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82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初中语文专题学习之诗词表现手法归类复习学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

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②历乱:

烂漫

例题1:

从整首诗来看,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例题2:

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草、柳、桃花、李花来写?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草、柳、桃花、李花显示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例题3:

有人评价第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1:

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示例2:

“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不为自己遣愁;

“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三)知识详解

我国古代的诗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的作品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具体来说,有以下常见手法:

(1)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分(3)抒情方式

(4)描写手法

(1)表达方式:

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

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

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②议论。

例如:

《题西林壁》(宋·

苏轼)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直接陈述:

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

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等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3)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

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

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

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

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借古讽今(用典)。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①衬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由潭水之深衬托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之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又如《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

②虚实相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③抑扬。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

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④渲染。

本是国画得一种画法: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项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

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

“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

自己酿造的米就,为呈黄绿色,面上还浮有一些悬浮物,细如蚁;

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的,红的色泽;

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

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的法问“能饮一杯无?

”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

⑤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⑥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以上的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对学生的鉴赏比较有帮助。

牢固掌握,学生做题时就不会陷入盲目的作答,就有了方向性。

当然,在做简答题时,要点面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一定要紧扣原诗内容,切忌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力争做到语言精练,术语规范,抽行理论与具体内容相辅相成。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得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

二、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意旨。

三、例题分析

例题1.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

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1.三、四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例题2.

念奴娇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

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

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

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

nglù

):

酒名。

⑤老子:

作者自指。

⑥霜竹:

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5分)

例题3.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题4.

贫交行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

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

)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例题5.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

例题6.

楚江怀古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

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