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364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docx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2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阅读理解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

”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

“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

“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

“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

“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

”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

这下子可好办了!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

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1)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2)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看明白了!

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

“看明白了?

②“是“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案】

(1)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

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①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

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②比喻。

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3)不矛盾。

“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解析】【分析】

(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

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①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

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②比喻。

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3)不矛盾。

“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点评】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词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横线上的动词准确、详细地写出了________,表现了闰土的________。

(2)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

________。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说话断断续续。

                                    

B. 列举省略。

【答案】

(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

(2)雪地捕鸟

(3)B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概括出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省略。

故答案为:

(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

(2)雪地捕鸟(3)B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陋的小草房。

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

“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

”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

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

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

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

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

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

“打倒日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

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

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

________

情不自禁:

________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3)写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5)在抗日斗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请你搜集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讲给同学听。

人物:

________

事迹:

________

【答案】

(1)眼睛很有神。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1、眼睛很有神。

2、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_______(déděi)严肃,忧虑。

“嗯①,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_______(shuósháo)说,“嗯②,你看怎么办?

得_______(dédě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_______(dāidǎi)在一起怎么行!

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对渔夫________的描写。

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

________。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①:

________

嗯②:

________

哦③:

________

(3)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

【答案】

(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

(3)dé;sháo;děi;dāi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解析】【分析】

(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

②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

(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

(3)dé;sháo;děi;dāi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点评】

(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词的理解能力。

(3)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掌握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4)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1)时间;升国旗;宣读公告

(2)A

(3)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4)略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即可。

写了升国旗和宣读公告两个程序。

(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

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结合选项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时间、升国旗、宣读公告

(2)A

(3)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4)略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讲课本竖在面前当屏(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的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________    搏将——________    知趣——________

(3)“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什么?

(4)“竖在”、“不便”说明了什么?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这句话是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4)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7.课外阅读

灯        巴金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①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

哪里是山。

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

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

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

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

看不见路的尽头。

②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

我看不出一点分别!

为什么?

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

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

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

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

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

我爱这样的灯光。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

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

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

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

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诲底。

 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思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一个朋友说: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我自然也是如此。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

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

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

“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

“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