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22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x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民间疗法总结、分析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内一科

 

【生大黄脐疗】

组成:

生大黄粉3g

方法:

生大黄粉3g,以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固定。

每日于局部用50~60度白酒5ml加湿1次,3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适应症:

中风后便秘。

【醋疗法】

(1)醋蛋方

配方:

鸡蛋1个,老陈醋200ml。

制法:

将新鲜鸡蛋揩干净,泡在醋内48小时,蛋壳软化调匀,备用。

每日清早空腹喝1次(喝时添l勺蜂蜜),分5次服完,连服10次为1疗程。

主治:

脑溢血后半身不遂。

(2)白芥子醋方

配方:

白芥子400g,醋500g。

制法:

2味共煎煮,煎至药汁300ml左右,收存备用。

每次取药渣及汁适量,涂敷颌颊部。

功效:

利气、散瘀、止痛,用于治疗中风口不能言和舌根紧缩等证。

(3)黄芪参归汤

配方:

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各15g,丹参20g,红花、石菖蒲各l0g,甘草6g,陈醋20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蛴0,15日为l疗程。

功效:

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治脑梗塞。

(4)水蛭三七方

配方:

水蛭粉3g,三七粉2g,陈醋20g。

用法:

温开水与醋兑成淡醋液,送服药粉,每日3次,连续服药20天。

功效:

通经、破瘀、消肿,主治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

(5)山甲马钱子方

配方:

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马钱子6g,熟附片3g,僵蚕3g,醋适量。

制法:

诸药分别研细末,混匀备用。

淡醋汤送服,每次3g,每日1次。

主治半身不遂。

(6)加味补阳还五汤

配方:

黄芪120g,白芍50g,归身、桂枝、牛膝、地龙各20g,何首乌、云苓、赤芍、菟丝子、女贞子各25g,土鳖虫lOg,醋20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

连续服药15剂为1疗程。

主治半身不遂。

(7)海风藤秦艽方

配方:

海风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制附子、狗脊、木香各20g,薏苡仁50g,肉桂10g,醋15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中风后遗症,关节僵硬,行走不便。

(8)天冬龟板方

配方:

天冬20g,龟板20g,枸杞子20g,白花蛇10g,益智仁10g,人参6g,水蛭12g,石菖蒲12g,黄精15g,首乌15g,鳖甲15g,黄连10g,苏木12g,海藻12g,天竺黄12g,陈醋15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

养阴补肾,通络活血,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

(9)活血通络汤

配方:

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10g,三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醋15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

活血化瘀,主治脑血栓形成。

(10)黄芪丹参汤

配方:

黄芪45g,丹参15g,水蛭3g(研末吞服),地龙10g,赤芍10g,三七3g(研末冲服),陈醋15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脑血栓。

(11)益智骨碎方配方:

益智仁10g,骨碎补10g,补骨脂10g,天竺黄10g,何首乌20g,枸杞子30g,石菖蒲10g,郁金lOg,丹参30g,川芎10g,陈醋15g(冲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化痰,补肾,治中风后老年性痴呆症。

(12)茵陈益精汤

配方:

茵陈40g,首乌20g,金樱子30g,葛根20g,泽泻15g,大黄10g,三七粉5g(冲服),陈醋15g(冲服)。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5天为1个疗程。

停药5天再进行下个疗程,一般用药4个疗程以上。

用药期间,应配合语言及机能训练。

功效:

主治脑梗塞后继发老年性痴呆症

【蜂针疗法】

取穴:

十四经皮部、耳穴和头面部、头项背部、胸部、四肢腧穴敏感点。

针法:

过敏试验:

局部常规消毒,将蜂针刺人内关穴并于30秒后拔出,20分钟后无全身反应和局部剧烈肿胀、奇痒症状即为阴性反应,可进行蜂疗,否则须于脱敏后再进行。

循经散刺法:

将螫针从活蜂尾拔出,在患部或相关部位循经散刺3~4点,针不离钳点刺即出。

适用于十四经皮部、耳穴和头面穴。

活蜂螫刺法:

用镊子夹取蜜蜂头胸部,在患者背部、四肢腧穴敏感点交替使用活蜂螫刺,首次用1只,以后每日增加1只,到30只时不再增加,每日1次.30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3日。

【巴豆发泡灸】

巴豆适量。

将巴豆捣烂如泥,将巴都泥纳入患者肚脐孔孔中央,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纳药之后,肚脐皮肤可发痒,甚至发泡疹,揭药后用消毒针穿破,擦以甲紫药水。

【巴豆麻桂饼天灸】

适用于中风闭证。

巴豆仁50克,麻黄50克,杏仁30克,肉桂15克,甘草15克。

诸药共研为细末,取药末45克调白酒如厚膏,制成3个药饼,分别贴于神阙、膻中、心腧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另外,再取生姜切成薄片贴在神阙穴上,加艾绒炷如绿豆大点燃灸之。

灸至患者苏醒为止。

贴药后加艾灸,具有加速发泡作用,如局部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挑破,涂以甲紫药水,用消毒敷料固定,经5~7日后自然结痂而愈。

【二子二香膏开灸】

适用于口眼斜。

白芥子、蓖麻子(去壳)各21粒,乳香3克,麝香1.5克。

上药捣烂加白酒调成糊膏。

取膏如黄豆大敷于颊车、地仓穴上.左斜贴右边穴,右斜贴左边穴,然后胶布固定。

24小时后去掉药物,每隔3~5口1次,5次~l疗程。

局部胶布固定。

局部水疱可挑做,涂以甲紫药水。

【桃下敷灸】

取桃仁、栀子各7枚,麝香0.3克.上药共研细末,密储备用。

敷灸时取药末,用白酒适量调如膏状,男左女右敷贴劳宫穴,外以胶布固定即可。

每周换敷1次。

敷灸期间适当休息,减少淡话。

如局部起水疱,谨防感染。

忌食辛辣等。

【白芥子敷灸】

白芥子30克,研为细末,将药末与醋或酒调成膏状,将药膏如黄豆大小4粒,摊在4块胶布中央压平,贴于患侧牵正、下关、颊车、太阳穴。

当贴药处有烧灼性热痛感时即将药物除去。

局部水疱可用消毒针挑破,流去黄水,涂以消火膏。

注意事项:

①中风为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死产率极高。

因此,在急性期应以中西医抢救为主,有选择地对症配合发泡疗法。

②发泡疗法配合艾灸法对中风脱症有较好疗效。

对中风后遗症及恢复应以综合疗法为主,同时加强功能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般能使部分患者完全恢复健康,大部分患者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推拿按摩法】

部位:

头面部及诸穴,上肢部及诸穴,下肢部及诸穴。

操作:

推头:

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头部垫毛巾,先用拇指推整个头部,然后着重用拇指侧推病侧头部,同时多推百会穴,并从百会穴横推到耳郭上方发际,往返数次,强度要大,以微有胀痛感为宜,最后用掌根揉病侧头部,并多揉风池穴,如有口眼呙斜,需用拇指推松弛一侧的太阳、听宫、听会、地仓等穴,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一侧的面颊部。

推上肢:

半卧或坐位,用拇指推肩井、肩贞、肩髃等穴,然后用五指拿捏肩部.并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腹捏到肘部,再用掐法取曲池、尺泽、手三里穴,他之得气,继而捏前臂肌肉,并捻转各手指,最后用两手搓动整个上肢,结束。

推下肢: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先用拇指推腰部肾腧穴,深推环跳穴。

再用双手滚大小腿部,上下回来数遍,然后掐委中、承山、太溪、昆仓等穴,使之得气,然后患者改为仰卧位,用双手滚大腿肌肉,最后揉捏小腿至足部各趾,结束。

【拔罐】

部位:

取胸椎2~8、腰椎1~5旁斤1.5寸夹脊穴。

操作:

将针快速刺入皮下,针火慢慢向椎体推刺,得气后即停止,将针退出,在针刺部位加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以5个疗程为限。

【刮痧】

1.刮痧法一

取穴:

大椎、大杼、天柱、膏盲、神堂(脊椎及脊柱旁开1.5寸处)、天宗、肝腧、肾腧、太冲、劳宫、丰隆。

配穴:

中风闭证加入中、百会、风池、十二井;中风脱证加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

中风偏瘫而为下二肢者加肩髑、曲池至手三里、外关、合谷;中风偏瘫而为下肢者加环跳、髀关、梁丘、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

操作:

泻法,重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5分钟或5~10分钟,使局部血现紫红瘀斑或渗出血液于皮下。

其中人中、十二井穴可用三棱针点刺放痧;中风脱证之用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以补法轻轻刮拭3~5分钟。

2.刮痧法二

取穴:

大椎、大杼、风池、翳风、太阳、阳白、四白、听会、颊车、颧髎、地仓、迎香、合谷。

配穴:

风寒加曲池、列缺;风热加外关、内庭;病程长久加百会、足三里。

操作:

泻法,重刮大椎、大杼、风池、曲池、列缺、外关、内庭、合谷等经穴部下口,以局部出现紫红色或瘀斑为好;再轻刮面部诸经穴3~5分钟,以面之局部微红而不损伤皮肤为度。

刮痧部位:

①头颈部:

人中、百会、风池。

②背部:

天宗、肝腧、肾腧。

③上肢部:

曲池、合谷。

④下肢部:

髀关、梁丘、承扶、足三里、丰隆、环跳、委中、承山。

【穴位疗法】

1.牙皂膏

药方:

猪牙皂角500克,醋150毫升,麝香适量。

制法:

猪牙皂角为细面,密封备用。

米醋150毫升,铜锅煮沸,加入牙皂适量,边加热边搅动,约10分钟,即成黄褐色糊状药膏即用。

用法:

取7~8层纱布敷料1块(大小视患处范围而定)摊上药膏、药膏上撒麝香,趁热(以不烫破皮肤为度)敷于患侧面部,胶布固定,每日1换。

作用:

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主治:

中眼斜。

2.相反药方

药方:

半夏、全瓜蒌、川贝母、白敛、白及、川乌各10克,白附子

9克,白芥于12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陈米醋拌湿炒热,装入用2层纱布做的袋

内即用。

用法:

口向左歪敷右侧,口向右歪敷左侧,待药凉后,再炒再敷。

作用:

祛风、温经、通络。

主治:

面瘫。

3.蔓荆子散

药方:

蔓荆子、黄蓖各10克,炙甘草15克。

制法:

将上药共捣如泥。

用法:

口眼向左斜者敷右侧,口眼向右斜者敷左侧。

作用:

治斜,止流涎。

主治:

中风引起的口眼斜。

4.复方天牛膏

药方:

天牛虫286克,川芎500克,当归500克,黄连600克,黄丹360克。

制法:

将第一味药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川芎、当归、黄连与食用植物油2500克,同置锅内煎枯,除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36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搅匀,分摊于纸上:

即得。

每张药膏重2克,含天牛粉0.2克,按处方配量产1430张。

用法:

取患侧听宫、下关、翳风为主穴,颊车、太阳、大椎为配穴。

选定穴位后,将膏药加温熔化,每个主穴贴1张,配穴视病情加减。

每5日更换1次,且为1疗程,总疗程不超过35日。

作用:

疏风活血、通经活络。

主治:

周围性面瘫。

【鳝血乳香方】

药方:

鲜鳝鱼血、乳香末适量。

制法:

鲜鳝鱼血加适量乳香末拌匀备用。

用法:

将药物涂敷地仓、颊车、下关、颧髎、大迎、巨髎等穴周围(左涂右,右涂左)。

作用:

祛风通经活络,活血化瘀。

主治:

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斜。

【牵正散】

药方:

全蝎、僵蚕、蓖麻仁。

制法:

先将僵蚕、全蝎炙酥,共研细末,调入太乙药内,摊成膏

药;再将蓖麻仁捣烂,置膏药中心。

用法:

贴于患者面部。

作用:

祛风活络。

主治:

口眼斜。

【羌活愈风膏】

药方:

十全大补汤加羌活、独活、防风、白芷、麻黄、细辛、柴胡、前胡、秦艽、蔓荆子、薄荷、菊花、苍术、厚朴、枳壳、半夏、黄芩、生地、知母、枸杞子、杜仲、石膏、地骨皮、防风各等份。

制法:

麻油熬,黄丹收。

用法:

贴膻中。

作用:

扶正祛邪。

主治:

预防外风。

【牙皂治膏】

药方:

牙皂、潮脑各30克,麝香0.3克。

制法:

将牙皂研为细末与潮脑、麝香混匀,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

置于瓶内备用。

用法:

每晚临睡前涂敷。

先用温肥皂水擦洗患侧面部,再将上药敷于地仓至下关穴之间,宽约1横指,用纱布固定。

次日清晨取下,每日1次,至愈为止。

作用:

祛风通络。

主治:

面神经麻痹,口眼斜。

【附乌膏】

药方:

熟附子、制川乌各90克,乳香30克。

制法:

将上药研成细面,分成8~10包。

临用时加生姜末3克,放入药面内,用开水调成糊状,即可使用。

用法:

敷药前嘱患者用热姜片擦患处,擦至局部充血为好,再将上药糊敷患侧(上至太阳穴,下至地仓穴),宽约3厘米,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嘱患者用热水袋热敷。

第2日另取1包,加生姜末3克,配制用法同上,每日1次,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作用:

温经,散寒,通络。

主治:

面神经麻痹。

【治膏】

药方:

干鹅不食草9克,鲜鹅不食草15克。

制法:

将干药研成细末,与凡士林混为软膏,均匀放在纱布上,再取鲜鹅不食草15克,捣烂如泥,共摊于纱布上。

用法:

患者面部向左歪斜贴右面,向右歪斜贴左面,2日换药1次。

作用:

通窍散寒,活血解毒。

主治:

面神经麻痹。

【马钱子外敷方】

药方:

马钱子8克。

制法:

取马钱子8克,用温热水浸泡12小时以上:

切成薄片(12~18片),排列于两张伤湿止痛膏上。

用法:

贴于患者病侧面部,5~7日1疗程。

作用:

祛风通络。

主治:

颜面神经麻痹。

【面瘫膏】

药方:

制草乌、生芥子(鲜者佳)、制马钱子各9克,细辛15克。

制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加入适量凡士林和少量松节油调成糊状。

用法:

在患侧的颊车、地仓、下关、太阳、四白、眉冲等穴位交替外贴,每次贴穴2~3处,贴12小时取下,每日换药1次。

作用: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主治:

面神经麻痹。

【皂醋糊】

药方:

牙皂末30克,醋适量。

制法:

将牙皂压细末,过筛,用醋调为糊状。

用法:

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每日换药2次。

作用:

祛风牵正。

主治:

面瘫。

【手心用药方】

药方:

桃仁、栀仁各7枚,麝香0.3克。

制法:

共研细末。

用法:

白酒适量调膏,男左女右涂于手心,外用胶布固定。

7日换药1次,用药期间适当休息,减少谈话,用药后掌心如起小泡,针刺消毒,忌食辛辣。

作用:

祛风通络。

主治:

中风。

【中风膏】

药方:

丹参、丹皮、全蝎、元胡等为主药辨证加减。

制法:

将药制成直径16毫米的药膏备用。

用法:

廉泉、华盖、涌泉(双)、神阙等贴敷药膏,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

作用:

活血通络,益气强筋、回语开窍。

主治:

中风。

【牵正散】

药方:

蓖麻仁、乳香、没药各10克,松香30克。

制法:

用玻璃杯在火炉上加温,水开后放入蓖麻仁微火煎煮,再将松香投入,稍许,松香溶化后,再放入乳香、没药,改用微火共煮半小时停火倒入瓷盘中,待温做成直径3~5厘米,厚0.5厘米硬圆形药饼,令其冷却后入瓷罐中,埋入地下3日,取出备用。

用法:

将牵正膏用开水加温,待其软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贴在下关处,口眼睑向右歪斜,取其左下关穴,往左歪斜取右侧下关穴,每周换药1次,1周为1疗程。

作用:

祛风通络,活血行瘀。

主治:

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药方:

白芥子、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黄芪、防风、连翘、栀子、桃红各等份。

制法:

上药共研细粉状。

用法:

用时用少许白面粉、鸡蛋清、白酒将药粉调成糊状,用红花油搽剂将穴位阳白、太阳、牵正、地仓、颧髎、颊车、风池搓红。

作用:

祛风牵正,调气活血。

主治:

面瘫。

【金马散】

药方:

金头蜈蚣(焙干)50条,马钱子(去毛、炒黄)30克,冰片10克。

制法:

上药共碾极细末,储棕色瓶子备用。

用法:

取0.5~1克(每穴量)用黄酒或姜汁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并用胶布固定。

穴取上关、下关、颧髎、翳风。

每次12小时,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作用: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

贝尔麻痹。

【马钱子膏】

药方:

马钱子2枚,蝎尾5个,冰片0.2克,血竭0.5克,蓖麻仁(去壳)1枚,大枣(去皮核)2枚(马钱子为剧毒药,必须按规定炮制,应慎用)。

制法:

马钱子用水煮沸、湿润后刮去毛切片,用麻油炸成外焦黄内深黄色后研粉,然后将其全部捣成液状,备用。

用法:

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太阳穴为主,贴前先用热毛巾敷患处10~15分钟,然后将药膏敷于穴位上,胶布固定。

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连用1~2疗程。

作用:

疏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治:

面神经麻痹。

【斑巴膏】

药方:

南方大斑蝥或小斑蝥1.5克,巴豆1.5克。

制法:

共研细粉,适量蜂蜜调成稠糊状。

用法:

取边长5~6厘米方纱布4层,将调好的药物均匀地涂在纱布上,涂布直径2~3厘米,敷贴于下关、颊车2穴连线中点略前方,胶布固定。

2~3小时后局部皮肤有灼热感,揭开纱布一角,如皮肤潮红,似要起泡时,去掉纱布,7日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重复1次。

作用:

祛风散寒,活血散瘀,通络。

主治:

面神经炎。

【冰芥膏】

药方:

白芥子3克,冰片2克。

制法:

共研细末。

用法:

用时将药用茶水调成糊状,摊于敷料上敷于患侧面部。

如用药局部出现疼痛较剧应停用。

作用:

温散风寒。

主治:

面神经炎。

【止痒霜】

药方:

炉甘石粉末20克,滑石粉30克,薄荷、轻粉各5克,铅粉10克,雪花膏100克,医用甘油适量。

制法:

将诸药研极细和匀,再与雪花膏、甘油调匀,装盒备用。

用法:

外涂患部,每日2次。

作用:

疏风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主治:

皮肤病瘙痒。

【星姜膏】

药方:

天南星适量,生姜汁酌量。

用法:

天南星研细末,生姜汁调膏,摊纸上敷贴,分别贴合谷、内庭、太阳穴,左瘫贴右侧,右瘫贴左侧,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一般需作3疗程。

作用:

能化痰祛风解痉。

主治:

适用于突然中风致口斜,半身不遂,伴头昏眼花,呕吐痰涎,肌肤不仁.舌强语涩,舌苔白腻者。

来源:

《敷贴疗法》

【面瘫方】

药方:

马钱子50克,芫花20克,明雄黄2克,川乌3克,胆南星5克,白胡椒2克,白附子3克。

用法:

先将马钱子放沙锅内,加水与绿豆一撮,放火上煎熬,待都熟,将马钱子捞出,剥去毛皮,打成碎块。

然后在铁锅内放沙,炒热,放入马钱子碎块于锅内,用木棒不停地搅拌,马钱子发出嘣嘣的声响,至声音停止,马钱子呈黄褐色时(不可炒黑,黑则无效).取出即可用。

用时与诸药共研为末,过筛,取药末10~15克,撒布于6~8平方厘米胶布中央(如法共制2块).贴于神阙、牵正穴位。

2日换药1次,一般5~10日见效。

作用:

中风,口眼斜。

来源:

《穴位贴药疗法》

【埋线】

部位:

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承山、阳陵泉。

操作:

常规消毒后埋入羊肠线1~1.5厘米,每日1次,主要用于后遗症患者。

【刺血】

部位:

人中、十二井,配委中、足三里、肩髃、环跳。

操作:

点刺血血少量。

【熏洗疗法】

方1:

小黑药100克,稀莶草100克,八角枫50克,透骨草100克,草乌50克,川乌50克,掉毛草50克,川芎50克,伸筋草20克。

将上药放入高压锅煎煮,用橡皮管将药气接人熏蒸箱内,让患者坐在熏蒸箱内,头部伸出到箱外,接受药汽熏蒸,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4日,继续第2疗程治疗。

方2:

透骨草30克,急性子15克,片善黄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汉防己15克,穿山甲30克,威灵仙15克。

水煎取汁500毫升熏洗患手、患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疗程。

连用2疗程,2疗程之间间隔2日。

1.加味补阳还五汤

药方:

黄芪6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丹参20克,僵蚕10克,蜈蚣3条,葛根10克,桑枝10克,片姜黄10克。

用法:

上药放入沙锅中,加水600~700毫升,煎煮15~25分钟,取液倒盆内,用消毒毛巾蘸取药液趁热擦洗患部,反复擦洗,药液冷时则加热继续使用,每日擦洗1~2次。

来源:

《民间简易疗法·药浴》

【山甲葱白足浴方】

药方:

穿山甲10克,用乌头5克,葱白3根。

用法:

水煎,足浴。

来源:

《民间简易疗法·药浴》

【熏蒸疗法】

.1.透骨散

药方:

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桑枝15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刘寄奴15克,艾叶10克。

用法:

上方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钟。

滤取药液倒人盆中,将患肢放在盆上热气熏蒸,待温度低后再洗患肢,每日2次,7日为上疗程。

主治:

本方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治疗中风并发肢体疼痛者

来源:

《中医外治》

【擦浴疗法】

1.加味黄蓖红花方

药方:

黄蓖20克,红花10克,佻仁10克,蔓荆子10克,马钱子

10克。

用法:

水煎取液,擦浴患肢。

来源:

《民间简易疗法·药浴>

2.方法1

药方:

桂心15克。

用法:

用白酒或黄酒煮沸,取汁。

用布蘸液敷洗(称溻洗)。

左溻右,右溻左。

主治:

治中风口眼斜。

3.方法2

药方:

陈艾、木瓜、酒、醋各250克。

用法:

共煎汤,熏洗患肢。

主治:

治中风瘫痪。

3.方法3

药方:

槐枝、柳枝、椿枝、茄枝、艾叶各500克。

用法:

用大量水煎,取液浸洗,加热水以保持适宜的洗浴温度。

洗后敷被取汗,忌见风六七日,未愈再洗。

主治:

舒筋通络,治瘫痪日久。

4.方法4

药方: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0克。

用法:

加水2000毫升煎沸上O~15分钟,然后取药液浸洗患肢。

手足同病者先浸上肢,后浸足部。

浸洗时加热水以保持药液温度在50℃左右。

每日3次,每次15~20分钟。

1个月为1疗程。

主治:

舒筋活络。

用于中风后手足拘挛。

5.方法5

药方:

黄芪、防风各60克。

用法:

上药加水煎沸后熏洗,并可溻洗颈部、患肢。

主治:

中风不语。

【药浴按摩】

取穴:

面瘫取风池、阳白、水沟、下关、颊车、地仓。

上肢麻痹取后溪、手三里、肩贞、曲池等。

下肢麻痹取悬钟、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委中、环跳等,

手法操作:

先对患肢施以滚法、揉法、拿法,然后对穴位施以点法、揉法、按法,最后行搓法、抖法。

对面瘫,主要用揉法揉面部。

注意事项:

①病重者应及时入院抢救,以稳定病情。

②以按摩患侧为主,同时对健侧进行按摩。

③患者应经常翻身,以预防褥疮。

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进行治疗。

有起色后尽可能进行功能锻炼,但应循序渐进。

最好能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

(1)方法1

药方:

伏龙肝末500克。

用法:

将伏龙肝末加入5000毫升水中,搅匀,待水澄清溻足,每

日1次。

主治:

中风口噤不语,心烦恍惚,手足不遂,或腹中痛满,或时绝而复苏。

来源:

《千金方》

(2)方法2

药方:

木瓜、桑枝、当归、黄芪、赤芍、川穹各50克,红花15克。

用法:

将上药煎汤取汁,擦洗瘫痪侧肢体。

每次30分钟,每日3次。

作用:

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

适用于下中风半身不遂者。

来源:

经验方

(3)方法3

药方:

制川乌、吴荣萸、炮山甲、海蛤粉各9克,四季葱白适量,石菖蒲180克。

用法:

先将前4味药共研细未,次将四季葱白捣烂绞汁调和药粉,做成1个药饼,备用。

再将石菖蒲加清水5千克煎沸,倒在杉木水桶中,并放一小木凳于桶中,然后将药饼敷于患侧之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带束紧,将患足踏在盛石菖蒲水桶中的小木凳上,再用厚毛巾覆盖患侧腿上,并将水桶口围住,勿使热气外散,熏腿足一会儿,待药水不烫时,取血小木凳,将患足放在热气水中浸泡,待身上有微汗出时,去掉药饼,拭下腿足,避风,覆被高枕静卧。

作用:

温经通络。

主治:

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之证。

通常连用3次,手足便逐渐恢复活动.其效佳。

来源:

《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4)方法4

药方:

黄芪30~50)克,赤芍、当归尾、干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9克,丹参15克,僵蚕9克,蜈蚣3条。

用法:

上药放入沙锅内,加清水500~600毫升,煮沸5~10分钟,先取药液50~60毫升备用,然后将其余药液倒人盆内,趁热(药温以50℃~60℃为宜)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次反复擦洗30分钟左右,冷则加热后再擦洗之。

每日早晚各擦洗1次,同时加服已取出的本药液5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