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725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心理学考纲重点-高校教师资格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其的主要观点是:

(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的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而达成目的。

2015.论2.请论述“教育就是使你成为你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4.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①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②社会制度,③文化传统等都影响高等教育;

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①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②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③为文化发展服务。

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主要体现于对文化的传承、选择、创造上。

2016论.2.为什么各发达国家都要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发展国家生产力的战略重点。

5.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②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关键。

(2)高等教育引导和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①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

②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发展;

③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4论述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

高等教育是通过哪些方面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的?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基础;

(2)私有制下的社会分工使人片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其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

其二,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三,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唯一方法。

2.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1)面向全体学生

(2)全程培养学生(时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处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全面发展学生

3.素质教育的内涵:

(1)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素质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形态和教育实践方式。

素质教育在思想上表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在实践上表现为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为核心的、引导和推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

4.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含义及结合模式:

含义:

专才教育:

指的是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的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

它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

从这种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四种结合模式: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一是通过校内已有学科点的综合形成新的学科点,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性;

二是通过学校的合并增加学科点的数量,从而使学校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覆盖率大幅上升。

(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比较流行,也比较容易操作。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既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通才和专才的结合,在这三类课程的比例上,应增加更多的任选课,减少必修课和限选课的科目数量,以增强学生选课的弹性。

(3)不分专业模式:

这种模式在美国的本科院校比较流行。

(4)产学研结合模式。

2008.简答2.简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

2013.简答2.请简要说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思想结合实施的四种模式。

5.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5条依据)

(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

(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

(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

(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

(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6.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有哪些取向?

(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从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学校特征、学科特征和学生个体特征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取向:

(1)通才化取向;

(2)专业化取向;

(3)职业化取向;

(4)基础化取向;

(5)复合型取向;

(6)素质化取向;

(7)个性化取向。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1.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

2.高等学校职能的历史演变:

(1)培养人才:

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

(2)发展科学:

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3)直接服务社会:

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3.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

(1)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职能;

(2)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

(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4)高等学校职能的新发展:

一是引导社会的职能,二是创造新职业的职能,三是国际合作的职能。

4.对高等学校职能演进历程及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首先,高等学校的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

高等学校职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

其次,在高等学校职能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起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并且,这种共存共荣不断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终结。

最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三大职能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最一般的职能,离开了这一职能,高等教育便不复存在;

发展科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既是专业教育实现的需要,又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不仅要通过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间接地为社会服务,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直接服务社会,从而通过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共同展现高等教育的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的基本功能。

2012论述题1.高等学校的职能有哪些?

请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0.案例分析1.针对中国大学划分“省属高校”和“部属高校”的做法,请你运用高等教育学的原理发表看法。

2011.简答题2.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1.高校教师与学生早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关系理论:

(1)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

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它的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

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教育、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它的哲学基础是内因论,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

卢梭、杜威。

(2)“主导-主体论”与“双主体论”

(3)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论

2.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

(1)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要背景的交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观念共享和思维激活的过程;

(2)教学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面。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出主体性活动,产生主体性作用,这种主体性活动和体现了“主体间性”或“互主体性模式”。

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两面间作用的主客体、直接性、交互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3)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只有一个,这就是不断产生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教师和学生合二为一,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关联中的合作与协同。

教育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面的统一,观念交流、思维互动与人格养成是这种统一的实质。

(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

在此活动中,师生共享教学经验并共同发展。

(5)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行为者,二者共同构成主体――亦可谓“协同主体”或“关联主体”。

“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

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

3.怎样理解“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教师和学生两面的积极性”?

(1)教育质量就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它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调动教师和学生“一体两面”的积极性,即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过程的主体,其主体性是在他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

(3)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所以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在学生朝所期待的目标自主发展。

4.你怎样认识高等学校师生间的关系?

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而形成,并影响师生交往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

高等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体现在大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

(1)民主与平等;

(2)交流与理解;

(3)自由与宽容。

2012论述题2.你怎样认识高等学校师生间的关系?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如何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

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过程。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2)学习主体性逐步增强;

(3)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4)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规律;

(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

(3)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环节和步骤:

备课——课堂教学——检查评定

5.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原则:

(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现代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总原则,是现代教学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据,它具体渗透在现代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这主要是从引导规范教学活动主体的角度提出的一项教学原则。

(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一条主要用来指导、规范、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的原则。

(4)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运用有机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用于教学条件、工具和手段的开发、选择和利用上。

(5)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用在教学途径、过程和方法上。

(6)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在教学组织方面的要求。

(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这是从教学管理方面提出的基本原则。

2016论.1.高等学校的主要教学原则有7条,请你就其中最熟悉的一条阐明其含义,并提出惯例实施要求。

6.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

(2)创新人才培养是主旋律:

①表现在教学观念方面,确立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观念。

②打破传统的批量生产人才的教学模式。

③更多地传授可拓展性、探索性的知识。

④授人以“渔”,而不仅限于“鱼”。

(3)教学内容更新须更重视;

(4)教学趋向个性化;

(5)教学管理的活性化;

(6)自主性学习得以倡导;

(7)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

7.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改革的规范化;

(3)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改革教学管理:

改革的内容包括:

①科学评估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仅仅注重考核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注重考核教师发展了学生的哪些能力;

②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能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把握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③改革学生的学籍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保证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进行学习;

④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又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008论述2.结合实际谈谈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2013论述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

作为一位老师,您怎样顺应这种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

第七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科研准备阶段、科研实施阶段、研究成果阶梯评审报奖阶段、推广应用阶段。

第九章高等教育管理

1.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

(1)功能上划分,分为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附属单位;

(2)管理层次上分,校院系三级或校、系、教研室三级。

(3)管理权力结构上,大多高校采用直线-职能制形式。

2、高等学校的组织特点:

(1)组织目标上的多样性和模糊性;

(2)组织结构上的学科性和国际性;

(3)成员活动上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

(4)产出成果上的文化性和效果迟滞性;

3.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

(2)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

(3)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2014简答2.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哪些内容?

4.高校内部管理的重心为何要放在院(系)一级?

(1)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要着眼于基层释放能量,有利于提高学校出人才出成果的“生产力”。

(2)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松散连接的组织系统,是具有学科、专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式结构,院(系)一级正处在这种矩阵式权力结构的交叉点上。

(3)把高等学校管理的重心放在系一级,才可能精简学校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转变其职能。

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建立“两级管理,重心在系”的管理体制。

5.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

(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

(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

(3)管理结构的多样性;

(4)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

(5)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2012.简答题2.简述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

第十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1)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

(2)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是一些国家为保证部分顶尖大学的学术水平,采取竞争性的单独考试制度,严格选拔。

(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根本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考生的详细情况,避免一考定终身。

(4)直接从中学招生不考试,比较重视学生在中学的平时学习成绩,只需持有中学文凭、毕业考试成绩或高中阶段学习的成绩就可录取入大学。

2.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1)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

(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

(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①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

②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通过辅之以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基金等制度,保证高校招生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2014简答3.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2015.论1.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

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

由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

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请你谈谈对这几种招生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

(15分)

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针对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作哪些方面的改革?

):

(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

(2)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3)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

(4)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