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题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82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科学课题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课题 教案.docx

《科学课题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题 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课题 教案.docx

科学课题教案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

?

  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

?

  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

?

  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

?

  将压不到底的针筒与空气能被压缩和空气有弹性联系起来

?

  能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知道空气的部分性质但没有将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三者联系起来,未能认识到压缩空气有弹性。

    层次2:

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但不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层次3:

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能力:

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方法来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层次1:

学生不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认识空气。

    层次2:

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但在实验过程只能够不能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

          层次3:

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设计按步骤实验。

教学材料:

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空气充的同样多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

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

2、演示、提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

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

学生观察汇报

3、分组实验

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游戏:

比赛吹气球

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

比赛吹气球。

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

(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

)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

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

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

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

与空气有关吗?

4、小组讨论,汇报

5、师生总结: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6、利用光盘让学生直观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

空气是有质量的

1、将一个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

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水泡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讨论:

杯子里的空气向水面跑。

3、请一位同学,一只手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另一只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

不断将瓶口与瓶底倒置,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4、汇报:

空气总会跑到水的上方。

5、我们知道水是有质量的,那空气有吗?

出示研究表格,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设计图。

6、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7、各组交流。

光盘演示实验要求。

8、领取实验器材。

(小组分工)

9、进行实验验证。

10、各组说明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论。

11、师生总结:

空气是有质量的。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1、请两三位同学用手压气垫,说一说是什么感觉?

用塑料袋分组活动。

(注意:

用力不要太大)

2、学生观察松手时气垫发生的变化。

3、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

能证实吗?

提供针筒和橡皮。

4、观察针管里的空气开始所占空间的大小和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松开手后看到的现象,比较活塞压下一部分时与压不动时所占的空气、手的感觉及活塞的运动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记录实验过程,讨论得出结论。

观看光盘录像。

6、平时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7、学生讨论、汇报

8、利用教学光盘补充。

      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占据空间

觉察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质量

认识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回顾和解释1、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2、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后汇报。

3、通过活动和不同物体与空气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总结。

      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教学反思:

 

 

 

课题:

2、冷空气和热空气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科学知识:

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

         2、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冷空气往下沉,热空气往上升;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

  能将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的对流联系起来。

?

  借助其他物体继续认识空气。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没有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与热空气上升联系起来,不知道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形成风。

    层次2:

学生直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是与热空气上升有关,但不知道热空气为什么上升;知道冷热空气对流会形成风。

          层次3:

学生直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是与热空气上升有关,并知道空气受热后会膨胀;知道地球表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探究能力:

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层次1:

学生不能借助其他物体学习觉察空气认识的方法。

    层次2:

学生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但借助的物体与方法单一。

          层次3:

学生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运用的物体和方法多样。

教学材料:

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大小相同的小纸袋两个、细线、蚊香、胶泥、水槽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探索和调查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

(3)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①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②演示纸袋不平衡的实验,学生观察在加热的空气的过程中,塑料袋有什么变化,手握住袋顶有什么感觉?

③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讨论、自我总结冷热空气的性质。

3、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利用光盘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4、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认识热空气上升,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

认识冷空气下沉

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回顾和解释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2、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冷热空气流动的情况是怎样呢?

     通过对实验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并对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描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

  描述空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能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联想来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没有认识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空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层次2:

学生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层次3:

学生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空气支持燃烧实际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联想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探究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层次1:

只能用单一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层次2:

能用多种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层次3:

能用多种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并联想到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材料:

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呈梯状的铁条、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

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蜡烛熄灭的实验

1、出示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

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2、师演示实验。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

4、燃烧是不是用去了杯子里的全部空气呢?

     

了解学生有关空气知识的认识

初步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

探索和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

1、学生根据装置思考、回答,蜡烛点燃后,拧上瓶盖,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

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5、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小组的讨论在班级进行解释汇报。

火柴熄灭的实验

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

此时的瓶中你认为还有空气吗?

为什么?

2、师提供实验装置(也可演示实验),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4、你们有什么发现?

说明了什么?

你的依据是什么?

5、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

认识二氧化碳

1、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能,“有颜色,有气味吗?

3、演示书上第12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

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

引导学生发现,瓶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

认识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结合实验、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

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的石灰水是澄清的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对比)

回顾和解释1、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依据是什么?

2、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课题: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2、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滥用科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科学知识

1.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2.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2.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描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

  描述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

  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空气污染联系起来。

?

  能用简易的方法调查,了解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不知道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层次2:

学生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层次3:

学生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探究能力:

用简易的方法考察空气污染的情况。

层次1:

学生不能用简易的方法考察空气污染的情况。

    层次2:

学生能用简易的方法考察空气污染的情况。

          层次3:

学生能用简易的方法考察空气污染的情况,并能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污染的危害。

教学材料: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谈话:

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

2、哪些地方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呢?

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

(持续十几秒中左右。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有什么样的感受

4、大家有什么感觉啊?

5、这说明什么啊?

从中感受到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关注。

探索和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空气的关系

1、大家看看书上第十二页的第一副图,这就是我们刚才所做的那个试验,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空气)

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2、第二副图呢?

又说明了什么?

3、第三副图是什么人啊?

她在地球上吗?

她为什么要被设一个氧气瓶呢?

4、同学们说说看,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借助教学光盘补充例子。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6、那我们的空气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可以利用的空气,那我们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

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上第十三页。

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2、看了书上的这副图,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

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

5、你在日长生活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

这些工具能否改造,使他们不再污染空气呢?

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

1、看看书上第十四页的六副图,然后讨论,他们分别为净化空气做了什么事情?

2、在这方面你可以有哪些地方向她学习的?

3、说说现在人们已经为精华空气做了哪些事情?

4、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5、我们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为净化空气做哪些事情?

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

1、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可也有不少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我们要从小为家乡出力,所以老师打算提议组织一个防治空气污染小队,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出一份自己的力。

2、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就到课代表那去报名     

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引出空气污染的话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说明空气不但对我们的生命很重要,而且对动植物的生命也很重要。

认识空气的污染与危害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交流调查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了解应该防治空气的污染。

回顾和解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

.会用多种方法证明热的传递方向。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了解沙和水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

.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能够运用各种手段研究物体受热以后的变化。

.能够通过模拟云、雨、雾、霜的形成实验了解水在日然界中的各种变化。

.能够通过讨论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水温度下降是有一定规律的。

.知道热的传递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不可逆的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知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够想像物体的传热过程。

   .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会设计实验证明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过程。

   .会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颜色和吸热的关系。

   .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许多变化,有体积的变化。

育质地的变化,也有形

态的变化等。

   .知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认识三、雾、雨、雪、霜、冰等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形态。

   .会做云、雾、雨、霜形成的模拟实验。

   .知道水有三态变化,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循环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据对结论的重要性。

   .愿意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意识到想像需要证据来证明,体会到证据的重要地

   .体会到身边的许多现象中蕴含着科学。

   .意识到自然界总是不断地变化的。

课题:

1、冷热与温度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5.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

  收集数据并描述热水变凉时温度下降的规律。

?

  描述什么是温度。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知道什么是温度,温度计的作用,不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层次2:

知道什么是温度,温度计的作用,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探究能力:

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收集数分析数据的能力。

层次1:

不会测量水温的方法,不会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层次2:

会测量水温的方法,不会收集数据、不能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层次3:

会测量水温的方法,会收集数据但不能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层次4:

会测量水温的方法,会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教学材料:

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

     激疑,使学生产生思考。

探索和调查试水温

1、学生分组实验。

2、请你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

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5、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

测水温

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

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2、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3、再次提醒: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

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实验:

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1、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热水、杯子、温度计。

2、那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4、再次提醒:

A.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