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32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

1、《左传》记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山东省常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这缘于

A、夏朝“家天下”制度B、西周分封制C、甲骨文记载D、商朝政治制度

3、《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5、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严酷、细密D、实行三公九卿制

6、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7、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8、“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这种情形最早可能发生在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0、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削弱相权的重要措施是

A、设立“中朝”B、实行三省六部制C、增设参知政事D、设立内阁

1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12、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岭北行省B、辽阳行省C、腹里D、宣政院

13、清朝有个官员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上班:

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这个地点应该是

A、内阁B、中书省C、六部D、军机处

14、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官吏要抽取的税率。

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

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指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5、右图所示惨状是在中国近代哪次列强侵略战争中造成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甲午战争

16、近代史上,当江苏苏州被迫开放的时候,浙江的哪个城市也被迫开放圆明园残迹

A、宁波B、温州C、杭州D、镇海

17、2008年3月28日起,广州多家博物馆免费开放供观众参观。

假如你要了解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相关历史事件,你最好去

A、广州黄花岗烈士纪念馆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C、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D、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8、一个研究性小组在研究《中日关系史》中发现了“邓世昌”的名字,他出现的场合应该是

A、黄海海战B、台湾保卫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19、导致清政府在历次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封建制度腐朽落后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D、列强军事力量强大

20、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我们把《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2、现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23、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时的背景是

A、东北三省沦亡,民族危机加深B、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沦为其殖民地

C、日本侵略热河、察哈尔等地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吞并全中国

24、2012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祭日。

当年,我南京被害同胞多达

A、20多万B、30多万C、40多万D、50多万

25、汤宝田军官日记:

“十二月十二日,十月二十九戊辰,晴,下午6时,副总司令召集全部职员在大礼堂训话。

大意谓:

……如其坚决不允,兵谏是我做的,罪名该我顶受。

我也必须亲身护送蒋到南京,俟中央政府的发落。

大丈夫做事要磊磊落落,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日记中记录下的这件大事标志着

A、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抗日战争爆发D、南京解放

2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的共同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C、民主革命D、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28、“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歌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40——1842年B、1894——1895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

29、1945年的某一天,延安人民奔走相告、纵情欢呼,无数火炬映红了宝塔山,照亮了延河两岸。

出现这一情景是因为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国民党政权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1、1927年8月1日,这个日子被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下列节日与它有关的是

A、青年节B、建党节C、建军节D、国庆节

32、中山陵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安葬的是中国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在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生涯中,其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D、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3、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所作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34、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D、取得了反封建斗争的彻底胜利

3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在当时的本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6、公元1911年4月21日,被称为“天朝海军第一舰”的现代巡洋舰“海圻号”代表大清国执行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外交使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时,舰顶悬挂的国旗应该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D、英国的米字旗

37、口号能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

下列口号出现在一二·九运动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于1961年写下的诗句。

该诗中提到的“四十年前会上”诞生了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

39、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

在贵州的遵义会址,你会给旅游朋友介绍在遵义会议上

A、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重新确立B、决定开辟农村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C、决定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抗日

4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歌中反映的“红军远征”的终点在

A、瑞金B、陕北吴起镇C、瓦窑堡D、会宁

41、上海发展史是一部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历史。

下列事件的发生与上海无关的

A、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D、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此地同日军展开过激战

45、歌曲《歌唱祖国》唱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唱出人们对祖国未来美好希望的歌曲创作于

A、北伐胜利进军后B、抗日战争胜利后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6、《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此三个战役是指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48、位于浙江省南端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其成立的制度依据是

A、“一国两制”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9、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式照片

50、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51、如果要组织“纪念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的活动,这个活动时间应安排在

A、2010年B、2011年C、2012年D、2013年

5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年B、1954年C、1966年D、1978年

53、一副喜庆对联: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虎门销烟B、割占香港岛C、抗战胜利D、香港回归

54、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占领历史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香港的回归C、澳门的回归D、“一国两制”的提出

55、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这一方针的核心是

A、“一国两制”B、两岸直接“三通”C、“一个中国”原则D、台湾高度自治

56、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就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7、“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

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不包括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C、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D、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坚决澳门问题

58、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5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一边倒”方针B、“求同存异”方针C、“另起炉灶”方针D、“对外开放”方针

60、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波兰等国家建交。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团结世界各国人民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62、右图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欢呼的场面。

代表们欢呼

是因为

A、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大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大会宣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3、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苏联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在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C、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D、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64、尼克松在回忆20世纪70年代一次出访经历时曾感慨地说: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他在这段话中所反映的事件是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日正式建交

65、右图是周恩来代表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它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66、周恩来曾指出: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

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

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周恩来所说

的“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APEC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67、由中国倡导,在本世纪初建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是

A、东南亚联盟国家B、亚太经合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D、不结盟运动

68、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联合国②欧盟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69、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BCD

70、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D、美国经济政治实力的下降

71、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7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4、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5、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6、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方法,如1894年为甲午年,1901年为辛丑年,1911年为辛亥年。

那么2014年是

A、甲午   B、辛丑C、辛亥         D、癸巳

7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78、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

79、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80、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草塔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座位号

高一历史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20分)

81、辛亥革命已经一百多年了,对我们来说,它已经是遥远而陌生的往事。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赞同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12分)

 

82、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与历史有紧密联系。

随着中国大国的崛起,近年网上热议重修圆明园,有支持有反对,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