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948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方向与应对策略.ppt

展望与对策,高考历史命题规律探析及教学应对策略陈庆军全国著名高考命题专家和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导言高考命题存在着规律性高中教学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高考复习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应考复习必须转向科学轨道上来,一、解读新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一)历史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1、考试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解读:

文化素质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情感和个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

初中历史课程这是为弥补新课标在学科体系上的不足而提出来的,意味着高考命题将不受新课标甚至考试大纲的约束,当然更不会受到新课标教材版本的约束。

2、考查宗旨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

学科素养是指历史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也包含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等;学习潜力是指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应具有的学习能力,即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科学历史观则是指唯物史观和当前史学界普遍认可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学科思维和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化史学、结构史学等所倡导的联系、对比和系统方法等。

3、命题原则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解读:

不拘泥于教科书,意味着教科书仅是高考命题的参照或依托,试题将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以考查考生依靠已有知识和素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这里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

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则强调了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体现了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二)关于能力考查目标和要求的表述2007年,以新课标的高考改革为契机,在制定新的考试大纲时,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全新的表述和阐释,由关注考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转向了关注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查。

这是考试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

考纲以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结合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共性,将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由原来的4项10条变更为4项12条,其中新高考与老高考的表述又有所不同。

解读:

考纲中规定的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与3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至我们难以全面接受和把握。

这个目标要求更多是从高校学习潜力的角度来表述的,在较大程度上都是理论上的要求,命题实践还没有全面体现出来。

事实上,它主要是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淡化了知识记忆即再认再现能力;强调了历史思辨能力;增加了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认识,主要包含:

历史阅读能力,即正确理解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阐释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即正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即运用科学史观和方法思考、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

其基础是理解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

(三)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主要变化新课标的教改实行一纲多本,为高考命题改革打开了方便之门;考试大纲事实上成为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

在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的思想统领下,高考命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表现在题型、能力考查力度、试题难度等多个方面。

1、试题形式大幅度调整材料选择题猛增,稳定在80以上;选择题串题形式迅速淘汰,排列组合题不再使用;图表材料在各类试题中频繁出现;试题的学科特征充分显现。

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体现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了对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准确理解,突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史突出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古代农业、商业发展及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世界古代史突出考查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世界近代史突出考查了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的确立发展及其各自特点,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中国近代史突出考查了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各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世界现代史突出考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苏联(俄)政治经济特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中国现代史突出考查了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等内容。

同时,对社会生活史的考查愈益关注。

值得重视的是,试卷直接植入了对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对考纲以外文史知识的考查每年一题已成定例;“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以及“比较史学”“新史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不仅有机地融入到试题中,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一题直接考查史学思想或方法。

通常这些题目的难度不大,却凸显出注重学科素养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3、能力考查力度到位试卷涵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4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试题设计力求创新,材料的选取和题干的表述立意新颖,刻意反映史学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

一是突出历史学科特征,加大了材料解读的比重;二是对知识记忆的考查大大淡化,考知识为主的试题分值下降到20以下;三是综合题更加强调独立分析、阐述问题的能力。

“以能力考查为主导”和“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逐步确立。

4、试卷结构基本合理试卷的题型结构趋于稳定。

从知识结构看,根据对文综卷和海南卷的统计,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57:

43,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比例为30:

35:

35,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40:

35:

25。

而老高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60:

40,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45:

30:

25。

5、试题难度逐年调整2007年宁夏卷难度为0.423,其中选择题0.489,综合题0.373;海南卷的难度值还不到0.4(采用标准分)。

2008年宁夏卷难度为0.513,其中选择题0.62,综合题0.415;海南卷难度为0.422(采用标准分)。

2009年宁夏辽宁卷的难度为0.601,其中选择题0.549,综合题0.648,综合题如此小的难度是历史上仅有的;海南卷的难度为0.409(采用标准分),保持了以往水平。

近3年新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统计分析,(四)近年文综考生典型失误分析1、阅读能力不足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第一大原因。

约占失分总量的40%。

这在综合题和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

与试题所呈现材料的难度有关,主要是中国史涉及的文言文;与试题叙述的历史知识考生十分生疏有关,在世界史部分较突出;与考生将已有知识和试题信息建立联系的思路不顺有关。

例12008年宁夏卷第25题:

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0.300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0.174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0.053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0.470,例22008年宁夏卷第35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0.298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0.232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0.305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0.163,例32009老高考甲卷第23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

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0.125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0.765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0.063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0.044,2、历史思维能力欠缺判断、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不足,是近年考生失分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历年来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占失分总量的20%以上。

这在综合题里表现尤为突出,综合题里有近一半的失分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选择题中的失分有时也比较严重。

例42009年老高考甲卷第20题:

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

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0.336B.第三世界兴起0.173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0.070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0.419,例52009年海南卷第10题: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0.307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0.331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0.290D.君主制度的衰亡0.071,3、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理解不全面、认识不到位,是考生失分的第三大原因。

占失分总量的15%以上。

例62007年宁夏卷第35题:

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的作用是A.保证城镇农副产品供应0.485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产量0.100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0.091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0.323,例72008年海南卷第22题:

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0.318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0.386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0.052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0.243,例82009年老高考乙卷第21题: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0.275B.平等主义0.601C.自由主义0.023D.共和主义0.100,4、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联系,或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即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失分原因。

约占失分总量的15%。

例92009年海南卷第1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0.291B.人性本恶0.208C.礼法并重0.383D.民水君舟0.117,例102009年老高考乙卷第20题:

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

“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强化0.135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0.146C.国王权力旁落0.383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0.335,5、教材体系和版本的缺陷必做题涉及不同版本、选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

远离教材,是现今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拘泥于教材必将在高考面前更加被动。

例112009年海南卷第9题:

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A.生命权0.081B.自由权0.159C.财产权0.308D.反抗压迫权0.451,例122007年宁夏卷第28题:

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0.259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0.157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0.335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0.245,6、学科素养贫乏文史知识和史学素养贫乏导致失分,是近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

例132009年宁夏辽宁卷第24题:

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0.122B.祈盼丰收0.331C.庄稼收获0.442D.祭祀谷神0.105,例142009年宁夏辽宁卷第35题: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

”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0.322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0.422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0.112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0.143,(五)对教学的反思1、观念落后,目标偏离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却注重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思维过程,高中教学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高考命题强化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高中教学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高中教学却因循守旧、漫无边际。

2、内容僵化,知识陈旧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的体系、结构、篇幅和详略,受制于必须与选修、正文与注释、大字与小字,教科书的缺陷(模块分割、时空错位、线索杂乱、顾此失彼、支离破碎)自然就成了教学的不足。

不敢删减教学内容,多变成了少。

史观陈旧,知识老化,新鲜材料贫乏。

教学对更新史学观念和历史知识重视不够,很少涉猎和参考最新的权威著作,反倒十分关注各种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

教学不自觉地走上了歧途。

3、方法保守,效率低下高中教学习惯于传统的讲讲练练,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教学内容多,有效知识少;考试做题多,分析反思少;矫正补偿缺,学习效率低。

启示:

高考命题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然对教学改革起到强有力的反拨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都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

”,二、2010年高考命题方向估测,

(一)背景:

5省市加入新高考1、新课标文综卷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宁夏辽宁湖南吉林黑龙江陕西6省市自主命题山东广东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北京7省市上海综合能力试卷(文科使用),2、新课标历史单科卷考试中心命题海南卷自主命题上海江苏广东3、其它历史卷广东文科基础山东综合能力测试浙江自选模块,

(二)高考命题规律的初步认识1、高考考什么过程、解释、方法主干知识及其结构。

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经济、社会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区联系日益加强的原因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多样化表现;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

突出历史过程。

能力考查的切入与链接。

秉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对能力考查的落实主要从阅读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理解和运用为基础,向其他各种能力考查延伸和升级。

突出历史解释。

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是学术热点问题和最新学术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题);二是中学教材中史实不完整和观点陈旧的内容;三是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四是作为学科素养的文史常识。

趋势是远离教材。

史学思想和方法。

这是近年命题组日益关注的一个领域。

主要是体现斯塔夫里阿诺斯、沃勒斯坦为代表的“全球史观”或“世界体系论”,罗布代尔、亨廷顿为代表的“文明史观”,布莱克等人及我国学者提倡的“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的方法,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

突出史学方法。

2、高考怎样考命题思路探析着眼于学习能力的考查。

坚定不移地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历史在文综三科中一直走在政治和地理两科的前面。

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

高考历史命题组求异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强烈。

每年的试题都将出现新思维,并有新突破。

反猜题与出其不意。

反猜题一直是命题工作的一种心理常态。

3、影响和制约高考命题的因素知识结构。

命题经验。

试题分析。

时间因素。

命题周期必然性与随机性。

(三)考查目标分析1、知识考查目标及重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重大改革事件的比较;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古代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变迁的背景和影响及其跨时空比较;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思想文化以及“国粹”的演变、时代特征和影响。

古希腊罗马的文明成就: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雅典民主制度及特点、罗马法的形成及主要原则。

中国近现代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国内外背景及其影响,包括侵略与反侵略、妥协投降与反封建的不同阶段特征;经济、社会近代化的背景、进程、影响和阶段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主流思潮的演变;近现代对外关系的全方位认识与比较;国内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国共对抗则有意淡化。

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英、法、美、德、日、俄(苏)等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新航路的开辟特别是历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发展、传播的原因和影响;现代资本主义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影响;重要科学文化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古代民主法制传统对近现代欧美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的历史影响(提供新材料)。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多视角或全方位比较。

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和结果的比较;中外文化科技名人的成果、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联系,等等。

教材未作阐释、学生读不出来的重要历史概念,以及与必修教材的知识主干有关联的选修内容、不同版本的互补性内容、初中叙述更为完整的内容。

如: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两次世界大战,重要历史人物等。

反映学科素养的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

文史常识包括宗教、礼俗、制度、历史、哲学等方面常见的知识;史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是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等。

2、能力考查目标及重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约占45%,材料阅读难度不会加大,对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整合的能力会有所加强;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约占30%,其中将已有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联系的分量会有所增加;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约占15%,其中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或阐释所占比重较大;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约占10%,其中主要包括判断、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的能力。

(四)试卷结构1、知识的结构纵向结构。

古代史约占30%,近代史约占35%,现代史约占35%。

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大约为55:

45。

由于受题型和题量的制约,各部分的比重有一定波动也属正常。

横向结构。

政治史约占35%,经济社会史约占40%,文化史约占25%。

其中由于题型和题量的因素,各部分的比重也会上下波动。

3、题型结构题量:

共17道试题,包括12道选择题、1道必做综合题和4道选做题。

选择题:

有材料背景的保持在10道上下,一般不会有串题、排列题,偶尔可能会有反项选择或组合选择题。

综合题:

必做综合题以大跨度综合为主,或者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比较,甚至横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选做题通常不直接考查课本知识,而是提供新材料新背景设计问题。

4、难度结构选择题:

主要是较易题、中难度题和较难题3个层次,数量分布大致为3、6、3,偶尔可能出现高难度题;平均难度在0.55上下。

综合题:

包括选做题,难度在0.450.53之间。

知识领域:

古代史0.57上下,近现代史0.55上下,世界史0.50上下;中国史0.56上下,世界史0.50上下;政治史稍难些,经济、文化史稍易些。

总难度:

大致在0.53上下。

三、教学改革与复习对策,

(一)解放思想,加大教改力度1、反思教学改革什么是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终极目的是什么?

直接目的是什么?

核心目标是什么?

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太多地关注了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太多地对教学环节和技艺进行精雕细琢,太多地去追求一堂课的完美无缺,而忽略了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意义。

教学改革的全方位审视:

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问题。

它是教学系统的整体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基本环节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多种要素。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关键是教学评价的导向。

教学内容不等于教学目标,也不等同于教材,它是实现教学目标基础与核心条件,是教材内容的活化,是知识、能力及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2、转变教学观念贝尔纳指出: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第斯多惠指出:

“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

”斯宾塞说:

“应当引导孩子们自己进行研究,作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应当尽可能少告诉他们,尽可能多地引导他们去发现。

”,斯特恩曾指出:

“死记硬背可以学到科学,但学不到智能。

”朗格朗说: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重点不能再放在必然局限、安排刻板的内容上;它必须着眼于理解的能力、吸收和分析的能力、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裕如地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

”,布鲁纳强调: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忘记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

”布卢姆也说:

“关于学习的研究表明,相互联系的知识比孤立的知识更容易领会和记忆。

”,3、锁定教学目标考什么就教什么明确教学目标。

布鲁纳说过,“一种结构的优越性取决于它在简化信息、产生新命题和增强知识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力量”。

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根据可信的高考目标来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并据此重新构建知识结构,重新分配教学时间和调整教学方法。

更新史学观念。

要在理论上和学术上拉近与命题专家的距离,熟悉在学界影响广泛的史学理论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并运用到教学之中。

注重史学方法。

运用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分析和阐释历史的方法,多视角、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历史。

培养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或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基本能力的综合。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能的训练。

”,4、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高考要点,梳理出主干知识,删减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建构全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把握住教学的重点。

适度加强世界史和经济、社会史的教学。

对于教学重点,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位、理解到位和训练把握到位。

更新课本知识。

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互补,并适当补充材料,使主干知识更加完整;淘汰陈旧的史料,更新过时的观点和结论,使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侧重解读阐释。

运用于教学的补充材料,应充分进行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和整理加工的训练;对教材涉及的重要历史事物和历史概念,必须注重解读和阐释,让学生理解得准确、全面、透彻。

强调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也是能力考查的较高要求,它应建立在对材料和有效信息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必须加大材料解读的分量,加强材料解读思路、方法和能力的训练。

5、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时间分配。

实行“三三制”:

讲解讲评;材料解读;训练矫正。

优化训练效果。

以考代练是高考复习的痼疾。

考试的功能十分庞杂:

导向功能、强化功能、训练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排序功能、奖惩功能、试误功能、矫正功能、改进功能等。

复习只需要其中部分功能,有些功能对考试来说效率很低,如思维训练;而试误功能和改进功能却几乎被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