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820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模拟练习二详解版Word文档格式.docx

3.A【解析】此题可以从词语结构上判断:

例句“天香月色”是并列式,BCD三项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皆为偏正式。

可以按平仄来验证:

例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A项与之相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中学生普遍有着浮躁的心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是由社会大环境等诸多外在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中学生也应多反省自己,需静心就学,沉稳行事。

B.9月18日我县的防空警报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十来分钟,但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却让人难以忘记,它再次提醒我们: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C.10年来,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活动和文化交流过程,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抢购iPhone6所引发的丑闻,或许只是印证了当下信仰缺失的社会现实:

他们集体选中“爱疯了”,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其他信仰。

4.D【解析】

(A句式杂糅;

B“虽然”调到句首;

C“开展”“过程”搭配不当。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船向南驶出不远,又一条东西向的大水横在船头,这是著名的苏北灌溉总渠。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在它们的汇聚与缠绵中,我们的船无声无息地驶入新的航程。

①两条水相互接济补充

②我发现,运河之水与总渠的水处在同一水平面

③西来的水与北来的水交融在一起

④而且交叉处形成了一片广大水域

⑤在淮安城外古老的蓼儿洼畔进行了一次友好的汇聚

⑥有的分流东入黄海,有的南下与长江相连

A.⑤①④②③⑥B.②④③⑥①⑤

C.③②①⑤⑥④D.④⑥③①②⑤

5.B【解析】

(句②承前句总说;

由“而且”及该句内容可知,④在②句之后;

由“交融”可知,③在④之后;

由“有的……,有的……”可知,⑥排在③的后边;

由“两条”推知,①排在⑥后边;

最后是句⑤。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①也称浮屠,佛教,简称佛。

②指佛塔。

③指和尚)精舍(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①俯视: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②监察,统管:

今陛下君临四方。

③面对:

把酒临风。

④碰上,逢着: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

⑤到,至: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

⑥治理、管理、统治: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

⑦在…之前,接近,将近:

临崩寄臣以大事。

——诸葛亮《出师表》。

⑧置身(其中):

临阵(身临战场))壑,隐蔽松枥,萧然(①空寂;

寂静。

②稀疏。

③简陋。

④萧洒;

悠闲。

)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①放纵恣行。

②横渡江河。

③水流改道。

④纷乱的水波)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1.问候,慰问。

2.辛苦,疲劳,劳累,勤劳。

劳歌:

送别歌;

吟咏劳动的歌。

3.功劳。

4.劳劳:

忧伤的样子。

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

意适(1.舒适,痛快;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2.到…去,往;

3适应,顺从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通“谪”贬职,流放,调派;

发闾左适戍渔阳;

5.副词:

恰好,正巧;

刚刚,才;

适然:

偶然;

当然)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斜视,窥伺;

)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1.指责,斥责;

2.排斥3.开拓;

拓展:

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

4.侦察,探测;

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

斥候:

侦察敌情的士兵;

5.多,充满;

充斥;

斥斥:

广大的样子;

)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日影移动,比喻时间很长)。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齐安:

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

②陂陁(pōtuó

)蔓延:

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③褰裳:

提起衣服。

6.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5分)

(1)子瞻杖策载酒▲

(2)酌酒相劳▲

(3)然将适西山▲

(4)西山之胜始具▲

(5)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6.

(1)拄着竹杖;

(2)问候,慰问;

(3)到……去;

(4)美景。

(5)总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是(3分)

A.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兹欲以成吾亭耶

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D.车马之迹不至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7.B【解析】A因为/用来B在C然而/因而D的/代词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8分)

(1)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4分)

(1)在平地上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

(4分,句意1分,每小句1分)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2)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在外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暂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4分,评分要点:

中、姑、寓、所以。

9.文章最后说“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请联系全文概括子瞻之乐的具体内容。

(3分)

9.

(1)游山玩水之乐

(2)结交好友之乐(3)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的超然洒脱之乐。

(每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胜事:

美好的事情。

掬:

①用两手捧:

以手掬水;

掬示(捧出来示众,昭示)

②抓取,取。

如:

掬抛(谓或取或弃。

犹摆布)

③卷起,卷缩。

掬缩(卷曲收缩);

掬蹙(卷缩)

④撅;

翘起。

八戒采着马,掬着嘴,摆着耳朵。

——《西游记》

芳菲:

①(花草)芳香而艳丽。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②花草。

(1)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

“胜事”指哪些事?

(1)内容上写出了全诗诗情产生的由头——春山景色美好(1分);

结构上总领全文(1分)。

掬水(1分),弄花(1分)。

(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动作(细节)传神,“掬”“弄”,掬水而成镜,赏花不已(1分),写出诗人的童心与逸兴(1分);

从视觉与嗅觉描写(1分),明月映入泉水,花香熏染满衣,美景使人陶醉(1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分)

(3)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留恋不舍(喜爱)之情(1分),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3)▲,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大直若屈,▲,大辩若讷。

(《老子》)

11.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日月忽其不淹兮(4)闻道有先后

(5)望帝春心托杜鹃(6)自缘身在最高层

(7)庭下如积水空明(8)大巧若拙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

春天不该收场的。

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

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

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

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

跟风僵持?

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

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

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

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

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

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

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

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

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1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

12.(4分)懊丧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伤春早逝(2分),一方面是因女人无休止的家务琐事而烦恼,急切寻求解脱而不得。

13.理解第(8)段中“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

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3.(6分)这是一个比喻句(1分),将希望和梦想比做“羽衣”,(或“羽衣”象征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把琐碎的日常生活比做“箱子”,(2分)表明一个人只要希望和梦想还在,生活就会有诗意。

14.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

14、(4分)内容上,作者悟到春不曾匿迹,夏是春的延续(1分)。

任何东西只要存在过就不会真正消失,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因此不必为了失去而懊丧(1分)。

结构上,这一段与前文伤春早逝的内容相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1分)

15.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15.(6分)

(1)“水湄"指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也是水湄”的含义是“也在水边”(1分)。

因为“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因而她想象自己也在水边(1分)。

(2)作者借此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只要心中抱有美好的向往与热爱,平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2分)。

(3)水湄朦胧、柔美、富有画意(1分),题目有一种诗意之美,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地生活”这一主旨一致(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章达意

徐建融

作文无定法,“辞达而已矣”。

“辞达”,也就是作者必须把自己所要讲的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能够明白。

但欧阳修说:

“得者各以其意,披图所赏未必是秉笔之意也。

昔梅圣俞作诗,独以吾为知音,吾亦自谓举世之人知梅诗者莫吾若也。

吾尝问渠最得意处,渠诵数句,皆非吾赏者。

以此知披图所赏,未必得秉笔人之本意也。

”梅尧臣的诗,应该说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吧?

但知音若欧阳修,居然未能明白他的“最得意处”。

这就是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并不是因为梅诗或莎翁的表述未能达意。

一千个读者面对同一部《王子复仇记》,尽管有“一千个”,但只要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有人读出了“李尔王”,有人读出了“奥赛罗”,那么,这部《王子复仇记》也还是达意的。

每有美术家请评论家为自己的作品写评论,美术家往往不满:

“评论家根本不懂画,他写的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

”这就是“披图所赏未必是秉笔之意也”。

其实,就是美术家本人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各以其意”,对景写生未必是物象之意呢?

即使撇开时空立场的不同,面对同一时空中的黄山,也是“有一千个画家就有一千座始信峰”。

黄山,是绝不会责怪画家没有得山之本意的。

清代时,罗聘为袁子才画肖像,画成,妻子僮仆皆不识所画者是谁,罗聘独以为形神兼肖袁子才。

子才不能自见,乃作“二我论”,以为我之为我,实有两相,妻子僮仆眼中所见为一我,罗聘眼中所见为又一我。

所以说,美术家的创作是一件独立于对象之外的作品,它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以对象为依据的一件“作品”;

评论家的评论是一件独立于作品之外的作品,它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以作品为依据的又一件“作品”。

假设以马为对象,第一件作品只要不是“指鹿为马”,则即使把白马画成了黑马,把牡马画成了牝马,虽未必是对象之“本意”,也还是可以称之为达意的。

而以《马图》为对象,第二作品“按图索骥”所得,只要不是蛤蟆,则即使把黑马认作了白马,把牝马认作了牡马,虽未必是《马图》之本意,同样可以称之为达意的。

当然,再有第三者来读评论家的作品,所得的同样有可能不是评论家之本意。

前人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又谓“诗无达诂”,有以哉!

16.第一节中引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何作用?

16.证明“各以其意”未必“秉笔人之本意”的观点,(3分)为下文针对美术家等的分析论述提供依据。

(3分)(共6分)

17.请简要概括全文的结构思路。

17.首先以典型事例引出论题;

(2分)再以美术创作与评论为例具体阐述“各以其意”与“秉笔之意”的关系;

(2分)最后,得出结论,揭示“文章达意”的内涵。

(2分)(共6分)

18.作者认为“达意”的含义是什么?

18.依据对象(2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2分)与理解(2分)。

(共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

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刪除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