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62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docx

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实验指导书课件

实验一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解码器的使用)(实验代码03026006)

一、验目的和任务

1.解金德K6手提式解码器工作原理、组成;

2.熟悉使用手提式解码器进行诊断测试的过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手提式解码器

2.电喷发动机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简介金德K6手提式解码器的组成、技术特色;

金德K6手提式解码器采用了快闪存储技术,免插卡式设计、高度集成可反复擦写大容量快闪内存,高亮蓝屏液晶显示,支持CGA图形显示模式。

界面菜单及操作程序设计完全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使用方便。

K6改插卡设计为软件升级。

避免了产品因购买时间长,而造成新款车不可以诊断的矛盾,降低了升级的成本。

2.正确选择电源电压,接通解码器电源。

3.正确选择传感器插口,接通发动机诊断座。

4.运行发动机,开启仪器,按提示操作。

5.正确读取、观察数据。

6.在指导老师的同意下,模拟故障,读取故障码。

7.实验完成清理仪器、设备。

四、实验注意事项

1.金德K6手提式解码器传感器插座的正确接法

2.电喷发动机测量中电源电压正确选择

五、思考题

1.指出你读取故障码的意思。

(全部同学做此题)

2.解码器使用的电源电压是多少?

(学号为奇数的同学做此题)

3.维修电控车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学号为偶数的同学做此题)

实验三车轮定位检测与调整(实验代码03022001*)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具体操纵汽车四轮定位仪,汽车进行四轮定位检测,从而使学生加深四轮定位知识,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汽车四轮定位仪1台

2、四柱举升器一台

3、实验汽车1辆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实验汽车开上四柱举升器轨道,要求左右轮对中,前轮中心与转角盘中心一致,拉紧汽车手刹。

2、取下转角盘及轨道后滑板锁销,使汽车车轮处于自由状态。

3、操纵举升汽车

按右侧(按汽车方向)举升柱上红色圆按钮,徐徐举起轨道及汽车,到达举升器柱的第一高度以上,听到四个限位块响声,放开红色按钮,然后按弯手柄使轨道下降,直至四柱限位块被柱内的固定档条挡住,完成轨道定位,放开下降手柄。

4、在教师的指导下,安装传感器(已预先充好电)及夹具到四轮上,须保证传感器的夹爪的定位面与轮辋边缘贴紧夹牢,再用保险橡胶圈由下向上包住夹具,胶圈两头小钩紧挂在轮辋孔内。

调好传感器水平。

5、开启电脑

(1)打开四轮定位仪箱体右侧电脑开关,电脑启动。

(2)显示屏出现初期画面,用光标点F1,即“选车测定”;

(3)出现画面为各厂车型标志,用光标点所测车型的标志;

(4)出现车型资料,用光标选取或点F1,显示屏出现该车型的标准数据,可修改轮辋尺寸(如实际所测车型与资料不同)。

6、显示屏出现偏心补偿画面,偏心补偿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若轮辋变形就可进行补偿,补偿时,先按下传感器上RESET键,使处于开机状态,然后从任一传感器开始补偿,步骤如下:

(1)进行补偿前,用小举升器举起后桥或前桥,此时要用打气泵气压举升。

(2)把已举起的车轮上的传感元件同轮胎转180°,然后按传感器上的RESET键,此时电铃响,电脑屏幕上第一阶段灯变为黄色,此时不要动,等到铃响二次,灯变绿色,再紧接着把夹具旋转180°,旋转后,响铃一次,另一个灯变黄色,再变为绿色表明测定结束。

再进行下一个传感器补偿。

若补偿过程错误,要重新进行补偿。

如果不进行补偿,可按F1键越过补偿,进行下一步测量。

7、补偿完成,屏幕出现“下落”画面及注意事项,完成后,按传感器RESET键或键盘上的M键,进入下一画面按F1。

8、屏幕出现“前轮退缩角测量”画面

将车轮按屏幕中央箭头指定方向左或右转动,使方向盘调整杆的黄色横杠减少,直至视窗完全变为绿色(或黄色),表示车轮已摆正。

调整前轮传感器水平,按传感器M键,等待自动进入下一画面。

9、屏幕出现“主销后倾角测量”画面

(1)、按提示,前轮向右转10°,按M键,转入下一画面。

(2)、按提示,前轮向左转10°,按M键,转入下一画面。

(3)、按提示,前轮回到0°,按M键,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测量结果。

10、屏幕上出现技术规格图

若前轮调整,按F1,屏幕出现前轮定位数据,中间小字为标准数据。

若后轮调整,按F1,屏幕出现后轮定位数据,中间小字为标准数据。

11、选择F1键,电脑关机;选择F5键,取消关机,回到初期画面。

12、四轮定位仪其他功能可参阅设备说明书。

13、检测后,取下各车轮上的传感器及夹具,依次放回四轮定位仪原来位置。

14、按红色举升按钮,举升轨道约10CM,使四个定位脱离,可用人工或打气泵压缩空气顶起轨道上的定位块,让轨道能够不受阻挡下降,若有一处阻挡,一定要立即停止下降,再上升取消顶阻后,再四柱上的轨道一同降到地面。

再开下汽车。

15、切断或关闭车间电源及操作室内外电开关。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举升器下严禁站人

2.调好传感器水平

3.注意用电、用车安全

五、思考题

1.详析造成汽车行驶中方向跑偏的主要原因。

(学号为奇数的同学做此题)

2.汽车路试检验中,滑行性能检验的初速度为多少?

(学号为偶数的同学做此题)

实验四汽车维修后底盘性能检测与分析(实验代码03022021*)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汽车悬架实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悬架实验台的测试步骤。

3、掌握汽车侧滑实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了解汽车侧滑实验台的测试步骤。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汽车悬架实验台、汽车侧滑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汽车侧滑测试

侧滑是指由于前束与车轮外倾角配合不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种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使轮胎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它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变差,增加油耗和加速轮胎的磨损。

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地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而产生侧向滑移现象。

当这种滑移现象过于严重时,将破坏车轮的附着条件,丧失定向行驶能力,引发交通事故并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

侧滑试验台主要用于测量由车轮外倾角和前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侧滑量。

只有前束而无车轮外倾角的车辆通过侧滑实验台时,侧滑板向外滑移;只有车轮外倾角而无前束的车辆通过侧滑实验台时,侧滑板向内滑移。

侧滑量定义的单位是m/km,即汽车正直向前行进lO00m,造成滑动板位移1m为一个基本侧滑单位(1m/1km)。

侧滑实验台实际上是将lO00m精密缩小1000或2000倍的特殊(可左右位移)路面,例如侧滑板有效长度为lO00mm(相当于将1O00m缩小了1000倍)时,汽车前轮正直行过侧滑板使得侧滑板向垂直于汽车前进方向的方向位移了1mm,我们就说这辆车的侧滑量是1mm/m,若将此值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000,就将其化为标准侧滑量1m/km。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

用汽车侧滑实验台检测时,汽车转向轮的横向滑移量应不大干5m/km

目前国内在用的太多数侧滑试验台均是滑板式的,检测时使汽车前轮在滑板上通过,通过测量左、右方向的位移量来检验侧滑量。

滑板式侧滑试验台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单滑板式和双滑板式两种,双滑板式侧滑试验台都是双板联动的。

测试实验步骤:

1)松开滑动板的锁止手柄,接通电源。

2)汽车以3-5km/h的低速行驶,使被测车轮垂直地通过滑动板。

车速过高会因台板的惯性力和仪表的动态响应迟滞而影响测量精度,速度过低也会引起误差。

汽车通过侧滑板时严禁转向和制动。

3)当被测车轮从滑动板上完全通过时,查看指示仪表,读取最大值,并注意记下滑动板的运动方向,即滑动板是向内还是向外滑动。

记录时应遵循如下约定:

滑板向外侧滑动,侧滑量记为负值,表示车轮向内侧滑动(即IN),说明车轮前束太大或负外倾角太大;滑板向内侧滑动,侧滑量记为正值,表示车轮外侧滑动(即OUT),说明车轮外倾角太大或负前束太大;滑板不移动,说明车轮没有侧滑量,前束与外倾角配合恰到好处。

4)检测结束后,应锁止滑动板,切断电源。

汽车侧滑测试记录表

测量序号

侧滑量m/km

1

2

3

结论(合格否)

(二)汽车悬架振动测试

汽车悬架振动试验台是测试汽车悬架振幅和振动时间的设备,能快速检测、判断汽车悬架装置的完好程度。

1、实验台基本结构

谐振式悬架试验台的机械部分由电机、偏心轮、惯性飞轮和激振弹簧组成,图l为其结构示意图,其电子电器控制部分由计算机、传感器、A/D多功能卡、电磁继电器及控制软件组成。

2、实验台工作原理

检测时,将汽车驶上支承平台,起动测试程序,电动机带动偏心机构使整个汽车振动,激振数秒钟,达到角频率为

的稳定强迫振动后断开电动机电源,接着与电动机紧固的储能飞轮以起始频率为

的角频率进行扫频激振,由于停在台面上的车轮的固有频率处于

与0之间,因此储能飞轮的扫频激振总能使汽车一试验台系统产生共振。

断开电动机电源的同时,起动采样测试装置记录波形,待达到共振频率时,停止采样,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评价汽车悬架的性能。

将汽车驶上试验台,关闭发动机。

驾驶员离开车辆后,操作者便可以起动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试验台首先起动左电机,通过偏心机构对左侧车轮进行激振,待振动稳定后,程序会自动关闭左电机,此时靠惯性飞轮存储的能量释放进行扫频激振,计算机会对整个扫频过程的波形进行同步测试。

在左、右车轮均测试完毕后,计算机会对左、右车轮的振动波形进行数据处理,并打印出结果,用以评价左、右悬架的减振性能。

由汽车理论可知,汽车悬架装置的弹性元件或减振器损坏,会使悬架装置的角刚度减小,增加高频非悬挂质量的振动位移,使车轮和道路的接触状态变坏。

车轮作用在地面的接地力减小,大振幅的车轮振动甚至会使车轮跳离地面。

所以,目前的谐振式悬架试验台都是利用检测车轮与路面接地力大小的原理来快速评价悬架特性的。

汽车车轮在稳态时的负荷,定义为车轮与路面的静态接地力;在受外界激励振动下,汽车车轮在悬架试验台上的变化负荷,定义为动态负荷,其评价指标为“吸收率”。

所谓“吸收率”,即在悬架试验台上受检车辆的车轮在受到外界激励振动下共振时的最小动态车轮垂直负荷与静态车轮垂直负荷的百分比值。

欧洲减振器制造商协会EUSAMA推荐的吸收率评价标准分为4级:

A级80%~l00%,表示很好;

B级:

60%~79%,表示好;

C级.40%~59%,表示不足;

D级0-39%,表示弱、不够。

为了防止因同轴左、右悬架吸收率差异过大而引起操纵稳定性和制动稳定性恶化,进而造成交通事故,需要将同轴左、右车轮吸收率之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考虑了悬架装置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侧重考虑了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的影响。

它考察的是汽车在工作条件最差的情况下(即地面激振使悬架达到共振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状态。

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指标,既能快速检测,又能综合评价悬架装置的弹簧与减振器的匹配性能及品质,所以成为很多国家标准的制定依据。

其评价标准为:

用谐振式悬架试验台按规定方法检测时,受检车辆的车轮在受外界激励振动下测得的吸收率应不小于40%,同轴左、右车轮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

汽车悬架振动测试记录表

测量序号

左前轮吸收率%

右前轮吸收率%

前轮吸收率差%

左后轮吸收率%

右后轮吸收率%

后轮吸收率差%

1

2

3

结论

(合格否)

测量序号

左前轴重kg

右前轴重kg

前轴重差kg

左后轴重kg

右后轴重kg

后轴重差kg

1

2

3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2、学生的实验课,必须在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操作;

3、未经允许,学生不得擅自操作该实验台。

五、思考题

1、简述汽车侧滑测试的原理及步骤?

2、简述汽车悬架振动测试的原理及步骤?

实验五汽车废气检测与分析(实验代码03027010)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五组分汽车排气分析仪(了解AS-200型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发动机废气测试进行故障诊断

3.熟悉国家有关尾气排放的标准和法规。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汽油发动机1台(YH465Q)。

2.FGA4015型五组分汽车排气分析仪

3.AS-200型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测试系统一套。

4.大气压表、温度计、湿度计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发动汽车,使发动机水温达到正常温度

2.开机、预热

(1)FGA4015型五组分汽车排气分析仪预热30min

(2)AS-200型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测试系统测量,则应预热2小时以上。

3.现场校准

根据需要,用标准气对仪器进行校准

4.测量

(1)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维持6Os后降至怠速状态

(2)将探头插入汽车排气尾管,深度约40cm。

(3)发动机怠速维持15s后,按START键,开始测量。

(4)记录30s内测试数据的最大、最小值,其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结束测量

将探头移出汽车排气尾管,并再次按START键。

6.关闭仪器

测试结束后,开动清洗泵10min,再将仪器电源开关打到OFF的位置。

关闭仪器

四、实验注意事项

1遵守试验室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板动和拆卸仪器和设备。

2严禁频繁开关分析仪。

严禁测量任何非气态物质。

3仪器在未经清洗前不能关机

五、思考题

1根据试验结果,请简要说明试验用发动机的排放水平。

(全部同学做此题)

2分析汽油机的有害排放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号为偶数的同学做此题)

3汽车废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和生成机理?

(学号为奇数的同学做此题

实验八汽车基础件测量(实验代码03022002*)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了解汽车零件磨损的形成。

2.分析气缸及曲轴的磨损规律。

3.掌握量具的使用及调整。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气缸套:

BJ492Q1个

2.曲轴:

BJ492Q1个

3.V型铁:

2个

4.外径百分尺:

75-100X0.011把

5.内径千分尺:

50-160X0.011把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气缸磨损的检验

衡量气缸磨损检验的指标是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我国规定气缸磨损后圆柱度误差达到0.175-0.250mm或圆度误差达到0.050-0.063(以其中磨损最大的一个气缸为准)作为衡量汽车发动机是否应进行大修的主要依据之一。

因此气缸磨损检验主要是测量其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气缸磨损检验通常使用量缸表进行。

具体测量方法和步骤如下:

A.调整测杆长度 根据被测气缸的直径选择合适的测量接杆及固定螺母旋入表杆下端。

调整接杆长度,使其与活动测杆的总长度同被测气缸直径相适应。

即使其测量范围能包含该缸套的最大和最小磨损缸径。

B.校正量缸表的尺寸。

将外径百分尺校准到被测气缸的标准尺寸并使伸缩杆有2mm左右的压缩行程。

使指针对正零位。

C.将量缸表的测杆伸入到气缸孔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多次测量,分别量出这三个部位的最大和最小磨损量并纪录下来。

上部:

第一道活塞环在上止点位置所对应的气缸壁或略下处;

中部:

活塞上下止点中间位置;

下部:

气缸孔下边缘处向上10—20mm处;

为达到测量的准确性应注意使其下面的测杆处于垂直于气缸轴线的位置。

为此测量某一位置缸径时,应在该直径所在的纵平面内摆动量缸表,表盘指针顺时针摆转到极限位置刚要回动时即表明测杆以垂直于气缸轴线。

D.计算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2.曲轴磨损检验

测量曲轴磨损用外径百分尺或游标卡尺。

A.用V型铁架起曲轴;

B.根据曲轴轴颈选用适当量程的外径百分尺或游标卡尺;

C.依据磨损规律用外径百分尺在轴颈的纵向测量圆柱度;在同一截面的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测量圆度。

(外径百分尺精度1/100 游标卡尺精度1/50)。

记录所测得各组数据,根据所测得结果分析气缸磨损、曲轴磨损的规律并说明原因。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量具操作要求小心、规范

2.注意测量位置

五、思考题

1.简述气缸磨损规律(学号为奇数的同学做此题)

2.怎样测量和计算气缸的圆度、圆柱度?

(学号为偶数的同学做此题)

3.简述发动机总成大修判别标志。

(全部同学做此题)

实验九汽车制动系统的检测与维护(实验代码03022022*)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掌握摩托车制动力测试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摩托车安全检测线。

三、实验原理及测试过程

依据GB/T5382.2一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制动力》规定实验方法。

1、试验用器具或设备要求

制动试验台,最小读数为10N;

其余试验用器具的要求按GB/T5378中有关规定。

2、试验条件

受试车应符合GB/T5378中有关规定。

受试车按全装备质量状态,驾驶员质量及加载质量配置方法按GB/T5378中有关规定。

受试车轮胎外胎花纹深度磨损不得大于20%。

受试车的制动器及轮胎应保持清洁、干燥、不得有泥沙、油污等。

3、试验方法

3.1称出载有一名驾驶员时的各轮分布质量,此时驾驶员双脚应置于搁脚上。

3.2受试车应垂直于滚筒方向驶入试验台,将前轮或后轮、边轮(有制动器时)分别驶人两滚筒之间,非刚定轮用夹紧装置固定,驾驶员坐姿及位置按GB/T5378中有关规定。

3.3有空档的受试车应挂空档。

3.4在制动器控制装置上逐渐加力,直至仪表上所指示的制动力值为最大值。

3.5正三轮车两后轮制动力测试应同时进行。

3.6在进行制动力测试时,驾驶员不得改变规定的坐姿及位置;允许同时操纵各制动器控制装置。

3.7各轮的制动力测试应分别进行三次,取三次测试值中最大值,作为受试车各个车轮的制动力值。

3.8按下式计算制动力最大值与分布质量之比:

计算值修约后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记入附录A表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2、学生的实验课,必须在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操作;

3、未经允许,学生不得擅自操作该实验台。

五、思考题

1.简述制动力测试原理及步骤?

 

实验十轮胎动平衡检测与调整(实验代码03022003*)

一、实验目的任务

通过具体操纵汽车轮胎动平衡仪,对教具车轮进行动平衡检测,从而使学生加深轮胎动平衡知识,掌握操作设备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汽车轮胎动平衡仪1台

2、轮胎一只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打开的轮胎动平衡仪电源开关

2、实验轮胎装上动平衡机,

选择与轮辋中心孔匹配的轴心定位锥体,安装于旋转轴中心,再用快速扳手螺母锁紧。

3、输入拉尺数据,即A值

把A距拉尺拉至轮辋安装平衡块的位置,得到数据,把数据输入显示器。

4、输入轮辋宽度数据,即B值

用宽度测量卡尺量出轮辋对边宽度,把卡尺上的数据输入显示器。

5、输入轮辋直径数据,即D值

6、按下启动按钮

轮胎启动运转,7秒钟后,机器自动停止。

7、此时显示器之数据为轮胎的不平衡值。

用手转动车轮,表示轮胎左右的定位灯不停地闪动,

8、直至一组指示灯全亮,表明轮胎轮辋最高点为不平衡位置,在轮辋不平衡点装上显示器测得的数值的相应平衡块。

再转动轮胎,得到另一侧的不平衡点,装上相应的平衡块。

9、按下启动按钮,旋转停止,若出现不平衡,再加平衡块,直至显示器出现“00”。

10、从平衡轴上拆下车轮。

11、关闭开关。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找准轮辋不平衡点(最高点)

2.注意安全

五、思考题

1.最高设计速度为多少的车要求做轮胎动平衡?

(学号为奇数的同学做此题)

2.轮胎动平衡不好将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学号为偶数的同学做此题)

实验十三制动系统的检修(实验代码03022002*)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了解汽车零件磨损的形成。

2.分析制动器的磨损规律。

3.掌握量具的使用及调整。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制动器1套

2.卡尺:

一把

3.外径百分尺1把

4.内径千分尺:

1套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制动器的结构

1、前轮盘式制动器的结构

前轮制动器为单活塞浮动钳盘式结构,主要由制功钳、制动分泵、摩擦衬块、制动盘等组成,如图7—2所示。

制动盘用螺栓紧团在前轮轮毅上。

制动钳本体用螺拴安装在固定支架制动钳体通过细销浮套在制动钳本体上,单活塞分泵装于制动钳体内。

2.后轮鼓式制动器的结构

后轮制动器为助鼓式制动器结构.主要由制动鼓、制动蹄片、制动回位弹簧、制动分泵、驻车制动器杠杆等组成,如图7—3所示。

后轮制动器带有制动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并兼做驻车制功器。

制动摩擦片、分泵装在制动底板上,而制功底板装在后轴上,制动鼓与车轮安装在一起组成旋转件。

3.驻车制动器的结构

驻车制动器结构主要由制功于柄总成、制动拉索、制动器、拉索胶套、安装托架等组成。

驻车制动装置组件如图7—4所示。

 

(二)、制动器的拆装

1、前盘式制动器的拆装

(1)拆卸:

拧松但不拆下前轮螺母,拆下传动轴开口销.用千斤顶将车顶起,并稳固车辆。

拆下前轮螺母和前轮、拧松制功5螺柱但不拆下,如图7—7所尔、拆下刚动软管,为防止制动钳流出,可堵住软管接头,拆下制功钳螺件.取下制动钳.拆下摩擦块,拆下制动盘和轮毂、如图7—8所示。

分解制动钳分泵时,可用压缩空气向分泵的制动软管螺栓孔吹入,将活塞推出分泵.分解制动盘与轮毂。

 

(2)安装

前盘式制动器的安装顺序与拆卸时相反.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用制动液清洗制动钳缸孔.活塞、新的活塞密封圈、活塞防尘罩,然后用清洁的制动液涂抹上述零件。

②将活塞密封圈装入制动钳缸孔环槽内。

③把活塞装入制动钳缸孔内。

在装配时注意不要使活塞歪斜,以防损伤缸孔表面。

④把活塞防尘罩装入制动钳上,并装上防尘罩固定环。

⑤将轴销套外表面涂上润滑脂,装入制动钳套孔中,并装好轴销。

⑥把制动钳装在转向节上,并按规定力矩(70—100N·m)拧紧紧固螺栓。

⑦将摊簧片、摩擦块装在制动钳上。

⑧用钠销螺性将制动钳体装在制动钳上,井检查能否灵活滑动,然后按规定力矩(22—32N·m)拧紧轴销螺栓。

⑨安装制动软管。

安桨时应注意软管不与任何部件干涉及扭曲,安规定力矩(20—25N·m)拧紧软管接头螺栓。

3、制动系统的检修

一、前盘式制动器的检修

(1)检查制动钳钳体是否变形、裂纹.分泵缸孔是否磨损严重,若有不良,则应更换。

(2)检查活塞是否磨损严重或锈蚀,若亩缺陷,则应更换。

(3)检查制动钳各防尘罩是否有破损、裂纹、老化、变形等损伤,若有缺陷,则应更换损坏的防尘罩,如图7—13所示。

(4)检查制动摩擦块。

用卡尺测量摩擦块的厚度,其值应符合表7—1中的规定要求.否则应更换摩擦块。

摩擦块上有更换标志的槽线,当槽线被磨损消失时,则应更换摩擦块,如图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