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32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doc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全攻略

(一)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直接法:

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

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已知在[0,1]上是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1)   B.(1,2)   C.(0,2) D.[2,+∞)

解析:

∵a>0,∴y1=2-ax是减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

例2、已知在[0,1]上是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1)   B.(1,2)   C.(0,2) D.[2,+∞)

解析:

∵a>0,∴y1=2-ax是减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

2、特例法:

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

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1)特殊值

例3、若sinα>tanα>cotα(),则α∈()

A.(,) B.(,0)  C.(0,) D.(,)

解析:

因,取α=-代入sinα>tanα>cot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C、D,故选B。

例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48,前2n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项和为()

A.-24 B.84 C.72 D.36

解析:

结论中不含n,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取值无关,可对n取特殊值,如n=1,此时a1=48,a2=S2-S1=12,a3=a1+2d=-24,所以前3n项和为36,故选D。

例5:

若0<x<,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sinx<B.sinx>C.sinx<D.sinx>

解:

取特殊值=代入验证,可立即排除A、B、C而选D.

例6:

(2007年辽宁卷)已知与是定义在R上的连续函数,如果与仅当x=0时的函数值为0,且≥,那么不可能出现的是()

A.0是的极大值,也是的极大值;

B.0是的极小值,也是的极小值;

C.0是的极大值,但不是的极值;

D.0是的极小值,但不是的极值.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

区间[-7,-3]上是()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解析:

构造特殊函数f(x)=x,虽然满足题设条件,并易知f(x)在区间[-7,-3]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f(-3)=-5,故选C。

例8、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为减函数,设a+b≤0,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f(a)·f(-a)≤0;②f(b)·f(-b)≥0;③f(a)+f(b)≤f(-a)+f(-b);④f(a)+f(b)≥f(-a)+f(-b)。

其中正确的不等式序号是()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取f(x)=-x,逐项检查可知①④正确。

故选B。

(3)特殊数列

例9、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有()       

A、  B、  C、  D、

解析:

取满足题意的特殊数列,则,故选C。

(4)特殊位置

例10、过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与两点,若与的长分别是,则()

A、B、C、D、

解析:

考虑特殊位置PQ⊥OP时,,所以,故选C。

(5)特殊点

例12、设函数,则其反函数的图像是()

   A、       B、        C、         D、

解析:

由函数,可令x=0,得y=2;令x=4,得y=4,则特殊点(2,0)及(4,4)都应在反函数f-1(x)的图像上,观察得A、C。

又因反函数f-1(x)的定义域为,故选C。

(6)特殊方程

例13、双曲线b2x2-a2y2=a2b2(a>b>0)的渐近线夹角为α,离心率为e,则cos等于()

A.e B.e2 C. D.

解析:

本题是考查双曲线渐近线夹角与离心率的一个关系式,故可用特殊方程来考察。

取双曲线方程为-=1,易得离心率e=,cos=,故选C。

(7)特殊模型

例14、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2)2+y2=3,那么的最大值是()

A. B. C. D.

解析:

题中可写成。

联想数学模型: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可将问题看成圆(x-2)2+y2=3上的点与坐标原点O连线的斜率的最大值,即得D。

3.验证法:

将题目所提供的各选择支或特值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有时可通过初步分析,判断某个(或某几个)选项正确的可能性较大,再代入检验,可节省时间.

x+y–1<0

x–y+1>0

例15:

(2007年全国卷Ⅰ)下面给出的四个点中,到直线的距离为,且位于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A.B.C.D.

解:

将点(1,1)代入中得1+1-1=1>0,排除A;将(-1,1)代入得-1-1+1=-1<0,排除B;D中的点(1,-1)到直线的距离为≠,故排除D.正确选项为C.

4.数形结合法:

对于一些具有几何背景的数学问题,如能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往往能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中获得形象直观的解法.

x2,|x|≥1,

x,|x|<1,

1

–1

1

–1

y

x

o

例16:

设=是二次函数,若的值域是,则的值域是()

A.∪B.∪

C.D.

解:

画出的图象如图,要使的值域为

,则可取∪.又是二次

函数,其图像是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故的值域

不可能同时取和,再结合各选项知只能选C.

5、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就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

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例17、若x为三角形中的最小内角,则函数y=sinx+cosx的值域是()

A.(1, B.(0,C.[,]  D.(,

解析:

因为三角形中的最小内角,故,由此可得y=sinx+cosx>1,排除B,C,D,故应选A。

6、分析法:

就是对有关概念进行全面、正确、深刻的理解或对有关信息提取、分析和加工后而作出判断和选择的方法。

(1)特征分析法——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等,进行快速推理,迅速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特征分析法。

例18、如图,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

表示它们有网线相联,连线标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

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送信

息,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同时传送,则单位时间内

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

A.26 B.24 C.20 D.19

解析:

题设中数字所标最大通信量是限制条件,每一支要以最小值来计算,否则无法同时传送,则总数为3+4+6+6=19,故选D。

例19、设球的半径为R,P、Q是球面上北纬600圈上的两点,这两点在纬度圈上的劣弧的长是,则这两点的球面距离是()

A、B、C、D、

解析:

因纬线弧长>球面距离>直线距离,排除A、B、D,故选C。

例20、已知,则等于()

A、B、C、D、  

解析:

由于受条件sin2θ+cos2θ=1的制约,故m为一确定的值,于是sinθ,cosθ的值应与m的值无关,进而推知tan的值与m无关,又<θ<π,<<,∴tan>1,故选D。

(2)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四个选择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达到否定谬误支,选出正确支的方法,称为逻辑分析法。

例21、设a,b是满足ab<0的实数,那么()

A.|a+b|>|a-b| B.|a+b|<|a-b|C.|a-b|<|a|-|b| D.|a-b|<|a|+|b|

解析:

∵A,B是一对矛盾命题,故必有一真,从而排除错误支C,D。

又由ab<0,可令a=1,b=-1,代入知B为真,故选B。

(二)选择题的几种特色运算

1、借助结论——速算

例22、棱长都为的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解析:

借助立体几何的两个熟知的结论:

(1)一个正方体可以内接一个正四面体;

(2)若正方体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正方体的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

可以快速算出球的半径,从而求出球的表面积为,故选A。

2、借用选项——验算

例23、若满足,则使得的值最小的是()

A、(4.5,3) B、(3,6) C、(9,2) D、(6,4)

解析:

把各选项分别代入条件验算,易知B项满足条件,且的值最小,故选B。

3、极限思想——不算

例24、正四棱锥相邻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的值是( )

A、1   B、2    C、-1   D、

解析:

当正四棱锥的高无限增大时,,则故选C。

4、平几辅助——巧算

例25、在坐标平面内,与点A(1,2)距离为1,且与点B(3,1)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解析:

选项暗示我们,只要判断出直线的条数就行,无须具体求出直线方程。

以A(1,2)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A,以B(3,1)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B。

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满足题意的直线是两圆的公切线,而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只有两条公切线。

故选B。

5、活用定义——活算

例26、若椭圆经过原点,且焦点F1(1,0),F2(3,0),则其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利用椭圆的定义可得故离心率故选C。

6、整体思想——设而不算

例27、若,则的值为(  )

A、1 B、-1 C、0 D、2

解析:

二项式中含有,似乎增加了计算量和难度,但如果设,,则待求式子。

故选A。

7、大胆取舍——估算

例28、如图,在多面体ABCDFE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EF与面ABCD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B、5 C、6  D、

解析:

依题意可计算,而=6,故选D。

8、发现隐含——少算

例29、交于A、B两点,且,则直线AB的方程为 ()                               

A、 B、

C、 D、

解析:

解此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注意题目隐含直线AB的方程就是,它过定点(0,2),只有C项满足。

故选C。

9、利用常识——避免计算

例30、我国储蓄存款采取实名制并征收利息税,利息税由各银行储蓄点代扣代收。

某人在2001年9月存入人民币1万元,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时净得本金和利息共计10180元,则利息税的税率是()                   

A、8% B、20% C、32% D、80%

解析: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利息税的税率是20%。

故选B。

(三)选择题中的隐含信息之挖掘

1、挖掘“词眼”

例31、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错解:

,从而以A点为切点的切线的斜率为–9,即所求切线方程为故选C。

剖析:

上述错误在于把“过点A的切线”当成了“在点A处的切线”,事实上当点A为切点时,所求的切线方程为,而当A点不是切点时,所求的切线方程为故选D。

3、挖掘范围

例32、设、是方程的两根,且,则的值为()

A、 B、 C、 D、

错解:

易得,从而故选C。

剖析:

事实上,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它没有发现题中的隐含范围。

由韦达定理知.从而,故故选A。

4、挖掘伪装

例33、若函数,满足对任意的、,当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分析:

“对任意的x1、x2,当时,”实质上就是“函数单调递减”的“伪装”,同时还隐含了“有意义”。

事实上由于在时递减,从而由此得a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6、挖掘思想

例35、方程的正根个数为()

A、0 B、1 C、2 D、3

分析:

本题学生很容易去分母得,然后解方程,不易实现目标。

事实上,只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别画出的图象,容易发现在第一象限没有交点。

故选A。

(四)选择题解题的常见失误

1、审题不慎

例36、设集合M={直线},P={圆},则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0 B、1 C、2 D、0或1或2

误解:

因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交点的个数为0或1或2个,所以中的元素的个数为0或1或2。

故选D。

剖析:

本题的失误是由于审题不慎引起的,误认为集合M,P就是直线与圆,从而错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

实际上,M,P表示元素分别为直线和圆的两个集合,它们没有公共元素。

故选A。

2、忽视隐含条件

例37、若、分别是的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则的值为()

A、 B、 C、 D、

误解:

依题意有, ①   ②

由①2-②×2得,,解得。

故选C。

剖析:

本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三角函数的有界性这一隐含条件。

事实上,由,得,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A。

3、概念不清

例38、已知,且,则m的值为()

A、2 B、1 C、0 D、不存在

4、忽略特殊性

例39、已知定点A(1,1)和直线,则到定点A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直线

5、转化不等价

例40、函数的值域为()

A、B、C、D、

误解:

要求原函数的值域可转化为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因为反函数,所以,故选A。

剖析:

本题的失误在于转化不等价。

事实上,在求反函数时,由,两边平方得,这样的转化不等价,应加上条件,即,进而解得,,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