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4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doc

2012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2012•安徽)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A.储氢释氢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B.NaHCO3晶体中HCO3﹣中含有共价键,HCOONa晶体中HCOO﹣中含有共价键;

C.储氢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

D.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解答】解:

A.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储氢、释氢过程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

B.NaHCO3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与HCO3﹣构成,HCO3﹣中含有共价键,HCOONa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与HCOO﹣构成,HCOO﹣中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储氢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NaHCO3被还原,故C错误;

D.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0.1mol的H2,只有在标准状况下0.1mol的H2为2.24L,该题未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所以0.1mol的H2不一定为2.24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储氢方法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键、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等,题目综合性较强,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3分)(2012•安徽)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K+、Ca2+、Cl﹣、NO3﹣ B.K+、Na+、Br﹣、SiO32﹣

C.H+、Fe2+、SO42﹣、Cl2 D.K+、Ag+、NH3•H2O、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后,CO2+H2O⇌H2CO3,H2CO3⇌H++HCO3﹣,HCO3﹣⇌H++CO32﹣,溶液中存在大量的碳酸分子,少量氢离子、碳酸根离子,据此与各组微粒分析共存问题即可解答.

【解答】解:

A.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溶液中,通入CO2后CO2+H2O⇌H2CO3,H2CO3⇌H++HCO3﹣,HCO3﹣⇌H++CO32﹣,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碳酸根离子与K+、Cl﹣、NO3﹣,均不反应,也能大量共存,因盐酸的酸性、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通入CO2后与Ca2+、不能形成沉淀,即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因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所以向B组通入二氧化碳,必发生反应CO2+SiO32﹣+H2O=H2SiO3↓+CO32﹣,所以B组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该组微粒中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2Fe2++Cl2=2Fe3++2Cl﹣,所以C组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该组微粒中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所以D组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离子共存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

掌握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平时学习应多注意积累一些特殊的反应.解答该题注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与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中等.

 

3.(3分)(2012•安徽)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在不断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

【解答】解:

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容器的压强在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硫是液体,分离出硫,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二氧化硫的转化,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使用哪种催化剂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固体和纯液体改变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4.(3分)(2012•安徽)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容器

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

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

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C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

试管、胶头滴管

D

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氨的实验室制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乙醇和乙酸乙酯混溶,不能直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B.量取pH=1的盐酸需量筒;

C.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可在试管中进行实验;

D.反应物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应放在大试管中进行实验,缺少大试管;

【解答】解:

A.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它们混溶,仅用分液漏斗和烧杯采用分液的方法无法分离,应先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离,故A错误;

B.配制100mLpH=2的盐酸,应用量筒量取pH=1的盐酸溶液,缺少量筒,不能完成该实验,故B错误;

C.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根据Br2+2KI=I2+2KBr可知氧化性是Br2>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可用胶头滴管将各溶液滴在试管中根据反应现象淀粉变蓝,判断氧化性强弱,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备氨气,反应物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应放在大试管中进行实验,题目缺少大试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除杂和氧化性强弱比较、溶液的配制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中等.

 

5.(3分)(2012•安徽)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Cl﹣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l2+2e﹣=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氯气,因此活泼金属Cu不能做阳极;

B、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两极均有气泡产生,石墨做阳极,溶液中氯离子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C、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形成氢氯燃料电池,铜做负极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石墨做原电池正极;

【解答】解:

A、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2Cl﹣Cl2↑+H2↑+2OH﹣;故A错误;

B、断开K2,闭合K1时,是电解池装置,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氯气,因此活泼金属Cu不能做阳极,Cu做阴极,石墨做阳极,阳极上(石墨电极上)氯离子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Cu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故B错误;

C、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形成氢氯燃料电池,据上述分析可知,Cu电极上产生了氢气,石墨电极上产生了氯气,因此铜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的反应;故C错误;

D、断开K1,闭合K2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是原电池反应,形成氢氯燃料电池,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是氯气,做原电池正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质的工作原理,是一道物理电路和化学电池联系的一道综合题目,难度中等.

 

6.(3分)(2012•安徽)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

①HF(aq)+OH﹣(aq)═F﹣(aq)+H2O(l)△H=﹣67.7kJ•mol﹣1

②H+(aq)+OH﹣(aq)═H2O(l)△H=﹣57.3kJ•mol﹣1

在20mL0.1mol•L﹣1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

HF(aq)⇌F﹣(aq)+H+(aq)△H=+10.4kJ•mol﹣1

B.当V=20时,溶液中:

c(OH﹣)=c(HF)+c(H+)

C.当V=20时,溶液中:

c(F﹣)<c(Na+)=0.1mol•L﹣1

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c(F﹣)>c(OH﹣)>c(H+)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轴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

B.当V=20时,恰好反应生成NaF,溶液呈碱性,可根据质子守恒判断;

C.当V=20时,恰好反应生成NaF,溶液呈碱性,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D.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取决于V,V不同,浓度关系可能不同.

【解答】解:

A.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HF(aq)⇌F﹣(aq)+H+(aq)△H=﹣10.4kJ•mol﹣1,故A错误;

B.当V=20时,恰好反应生成NaF,溶液呈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OH﹣)=c(HF)+c(H+),故B正确;

C.当V=20时,恰好反应生成NaF,应F﹣水解,则c(F﹣)<c(Na+)=0.05mol•L﹣1,故C错误;

D.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取决于V,V不同,浓度关系可能不同,溶液也可能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的运用,易错点为D,注意V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7.(3分)(2012•安徽)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轴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溶液中铁离子、铝离子的浓度相同为0.1mol/L,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故向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铁离子首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当铁离子完全沉淀,铝离子再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当铝离子沉淀完全,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溶解,沉淀的质量减少,由于氢氧化铁不溶于碱,故沉淀减少到一定值不再变化,为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据此结合图象分析.

【解答】解:

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溶液中铁离子、铝离子的浓度相同为0.1mol/L,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故向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铁离子首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当铁离子完全沉淀,铝离子再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当铝离子沉淀完全,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溶解,沉淀的质量减少,由于氢氧化铁不溶于碱,故沉淀减少到一定值不再变化,为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

A、向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铁离子首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当铁离子完全沉淀,铝离子再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故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立即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

B、向混合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铁离子首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当铁离子完全沉淀,铝离子再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故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立即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B错误;

C、铁离子首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当铁离子完全沉淀,铝离子再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当铝离子沉淀完全,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溶解,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C正确;

D、加入氢氧化钠一定体积后才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考查铝及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图象等,根据反应过程判断沉淀与氢氧化钠体积关系,注意纵坐标表示氢氧化铝,不是沉淀的物质的量.

 

二、非选择题

8.(16分)(2012•安徽)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2

Z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W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四 周期第 VIII 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2)X的电负性比Y的 小 (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H2O (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在X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

 丙烷 .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H+HCO3﹣=CH3COO﹣+H2O+CO2↑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X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X是C元素;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2,s能级上最多排2个电子,且p能级上还有电子,所以n为2,则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2s22p4,所以Y是O元素;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则其质子数是11,所以Z是Na元素;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W是Fe.

【解答】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X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X是C元素;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2,s能级上最多排2个电子,且p能级上还有电子,所以n为2,则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2s22p4,所以Y是O元素;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则其质子数是11,所以Z是Na元素;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W是Fe.

(1)通过以上分析知,W是铁元素,铁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所以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答案为:

四,Ⅷ,2;

(2)X是C元素,Y是O元素,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X的电负性比Y的小,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H2O,

故答案为:

小,H2O;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2,

故答案为:

(4)在X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则物质可能是丙烷或丁烷等,

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如羧酸或含有羟基的羧酸等,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有碳酸氢根离子,醋酸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二氧化碳、水和醋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HCO3﹣=CH3COO﹣+H2O+CO2↑,

故答案为:

丙烷,CH3COOH+HCO3﹣=CH3COO﹣+H2O+CO2↑.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涉及元素位置的判断、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点,难点是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解答.

 

9.(14分)(2012•安徽)PbS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可由马来酸酐等原料经下列路线合成:

(1)A→B的反应类型是 加成反应 ;B的结构简式是 HOOCCH2CH2COOH .

(2)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碳碳三键、羟基 ;D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1,4﹣丁二醇 .

(3)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1个羟基,但不含﹣O﹣O﹣键.半方酸的结构简式是  .

(4)由D和B合成PBS的化学方程式是 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2n﹣1)H2O .

(5)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b.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与HBr反应

c.能与新制Cu(OH)2反应d.1molA完全燃烧消耗5molO2.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1)A在催化剂条件下,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HOOCCH2CH2COOH;

(2)由反应信息结合D的结构可知,乙炔与2分子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为HOCH2C≡CCH2OH,据此判断含有的官能团,根据系统命名法HOCH2CH2CH2CH2OH的名称为1,4﹣丁二醇;

(3)结合马来酸酐的结构,可知不饱和度为4,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1个羟基,但不含﹣O﹣O﹣键,故还含有2个C=O、1个C=C,据此结合马来酸酐分子式书写;

(4)B与D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PBS;

(5)有机物A(HOOCCH=CHCOOH)含有羧基、具有羧酸的性质,含有C=C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有机物A的分子式改写出(CO2)2•C2H4,1molA燃烧相当于1molC2H4燃烧消耗的氧气,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解答】解:

(1)A在催化剂条件下,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HOOCCH2CH2COOH,

故答案为:

加成反应,HOOCCH2CH2COOH;

(2)由反应信息结合D的结构可知,乙炔与2分子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为HOCH2C≡CCH2OH,含有碳碳三键、羟基,根据系统命名法HOCH2CH2CH2CH2OH的名称为1,4﹣丁二醇,

故答案为:

碳碳三键、羟基,1,4﹣丁二醇;

(3)结合马来酸酐的结构,可知不饱和度为4,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1个羟基,但不含﹣O﹣O﹣键,故还含有2个C=O、1个C=C,结合马来酸酐分子式可知,半方酸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4)HOOCCH2CH2COOH与HOCH2CH2CH2CH2OH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PBS,故反应方程式为:

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2n﹣1)H2O,

故答案为:

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2R+(2n﹣1)H2O;

(5)有机物A(HOOCCH=CHCOOH)含有羧基、具有羧酸的性质,含有C=C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

a.含有C=C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a正确;

b.含有羧基,能与Na2CO3反应,含有C=C双键能与HBr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含有羧基﹣COOH,能与新制Cu(OH)2发生中和反应,故c正确;

d.有机物A的分子式改写出(CO2)2•C2H4,1molA燃烧相当于1molC2H4燃烧消耗的氧气,故1molA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为(2+1)mol=3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推断,涉及烯烃、炔烃、醇、羧酸等性质以等,需要学生对已知反应信息进行利用,是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能较好的考查考生阅读、思维能力,注意根据反应信息及结合D的结构判断C的结构,难度中等,是热点题型.

 

10.(15分)(2012•安徽)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 SO2、N2 ,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 碎瓷片 ;通入N2的目的是 将生成的SO2全部赶出(防止SO2在水溶液中被O2氧化) .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H2O2=SO42﹣+2H+ .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 在碱式滴定管中加入1﹣2mL标准NaOH溶液,将滴定管横过来并转动,让NaOH溶液浸过滴定管内壁,从下面放掉浸洗液,重复操作2﹣3次 .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 无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mol•L﹣1I2溶液VmL,则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  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轴题;氧族元素.

【分析】

(1)亚硫酸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SO2,反应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要保证SO2全部赶出.

(2)SO2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剂H2O2所氧化;

(3)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时,务必注意最后将润洗液从滴定管下端放出,而不是从上口倒出;

(4)根据SO2用碱液吸收后需再用盐酸调节溶液至弱酸性分析;

(5)利用关系式法计算.

【解答】解:

(1)亚硫酸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SO2,为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