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321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4.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副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抗氧化物质。

下列不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A.生石灰B.亚硫酸钠(Na2SO3)C.铁粉D.硫酸亚铁(FeSO4)

试题分析:

抗氧化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石灰没有还原性,故A正确;

亚硫酸钠(Na2SO3)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铁粉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硫酸亚铁(FeSO4)具有乙烯,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的是

①食盐溶液②盐酸③氯酸钾④液态氯化氢⑤熔融氯化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D

自由移动的离子只能存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

【详解】A.①食盐溶液和②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氯酸钾属于固体,而且氯酸钾溶液或熔融态的氯酸钾含有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④液态氯化氢中没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B错误。

C.由AB选项分析可知③④不符合题意,⑤熔融氯化钾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错误。

D.由ABC选项分析可知只有①食盐溶液和、②盐酸、⑤熔融氯化钾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D正确。

本题选D。

6.草酸(分子式为H2C2O4,沸点:

150℃)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45g草酸中含有1.204×

1024个氧原子

B.1mol草酸中含有6.02×

1023个分子

C.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

mol-1

D.1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A、45g草酸的物质的量是45g÷

90g/mol=0.5mol,其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氧原子个数是2mol×

6.02×

1023/mol=1.204×

1024个氧原子,A正确;

B、1mol草酸中含有6.02×

1023个分子,B正确;

C、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摩尔质量是90g/mol,C正确;

D、草酸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体积计算1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D错误,答案选D。

7.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

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

1024个原子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

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L

C.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2个原子

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mol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L

如果温度和压强是标准状况,根据气体的体积:

V=nmol×

22.4L/mol,那么30L某种气态纯净物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分子个数大于6.02×

1023个,故肯定不是标准状况,A不正确;

分子数为6.02×

1023个,那么物质的量就是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22.4L,B正确;

1023个,原子数为1.204×

1024个原子,说明该分子是由2个原子组成,C正确;

O2是双原子分子,是气态物质,符合条件,D正确。

选A。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公式使用条件的理解

8.以下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H2O=2NaOH+H2↑B.N2H4+O2=N2+2H2O

C.FeO+2HCl=FeCl2+H2OD.NO+NO2+Na2CO3=2NaNO2+CO2↑

A、Na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N元素、O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C、Fe、H、Cl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D、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答案选C。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9.下列溶液中c(C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150mL1mol/LNaClB.75mL 

2mol/L 

CaCl2

C.150mL 

3mol/L 

KClO3D.75mL 

1mol/L 

FeCl3

【详解】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Cl-)=1×

3mol/L 

A.150mL1mol/LNaCl溶液中的c(Cl-)=1×

1=1mol/L 

不符合题意要求,错误;

B.75mL 

CaCl2溶液中的c(Cl-)=2×

2=4mol/L 

KClO3溶液中含有ClO3-,不含Cl-,不符合题意要求,错误;

D.75mL 

FeCl3溶液中的c(Cl-)=1×

3=3mol/L 

符合题意要求,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nm~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得混合物: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效应④不能透过半透膜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出现黑色沉淀。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

【答案】B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

答案选B。

胶体的性质

11.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

Mg2+、NO3—、K+和M离子,经测定Mg2+、NO3—、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Cl—B.SO42-C.OH—D.Na+

【答案】AB

Mg2+、NO3-、K+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n(Mg2+)+n(K+)>

n(NO3-),阴离子电荷少,所以M离子应带有负电荷,而OH-与Mg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所以M离子可能是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答案选AB。

考查电荷守恒规律的应用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u和NaOH溶液均能导电,故Cu和NaOH均为电解质

B.500mL1mol/L的MgCl2溶液比100mL0.25mol/LKCl溶液的导电性强

C.NH3溶于水后,溶液能够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

D.NaHSO4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详解】A.金属Cu可以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存在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自由电子,Cu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500mL1mol/L的MgCl2溶液含有3mol/L的离子,100mL0.25mol/LKCl溶液含有0.5mol/L的离子,故B正确。

C.NH3溶于水后生成NH3·

H2O,NH3·

H2O能导电,而不是NH3本身导电,NH3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NaHS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故D正确。

13.对反应Al2O3+N2+3C

2AlN+3CO的叙述正确的是

A.Al2O3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B.每生成1molCO需转移2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N2发生了氧化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C失去电子是还原剂,N2得到电子是氧化剂,Al2O3中各元素化合价没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C元素化合价由0升为+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CO需转移2mol电子。

故B正确。

C.Al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C错误。

D.N2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本题选B。

1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来

B.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C.吸收NH3(极易溶于水),并防止倒吸

D.工业酒精制备无水酒精

A.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

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

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溴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A正确;

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单质易升华,剩余的是KI,B错误;

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苯,该装置导管口插入水中,无法防止倒吸,C错误;

该装置酒精灯的水银球应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装置应该下口进水,上口出水,D错误。

考查萃取、物质的分离、尾气的吸收、工业制备酒精等知识。

15.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X

氧化物

酸、碱、盐

溶液

置换反应

Y

化合物

电解质

胶体

氧化还原反应

Z

纯净物

分散系

化学反应

A、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它们存在这样的从属关系;

B、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包括部分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它们之间存在从属关系;

C、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浊液,它们之间没从属关系;

D、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全部是置换反应,它们之间存在从属关系。

考查物质的分类。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B.钠跟水反应:

Na+2H2O===Na++2OH-+H2↑

C.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

BaCO3+2H+===Ba2++CO2↑+H2O

D.小苏打溶液与NaOH反应:

HCO3-+OH-===H2O+CO32-

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阴阳离子配比是否正确,最后看是否漏写某些符号。

【详解】A.饱和石灰水在反应物中氢氧化钙要拆写成离子形式,即OH-+H+=H2O,故A错误。

B.不符合电荷守恒,应该为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Ba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BaSO4是难溶物质,BaSO4不能拆分,离子方程式为BaCO3+SO42-+2H+=BaSO4↓+CO2↑+H2O,故C错误。

D.小苏打溶液与NaOH反应:

HCO3-+OH-=H2O+CO32-,故D正确。

【点睛】微溶性电解质,若在反应体系中是澄清溶液,就用离子符号表示,反之则用化学式表示,因此饱和石灰水在反应物中要拆分成离子形式。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LNa2SO4溶液含有2NA个Na+

B.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D.18gNH4+所含电子数为11NA

【详解】A.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1mol/LNa2SO4溶液含有Na+的数目,故A错误;

B.Al为+3价金属,2.7g铝(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3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氦气分子含有1mol原子,1mol氟气分子含有2mol原子,二者所含原子数不相等,故C错误;

D.18gNH

,其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电子数为10NA,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8.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离子方程式xR2++yH++O2=mR3++nH2O的分析研究。

在下面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得出x的值等于4的结论

B.可以根据原子守恒,得出x与m的数值一定相等的结论

C.可以根据电荷守恒,得出x与y的和一定等于m的结论

D.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关系,得出R2+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R3+是氧化产物,H2O是还原产物的结论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知,xR2+生成mR3+,失去x个电子,O2生成nH2O得到4个电子,所以x=4,故A正确;

B、根据各元素原子守恒知,x=m,n=2,y=2n=4,故B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知,2x+y=3m,故C错误;

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关系知,R2+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R3+是氧化产物,H2O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型,应满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转移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19.用0.2mol·

L-1某金属阳离子Rn+的盐溶液40mL,恰好将20mL0.4mol·

L-1的硫酸盐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则n值为

A.1B.2C.3D.4

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0mL×

10-3×

0.4mol•L-1=8×

10-3mol,溶液中Rn+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40mL×

0.2mol•L-1=8×

10-3mol,由反应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盐时M的化合价为+n,则SO42-与R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

2Rn+~nSO42-

 

n

10-3mol 

10-3mol

解得n=2,故选答案B。

20.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酸性溶液中:

I-、Cl-、SO42-、Fe3+

B.使酚酞呈深红色的溶液中:

Na+、Cl-、H+、NO3-

C.含大量Ag+的溶液中:

K+、Na+、NO3-、SO42-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

CO32-、Cl-、F-、K+

判断离子能否发生大量共存,若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若不反应,则能大量共存.

【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Fe3+具有强氧化性,会将I-氧化,故A错误。

B.使酚酞呈深红色的溶液显碱性,不可能有H+,因为H+和OH-反应生成H2O,故B错误。

C.Ag+和SO42-反应生成硫酸银,硫酸银微溶于水,故C错误。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

CO32-、Cl-、F-、K+这些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

2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B.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C.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该溶液中存在I-

D.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

【详解】A.无色气体CO2、S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故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者碳酸钙,他们都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Ba2+和Ca2+,故B错误。

C.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该溶液中含有I2,不是I-,I-无色,故C错误。

D.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故D正确。

22.某氯原子的质量为ag,12C原子的质量为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不正确的是

A.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g/molB.x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C.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NAgD.yg该氯原子所含的原子数为

NA

【详解】A.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氯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

的比值,即为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但是单位不同,即为

g/mol,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n=

可得x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

mol,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ag,1mol氯原子的质量为aNAg,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N=nNA,可得yg该氯原子所含的原子数为

NA,故D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数值相同,但是单位不同,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23.已知反应:

①KClO3+6HCl===3Cl2↑+KCl+3H2O,②2KBrO3+Cl2===Br2+2KClO3,③Cl2+2KBr===2KCl+Br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C.反应①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若反应②中有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A、只有③为置换反应,A错误;

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B正确;

C、反应①中还原剂为氯化氢,其物质的量为5mol,氧化剂为氯酸钾,其物质的量为1mol,二者比例为5:

1,C错误;

D、反应②中氯气做还原剂,每摩尔氯气反应失去10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B。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24.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分解,生成B、C、D三种气体的混合物。

反应方程式如下:

2A=B↑+2C↑+3D↑,此时测得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30,则固体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80g/molB.90g/molC.90D.180

设A为2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分解生成6mol气体,根据m1=n1M1可得混合气体质量m=6mol×

30g/mol=180g。

根据M=

,可得A的摩尔质量M=

=90g/mol。

【详解】A.固体A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和A的摩尔质量相等为90,单位为1,A错误。

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单位为1不是g/mol,故B错误。

C.A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和数值都对,C正确。

D.单位正确但是数值不对,故D错误。

25.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aLNH3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bg•cm-3,(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B.将100mL1.5mol•L-1的NaCl溶液与200mL2.5mol•L-1的NaCl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C.VLFe2(SO4)3溶液中含Fe3+mg,溶液中c(SO42-)是

D.某温度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ρ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该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

100%

【详解】A.利用n=

,V=

,c=

即可求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故A正确。

B.混合前n1=1.5mol•L-1×

0.1L=0.15mol,n2=2.5mol•L-1×

0.2L=0.5mol。

混合后V=0.1L+0.2L=0.3L。

n=n1+n2=0.65mol,c=

=

≈2.2mol•L-1,故B错误。

C.c(SO42-)=

c(Fe3+)=

mol•L-1,故C错误。

D.需要将密度单位转化为g•L-,即ρg•cm-3=1000g•L-,再根据公式ω=

即可求出为

100%,故D错误。

【点睛】注意单位换算ρg•cm-3=1000ρg/L。

26.

(1)①Cu②CO2③K2SO3④液氨⑤液态H2SO4⑥熔融Ba(OH)2⑦蔗糖⑧NaOH溶液。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NaHSO4至溶液呈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足量的NaHCO3溶液与少量Ca(OH)2的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⑤⑥

(2).②④⑦(3).①⑥⑧(4).Ba2++2OH-+SO42-+2H+=BaSO4↓+2H2O(5).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