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098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docx

备课六年级第一学期

学期教学计划

备课

教师

吕红霞

教材

版本

青岛版

年级

册数

六年级上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是由“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和“研究与实践”等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他们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有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热爱扬、地球与月亮的关系等。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了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强化了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利用。

在探究能力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通过地球表面的变化特征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根据发霉的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等等,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详细)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辩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能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断微小世界中病毒、细菌、霉菌、食用菌的特点。

引领学生进入生物世界、通过“蚯蚓找家”、“变色龙”、“植物向哪里生长”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通过对昼夜、四季更替、日食月食的研究了解天体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作为专题,引导学生设计调查表、搜集信息、分析调查结果、交流研究成果,通过提出问题、根系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专题研究的完整过程。

探究目标:

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生物学、物质结构、物体的运动、天体运动等。

但教学的重点不仅是掌握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微观世界切入,通过观察、探究、搜集资料信息等手段;通过改变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了解探究物体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两类变化的同时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对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微小的生物》《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的教学,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了“生物的启示”的专题研究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调查了解生物对人类科学发明的贡献,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不断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重点: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认真、精确、细致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究的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微小生物病毒与细菌的区分;通过实验过程认识物质的物理及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演示操作理解昼夜、四季以及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等。

研究

课题

课程学习中学生种植技能的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单元包括:

《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食用菌》四课,共安排6课时。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包括:

《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牛奶的变化》四课,共安排7课时。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单元包括:

《静止与运动》《距离与时间》《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五课,共安排7课时。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包括:

《白天与黑夜》《昼夜与生物》《四季更替》《弯弯的月亮》《日食和月食》《登上月球》六课,共安排8课时。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包括:

《蚯蚓找家》《变色龙》《植物向哪里生长》《密切联系生物界》《珍稀动植物》《生物的启示》六课,共安排7课时。

“研究与实践”单元包括:

《儿童常见疾病调查》、《观察月相》、《当地生物群落研究》三个主题,共安排4课时。

六年级共有人数103人,男生47人,女生56人。

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多数学生对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存在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比较正确的科学自然观。

学生智力情况良好,个别学生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地自学能力。

热爱科学探究,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会使用一般的工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喜欢读书,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大多数学生具有与其年龄相配的认知能力,会通过简单的观察来了解自然事物、现象。

具有一定的动手、思维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较灵活地运用。

并初步学会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班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实验,得出结论。

但由于多年自然课重视知识的获得,使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的情况的记录能力较为欠缺,同时也缺乏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钻研精神,遇到困难愿意努力克服。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教学进度表

六年级科学学科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课题)

课时数

1

8.29-9.2

《病毒》

2

2

9.5-9.9

《细菌》《馒头发霉了》

2

3

9.12-9.16

《食用菌》《蜡烛的变化》

2

4

9.19-9.23

《食盐和水泥》

2

5

9.26-9.30

《铁生锈》《牛奶的变化》

1

6

10.3-10.7

国庆休息

1

7

10.10-10.14

《静止与运动》《距离与时间》

2

8

10.17-10.2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式》

2

9

10.24-10.28

《动物的运动》《白天与黑夜》

2

10

10.31-11.4

实践活动《昼夜与生物》

2

11

11.7-11.11

《四季更替》《弯弯的月亮》

2

12

11.14-11.18

《日食和月食》《登上月球》

2

13

11.21-11.25

实践活动

2

14

11.28-12.2

《蚯蚓找家》《变色龙》

2

15

12.5-12.9

《植物向哪里生长》《密切联系生物界》

2

16

12.12-12.16

《珍稀动植物》《生物的启示》

2

17

12.19-12.23

实践活动

2

18

12.26-12.30

儿童常见疾病调查

2

19

1.2-1.6

期末测试

2

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单元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课时

6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等内容编写了本单元,以扩大儿童对生物种类的认识,初步了解生物的分类,深刻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纷繁多姿的生命世界。

(重点★

难点△)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利用显微镜对微观事物进行观察。

4、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5、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科学探究能力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微生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想知道,爱提问。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4、愿意合作与交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了常见动植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原知识内容

所需课时

现课时

调整说明

《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

2

1

这两课均为真菌的讲解,通过合并,让学生对真菌的了解能更为直接和全面。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病毒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3.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4.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5.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病毒和细菌区分不明确。

教具、学具

课件、了解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趣质疑

1、教师谈话:

小时候你们谁吃过“糖丸”?

为什么吃“糖丸”?

(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2、激发提问:

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从这个事例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谈话:

学习了本科,你也许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课题:

病毒。

二、问题探究

活动一:

交流、整理对病毒性疾病的认识

1、谈话:

课前同学们都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

你了解到了那些病毒引起的疾病?

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识?

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过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关内容。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适时指导。

3、汇报、评价:

各族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整理记录进行汇报,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4、补充、扩展:

这一活动的最后,根据学会的汇报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

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患各种疾病的人或动物、植物,给学生一个

 

引导学生对课前调查了解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阐明。

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病毒的资料,以“我知道病毒……”的形式启发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对病毒的新认识,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病毒引起的疾病打下基础。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感性的认识。

活动二:

认识病毒

1、谈话: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么多,到底病毒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2、交流:

各小组交流邹忌的有关病毒的知识,教师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

3、补充、扩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补充学生未搜集到的搜集不全面的知识。

(1)、出示资料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

(2)、出示图片介绍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

(3)、课间展示介绍病毒的活动特点。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你认为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5、解答疑问:

利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答授课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

三、拓展延伸

(一)制作手抄报

1、谈话:

同学们课前搜集到这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想办法把它们保存起来,好不好?

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制作:

根据学生的“献计”情况制成剪贴报或用其他方法保存搜集的知识。

(二)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制作有关病毒知识的剪贴报,以加深他们对病毒的认识,提高他们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鼓励孩子查找相关的资料,对照的形态、作用进行比较。

结合小时候打疫苗的预防接种卡进行学习、了解。

作业设置

A.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B.以手抄报或资料卡的形式保存有关于病毒的资料。

C.与朋友分享研究病毒的收获。

板书设计

1.病毒

结构

特点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

病毒的利用价值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课后反思

大部分的孩子都对吃“糖丸”的印象深刻,从而引出对病毒的学习和了解。

通过部分孩子的相关资料介绍,孩子们了解到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到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形成乐学、自学的学习氛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细菌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4.学生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系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细菌的有益作用不明确。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趣质疑

师:

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

生:

我知道我们的手上有许多细菌,如果不洗手不讲卫生,用脏手拿东西吃就会生病。

生:

我知道手上的细菌非常小,用眼睛看不见。

生:

我知道人得病如拉肚子就是一种叫大肠杆病的细菌感染的。

生:

我知道日本侵略中国时曾经发动过细菌战。

生:

……

师: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不少。

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参与科学探究的小学生。

(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有助于学生乐于参于课前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探究

活动一:

交流资料

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

 

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对细菌三种形态的认识。

可结合学具袋中的阅读卡。

从而得出结论: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师:

这是利用显微镜对细菌永久涂片进行观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接触过见过显微镜这种仪器吗?

生:

我见过,在学习细胞一课时,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生:

我发现细菌与洋葱表皮细胞有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非常小,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把原来学的知识及时的联系起来了,但是它们也有不同,洋葱表皮细胞需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而细菌却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生:

噢,我明白了,细菌比细胞还要小。

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意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

师:

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

对于功能完好的显微镜在换用高倍显微镜时,只需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微调准焦螺旋即可。

如果显微镜的功能不够好,先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开,让高倍镜正对着通光孔,再按使用低倍镜的方法,进行调整,直到看清楚物体为止。

用高倍镜时,由于高倍镜离玻璃很近,稍不小心镜头就会碰到玻璃片,两者都可能受损,大家在使用时,一定注意动作要轻。

学生观察细菌涂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

师总结:

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活动二、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学生讨论,交流搜集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生:

我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敌人,人手上的细菌会使人得病。

生:

大肠杆菌感染会使人拉肚子。

生:

……

教师适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让学生进行讨论。

师:

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

我明白了,细菌有时也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利用乳酸菌制成了脱脂乳、酸奶、泡菜。

 

介绍高倍显微镜在使用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与普照显微镜进行比较。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适时的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结合六年级本学期出现的病例进行分析。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生:

人们利用醋酸杆菌制醋。

生:

人们利用棒状杆菌制成了米糕。

生:

人们利用酵母菌制成了安琪酵母,妈妈用它来做馒头。

生:

我知道了奶奶治糖尿病的胰岛素是用细菌合成的。

生:

我知道天然气中有一部分是沼气,也是用细菌合成制造的。

生:

大豆根部的根瘤的固氮作用,就是其中的根瘤菌起的作用,它使大豆生长自己能合成含氮物质,根瘤菌真了不起。

生:

……

师:

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对人类有益,它可以说无处不在。

师:

细菌和人类还有其他方面的关系。

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

一些是有益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

师:

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

请看资料卡。

三、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

师:

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进行中长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热情。

 

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肯定孩子的收获的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孩子形成善于观察、积累的习惯。

在学生了解有关细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怎样预防病菌入侵,提高学生对有害细菌的自卫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业设置

A.完成课外拓展活动,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B.以手抄报或资料卡的形式保存研究细菌的相关资料。

C.与朋友分享研究细菌的收获。

板书设计

2.细菌

结构

生存特点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课后反思

在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鼓励学生结合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将两者进行比较,有效地认识并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分享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馒头发霉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3.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研究方案设计后的实验过程可能因为食物的发霉使家长反感。

教具、学具

课件、发霉的面食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趣质疑

(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馒头发霉了)

二、问题探究

活动一:

获取事实,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安全教育

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对,不能吃!

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癌变!

在我们的观察活动,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像我这样(演示):

带上手套、用镊子来取,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用手轻轻扇动来闻。

明白了吗?

2、明确要求

现在我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请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注意:

把你们的发现简要的记录下来。

3、发放材料,学生观察记录

4、组织汇报

好,让我们听听大家都有哪些发现。

当其他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自己的记

教师出示八月十五时购买和自制的月饼,请学生观察,月饼发霉的现状并分析。

(铺垫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的研究。

由日常生活最常遇到的事为例,引出新课,获得学生的共鸣。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录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①因为霉菌,新鲜馒头与发霉馒头有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霉菌。

②分发放大镜、学生观察描述

③组织汇报(收回材料)

哪那位同学愿意带上你们小组的材料来说说:

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

看来霉菌有很多种,颜色不同,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

①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看得不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可清楚了。

想看吗?

②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

A、不要随便调整

B、观看时用一只眼睛看,另一只眼睛

要闭起来。

③把你看到的霉菌画下来。

④结合同学们的图画讲解:

霉菌虽然很多中,但都有“孢子囊”、“菌丝”两部分。

像霉菌这样用容颜看不清,放大镜也看不清,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的生物,我们叫它微生物。

活动二、对比实验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讨论:

霉菌在什么情况下生长得快?

①独立思考,把你想到的列出来。

②在小组内小声讨论。

另一只眼睛应睁着做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③汇报:

随机简要板书:

温度、水分、通风、光照等。

(注意追问“什么关系”)

(二)引导设计方案

1、同学们认为霉菌的生长与这么多因素有关系,有些想法还互相矛盾,怎么证明你的猜想?

2、引导设计方案

①教师以“温度”为例,引导设计实验

一块放在“高温”里,另一块放在“低温”里,进行“对比”(板书)

具体怎么做?

出示两块品质不同的馒头,用这两块做实验成吗?

看来还得对另一些条件加以控制,需要控制哪些条件?

②(如果很多学生恍然大悟,就不用说了,直接让他们分组从各种因素中选取一个最感性区的条件设计方案,填写实验计划。

如果学生明白的少,指名说说。

3、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4、交流实验设计,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修正完善。

(三)执行注意事项。

1、怎样观察?

为了观察时便于区分,是否该做点标记?

间隔时间   查看方式  注意事项?

2、记录什么?

三、拓展延伸

1、按照小组计划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2、整理实验桌。

 

建议学生回家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研究。

作业设置

A.能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B.设计完善并操作馒头发霉的实验。

C.与朋友分享研究真菌的收获。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霉菌

显微镜观察方法

课后反思

 

每个班都有孩子回家时对此实验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通过观察同学带来的馒头对比样品,孩子们归纳出容易使馒头发霉的因素,从而了解霉菌所适应的环境与应对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食用菌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吕红霞

二次备课人

吕红霞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查阅书刊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