量,“结党营私”的人往往搞小团体,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处理事情往往不分是非原则的,这样对单位、集体乃至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3、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

(1)—(3)题。

(7分)

①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⑴以上文字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交友观?

【答案】与人为善,友好交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⑵结合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的话中所包含的与人相处的儒家思想。

【答案】儒家的“仁”包含着人道精神,从此出发,儒家提倡以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友好交往。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

“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对待朋友不能“只说三分话”,朋友有缺点错误,必须反复指出并帮助他改正。

这才算得上能够直言规劝朋友的诤友。

(3)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的交友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

儒家认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朋友数,斯疏矣”。

因此,与朋友交往时应把握好尺度,主张“和而不同”,讲究“适中”交往。

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需要彼此之间友好和善。

但儒家不主张一味妥协与谦让,有时需要用正直来回报仇怨。

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

(1)—(3)题。

(7分)

子曰: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⑴文章哪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

(2分)

【答案】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⑵请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观。

(2分)

【答案】①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②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争强好胜,应该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孔子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社会崇尚竞争的潮流。

(3).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案】不正确。

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要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

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