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93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11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0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0页
亲,该文档总共1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3×32=5×11=

2×20=30×3=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

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

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

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追问:

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

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10=提问: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

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

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

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

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

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

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

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

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

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追问:

你想怎么估算?

集体交流,指出: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

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

为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

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6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例1、12×10=120(个)

12×1=12,12×10=120

答:

送给敬老院120个。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7×8+3=6×6+4=5×9+7=

2.用竖式计算。

23×3=21×2=32×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

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共多少个?

(2)估算。

提问:

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

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

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

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

方法三:

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

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

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

列式:

24×2=48(个)48×6=288(个)

方法二:

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

(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

2×24=48(个)10×24=240(个)

48+240=288(个)

……

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

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

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板书:

24

×12

48

24

288

(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

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

(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

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

强调:

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提问:

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

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24×12=288(个 )

24

×12

48

24

288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42×4=72×7=28×3=

56×2=47×4=74×3=

2.用竖式计算。

13×12=22×33=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3.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

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

该怎样列式?

指导学生列出:

24×53。

追问:

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是求53个24是多少)

2.探究算法。

师:

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算法试着算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

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

出示算式进行讲评:

24×53=

24

×53

72

师:

这里的72是哪个数乘哪个数的积?

(3×24)用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3乘24,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

接下来应该怎么算?

(用十位上的5去乘24)所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对齐?

(十位)最后怎么算?

(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如果这个学生计算有问题,就多请几名学生,然后让学生判断谁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3.归纳小结。

师:

看来通过同学们的努力,都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了,你觉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笔算时的注意事项: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

(2)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的数相加。

提醒注意:

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乘后,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4.检验算式。

师: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验算24×53。

(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

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每组对应完成1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步骤。

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错例,指名上台板演,并让学生判断板演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判断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题按错误的原因分成几类,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以及防止错误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组织学生反思:

计算中有没有错误?

前面分析的一些防止错误的方法在这里的计算中是否得到了运用?

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3.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并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指名读出商品的价格及问题,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汇报:

花最少的钱选择便宜的衣服,列式:

25×48=1200(元);花最多的钱选择贵的衣服,列式:

25×64=1600(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24×53=1272(个)

24

×53

72

120

1272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

(1)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4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0添上去,特殊的,对于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

如:

12×10=30×40=(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提问:

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时,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

在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

数乘两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

如:

24×53=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1题。

①示口算题目。

②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计算并验算。

做练习一第2题。

②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3题。

(2)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

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④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2)做练习一第4题。

①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②独立解答问题:

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蜂蜜?

③反馈评议。

(3)练习一第5题。

(4)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5)②学生尝试填表。

③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每一个空填的意义。

④总结:

单价×数量=总价钱。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

1、口算

2、笔算

51×  62=3162

51

×62

102

306

3162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

(2)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5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

3.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导入新课

师: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乘法的估算,然后继续完成练习一。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如何估算的吗?

(板书知识点)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2.总结: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每一个数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后计算几十乘几十。

如:

27×32,当我们进行估算时,看27接近30,32接近30,所以估算时直接算30×30=900。

(板书)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计算和一些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1.估算和笔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6题。

①出示笔算题目。

②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7题。

①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②学生独立完成,列出估算式和计算式。

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估算的时候,怎么估算?

为什么?

(2)做练习一第8题

①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②明确要看5辆这样的车够不够,可以先进行估算,大家自己先去估算一下。

③反馈评议,出示第二个问题。

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校对答案。

(3)做练习一第9题。

①出示情境,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②引导学生认知,要想快速地知道买的是哪种瓷砖,可以进行估算。

③学生估算,确定答案,教师教对。

④出示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教对。

3.简单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10题。

①出示题目。

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③反馈校对,指出要求“一共收获苹果多少筐”,首先要知道“运走了多少”。

④拓展深化:

一共收获的苹果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运走的,另外一部分是剩下的。

(2)做练习一第11题。

①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独立解答问题:

12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③反馈评议。

明确要求“12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必须先知道1幢可以住多少户,所以先求出一幢小高层可以住多少户。

(3)做练习一第12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反馈评议。

④总结:

每一盒的支数×盒数=总支数单价×数量=总价钱。

板书设计

练习一

(2)

每一盒的支数×盒数=总支数单价×数量=总价钱。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6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积末尾的0的个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6×30=30×2=60×5=

30×20=10×30=23×20=

口算后随机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揭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9页例5主题图。

(1)提问: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每个足球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让学生列式再汇报,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32×30。

(2)探究算法。

提问:

你能估一估吗?

(把32看成30,30×30=900,大约是900)

追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

(口算或笔算)

引导:

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算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一:

用口算。

先算32乘3的积,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列式为:

32×3=9632×30=960

方法二:

用竖式计算。

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算出结果。

2.优化算法。

(1)谈话:

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老师想介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第一步:

列竖式。

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

这样就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32

×30

960

第二步:

计算。

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

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

检验。

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不对呢?

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

(2)(教师指着两种不同的方法)提问:

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

为什么?

(3)小结:

做计算不仅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便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

40×53=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交流,并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略)

师:

仔细观察,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得出:

第二种。

提问: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

列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两位数放在上面,整十数放在下面,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0不参加运算,有几个0落下,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计算,指名板演,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提问:

第2小题中乘数50末尾只有一个0,而积18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

让做错题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3题。

用课件逐题出示竖式,先让学生观察,再判断,并说说对错。

3.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

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

(第一个乘数相同)你能想到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

4.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2×30=960(元)

32

×30

960

答:

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960元。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0课时第7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