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789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秋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

《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

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叉,制服了龙王三太子。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

会复述这个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寓言二则》分为《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两个小故事。

《揠苗助长》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假虎威》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揠苗助长》、《鹬蚌相争》这两个故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象征性、肤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分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两个小故事。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向学生呈现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几个汉字就揭示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值得学生品评、阅读、分享、表演与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含有一定的逻辑道理和人生道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知道故事的含义和主旨。

《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有抵触,不一致。

希望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滥竽充数》是这一课第2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启迪学生,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实是行不通的。

这则寓言故事哲理深刻,较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收获做人的知识和道理。

习作3要求学生学习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学会有选择地描写景物,学会写好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

练习3包括几个板块:

学和用、写字有方、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这几个板块,都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密切相关。

“学和用”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多音字,并学会运用多音字;“写字有方”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字实践,写出好字;读读背背,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趣味的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口语交际,是引导学生看漫画,联想和想象,与同学表达交流。

练习3涉及到了认字、写字、口语表达、知识储备很多部分,非常有学习价值。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生字。

能掌握构词的方法并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来。

了解一字音

义,并能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背育课文

3、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创新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扩展写作,续写故事,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

4、学习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学会有选择地描写景物,学会写好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

重点: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语言环境体会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有选择地描写景物,学会写好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的习惯。

难点:

1、了解一字多音,并能根据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字音。

2、学会复述故事

3、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学会续写故事。

 

8哪吒闹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最喜欢哪个人物呢?

  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

(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用动画片的片头。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

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

有没有不理解的?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叉、嗷嗷直叫、扔。

  3、学生交流。

  4、小朋友,你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

你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吗?

  5、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

出示句型:

因为--所以--

  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出示动画片片断,东海龙王父子作了哪些坏事?

  (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不仅这样,他们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一边说一边出示动画片)

  4、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5、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

  6、齐读课文第一节。

四、总结课文

  1、哪吒是怎样制伏东海龙王父子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说到哪吒来到大海边,他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的呢?

  2、说得真好,看,哪吒来了。

  3、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哪吒就这样来的吗?

    (由学生上来点击加上混天绫和乾坤圈。

  4、谢谢这位小朋友,你很细心,看出了老师的疏忽,并能勇敢地指出来,老师要向你学习。

  5、原来哪吒有两件宝贝,(字幕出示:

混天绫、乾坤圈)你们知道什么是混天绫、乾坤圈吗?

  6、哪吒带着乾坤圈、混天绫是怎样大闹东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

哪吒闹海,"闹"字加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哪吒第一次是怎么闹的?

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2、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摆"和"掀"上加上红色。

)(板书:

摆、掀)

  3、哪吒不仅本领高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充满正义,要为百姓出口气,我们一起来把哪吒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板书:

正义)(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

哪吒的混天绫只是一摆,就把龙王给吓了一跳(板书:

吓)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查看,于是小哪吒就二闹东海斗夜叉。

  2、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小哪吒面对可怕的夜叉,表现如何呢?

(指名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机灵)你从哪里看出来?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哪吒二闹东海,打死了夜叉,龙王气得嗷嗷直叫,这一次派谁来了?

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龙王三太子当时的心情如何?

  2、这次哪吒是如何三闹东海战太子的?

你觉得那几句话写得最精彩?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小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1)(同时出示前面两句话。

)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吒这第三次闹东海和前两次由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乾坤圈",第三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乾坤圈"。

)为什么哪吒将两件法宝都用上了呢?

  (3)龙王三太子本领也很大,这时哪吒表现的怎样?

(板书:

勇敢)

  4)哪几个词语看出来?

(板书:

扔、喷、裹)

  4、让我们怀着对小哪吒的敬佩读好这几句话。

四、朗读提升:

   1、哪吒三闹东海:

搅乱龙宫,打死夜叉和龙王三太子,他的正直、机灵和勇敢使得人们过上了太平生活。

我们完整地把这个故事来看一遍。

   2、出示动画片

   3、你们喜欢哪吒吗?

喜欢这个故事么?

五、作业:

   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8哪吒闹海

             正直 摆、掀 吓

             机灵 闪、扔 打死

             勇敢 扔、喷、裹 打死

              (正义战胜邪恶)

教学反思: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明白《揠苗助长》的寓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

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

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

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

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

什么叫“寓言”?

(寓言:

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

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

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

到底是谁揠苗助长?

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

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

(同桌先练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

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

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思考:

“巴望”什么意思?

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农夫“焦急”什么?

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

问:

农夫想到什么办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

看!

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

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

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

‘真把我累坏啦!

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

  (4)问:

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

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

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

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

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

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

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

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

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

(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

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

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

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

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

(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布置课外作业:

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10成语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楚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盾”等8个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

2.分析重点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

板书课题:

10成语故事。

2.引入《自相矛盾》。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

1.了解课文大意

2.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要读准平舌音“怎”,翘舌音“楚、锐”,前鼻音“盾”。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

值一盾买一卖亏一夸

(3)注意字形

矛:

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

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

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3.解释词语。

自相矛盾、锐利、坚固、围观等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

出示图片。

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

矛盾)谁来介绍下?

盾:

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

矛:

长柄尖刀。

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

(板书)

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

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3.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4.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5.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

6.拓展:

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

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课件出示)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

(指名读)

9.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矛不锋利相互抵触

前后不一致

戳得穿————矛锋利盾不坚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学习成语故事,明白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成语吧,说说你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成语。

板书:

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滥竽充数》

1.了解课文大意

2.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腮”,翘舌音“数”,前鼻音“宣、演”,后鼻音“俸”,边音“滥、禄”。

(2)识记生字

形近字:

夸一亏桃一逃

组词扩展:

“宣布演出”

(3)注意字形

矛:

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

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

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逃:

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兆”,最后写“辶”。

思考: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3.思考讨论:

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4.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

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  许多人一起吹  混

          缗王  单独吹  逃

教学反思:

 

习作3

教学目标:

1.读懂引文,观察图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习作要求,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敢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编写童话。

教学重难点:

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

挂图,猫和老鼠动画,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猫和老鼠这对冤家我们都很熟悉,很多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他俩都是坐上常客,同学们想不想把他俩邀请到自己的股市中来?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续写猫先生和鼠小弟的故事。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请同学思考: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1)仔细读引文,结合插图,了解猫先生和鼠小弟之间的关系。

(2)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看谁写得有意思。

三、引导确定写作内容

提问:

猫先生为什么要找鼠小弟谈话?

它们是怎样遇见的?

会发生怎样的对话?

1.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比一比谁写的对话最有趣。

3.过渡:

同学们写的很好,但有没有觉得少了点什么呢?

对,少了表情,我们来看看它们会有怎样的表情。

四、激发兴趣,想象细节

1.老师播放猫和老鼠动画。

2.抓住猫或者老鼠的表情特写,定格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猫和老鼠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把自己的描述整理一下,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三、互相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桌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四、誊写作文

要求:

1.抄写认真,书写工整。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教学反思:

 

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习多音字,留心一字多音的情

况。

2.写好钢笔字,学习左短右长,左边靠上的字体结构。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看懂漫画的内涵,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多音字,留心一字多音的情况。

2.口语交际,培养

学生看懂漫画的内涵,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能力。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学和用

第一

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词语。

4、小组合作在词典中查一查加点字的读音。

出示:

发人深省丢三落四百发百中亲密无间参差不齐弹无虚发

第二部分

1、请生读题和句子。

2、请另一名同学说一说前面这位同学读的对不对。

教师相机评议指导,引出加点字的读音。

3、请一名学生说出这些字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带读。

4.小组间比赛:

用多音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看哪个组组词最多。

第三部分

1、出示句子,小组自读,合作读准字音。

2、每组各派一名啊代表读句子。

3、小组间评比,哪一组读的最准确。

4.教师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

写字有方

1.在田字格中出示:

咱、哇、昨、环,读一读。

2.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左右的大小。

3.集体交流,总结:

这些字都是左短右

长的字,字的左半边在田字格中位置较高。

4.学生描红。

练写。

5.反馈、点评。

三、教学第三题:

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合作自学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

练说这些成

语的意思。

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

说一说。

齐读这些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提问:

同学们喜欢漫画吗?

 能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

的理由吗?

2、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观看几幅漫画。

二、观看漫画,谈感受

1、投影出示课文中的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