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72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x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临沧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赵跃植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其理论来源是特指工业经济,它强调最有效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它仍然适用于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市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分散性生产,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以及石油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和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如过多或不全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以及农机具和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使食品的安全性受到影响;畜禽粪便的不合理使用或排放,以及又造成了新的污染,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积极发展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临沧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业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十五”以来,临沧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落实“三村”工程建设的创新举措,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糖、茶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产业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烤烟、水果、木瓜、蚕桑、亚麻、香蕉、蔬菜、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以木材、核桃、紫胶、松香、林药、竹藤制品和橡胶等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全市以糖、茶和林产品为重点的优势产业群已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有新的提高,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增速加快,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部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恢复明显,生态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特别是“九五”、“十五”以来,我市在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在发展方式上也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途径和模式。

如以“三村”(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工程建设为载体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户用沼气工程模式;生物链工程模式;农作物秸秆及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白色污染”治理模式(回收再利用);以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态农业模式及林纸模式、林果模式、林化模式、林板模式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多年来我市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和探索,也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对我市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了解不够;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是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

目前,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还缺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指导。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先进的农业环保新技术未得到充分运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尽合理,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业产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四是投入严重不足,龙头企业少而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投资渠道单一,需要与投入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市、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极为有限,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较低,农业产业量小质弱,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现有的龙头企业少且带动能力较弱,对产业的支撑和拉动乏力,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五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从总体上看,国家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已有的一些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不健全。

六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体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动农业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基础,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等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激励。

但我市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回收处理体系和费用机制。

七是缺乏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我市虽然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农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滞后,农业经济仍以较为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为主,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资源利用率不高,无力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全市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率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很低。

二、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流,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加快临沧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国内环境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加速由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发展趋势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并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国家实施“三减免、三补贴”政策和取消农业税、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政策,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园区带动工业化,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提值增效的新阶段,临沧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为临沧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市内环境看,《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制定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以“三村”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生态农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更加有利于发展我市农业循环经济。

同时,我市具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着巨大的资源空间和劳力支撑。

加之由于我市地处边疆贫困地区,大部分地区农用化学物质用量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难度不大,有利于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

市内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自求平衡,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发展优质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

三、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模式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的3R原则,大力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大农业资源(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经济作用,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循环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模式

按照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粮和减少从事农业的人员的要求,对各类农林产品及其初加工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进行反复加工、深加工,不断增值。

——继续推进以“三村”工程建设为载体沼气的清洁生产发展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畜禽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场粪水污染环境问题,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有机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并在循环中实现增值。

——继续推进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实现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持续农业迈进。

——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有机种植业、有机林业、有机畜牧业、有机渔业)建设为基础,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及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采取直接作饲料、制作肥料和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技术等形式,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材料化水平,解决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乱烧的问题。

——深入推进以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再利用为主的“白色污染”治理,对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不可降解的农膜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减少污染。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林业经济。

(三)发展重点

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应包括:

农业源保护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社区建设等。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保护利用。

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广生态互补的立体种植、养殖方式,加强农业野生资源和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

防治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废弃物”处理。

鼓励使用有机肥,实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利用资源化。

——农业产业发展。

将种、养、加、销和消费有机结合,做强做大农特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加工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

大的产业如糖、茶、粮食、木瓜等由龙头企业带动,小农产品由协会牵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农村社区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按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四项内容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外部能量输入,开展乡村清洁生产试点,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科学化、家园生态化、农民生活富裕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围绕上述重点领域,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程:

——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

到2010年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达16万口,新增“一池三改”农户10万户,农户建设沼气池的普及率达36%,山区改灶2万户。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以节约用地、水、肥、药、电、柴(煤)、油、粮和节减劳力为重点,集成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减少资源损耗和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到2010年,力争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面积达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的势头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到201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其中:

蔗稍综合利用率(作饲料)力争达到80%以上,粮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乱烧的问题。

——“白色污染”治理工程。

到2010年,基本建立可行的农用塑料薄膜的回收再利用机制和可降解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应用机制。

不可降解农膜的回收率达到70%以上,基本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程。

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实施公益林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在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发展壮大林业经济。

四、临沧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全力推进。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开展节约宣传及培训活动,增强民众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活、生产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引导

加强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好临沧市“十一五”农业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农村洁净能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处理、农特产品深加工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加快编制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临沧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

(三)建立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依法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相关的适合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如《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的配套法规,以及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等,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能效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制定重点产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监管,制定科学的生产、加工操作技术规程,规范生产加工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预防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布局

根据资源条件、区域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技术改造。

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

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农业项目。

鼓励发展低消耗、高效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 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大利用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的力度。

建设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节约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生产体系,不断增强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向的产业政策,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五)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组织研究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

组织实施农业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

制定和发布相关技术政策,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六)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

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重点研究制定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鼓励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机制,推动政府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的政策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应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对一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需的重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一些节能产品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以需求拉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政府推动、各部门协调一致参与、市场驱动、全社会共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氛围。

(七)扩大招商引资,培植龙头企业开展农特产品深加工

鼓励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等社会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外来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凡是符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均给予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本地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予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