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佩玉鸣鸾”本指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此处代指跳舞之人,这是以佩饰来代指人,使用借代的修辞。
A项,“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这显然不是实情,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
B项,“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似”意思是“像”,把照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雪,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
D项,“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一个“待”字,一个“送”字,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江月”“长江”以生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用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史诗”。
B.《史记》中的精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触动了历代诗人的思古幽情。
据不完全统计,汉代至清代吟咏《史记》中的人物的诗歌有近600首左右。
C.中兴通讯表示,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法律允许的一切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全体员工和股东的合法利益。
D.20字小诗《苔》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重新唤醒。
孩子们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不仅感动了亿万国人,也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他用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史诗’”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这一大句的主语是“他”,即“杜甫”,而“被称为‘史诗’”的主语应是“杜甫的诗歌”,主语跟宾语不搭配,可以将“用”改为“的”,这就把整句话的主语变成“诗歌”。
B项,“近600首左右”不合逻辑,去掉“近”或“左右”。
D项,“不仅感动了亿万国人,也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语序不当,“不仅……也”表递进关系,应将“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对调。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A项,“他……被称为‘史诗’”搭配不当,应是“他的诗歌……被称为‘史诗’”。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列各项中,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由于诗人当时身处唐代繁荣的“开元盛世”,春风得意,再加上好友相聚,怎能不尽情畅饮,把酒言欢?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两句不似一般诗歌起笔写景,而是凭空落笔,抒写登临之感,和全诗貌离神合。
正如古人所评“起得高古”,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C.“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表现了当时“重男轻女”社会心理的变化。
这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痛苦的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D.“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暗示诗人与友人彻夜未眠,更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答案】A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考生应重点分析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重点看手法分析有没有错误,情感表达有没有错误,景象判断有没有错误。
A项,“春风得意”“尽情畅饮,把酒言欢”理解有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此时诗人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
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
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
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B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C项,“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
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
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
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
D项,“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写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5.对下面的曲线图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渐加大
B.当工作进行到中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步下降,激励力度进一步提高
C.当工作进行到后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再次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步降低
D.激励力度跟工作效率不成正比,因此激励在团队中并不起作用
【答案】D
题干要求选出“对下面的曲线图解读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变成选择题,解题思路没有太大变化,也需要分析所给的曲线图,把握图的内容,关注曲线的变化趋势。
从图表来看,主要是呈现激励力度与效率在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激励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到了工作中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步下降,激励力度进一步提高,到了工作后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再次呈上升趋势,而激励力度逐步降低,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D项,“激励力度跟工作效率不成正比,因此激励在团队中并不起作用”错误,“不成正比”说得太绝对,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而激励力度也是逐渐加大;
“因此激励在团队中并不起作用”说法过于绝对化。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
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
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
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
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
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
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
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民苦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
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
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
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
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
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
“吾计决矣。
”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
“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
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
“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
”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
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八十一·
郭嘉传》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嘉礼部员外郎擢:
提拔
B.嘉挽弓射呼者挽:
提起
C.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团结:
组织集结
D.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绥靖:
安抚平定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生,又称国学生、太学生,指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一般为官员子弟,也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通称为国子监生。
B.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使用的马。
文中的“驿”就是指驿马或马拉的驿车。
C.路,始于宋代,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采用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是对已故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2)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9.根据第三段,简要列举郭嘉“忠烈”的具体表现。
【答案】6.B7.D
8.
(1)正赶上盗贼起事,几次动用军队,没有一天不供应军饷的。
(2)应当与之共生死,其余不值得忧虑了。
9.
(1)拿出全部家产,犒赏义兵,激发斗志。
(2)将尽忠朝廷视为己任,誓死守卫疆土。
(3)奋力作战,英勇牺牲。
【解析】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嘉挽弓射呼者”,“挽”如解释为“提起”,则与语境不合;
从语境来看,“挽”的对象是“弓”,且后面紧跟着说“射”,“射”的前一个动作应是“拉开弓箭”,故此处的“挽”应解释为“拉开”。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比如本题B项的“挽”就可以借助句子中的小语境分析其意思。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给予褒扬的称号”不当,“谥号”或褒或贬或同情。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属”,恰好遇到;
“数”,多次;
“虚日”,间断的日子,“无虚日”,即没有间断的日子,意思是天天供应军饷。
第二句中,“当”,应当;
“以”,随,“生死以之”,与之共生死,或生死随之;
“余”,其他的,其余的;
“不足”,不值得;
“恤”,忧虑。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根据第三段,简要列举郭嘉‘忠烈’的具体表现”。
目标在第三段,应先圈出郭嘉“忠烈”的表现,然后进行概括。
如“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意思是“于是拿出家中所有的衣服财物犒赏义兵,用来鼓励他们勇敢战斗”;
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意思是“自我祖宗以来,对王室都有功勋,我现在尽忠朝廷,是分内之事。
何况我受命守卫这块土地,应当与之共生死,其余不值得忧虑了”;
“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意思是“郭嘉于是打开西门追逐他们,贼寇大批赶到,郭嘉奋战而死”,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
祖父郭昂,父亲郭惠,都因战功而显贵。
郭嘉意气激昂,胸怀大志,最初由国子生中泰定三年进士,被授为彰德路林州判官,经多次升迁,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授予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不久,入朝任京畿漕运使司副使,不久被授为监察御史。
适逢朝廷因为海盗作乱,想在浙东温州、台州及庆元三路建立水军万户来镇守。
大家议论纷纷不能定下来。
提拔郭嘉为礼部员外郎,乘着驿车到庆元,与江浙行省会同商议可否实行。
郭嘉到后,先询问父老,得知这样做不合适,请求废止。
适逢朝廷选择地方官安抚平定辽东,于是授郭嘉为东宁路总管,兼任诸奥鲁劝勉农民防御。
正赶上盗贼起事,几次动用军队,没有一天不供应军饷的。
百姓苦于粮食的征购和转运,而官吏得以乘机狼狈为奸,郭嘉便设法根据他们的户口多少,排列他们的甲乙等第,百姓觉得非常方便。
朝廷下诏命令集结义兵,郭嘉便设法招募数千百姓,教给他们攻防进退的方法,每万人、千人、百人各以长官相统领,号令整齐划一,赏罚严明守信。
所以在东方各郡中,要论钱粮的富足,甲兵的精锐,以郭嘉任职的广宁路为最。
十八年,贼寇攻下上京,郭嘉听说后,亲自率兵抵御。
不久,辽阳陷落,郭嘉率领众人巡逻。
离城十五里,遇到穿青色号衣的队伍五百多人,谎称是官军,郭嘉怀疑他们是伪装的,不一会儿他们果然脱下青衣变成红衣。
郭嘉骑马出阵射杀贼寇,分兵两队夹攻他们,活捉贼寇数百人,死的人不计其数。
郭嘉见贼寇势力日益强大,孤城没有援助,于是召集诸同僚商议攻守之策,大家都惊慌失措。
郭嘉说:
“我的主意已定。
”于是拿出家中所有的衣服财物犒赏义兵,用来鼓励他们勇敢战斗。
并且说:
“自我祖宗以来,对王室都有功勋,我现在尽忠朝廷,是分内之事。
何况我受命守卫这块土地,应当与之共生死,其余不值得忧虑了。
不久,贼寇到达,围城达数十里,有人大声呼叫道:
“辽阳我已经取得了,为什么不出来投降!
”郭嘉拉弓射那个呼叫的人,射中他的左面颊,堕落下马而死,贼寇渐渐向后退却。
郭嘉于是打开西门追逐他们,贼寇大批赶到,郭嘉奋战而死。
朝廷得知此事,追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号“忠烈”。
课内文言文翻译
10.把下列选自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人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5).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答案】
(1)沛县的父老乡亲坚决地请求,于是(刘邦)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2)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
(3)管仲得到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4)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争夺它(想邀功),屈原不同意。
(5)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第一句中,“固”,坚决;
“乃”,于是就;
“并”,一同;
“复”,免除赋税徭役;
“比”,和……一样。
第二句中,“亡”同“无”,没有;
“或”同“惑”,迷惑,迷失。
第三句中,“既”,已经,……之后;
“既用”,被动句;
“任政于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齐任政”,“任政”,执掌政事;
“以”,因此;
“霸”,称霸。
第四句,“属”,起草;
“欲”,想要;
“与”,给,同意。
第五句,“乃”,于是;
“缚”,绳索;
“东乡”,即“向东”;
“师”,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1.这两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12.“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1.内容:
同写梅花遭遇不幸却香气不改的品格;
手法:
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咏怀)的手法,借梅花表达诗人高洁不屈的品格。
12.①对当权者(“东风”),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强烈不满;
②对梅花高洁傲岸(“孤高”)品格的热情赞美;
③对自己仕途不遇、屡遭迫害打击的无比悲愤。
11.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这是比较题,比较的点是“内容”“手法”上的“同工”之处,即相同之处。
从诗歌的标题和诗(或词)中塑造的形象来看,这两首都属于咏物诗(词),所咏对象都是“梅”,两首诗歌中都写到梅花的不幸遭遇,刘诗中“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写梅之飘落,陆词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群芳妒”“零落成泥”等也写出梅的遭遇,两首诗(词)中的梅都遭遇不幸,但二者的品格却没有改变,如“偶粘衣袖久犹香”,如“只有香如故”,梅花虽遭遇不幸但香气不改。
从手法来看,咏物诗或词中多托物言志,使用比拟等修辞,故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
12.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首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意思是“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句中的“东风”应是喻指当权者,一个“谬”字,一个“忌”字写出当权者对贤才的打击,流露出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的强烈不满;
“孤高”一词是指梅花的品格,表达对梅花高洁傲岸(“孤高”)品格的热情赞美;
诗人以梅花自况,借梅花的遭遇来写自己的遭遇,流露出对自己仕途不遇、屡遭迫害打击的无比悲愤。
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
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或词,故应把握咏物诗或词的特点。
咏物诗是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此类诗歌标志如下: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情感:
此类诗歌的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情感上,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此类诗歌常用手法: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2)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3)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
(高适《燕歌行》)
(4)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8)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
(刘禹锡《浪淘沙》)
【答案】
(1).危樯独夜舟
(2).竹喧归浣女(3).美人帐下犹歌舞(4).天生我材必有用(5).栗深林兮惊层巅(6).海上明月共潮生(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8).吹尽狂沙始到金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樯”“喧”“浣”“帐”“犹”“材”“栗”“巅”“摧”“始”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否决权
[英]哈代
①一天晚上,只有他们母子俩在他们那朴素的郊区住所里——那里的生活不是明朗的,而是阴沉的,这时,她才终于打破了沉默。
在宣布自己可能改嫁的同时,为了缓和口气,她向他保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