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07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苏教版三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角+虫

组词扩展:

“遇到事情扎着虚心”

3.读词语。

暗想意识惊喜万分出乎预料

口吻自夸为之一震深有感触

四指导书写

出示:

访遇预料震事取待

“访预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料、取”左右相当。

“事、震”注意把笔画写得紧凑。

第二课时

1.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学习萧伯纳的谦虚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2.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一、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自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谁?

是哪一国的人?

  2.小老师是谁?

是哪国人?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姑娘”怎么会成了大作家的老师的?

  二、读文解疑,弄清事情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萧伯纳童心未泯。

  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

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

  2.思考、答问:

  

(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萧伯纳怎样的思想?

  要点:

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

  有点瞧不起别人的意思。

  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的描写中看出来的?

  (“他暗想:

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

她是怎么说的?

  (“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

‘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应是什么?

  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小姑娘答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

  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意思?

为什么?

  (自己是人,萧伯纳也是人,同样是人,“大作家”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一种爱国之情。

在她看来,你萧伯纳为自己是世界闻名的英国名作家而自豪,我也为自己是苏联小姑娘而自豪)

  (5)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

  “震”是什么意思?

“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意识”是什么意思?

他意识到了什么?

(“刚才太自夸了“)

 3.小结:

  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

“深有感触”呢?

 (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深受刺激,使他的思想感情久久难以平静)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要点:

 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包括对小孩子,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小姑娘娜塔莎让自己明白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

 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

  (点题。

点出课题之由来)

 

板书设计:

 25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解词

                       读懂

教学反思:

  

 

26菩萨兵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故事。

2.理认识本课“菩议”等8个字,会写“途段”等8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军民一家亲,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

(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1)“什么是菩萨兵?

(2)“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过渡: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途(tú

)段(duà

n)胞(bāo)糟(zāo)紧(jǐn)帮(bānɡ)助(zhù

)抢(qiǎnɡ)

菩(pú

)译(yì

)糊(hú

)涂(tu)怨(yuà

n)蹋(tà

)饶(rá

o)播(bō)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糟”,翘舌音“助饶”,前鼻音“段紧怨”,后鼻音“帮抢”。

形声字结构特点:

识记“胞糟帮抢糊蹋饶”。

“前途段落紧张菩萨译文埋怨传播”

3.出示词语。

  修整同胞动员尽心尽力整治赶紧

抢种热火朝天藏族菩萨糟蹋糊涂

(1)指名读,相机正音。

提醒:

“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

“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

多音字“挨”在本文“挨饿”中读“á

i”还有一个读音是“āi”,组词为“紧挨”。

(2)开火车读,齐读。

(3)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

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尽心尽力:

指费尽心力。

一般比喻一个人做事非常的卖力,或为一人非常的卖命,以用尽了自己所有的能力。

 

热火朝天: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

整治:

整顿、治理。

糟蹋:

亦作“蹧踏”。

浪费;

损坏。

三、理清脉络

过渡:

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

(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

各段说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

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讲朱德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

第三段(第6、7自然段):

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

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

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

他们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

“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

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这里的“军队”能换成“红军”吗?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

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 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

途段包糟紧帮助抢

重点指导。

“糟助抢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助段”为左右等宽,而“糟抢”左窄右宽。

注意“糟”的笔画较多,注意穿插避让。

“抢”右边的“仓”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

1.理解课文中相关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

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

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

“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

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4.师:

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

着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授

交流收集的有关当时的一些历史资料

出示:

①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师:

两句话都是讲谁的?

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

(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提问。

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①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

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

他急什么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

”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

(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

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乌云遮住了眼睛”

(2)出示: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

分角色读。

(二)探讨:

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A、引出: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理解“尽心尽力”和“热火朝天”。

B、师:

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

他们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C、学生想象说话。

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含义。

D、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E、师述:

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

F、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G、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H、想象说话:

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I、师述:

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

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

”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J、师述:

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K、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

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通过此句体会。

A、出示长征的背景资料:

长征:

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

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B、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

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C、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D、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

把人民比作什么?

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E、师总结:

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

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F、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

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G、师述:

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

”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H、师总结,出示对联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藏胞们对红军和朱总司令的无比感激和热情称赞。

四、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

学生练写,交流。

板书:

26菩萨兵

时间:

一天第二天几天后地点:

藏民居住区人物:

藏民朱德红军战士

起因:

红军来了,藏民跑了

经过:

找不回藏民,帮他们抢种田地。

结果:

藏民返回家园

27孙中山破陋习

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时间:

1.孙中山人物画像挂图。

1.出示孙中山人物画像挂图。

同学们,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指着挂图)。

1911年(农历辛亥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这方面的故事。

孙中山破陋习

2.解释课文题目。

(1)理解“破”“陋习”的意思。

破:

破除。

陋习:

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2)理解课文题目。

孙中山勇敢地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这一封建陋习。

破(pò

)挑(tiāo)份(fè

n)宗(zōnɡ)纪(jì

)导(dǎo)废(fè

i)除(chú

孙(sūn)陋(lò

u)疼(té

nɡ)既(jì

)统(tǒnɡ)残(cá

n)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宗孙残”,翘舌音“除”,前鼻音“份”,后鼻音“疼统”。

熟字加部件(偏旁):

破:

皮+石份:

分+亻纪:

己+纟废:

发+广除:

余+阝

孙:

小+阝疼:

冬+疒统:

充+纟

形近字比较:

桃一挑宋一宗异一导即一既线一残

唱歌  空闲  祖宗  妇女

痛苦  总统  眼泪  废除

四 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

破挑份宗纪导废除

“破挑份纪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破”注意右边“皮”的书写顺序:

横勾、撇、竖、横撇、捺。

“导”注意与“异”的区别。

1.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孙中山人物画像挂图。

一 读课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第三段:

第八自然段。

2.思考后回答问题。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课文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了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二 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四句)

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姐姐很能干,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子。

板书:

能干 活泼

(2)小结:

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2.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1)分角色读。

(2)口述:

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3)提问: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受封建习俗的影响,妈妈要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姐姐很痛苦。

(4)齐读第二自然段。

痛苦 流泪

(5)提问后讨论: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并且流泪不止还要缠?

这是上千年的陋习,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6)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出示一组句子。

(电脑显示)

②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中“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说明缠的道多,姐姐的痛苦也就更深。

(7)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8)齐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①提问后讨论:

孙中山是怎么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呢?

有用吗?

又……又……说……

②体会下面句子的意思。

从妈妈含着眼泪做出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深知缠足的不好,可又无可奈何的内心活动。

(9)姐姐被缠足后变得怎样了?

齐读第七自然段。

再也……再也……

(10)小结:

这部分主要写了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

3.学习课文第八自然段。

(1)齐读第八自然段。

(2)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

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

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3)小结:

这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三 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缠足给姐姐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4 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破陋习缠足

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