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115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5 掌声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Word格式.docx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默”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掌”等11个字和“掌声”等16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条理,了解时间推移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能默读课文;

能找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和变化原因的语句,并完整通顺地说一说。

  4.学习通过描写英子的句子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并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5.在课文中的第2至4自然段中选一段,学习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复述。

  6.能说一说课文题目用“掌声”的理由,了解恰当起题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条理,了解时间推移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2.能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描写英子的句子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并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2.在课文中的第2至4自然段中选一段,学习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复述。

  教学准备:

  教师:

“默”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默”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

(PPT出示单元导读)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

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是关于美好品质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3.小结:

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事情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的。

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不出声、不指读、不唇读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2)习作要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

  导语:

那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作者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哪些人的美好品质。

  板书课题:

25掌声

  齐读课题。

  2.释题。

  提问:

同学们,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什么有关吗?

(指名回答。

预设:

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掌声有关。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掌声有关。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表现了哪些人的什么美好品质呢?

为什么要用“掌声”做课文题目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

这件关于掌声的事情里有哪些人物?

主要人物是谁?

谁为谁干什么而响起掌声?

掌声响得怎么样?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姿”“势”“镇”“联”。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落”“调”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落”“调”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

“落”“调”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4)PPT出示会写字词“掌声、全班、腿脚、轮流、调来、摇晃、勇气”复习认读。

  提示:

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

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

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

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问题1:

这件关于掌声的事情里的人物有我、英子、全班同学(同学们)、老师。

  问题2:

主要人物是英子。

  问题3:

全班同学为英子上了讲台讲故事响起掌声。

  问题4:

掌声响得热烈而持久。

  2.粗知课文大意。

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课文讲了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故事。

  4.小结:

阅读写人叙事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事情中的人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干什么,这样,就粗知写人叙事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

同学们做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掌声这个内容的?

请在这部分内容的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课文从“一天”写到“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是具体写“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掌声”这个内容的。

我们可以把写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一天,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个内容的,(板书:

一天讲故事掌声)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

那么,按照一个部分讲一个内容的原则,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默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第1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第4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第5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5.导语:

课文的这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默读课文这几个部分,想一想,它们分别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6.反馈指导。

  第一部分:

上小学的时候,我班有个同学叫英子,腿脚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样子。

(板书:

残疾不愿意)

  第三部分:

从那以后,英子变得开朗了。

从那以后变了)(追问:

“从那以后”的“那”指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

“从那以后”的“那”指的是英子上讲台讲故事这件事情。

追问:

那么,“从那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从那以后”的意思是从英子上讲台讲故事以后。

  第四部分:

几年后,英子写信告诉我,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鼓励微笑着面对生活。

几年后掌声鼓励微笑面对)

  7.提问:

我们一起看看每个部分的开头,你有什么发现吗?

(个体操作后,指名回答。

我发现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什么呢?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

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从那以后和几年以后。

  8.小结:

对了,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告诉我们课文的这部分写的是这个时间段里的事。

比如“一天”,表示英子上讲台讲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上小学时候的一天里;

“从那以后”,表示英子变了是发生在英子上讲台讲故事以后的事情。

而第一部分的“上小学的时候”是点出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并没有表示时间段的作用,但是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部分写的是英子上讲台讲故事那天以前的事。

像这样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做开头写一段时间里的事的,我们叫它为时间推移顺序(板书:

时间推移顺序)。

  9.导语:

你能借助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和板书,复述这篇课文的大意吗?

借助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和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复述课文大意。

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10.反馈指导

  评议除了以上两个标准外,还要注意与“把握主要内容”的区别。

(“把握主要内容”是从阅读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是从表达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

两者在文章内容这个方面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概括、简略的程度略有不同,“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可宽松些,尤其是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个“主要内容”在阅读上对应的是“次要内容”;

在写作上则称为“重点内容”,对应的是“非重点内容”。

)的复述。

)课文的第一、三、四部分可简略些,第二部分则可以宽松些(可理解为把层意连起来),例如:

一天,轮到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她不情愿地走上讲台。

当英子刚站定,同学们就鼓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英子讲完了自己的小故事后,同学们又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深深地鞠躬后走下了讲台。

  四、说说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一)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1.导语:

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复述了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

找出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前:

课文第一部分。

前:

文静总是早早最后一个)(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后:

课文第三部分。

后:

不忧郁游戏说笑学跳舞)

  原因:

信的内容。

原因:

永远不会忘记掌声)

  

(二)说说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借助两个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英子前后的变化和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个体学习,同桌交流。

  指名两到三个同学说,以上面两个标准进行评议。

  五、小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板书一:

 

副板书:

   

  一、残疾 

不愿意 

前:

文静 

总是 

早早 

最后一个

  二、一天 

讲故事 

掌声 

不忧郁 

游戏说笑 

学跳舞

  三、从那以后 

变了 

原因:

永远不会忘记掌声

  四、几年后 

掌声鼓励 

微笑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