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848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docx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烂泥田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前言

本矿属突出矿井,根据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得知: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3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3.86m3/min。

突出:

据2011年9月27日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盘县平关镇烂泥田煤矿C24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得知:

盘县平关镇烂泥田煤矿C24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

据2008年3月18日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得知:

煤层自燃倾向性均属三类,不易自然。

据2008年3月18日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得知:

烂泥田煤矿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第一章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1、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采掘工作面巷道、胶带运输机巷道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井口房和井下不得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或井口房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每次必须编制安全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3、井下使用的易燃物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严禁在井下存放。

4、井下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更换。

消防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5、中央变电所、盘区变电所、井下炸药库、充电硐室、移动变电站、空压机硐室、中央水泵房、井底车场、采掘工作面相关位置等位置必须配备灭火器。

6、每季度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对矿井的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物品及其它重要的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过程的防火情况,要进行随时和定期检查。

11、对重要防火部位,每月不少于两次检查。

12、除了正常安全检查以外,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消防安全检查。

13、对检查中发现的火险隐患要做好记录,随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领导。

14、消防器材必须经常检查,保持良好状态。

15、各单位的消防器材要指定专人负责,实行挂牌制度,严防丢失。

16、对消防器材,要布局合理、摆放整齐,有明显的消防器材标志。

17、对破坏消防器材的单位和个人,报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18、井口信号工(或把钩工)要严格执行检身制度,严禁人员穿化纤衣服或带火柴、香烟等引火物品入井。

19、应备有灭火器材的地点、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20、井下易燃物(如背板、坑木等)要放在远离电气设备及电缆的地方。

21、井下人员发现火灾后要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并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范围等。

22、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23、井下使用和已用过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定期回收。

24、井下严禁吸烟。

25、对地面建筑物、煤堆、木料场等地点,责任单位应制定严格的防火管理措施。

26、生产单位必须每班对责任区域内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维修更换;发现没有按规定配置消防材料的地方,必须及时配置。

第二章防灭火措施

一、井上防火措施

1、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重要场所,都必须安设消防管路和灭火器。

2、防止火、烟入井。

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m,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3、进风井口装设防火铁门。

4、井口附近应设置消防材料库。

5、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6、井口房和井架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

(一)、地面木料场防火措施

1、地面木料场距进风井井口不得小于80m,距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地面消防水池必须设置通往木料场的消防水管路,并安装支管和闸阀。

3、要求木料堆放整齐,严格管控生活用火火源,木料场附近严禁烟火。

4、搞好木料场附近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废旧木料、木渣、败树叶等易燃物品,并进行分类集中处理。

5、木料管理员每天下班前,必须清理完当天留下的锯木、碎木渣、废旧木料等,并进行处理。

6、木料场必须按照规定设置灭火器材。

(二)、地面煤场防灭火措施

1、地面消防水池必须设置通往煤场的消防水管路,并安装支管和闸阀,并经常进行喷洒水降尘,防灭火。

2、煤场必须按照规定设置灭火器材。

3、煤场中的煤炭必须及时运往洗煤厂进行洗选。

4、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细心观察,严防煤炭自然。

5、严格火源管理,严禁生活火源接近煤场。

(四)、地面矸石山防灭火措施

1、地面消防水池必须设置通往矸石山的消防水管路,并安装支管和闸阀,并经常进行喷洒水降尘,防灭火。

2、安排专人定期对矸石山进行检查、观察,严防矸石山自然。

3、木料场清理出的锯木、碎木渣、废旧木料等必须经过处理,不得排往矸石山。

4、矸石山距进风井井口不得小于80m,不得将矸石山设置在进风井的主导风扇的上风侧、不得设在土表10m内有煤层的地表上及有漏风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二、井下防灭火措施

(一)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防止明火点燃。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如果必须在井下进行上述作业时,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2、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引燃

(1)、预防电气设备失控引火,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与使用都必须遵守有关规定,正确运用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

(2)、预防机械摩擦引火,对机械设备要安装良好,经常检查维修,保证设备不“带病”运行。

(3)、防止爆破引火,严禁明火放炮。

3、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三)、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

1、开采技术措施

(1)、选择合理的煤柱尺寸,尽量少留煤柱。

(2)、选择后退式开采顺序,提高采出率。

(3)、提高开采速度,在自燃发火期内将工作面煤炭采完,并及时封闭采空区。

(4)、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

防止漏风,主要通风机与风网匹配,通风设施布置合理,质量可靠。

2、采用惰性气体防火

我矿投产后,计划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特别是要向放顶煤工作面注入氮气,预防煤炭自燃发火。

3、巷道局部充填

在巷道局部地区,如片帮、冒顶地点、煤柱受压破裂地段,采用木板、红砖、砂浆等材料构筑封闭墙,然后在墙内用砂子、黄土或泥浆充填密实。

三、井上下灭火措施

(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措施

1、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设法弄清火灾情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迅速报告调度室。

2、调度室在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方案,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

3、矿领导接到火警报告后,立即成立以矿长为首的救灾指挥部,调整风流控制火势,组织人员侦查火区、确定火源,果断决定灭火方案并组织实施。

4、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要服从领导,迎着新鲜风流沿着灾害预防计划规定的避灾路线,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5、采取相应的风流控制方法,控制风流并符合以下要求:

(1)、有效控制火势,防止扩大灾情;

(2)、创造接近火源、采取直接灭火的条件;

(3)、不会造成瓦斯积聚和煤尘飞扬;

(4)、防治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二)灭火方法

1、直接灭火

(1)用水灭火:

在火源明确(非电气设备和油类火灾),火势不大,灭火地点顶板稳定,通风系统正常,风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采用。

用水灭火采取的措施:

①.灭火前要首先切断电源;

②.灭火人员站在上风侧,防止有害气体伤人;

③.保证水量充足;

④.保持正常通风,瓦检员在现场随时检查瓦斯含量。

(2)、用砂子或岩粉灭火:

①.当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②.当发生电气设备火灾和油类火灾时,使用砂子或岩粉直接撒布在火源上。

(3)、挖出火源直接灭火:

①.在火灾初期,火势范围不大,无瓦斯积聚、无煤尘爆炸危险;

②.挖出火源前,先用压力水喷浇,待火源冷却后再挖出;

③.瓦检员在现场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空气温度,灾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温度不高时才能挖出。

(4)使用灭火器灭火:

对井下从业人员进行救灾演练,确保所有入井作业人员都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存放地点。

2、封闭灭火

在矿井火灾不能用直接法扑灭时,采用防火墙将火源或发火区域严密封闭,切断火区的空气源。

3、联合灭火

为了使矿井灭火工作迅速有效,通常采用联合灭火方法灭火,即在使用防火墙隔绝灭火的同时,采取向火区注入惰性气体(氮气)的方法来灭火,通过注入氮气,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火源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