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23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docx

届高考政治新增分二轮通用版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讲义

知识体系

高考主观题设问一览表

年份

设问主体、问题限定、题型角度限定

2013年全国卷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14分)

2013年全国卷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4分)

2014年全国卷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14分)

2014年全国卷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14分)

2015年全国卷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14分)

2015年全国卷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14分)

2016年全国甲卷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14分)

2016年全国乙卷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14分)

2016年全国丙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停车”智慧系统的应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分)

2017年全国卷Ⅰ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14分)

2017年全国卷Ⅱ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8分)

(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

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6分)

2017年全国卷Ⅲ

(1)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4分)

2018年全国卷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14分)

2018年全国卷Ⅱ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4分)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10分)

2018年全国卷Ⅲ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14分)

[考情分析]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

货币的职能、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作用。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曲线类经常考查,计算类趋于减少。

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消费”部分。

第一课时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货币

1.(2018·全国Ⅲ)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说明(  )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对:

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导致相关电子产品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说明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错:

功能相近的商品才会相互替代。

④错:

商品使用价值不会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2.(2017·全国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费款。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答案 C

解析 8000元表明电脑的价值大小,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购买电脑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透支、偿还消费款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答案为C。

3.(2016·全国乙卷)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

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

答案为A。

4.(2017·全国Ⅱ)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此刻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A错误;B、C错误;D项符合题意。

5.(2016·全国甲卷)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意味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地位提升,①②正确,答案为A。

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安全的因素很多,③④夸大了人民币入篮的作用。

1.货币及其流通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

货币

①本质:

一般等价物

②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一般不用于日常生活消费

(2)货币流通的作用

从货币职能看

①价值尺度:

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②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流通

③支付手段:

偿还债务或支付地租、税款、利息、工资等

④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

⑤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从经济发展看

国家通过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在城乡、区域和不同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从对外开放看

通过对本国货币升值与贬值幅度的调控,引导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协调

(3)如何调控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量

适当减少纸币的发行数量

适当增加纸币的发行数量

货币政策

从紧的货币政策:

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积极的货币政策:

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汇率政策

人民币升值,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外来投资减少,外需减少

人民币贬值,外币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外来投资增加,外需增加

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①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

②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本币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降

贸易

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

利于出口

不利于进口

投资

利于对外投资

不利于吸引外资

利于吸引外资

对外投资不利

消费

提高国际购买力

不利于扩大内需

利于扩大内需

降低国际购买力

债务

利于偿还外债

不利于收回外债

利于收回外债

不利于偿还外债

结论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人民币国际化

内涵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意义

①降低风险:

采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可以防范汇率波动风险,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可以降低外汇储备风险

②提高地位:

提高我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更多发言权

③发展经济:

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④改善生活:

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消费的发展,为居民国际消费提供便利

2019年高考可能会结合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等考查对货币职能的理解;结合汇率变化考查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影响,结合人民币的国际支付考查人民币国际化。

考向一 货币的职能与流通规律[预测题型:

选择题]

1.现如今,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

日常消费支付,仅仅一部手机就能办到。

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加速向境外拓展,中国游客在境外也能享受便利。

由此可见(  )

①移动支付的兴起,使人们消费更加方便快捷 ②移动支付环境下,纸币的职能发生本质变化 ③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能够降低交易的成本 ④移动支付跨境运行,使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移动支付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纸币的职能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②错误;人民币的国际化,并非移动支付跨境运行带来的,④错误。

考向二 汇率变化及其影响[预测题型:

选择题]

2.2018年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1.25%~1.5%调升到1.5%~1.75%。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①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增强中国外向型企业出口优势 ②美联储加息→美国物价回升→吸引外资注入美国市场→刺激经济增长 ③美联储加息→倒逼中国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④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增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优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美联储加息意味着有更多的美元存入银行,美元升值,相应地,人民币会贬值,人民币贬值会增强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出口优势,①项传导正确;美联储加息会使美元存入到银行之中,美元购买力增强,物价会降低,会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这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②项传导错误;美联储加息表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出口,中国企业从供给侧出发,生产更受国外群众欢迎的产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③项传导正确;美联储加息吸引资本流向美国,促使美元走强,④项传导错误。

答案选D。

传导型选择题的解法

解答此类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

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

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再看“尾”,对剩余选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一个尾项正确,注意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考向三 人民币国际化[预测题型:

选择题]

3.长期以来,全球原油期货交易基本用美元结算。

中国是当今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原油须从美国指定的银行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为此每进口一桶原油需要多支付1~1.5美元。

2018年3月26日,中国推出以人民币结算的上海原油期货交易。

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②规避美元汇率风险,主导石油交易秩序 ③拓宽石油进口来源,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④提高交易结算效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②错在“主导石油交易秩序”;③错误,这一举措便利石油交易,但并不能拓宽我国石油进口来源。

核心考点二 价格

1.(2016·全国甲卷)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

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洛阳纸贵”反映的是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答案为B;A反映的是需求减少,价格降低,C反映的是供给减少,价格上涨,D反映的是供给增加,价格降低,均不当选。

2.(2018·全国Ⅰ)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①判断正确: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数量成正比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该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②③④判断均存在错误,排除。

3.(2017·全国Ⅱ)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2016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

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

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  )

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该厂商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从而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②正确;企业自主创新,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提高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③正确,答案为C;个别厂商不会直接改变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①④不选。

4.(2018·全国Ⅱ)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

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下图所示。

这表明(  )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 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

答案 A

解析 ①③正确:

根据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甲的价格上升,那么甲的需求量会下降。

图中乙的需求量也下降,两者的变化方向一致,由此推知甲与乙是互补商品;丙的需求量增加,甲与丙变化方向相反,由此推知甲与丙互为替代品。

②④判断错误。

⑤⑥不选:

依据图示判断不出乙和丙的关系。

5.(2017·全国Ⅲ)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

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发业界对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

对于这种担忧的产生,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铁矿石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在此背景下,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供给量会向右移动;随着供给量增加,业界担忧价格会相应下跌;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只有A。

6.(2018·全国Ⅰ)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

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下图)的是(  )

①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 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 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③符合题意:

图示反映的是价格不变,快递市场供给量增加。

放宽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快递业增多,会导致快递业供给量增加;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快递服务的成本,增加供给量。

②④不符合题意:

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会抑制快递企业进入市场,从而导致服务供给量下降;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快递市场服务供给量增加。

1.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价格变动的原因

①根本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直接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对生活:

a.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c.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②对生产: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生产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线

需求曲线:

表达了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弹性曲线:

表达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所以A曲线属于生活必需品,B曲线属于高档耐用品

需求变动曲线: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喜好、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供给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

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供给变动曲线: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条件(如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则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均衡价格曲线:

是指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曲线均衡价格变动曲线:

是指伴随相关条件的变化,均衡价格发生变动并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产生影响的曲线

与价格相关的知识

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

商品价值量、供求关系、货币供应量、国家政策等。

(2)价格变动的影响:

企业生产、居民生活。

(3)居民消费:

物价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4)企业经营:

通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5)市场调节:

通过价格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宏观调控:

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以稳定物价。

(7)科学发展:

国家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或者行政手段调节物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生活

(1)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职能,政府依法行政与科学决策等。

(2)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等。

生活与哲学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2019年高考可能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函数关系图形式考查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考向一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预测题型:

选择题]

1.假定2018年我国某工艺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300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6.5元人民币。

如果2019年生产该工艺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3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

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工艺品2019年价格以美元和人民币计价分别为(  )

A.210美元和1300元人民币

B.190美元和1000元人民币

C.200.5美元和1050元人民币

D.201美元和950元人民币

答案 A

解析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2019年生产该工艺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30%,实际上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变化,该商品用人民币表示还是1300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即1(1+5%)美元=6.5元人民币,则1元=1(1+5%)÷6.5美元,则1300元=1300×1(1+5%)÷6.5=210美元,答案为A。

1.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二者成反比)。

原单位商品价值量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N÷(1±m%)。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二者成正比)。

原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商品价值总量=N×(1±m%)。

(3)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二者成反比)。

原商品价格为N元,货币升值或贬值m%,变化后的商品价格=N÷(1±m%)。

2.关于汇率的计算方法

已知1甲币=m乙币,如果甲币升值或贬值(或甲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如果乙币升值或贬值(或乙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

考向二 影响价格的因素[预测题型:

选择题]

2.春节前期,受节日习俗的影响,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市场上诸如理发、洗车、家政等服务行业出现“过节式缺工”,行业价格也纷纷上调,出现了“春节价格”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  )

①使服务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违背了价值规律

②是人力成本的提高反映在价格上的正常市场现象

③导致消费者为避免“额外负担”而大幅减少消费

④要求商家合理涨价,并切实履行明码标价的义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考向三 以函数关系图形式考查价格变化的影响[预测题型:

选择题]

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至少降30%”。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迅速表态:

坚决贯彻落实。

信息费降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影响的是(  )

答案 A

解析 信息费降价会导致信息消费需求增加,故选A。

B反映的是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不符合题意。

C、D反映的是价格不变,与题意不符。

核心考点三 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