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447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剖析.doc

专题11扩展语句

所谓“扩展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将其合理地扩充成几句话。

结合近年考情,可以看出高考对扩展语句的考查呈现出考查形式相对稳定的特点。

扩展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句意丰富型扩展。

一般给出一个简单的句子,要求考生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添加恰当的修饰成分,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之内容充实、具体生动。

2.意象组合型扩展。

一般情况下,题目给出几个意象或几个相关的动词、形容词,要求考生运用给出的词语描绘出一种画面,营造一种意境。

3.话题拓展型扩展。

题目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进行扩展,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微写作。

4.情景再现型扩展。

试题设定一个情景,或给定一个语句,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还原一个场景。

5.续写语句型扩展。

即题目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续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综观上述考情,话题拓展型、情景再现型、续写语句型扩展题是重中之重。

考生在复习时,一是要加强修辞手法方面的训练;二是要加强就事论事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把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等知识点与扩展紧密结合起来。

考向一句意丰富型扩展

1.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要求:

①增加修饰成分或分句,使语句更加形象、生动;②语句间要衔接、连贯,突出一个中心;③扩展后的句子在50字左右。

叶芽点缀着大地。

【答案】示例春天的气息刚到,树枝间新吐出的宛如婴儿手指般鲜嫩的叶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黄一块、黑一块、又泛着浅浅绿意的大地。

【解析】第一步,抓住句中的三个中心成分“叶芽”“点缀”“大地”。

第二步,给“叶芽”增加定语,给“点缀”增加状语或补语,给“大地”增加定语。

补上的定语、状语、补语要符合“叶芽”的特点,比如,时间应是初春时节,“叶芽”看起来是鲜嫩的等。

第三步,看懂要求,要“形象、生动”就得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学/

2.下面是诗歌《水乡行》的前四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的前两句扩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60字左右。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答案】示例水乡的路,是一片茫茫碧水,朵朵白云倒映水中,水和云铺成了路。

云的倒影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偶尔拂过一尾游鱼、几点荷花,更增添了云的灵动。

技巧点拨

方法一:

添加修饰性词语。

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来修饰中心词,或在句子中添加表示情态、动作的修饰性定语、状语或补语成分。

比如第1题,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就使“叶芽”形象化,也让读者明白它是怎么“点缀”“大地”的。

方法二:

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简单为丰富。

方法三:

运用表现手法。

运用衬托、象征、以动写静等表现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内容。

比如第2题,通过水乡常有的东西来衬托水乡的路,写出水乡路之美;以鱼之动衬托路之静,动静结合,水乡便有了生气。

考向二意象组合型扩展

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80字)

秋雨庭院树叶人

【答案】示例絮絮叨叨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病病歪歪的美人,庭中长满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2.请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三个下面的词语,要求表达一个中心,写出一定的诗意。

不超过150个字。

古朴情趣欣赏平添恬静困惑

【答案】示例生活在古朴、恬静的小山村里,看着碧蓝的天空,望着绿油油的青草,我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情趣。

不过,这只是我梦境里的情景。

我多想到那梦境里,坐在小山坡上,让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看蓝天下鸟儿飞翔,听树间虫儿歌唱,回味那陌生的亲切感。

可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行,这不由得平添了我些许的烦恼与困惑。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按题目要求,选择三个最容易组合成一个整体画面的词语。

该题要求至少选用三个给出的词语,综观六个词语,“古朴”“恬静”“情趣”最容易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语境——古朴、清幽。

然后选择一个与“古朴”“恬静”有关的地方,比如远离城市的山村,描绘一定的场景。

由于本题字数要求比较多,所以考生在描绘场景时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丰满。

同时也可借助一些陪衬的意象,拓展语段的内容,还可以写一些主观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向三话题拓展型扩展

1.请以“幸福是一种感觉”为基本内容进行扩写。

要求:

(1)主旨集中;

(2)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150字。

【答案】示例拥有金盆银匙、锦衣美食,未见得幸福;每天粗衣布履、粗茶淡饭,未见得不幸。

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幸福从来都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就住在你心里,感觉到幸福其实就是最幸福的,就像鞋子,穿在脚上,你才能知道它舒服不舒服!

2.请以“悔恨”为话题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情感真实。

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面对这个早衰的女人——我的妈妈,我很悔恨。

我用顽皮染白了妈妈的头发,我用病态的叛逆在妈妈的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我用无知和幼稚夺走了妈妈的青春。

妈妈老了,真的老了,我充满泪水的眼睛映出妈妈不再婀娜的身躯。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可知,“悔恨”这一话题适宜抒情,因此,考生可将其扩展为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内容方面,可将“悔恨”的原因与事实相结合。

另外,叙事或抒情时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名师点睛

解答话题拓展型扩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话题(中心),确定扩展方向。

这类题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的中心,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

如第2题,话题的中心应该是“悔恨”的原因和具体内容。

2.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由于扩写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如第1题,可先分述,再总括“幸福是一种感觉”。

3.围绕话题,确定手法,组织语言作答。

扩展时要严格围绕限定的内容,不能另立话题。

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明确要求的除外),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考向四情景再现型扩展

1.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一命题创作了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顺涧而下,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地表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

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请你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并简要加以解析。

(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一画面主体为两根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个残存花蕊的花蒂,枝下是满地零落的花瓣,一只麻雀立于落红之处,抬头凝望枝上的花蒂。

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着雨歇。

示例二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身披蓑衣,手持斗笠,蓑衣斗笠仍在滴水,身上衣服尽湿;桥下水流湍急汹涌。

老翁打扮以及急流意味着雨骤,手持斗笠意味着雨歇。

2.请将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进行扩展。

要求:

①保持诗歌原有的意境;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③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一秋天的夜晚,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照到地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细细地聆听,会听到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声响。

“哗啦……哗啦……”,仿佛情人的絮语,又如夜莺的欢唱,忽远忽近,似有似无。

示例二被雨水冲洗后的松林,如刚出浴的美人,不染纤尘;山石显得格外晶莹透亮;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格外明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流淌在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声,好似婉转的小夜曲。

【解析】解答本题,第一步,理解原诗的意境:

清新宁静。

第二步,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明月”“松”“清泉”“石”进行描绘,赋予动词“照”“流”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明月”的特征和“水流”的形态与声响。

秋天的晚上本来就是安静的,明月照松间是静景,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以动衬静,更能突出环境之清新宁静。

第三步,在描绘的过程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月光”时,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照松间和流水之声时,可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考向五续写语句型扩展

1.请以“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刻刀”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

(1)运用对比手法。

(2)句式整散结合。

(3)60—100字。

【答案】示例(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刻刀),当你用功学习时,它会在你的脑海里不断地刻下用之不尽的知识财富;当你虚度光阴时,它会在你的脑海里不断地刻下无用的空白,让你悔恨终生。

【解析】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包括手法要求、句式要求、字数要求等。

第二步,理解原句在内容上的导向,要写光阴在人或事物身上的作用,考虑如何用对比的手法将后面的内容写出来。

事实上,这一点在开头一句中就已经暗示了,“神奇而无情”就是对比。

第三步,就“光阴”在人或事物身上产生的“神奇”作用,完成第一部分内容,然后依照第一部分,写出“光阴”在人或事物身上产生的“无情”作用这一部分内容。

特别注意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保持句式上的一致,内容上的对比。

2.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文字后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能准确地概括前面语句的寓意,要求做到逻辑严密,语句连贯。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于是儿子望着父亲,说道:

“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

【答案】示例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技巧点拨

第一步:

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如第1题,续写的内容应是对观点句的展开论述。

第二步:

要把握题目所提供语段或语句的语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第2题,只有把握了上文的意思,才能确定横线上填什么内容。

第三步:

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等符合要求。

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进行扩展。

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第四步:

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1.扩展下面的句子。

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句子原意。

(不少于65个字)

路旁石头上的花纹千姿百态,有的散落在路旁,有的在山坡上叠码成堆成垛。

2.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

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5字。

气息料峭闪亮油然而生轻松自如蓄势待发勃发生机

3.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

(不少于70个字)

头顶骄阳,走出考场的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为了心中的理想,做最后的拼搏。

4.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读书”为中心,分别扩展一段话,或表达情思,或阐述哲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段不少于50字。

情景一:

早晨/教室/读书

情景二:

深夜/灯下/读书

5.请以“珍惜每一个小遗憾”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表达人生哲理,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40字左右。

1.【2017年高考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

2.【2015年高考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

100字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3.【2015年高考浙江卷】古人有名有字。

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

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

(各不超过25字)

(1)陈璋,字□□。

说明:

(2)孙冠群,字□□。

说明:

4.【2014年高考江西卷】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闯关检测

1.示例路旁石头上的花纹千姿百态,像云朵,像虫鱼,像树叶,像棋盘……有的散落在路旁,或蹲或立,蹲的如凳,供人歇脚;立的如柱,鸟儿歇息其上。

有的在山坡上叠码成堆成垛,像时光老人翻阅过的书册。

2.示例虽还是春寒料峭时,但大地已勃发生机,春的美丽在柳枝上蓄势待发,在鸟儿的啼唱中闪亮登场。

【解析】对这一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按要求表述出来。

此题中“气息”“料峭”“蓄势待发”“勃发生机”都是可用来写景的词语,“闪亮”可用来形容动作,“油然而生”“轻松自如”可用来形容人的心情。

3.示例此时,正值中午,骄阳似火,刚走出考场的我们大汗淋漓,但是心情都很愉悦,正为理想做最后拼搏的我们好像并没有感到天气的炎热,因为,我们的心在为理想而燃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要分析所给的句子的表达内容。

这一句子的关键句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我们应该围绕这一句来设计合适的语境,写出在骄阳下,走出考场的我们是如何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做最后的拼搏的。

具体扩写时还要结合题干中的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且要符合字数要求。

4.示例情景一:

早晨,随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像乐曲一样飘向窗外,伴随着我们的梦想,飘过校园,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情景二:

独坐灯下,在寂静的深夜我却不感到孤单。

与鲁迅对话,与史铁生交流,与莫言促膝长谈……我在读书中长大,感受到了书籍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设置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

“早晨”“深夜”是时间,“教室”“灯下”是人物活动的地点,“读书”是表达的中心。

拟写时,情景要与时间、地点相适应。

对于情景一,可以选择用“读书”来表达情思,表现同学们在读书中对理想的追求;对于情景二,可以选择用“读书”来表达哲理,强调读书带给自己力量。

具体扩写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和每段不少于50字的要求。

学/

5.示例珍惜每一个小遗憾。

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人生中总会有些小遗憾,小遗憾就像调味品一样,让生活多了一些别样的滋味。

一次莽撞的购物,一句有口无心伤人的话,一个心生悔意的决定……对这些小遗憾念念不忘纠结不已,只能让懊恼的情绪把生活搞得黯然失色。

而懂得让小遗憾变成小教训,并以此为戒,这也是一种珍惜。

高考链接

1.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

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现成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使句意更丰富更具体,诗句中出现的意象有:

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

这些在描写场景时必须出现。

另外,要将“我”换成“他”,描写中要有“他”的心理活动。

最后中心是“他”回到了童年。

2.示例女娲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天的裂痕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最后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补写内容时,要注重把握空格前后的内容:

空格前的内容确定了空格要表述的具体对象和相关故事内容,空格后的内容暗示女娲补天成功。

那么,空格处就可以拟写女娲补天的具体过程,而在叙述补天的过程中,要注重女娲的动作、心理等。

3.示例

(1)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2)谦之“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注重把握题干给出的提示。

题干中说,名、字在意义上的关系是同义、反义或相关,要求按照给出的人名拟写相关的字并说明名、字之间的意义关联。

比如“璋”,意思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那么名为“璋”,字应该与“玉”相关;而解说方面,注重把握“璋”和“玉”的关系。

4.示例年夜饭还没完全咽下肚,我和爸爸就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下楼,驱车来到放烟花的指定地点。

这里喧闹声和烟花爆炸声响成一片,天空中闪烁着绚烂多姿的烟火,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

我和爸爸点燃了我们的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

美丽的烟花难道不是在装扮这个热闹而祥和的春节吗?

那欢笑声写满生活的幸福,那鞭炮声写满丰收的喜悦,那交谈声写满人间的和谐。

春节,是一个释放正能量的节日。

【解析】关于春节的场景有很多:

置办年货、贴春联、放烟花、看春晚、吃年夜饭、拜年等。

场景描写要有时间、地点、人的活动。

要通过春节特有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活动体现春节的喜庆祥和。

抒情时要用上疑问句和排比句,语段结尾要有概括全段内容的总结句。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