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78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doc

2012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新课标版)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

(2012北京卷)2.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

B

解析:

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解能力。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2012安徽卷)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实验材料为切入点,涉及生物实验中常用染色剂的作用及颜色反应,重点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基础实验的识记。

【思路点拨】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细胞质应该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应该被染成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经苏丹Ⅲ染色,看到的应该是脂肪,而不是蛋白质。

(2012广东卷)3.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

甲、乙混合

注:

“+”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

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2012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作用,在细胞内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A错;脱氧核苷酸由C、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脂肪酸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错;主动运输使细胞能对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能维持细胞内元素的平衡,C正确;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也非常重要,D错

(2012江苏卷)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糖原为多糖,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不发生颜色反应,核酸包括DNA和RNA,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012海南卷)1.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氦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答案】A

【解析】甘氨酸是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A错误;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内不能合成,B正确;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正确;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之间的差异,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区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氨基酸的结构差异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12海南卷)2.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作为催化剂的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B正确;少量的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依据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不正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催化作用和作为结构蛋白的功能、蛋白质的鉴定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12海南卷)7.关于植物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Si元素的量相等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和N

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离子需要ATP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生长提供N元素

【答案】A

【解析】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同,A不正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C、O、H、N,B正确;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C正确;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为共生关系,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豆科植物提供N元素,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含量,不同细胞对物质的转运情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关系等内容,涉及面较广,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立即能力,难度不大。

(2012上海卷)2.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②多肽③淀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图1可表示由相同的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图2表示由不同的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纤维素和淀粉都是有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只有一种单体,可用图1表示;而核酸是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可以用图2表示;多肽是由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也可用图2表示;故A选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大分子聚合物与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种类关系等问题,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识图分析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012上海卷)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

碘液,蓝紫色B.还原糖:

班氏试剂,红黄色C.脂肪:

苏丹III染液,橘红色D.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但呈紫色。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鉴定所用的试剂及对应的颜色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2012上海卷)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答案】C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肽酶使末端的肽键水解,这样会得到一个氨基酸和一条肽链,这时多肽又出现新的末端肽键,这样水解,直到把多肽全水解为氨基酸。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肽酶所催化的底物及作用的结果,难度不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012上海卷)4.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与图中箭头所指“小点”结构形成有关的是()

A.核仁B.中心体C.叶绿体D.溶酶体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箭头所指“小点”为核糖体,而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试题点评】本题以识图的方式考查核仁的功能,同时涉及到其他一些细胞结构的功能,基础性强,难度较低。

(2012上海卷)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③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酵母菌为常见单细胞真菌,A和B错;C和D的区别在于①和③,蓝细菌也叫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故C正确。

黏菌是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真核生物,故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涉及到不同细胞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的判定,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2012全国卷大纲版)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都含少量的DNA和RNA,A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B错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由细胞呼吸产生,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需的酶不同,叶绿体和线粒体基质中所含酶不同,D错误

(2012全国卷大纲版)5.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答案】D

【解析】细菌的碳源与其新陈代谢的类型有关,A错误;菌落的形成需要固体培养基,B错误;芽孢大量形成与衰亡期,C错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高盐,D正确

(2012重庆卷)1.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细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B错;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水稻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所以C错,D正确

(2012江苏卷)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而不是高尔基体,D错误;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2012海南卷)3.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B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小鼠肝细胞为动物细胞,具有线粒体和内质网,D正确。

[]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等内容,涉及到线粒体、核糖体、液泡、内质网、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分布,借此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12海南卷)5.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环素能抑制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B.经诱变育种可获得人胰岛素高产菌株

C.细胞中只含有A、T、C、G四种碱基D.T2噬菌体感染菌体,不会导致菌体裂解

【答案】A

【解析】四环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繁殖,A正确;要想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高产菌株,只有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B不正确;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C不正确;T2噬菌体感染菌体后,在菌体内大量增殖,则会使菌体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D不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以大肠杆菌为背景,综合考查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人工诱变、细胞中的核酸和碱基组成、噬菌体侵染细菌等内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2012海南卷)6.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B.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答案】D

【解析】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氨等物质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利用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自身的有机物,为自养生物,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有氧呼吸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D不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2012上海卷)22.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答案】A

【解析】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培养液渗透压较低,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含有细胞壁,则不会出现涨破的情况,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基要特别关注渗透压,选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细胞结构的比较,涉及到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原核的细菌细胞结构的比较等内容,难度不大。

(2012上海卷)(八)回答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10分)图2l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

64.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_,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65.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___;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____________;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人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每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图22)。

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图23),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最终产生味觉。

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T1R2,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

66.据上所述,每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________:

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

67.据上所述,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喜好感,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

A.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B.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

C.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D.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

【答案】64.受体蛋白质65.BACBC66.20化合物与受体结合67.D

【解析】64.A图表示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B表示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循环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交流,C表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这三种信息传递方式中,靶细胞能接受信息,与靶细胞上对应的受体有关,受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65.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脂肪细胞,可用图B的方式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使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可用图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可用C表示;高度紧张一方面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肌收缩加快,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对应的信息传递方式为BC。

66.根据题中信息,每个味蕾中含有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则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位20个;根据题中“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可知,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对应的化合物和受体识别并结合。

67.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好感,则要使得苦味物质的分子能开启“甜”味细胞的离子通道,可以将将苦味物质的受体“嫁接”到甜味细胞表面来实现,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故本题选D

【试题点评】本题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为切入点,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基础、受体的化学本质、特定情景下信息传递方式的判断及基因工程的灵活应用等内容,同时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并灵活应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生物膜系统

(2012广东卷)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A、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入提供能量;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入;D、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细胞的生命历程

有丝分裂

(2012山东卷)4.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变化。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对根尖细胞进行解离,解离时,盐酸与酒精混合液使植物细胞死亡,细胞的代谢停止,细胞板的扩展停止,故选项A、C错误。

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常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使DNA、RNA着色为绿色、红色;在观察细胞分裂实验时,常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对染色质、染色体进行染色,故选项B错误;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故选项D正确。

(2012江苏卷)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答案:

C

【解析】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C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猜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

(2012上海卷)1.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答案】B

【解析】A为精子,C为肌细胞,D为神经细胞,皆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不同细胞形态特征的识别与分化程度的判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相对简单。

(2012上海卷)(三)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8分)

表2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

小时)

40.在图14中绘出该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曲线图并注明各期名称(假设体细胞DNA相对含量为

41.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42.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

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

4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

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

【答案】

40.

41.S15G142.提前43.中心体核膜(或核仁、或细胞核)

【解析】40.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之后直到细胞分裂期的末期DNA含量才减半,据此可画出对应的DNA含量变化图。

(2)题中数据可知,DNA的合成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若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共需要15小时。

若要使所用细胞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应在G1期终点之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

(3)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的细胞中含有作为启动S期信号的蛋白质,使G1期的细胞比正常培养下提前进入S期。

43.由题意可知,M期是细胞分裂期,在此时期纺锤体有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核仁核膜消失。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DNA含量变化、DNA抑制剂作用的原理及在细胞分裂周期中作用的时间段、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分裂期中细胞结构的变化等内容,同时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减数分裂

(2012江苏卷)8.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

A

解析:

此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各为4条,而正常情况下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各3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4条,B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