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720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6、选择较盲目。

存在极端功利色彩,只重视与文化考试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

7、方法较陈旧。

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

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

8、研读不够深。

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

9、没有统一的标准。

虽然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进行了安排,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阅读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领的有效性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县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所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们在认真审视学校师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发展”作为总的价值追求,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

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IWJ。

为此我们确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借签国内相关学校的指导经验,结合我县的阅读开展实际而确定的。

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我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二、课题的研究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

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性和开放性;

2、自主性和合作性;

3、趣味性和专题性。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和一般的语文课不一样,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老师们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

“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得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

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第二,可操作性。

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

第三,灵活性。

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理论依据

1、阅读心理学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

“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

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

”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

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O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人说过: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这一名言已充分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

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满足于课堂所得。

他们很想了解新事物。

但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有着潜在的、自发的和自觉的区别。

潜在的阅读兴趣是指具有诱发的可能,但还没有成为现实的阅读兴趣。

自发的阅读兴趣是指按学生的意愿随时阅读,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自觉的阅读兴趣则是以明确阅读目的为基础,认真地进行阅读。

教师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适度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生潜在的、自发的阅读兴趣转变为自觉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认识课外阅读对他们本身具有开阔知识面,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

2、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课外阅读指导强调的正是: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指出,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突出了满足需要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他把人的需要看成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认为只有高层次的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使人更充实、更幸福,并首次提出了超个人的动机或超越性动机的概念,认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基础就能自发出现的心态,而是人性一种合乎规律的高度发展和执着追求。

应当指出,超个人心理学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在价值,而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它把人类的一些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整合成适合你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它不能代替你的精神成长,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那些伟大的著作。

阅读是改善和丰富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

四、研究思路及目标

(一)研究思路

组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明确目标,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访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问题:

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提出了有效策略的假设,有步骤分阶段深入开展研究与实验,探索和构建出适合我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来。

(二)研究目标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

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三)研究如何组织阅读的交流讨论

(四)研究如何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五)研究如何优化阅读的评价

六、阅读指导策略

针对我县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营造校园“大环境”;

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小环境”;

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大小结合、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激发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1、创设情景。

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

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

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

这些做法,可以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适当激励。

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

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

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

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

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推荐适宜的课外阅读书目

坚持“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规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图书文章篇目、坚持阅读的报纸刊物,明确量化指标,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

(1)定主题。

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题;

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题;

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题。

(2)定内容。

低年级的读物有《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安徒生童话》、《你是特别的》、《弟子规》《三字经》、《三毛流浪记》(全集)、《林焕章的儿童诗》、《一千零一夜》、《亲近母语》等,一本精读,四本略读,以绘本、拼音读物为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的读物有《爱的教育》、《昆虫记》、《格林童话》、《西游记》(少儿版)、《中华经典诵读本》、《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中外名人故事》、《寄小读者》等,三本精读,八本略读,从童话、故事到中短篇小说,形式更加多样,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的读物有《稻草人》、《青铜葵花》、《中华经典诵读本》、《居里夫人》、《童年》、《三寄小读者》、《红楼梦》(少儿版)、《城南旧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五本精读,十本略读,以中篇小说为主,长篇小说为辅,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四)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

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

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纸漏等。

(3)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制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

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3、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五)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每天进行课外阅读;

2、在课外阅读时动笔做笔记;

3、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

(六)适当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

1、扩大课外阅读的阵地。

(1)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

语文阅读课上,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补充与教材主题相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

(2)充分利用图书馆(室)、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

(3)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2、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

(1)学生自读

(2)师生共读

(3)亲子共读

3、丰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1)上好课外阅读导读课,如文学导读、名著导读,同主题导读等,为学生寻找阅读的突破口与方向。

(2)上好课外阅读交流、汇报课,在质疑解难中把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引进,提iWj阅读的质量。

(3)上好课外阅读分享课,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成果在班内展不,与同伴分孚,相互借鉴、提iWj。

(4)上好课外阅读辩论课,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不同观点、不同体验组织辩论,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七)采用多元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整合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同时采用发展性阅读评价:

1、评阅读兴趣。

主要从学生的阅读态度与情感介入状况着手评价,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2、评阅读积累。

3、评阅读习惯。

整合学生、教师、家长这三方面的共同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

(2)是否在课外阅读时动笔做笔记;

(3)是否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

4、评阅读体验与价值取向。

从自读笔记、交流发言、试题解答等方面着手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心理感受以及理解和把握能力。

5、阅读评价在原则上要重过程、重激励、多形式(自评、师评、互评等)、多展示(开展读书交流会、各种阅读竞赛、布置阅读展板、制作阅读小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

6、为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测试成绩。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调查研究法。

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归纳出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此方法一般用在研究初期。

3、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和辅导学生课外阅读体会,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这一方法伴随着整个研究过程。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在研究后期采用此法较多。

八、研究措施

1、健全研究组织,明确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徐国福县教研室主任

成员:

蔡杰、王自安、安建忠、王晓菁

(2)课题特邀指导专家

支爱玲:

自治区教科所

王玮光、窦艳:

银川市教科所

(3)课题组

安建忠(教研员)

骨干成员:

王晓菁、马慧峰、徐国庆、张红丽、司彩霞、陈彦玲、丁瑞华、王彩霞、蔡杰、王自安、王艳、尹艳荣、吴学芳(自治区、银川市语文教学能手,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等)

安建忠负责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

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

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安建忠、徐国庆、王艳负责调查问卷的制定、数据分析等;

蔡杰、王自安、马慧峰、吴学芳负责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安建忠、徐国庆、吴学芳、尹艳荣负责年级阅读卡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

王晓菁、马慧峰、徐国庆、张红丽负责阅读活动的策划、制定评价制度、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收集教师经验总结、论文等归集成册,编写校本课外阅读教材等;

张红丽、司彩霞、陈彦玲、丁瑞华、王彩霞负责具体实施行动研究,制定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上展示课并积累典型案例和经验,收集第一手资料,展示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等),进行反思研究,将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及时受益。

2、加强理论学习。

每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学习关于阅读教学的教育类论著,关注国内外阅读教学研究动态,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日常阅读教学实践。

3、建立研讨制度。

建立骨干教师每月沙龙活动制度,两月一次的语文教师论坛制度和教研组研讨制度,让课题研究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

九、研究步骤及进程

1、课题前期工作:

2010年9月一2010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材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制订出研究方案。

(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

(4)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

2、课题启动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2月

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举行开题鉴定。

3、课题实施阶段:

2011年2月—2013年7月

(1)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

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2)分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讨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题研究。

(3)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中期研究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

(4)回顾、反思,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4、课题的总结阶段:

2013年7月—2013年9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整理汇总材料。

(3)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十、预期成果形式

(一)隐性成果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o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