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941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豫科技版(2016年8月第5版)最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

(3)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内容。

(5)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6)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学或自主探究来探寻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四.重点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发展。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通过课本、网络等媒体进一步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师课前准备:

本课教学课件、能连接互联网安装有极域电子教室的计算机室一间。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信息的定义及载体(活动一:

了解信息)

三、讲解信息的特征

(活动二:

了解信息的特征)

四、讲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活动三:

了解信息技术)

五、讲解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活动四: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六、课后作业

七、归纳总结

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

 

教师回答: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是就是信息。

提问:

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交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什么是信息?

教师总结并发出疑问:

信息是无形的,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哪些东西可以承载信息呢?

信息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但是就像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信息通过各个事例体现着自身的特征。

参看课本第7页的自主探究,你能说出该任务中的的信息实例都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吗?

请学生说说他们自主探究得出的答案。

教师设置一个问题“除了课本第8页知识链接给出的这些信息特征,信息还具有哪些特性,你是否从课本第7页的自主探究发现了信息的另一个特征?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信息的特征。

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说出一个信息的特征,并说出一个相应的案例或相关的小故事。

小结:

活动二我们主要学习了信息的基本特征。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离不开信息。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辨别信息,不要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蒙蔽,从而上当受骗,更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及时用好信息。

最重要的是,因为信息具有共享性,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妨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共享出来,你不会失去这种方法,同时别人也得到了你的帮助,在彼此的交流中,还会有更多的方法吱声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设疑:

我们这门课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

什么是信息技术呢?

教师提问: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呢?

信息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来。

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应用外,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信息技术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着说一说。

现在我们看一段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

在信息社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每一个公民必需的生存技能。

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这也就我们这门课由电脑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原因。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既然同学们知道了信息技术的含义,那么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什么呢?

教师以表格形式板书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让学生填表。

1、搜集古代有关体现信息的诗句,有多少人对信息下过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

2、请根据信息的特征,搜集相关的成语、故事、事例,并对它们加以说明。

3、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学习、工作服务的。

4、搜集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说一说自己在学校应该怎样做才能缩小差距?

自己步入社会后怎么做才能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和信息技术都非常重要。

想要快速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学习信息技术,就是我们要一起努力的事情。

希望同学们要利用这节课学到的东西,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

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学生自主探究第5页,说说梅兰竹菊传递那个季节的信息?

学生讨论并看课本第六页知识链接“信息是什么”

学生观看课本第七页知识链接“信息的载体”后回答:

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学生填写第6页的两个表格。

学生看课本第8页知识链接:

信息的特征,并做第7页的自主探究。

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与其它小组对比,看看答案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讨论并对比后,给出回答:

真伪性。

也就是表1-1-3中的最后一行事例,空城计……,这里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而第8页知识链接中没有写出来。

学生进行活动,讨论总结出信息的5个主要特征:

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再补充上真伪性。

学生看课本上第9页知识链接和第2页的第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方面的内容。

填写第9页的空白。

学生通过知识链接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归类出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其它应用领域。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查看课本并回答

学生填写第11页的表格。

学生课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这些问题。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谈谈以后怎样做才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长大后为祖国做什么样的贡献?

在学生们的兴趣中引出本课所讲内容。

给学生们创造一种探索、互动、积极的学习环境。

引出信息的概念:

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板书信息的详细概念)

引出信息的载体

引出信息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对比学习的能力。

通过开火车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信息特征的理解。

通过一部分学生讲另一部分学生听案例或故事中完成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完成了教学。

培养学生分享信息的能力,互访互助、分享知识、分享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的习惯,提高其道德情操。

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给学生以激励。

回答这一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的设置疑惑的部分:

为什么电脑课改为信息技术课。

给学生创造自由发言的机会。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填表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出知识挖掘的方向。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增强技能,适应社会,今后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国家做贡献,早日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七、板书设计

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

依附性

普遍性

真伪性

共享性

时效性

信息基本

特征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编号

发展阶段

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1

第一阶段

语言的创造

2

第二阶段

文字的发明

3

第三阶段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

第四阶段

电话、电报等发明和普及应用

5

第五阶段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八、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对本门课的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越大,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本节课是一节纯理论课,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丧失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

因此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我觉得是本课教学中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出示图片、表格、文字等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本节课的理论。

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这个概念,效果比较好。

学生对这种探索式的多媒体教学比较喜欢,因为学生的水平有些差异,平时的阅读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对信息特征中涉及到的案例和典故很熟悉,有些则一知半解。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些学生会讲的都让学生自己来讲解然后大家一起来分析其特征,有些学生确实不知道的,老师讲后和学生一起来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在讲信息技术概念时,我让学生自己在知识链接中找出答案,并让学生在观看一段信息技在生活中应用的小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在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我用表格的形式来显示人类共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显得美观得体。

这节课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

这是我以往讲这节课碰到的问题,现在采用引导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其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掌握了基本知识,整个课堂我感到学生参与度很高,上课时很积极,积极回答问题,认真记录知识要点,对里面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呈现能基本理解,学生课后普遍反映学的内容充实,收获大,教学效果非常好。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