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362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很高、发展速度很快的地区,台州地区又是我国东南地区最具活力、各类经济类型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区域之一,产业的创新性、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这一地区对产业一线职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台州经济中民营企业发展态势,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的态势,对技术、文化的容纳性和整合能力,则预示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两个变化,一是产业界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发生的变化,二是人民群众基于个人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发生的变化。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转型时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是一所在浙江区域具有影响力和办学底蕴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经历了两次创业的艰辛办学历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资源的整合,公办的建制格局已经确定,正在跨入学院整体推进、各专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院经历了曲折的办学道路,也积累了多元体制办学的丰富经验。

目前,体制的理顺和创业的收获都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学院已经取得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被确定为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学院在这一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机,迅速提升学院在浙江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托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实现自己的发展,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重要抉择。

所以“2011--2020”时期,是学院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实现学院总体水平的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

因此,制定好这一阶段的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发展条件

一、学院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学院多年来坚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走规模、管理、质量和效益协同发展的道路,初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一)办学的先进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学院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发展的新阶段。

学院提出了“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三性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台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基地,全国优秀、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紧密对接台州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的机电等工科类专业为主体,兼顾区域城市化进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置相关专业,以工为主,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制定了“着力推进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内涵发展战略,这些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学院紧贴企业,面向社会,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联盟,全面推进了学院教育的就业导向,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了学院的发展能力。

学院多年来注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共建合作,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以及其他类型联合办学,促进了行业、企业、家长、社会与劳动力市场对办学的指导。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指导,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就业网络,与当地100多家民营、国营企业和跨地区的各类企业建立了密切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在98%以上,其中2006、2009、2010三年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学院积极探索与优质职教培训和认证机构合作办学,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拓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交流平台。

(三)学院已经建成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数量合适、结构基本合理、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了专业发展。

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了一批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能起带头作用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院坚持“积极引进,改善结构,重在培养,提高水平”的思路,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努力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并正在着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四)学院紧贴台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不断开拓市场,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

全校30个专业中与地方产业直接相关的工科类专业达20个,初步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8大专业群的整体专业设置架构。

特别是,学院历来十分注重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的培育,注意围绕行业企业的价值增长链构筑专业的成长机制,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明显优势和社会声誉的专业,专业覆盖了较广的领域,为学院提高对职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为学院进一步实现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集聚能力和品牌专业的带动能力打好了基础。

(五)学院提出“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以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主线”的总体思路。

根据职业技术能力要求,形成课程体系;根据产业技术水平,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群技术能力要求,强化实践能力训练。

学院将这一具有明显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改革模式形象地表述为:

“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

学院已经立项支持有关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课题达55项,有10门课程被确认为省级精品课程,由学院教师担任主编、副主编并已经正式出版的教材有35部。

(六)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机制,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科技开发体系,有比较合理的开发、保护、转化的制度。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多项,承担厅局级课题96项;获教育部艺术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台州市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奖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1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72篇,SCI、EI收录论文27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获得专利授权39项,软件著作权19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转让7项。

2009年以来,承担横向科技服务项目200多项,到账经费800多万元。

学院还设有真空技术研发中心、生化制药研发中心、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等14家研究机构,拥有化学工艺、结构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贸易等4个市级重点学科;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全面合作协议。

为学院的产学合作、产学研协调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七)学院汲取台州“和合”文化的丰富营养,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以“五和”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台州产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弘扬“砺志创业、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

学院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办学规律,形成了具有区域发展特征的思想观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基本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行量质并举、以质为重的发展策略;确立以培养“技文双馨、和谐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人才强校”,牢固树立“人才是办学第一资源”的基本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学院发展的劣势因素分析

学院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学院的改革意愿和发展设想尚未得到整合并形成集聚性的发展战略思想。

表现在对学院的发展格局、专业布局、功能辐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大量建设性的思路,特别是一些建设细节,表现出丰富多彩、但缺乏归纳和统领的特点。

在一些具体的建设项目中,例如在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缺乏项目和任务的清晰描述,缺乏明确的标的。

大致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有目标但缺乏归纳;有理念但缺乏做法”。

(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还没有完成。

例如,学院提出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行。

具体表现在:

教师从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少、积极性有待提高、经验缺乏;一体化校本教材、教师教学文本建设明显薄弱;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安排中的比例和实施分量较少;稳定的、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等方面。

(三)学院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

学院地处民营企业集中、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台州地区。

针对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情况,应对新需求进行专业、方向设置以及对老专业的改造、补充新内容等方面,仍呈现一定的不足。

例如在针对新的产业格局进行专业调整,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对应的技能培训,针对外来人员的需求开拓新的教育渠道和办学模式,针对学生创业进行专业的设置和发展等方面,还要制定更为明确的目标,将服务目标不断扩展至整个社会,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能力。

(四)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学院拥有30个专业,但各专业群所对应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

工科专业的基地建设基础较好,但文经管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影响了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发展。

另外,要使实训基地在办学经济效益的支撑下,常办常新,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对外市场的开拓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在引进企业、岗位因素,实现生产和教学的合一,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五)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结构性问题。

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不仅要解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比例,更要着重建设有生产技术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学院双师结构有较大改善,已经从企业引进了一批专家型兼职教师,但与专业发展相比,数量仍然相对较少,特别是能够长期、稳定地担任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同时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新进教师大多缺乏生产一线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六)学院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学院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有比较雄厚的科研基础,但高层次科研成果不多,缺乏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从而不仅影响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业对产业的联结程度的提高、专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等。

三、学院发展的机遇因素分析

就学院的外部环境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积极因素,给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

(一)台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沿海开发、自主创新、城市群构建、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端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服务优质化,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地区,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非常缺乏,除了在台州传统产业(加工制造业)中有很大的缺口外,在新兴产业如船舶、新材料制造等行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需要以全新的理念、活跃的思维,通过灵活的机制、大胆的改革,迅速提高学院的内涵发展能力,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大批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技文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尽快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台州市委、市政府“北接上海、南连闽粤、东引台资、西拓内陆”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学院创造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沿海产业带发展和城市群战略已经初见端倪;“海上台州”的发展战略,提出以海洋为基本发展空间,形成重心的东移,促进陆海联动,形成了适应区域条件的发展思路。

台州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以及经济区域之间的融合和互动的态势,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院可以突破当前台州区域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发展市场有限的窠臼,致力于和现代最先进的产业对接,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技能含量的专业,培养具有更为广泛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大幅度拓展学院发展空间,提高学院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长三角经济区联动格局,将直接促进学院专业改造和重新布局。

台州区域未来十年经济发展重点是以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电器、缝纫设备、塑料模具等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和船舶修造、新材料为主的新兴制造业,同进,作为沿海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的“炼化一体化化工产业”正在形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就传统产业而言,这些产业本身的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改变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引发了对学院专业开发和建设的迫切要求;就新兴产业而言,需要根据新的岗位设计培养模式。

这些都将极大推进新专业开发、老专业的改造,从而为学院的内涵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要以工业化促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有大的改造,总体水平要有大的提升,也预示着学院的专业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空间,增添了学院发展的需求动力。

(四)台州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较多机遇。

一是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国策,职业教育成为教育中相对独立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重要功能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发展高职教育,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实质性支持;二是学院在区域职业教育中业已形成的龙头地位。

台州市委、市政府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构建以台职院为龙头的台州职业教育体系;三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

目前高职院校示范建设工作,为学院提供了大量的范例和信息,为学院其他专业的建设和总体发展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五)台州就业创业环境好,为学院的就业,尤其是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台州具有创业的传统,而且又与外向型经济构成密切联系,形成特殊的创业传统,这种传统扎根在台州人的观念层面,形成敢于突破框架,敢于探索的主流意识;二是具有创业的经验积累,台州大量民营企业的探索实践,为台州人提供了无数成功创业的实例,成为创业者效仿的榜样;三是具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台州的海陆空三维的交通口岸特征,台州的地方经济主流所促成的经济政策,台州处于三市交界和两个三角洲中间地带的地理位置,为创业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六)台州社会和企业的培训需求突出,为学院社会服务提供了机遇。

首先,台州市内独立建制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大部分规模偏小,实训基地设备落后,需要进一步发挥现有职业教育机构的资源功能,积极参与职业技术培训,而学院的优质资源在为社会服务方面,特别是在提供培训服务方面,正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职业教育承担对进城农民的转移培训,学院应该在这一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其三,学院需要通过面向社会来发展自己,需要向其他领域的延伸以提高学院优质教育资源效益,通过做强培训,以体现独有的个性,从而赢得自身的地位;其四,学院还需要通过做强培训,加快与企业建立新型的工学联系,做强培训,有利于学院通过教学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营运过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开展培训可以丰富和完善学院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学院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找到方向。

四、学院发展挑战和威胁因素分析

学院在得到较多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一)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具挑战性和机遇性。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掌握高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正成为一线企业员工的基本特征,对我国一线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提高起着积极的影响,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其次,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弹性化、模块化、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将成为人们强烈的持续需求,为职业教育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掌握终身教育的主动权和在终身教育领域占有一定的空间,是关系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其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方式构成了革命性冲击,也为职业教育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创新模式提供了可能,能否及时把先进的技术引进办学和教学,将影响学院的综合竞争力;其四,劳动法的修订和世界金融危机都对就业特别是中下层职业岗位的就业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就业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学院必须正视这一严峻的形势。

(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对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成为更需要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六大和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职业教育的内涵目标日益清晰并得到共识,使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职业学校的审视更为严谨。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技能特征等特点,要立足于高等教育之林,形成不容替代和难以替代性,都取决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对相对年轻的学院来说,任务十分艰巨。

(三)学院面对的竞争激烈。

浙江省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集聚之地,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在强者如林的竞争环境下,学院必须准确估计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瞄准自己的受众群体和服务对象,体现自己特有的优势,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四)台州经济发展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学院的教育工作更为繁重艰巨。

由于台州民营企业多、市场竞争激烈、产业结构调整快等特点,使这一区域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使学院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面临很大挑战,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急需协调。

(五)根据学院目前的有限格局,必须调整发展方向和改变发展模式。

学院经过近年来的资源整合与发展,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学院的主要功能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受到生源的限制。

从学院的基础和发展的态势来看,必须正视发展的危机,不断转变观念,转变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努力从学历职业教育向其他教育培训拓展,从承担教学任务向科技开发和提供多种技术服务拓展,将学院的功能向整个台州经济区和长三角区域的各类经济社会需求辐射。

五、结论

(一)对学院发展条件的基本判断

学院正处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时机,学院所处的台州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有持续的需求,成为学院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基础。

学院发展时间短,积累不多,整体办学水平有待提高,但是,发展空间大、对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迫切、创一流品牌的意愿强烈,形成了最可贵的内部发展因素和强烈的内驱力。

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必然会使学院的发展更为迅速,前景更为辉煌。

(二)学院新一轮发展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1、遵循以特色发展战略为导向原则。

遵循以特色战略为导向,就是要求学院的办学模式能主动适应学院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确保学院发展在区域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不容替代的地位。

2、遵循外延和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外延上,实现学院功能和服务能力的拓展;在内涵上,向教学改革、管理改革要空间,要效益,在与区域政府、行业、企业建立纽带关系中寻求发展的突破点。

3、遵循“引入”和“内生”并行的原则。

切实利用学院原有的的优良资源和先进经验,引入先进的理念,努力借鉴和设计先进的做法,引导学院的示范性建设,带动学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4.遵循“品牌化”战略原则。

提高学院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重视教学资源的优化,运行机制的优化,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逐步实现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办学实力雄厚、具有多项品牌的、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

根据对学院的综合分析,可以把学院下一步的发展定位为实现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并以此为依据构画出学院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解放思想、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动力,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台州地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三个“紧贴”:

即紧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贴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的需要;紧贴学院示范建设的基本目标。

(二)实现三个“并重”:

即整体规划和分步骤发展并重;硬件投入和软环境建设并重;重点建设和全面发展并重。

(三)注重三方面“入手”:

即一是从布局规划入手,以总目标和分目标来统领建设和发展;二是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和优化入手,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学院二级管理的功能强化,通过学院管理制度的梳理、执行力的增强,通过评价和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三是从专业群建设入手,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研发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文本建设、企业实习岗位建设等。

(四)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在规划制定上,处理好本规划内容和示范建设方案及任务的关系;在规划落实上,处理好团队合作与责任到人的关系;在发展目标上,处理好服务台州区域经济与辐射全国的关系。

三、战略重点

学院发展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抓好重点专业建设,努力促进均衡发展。

制定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质量标准,并配备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

坚持“完善专业结构、优化培养体系、突出办学特色”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干专业,逐步对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与实训条件等进行完善和现代化改造,确保在区域内、省内的领先地位。

(二)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以任务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现代化程度,加快建设一批设施比较先进的公共实习、实训设施,构建现代化的开放式专业教学实习环境。

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三)注重科技开发的共生效应,在产学研合作中求发展。

坚持以科技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科技推动师生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以科技推动学院实力的增强,以科技推动学院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能力。

(四)立足台州文化背景,加强以“五和”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建设。

引入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把主体性德育教育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与文化素质教育(或人文修养底蕴培育)相结合,与创业和创新教育相结合,创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四、发展主题

学院现阶段的发展主题是内涵建设与创新。

(一)办学思路创新:

学院从区域职业教育总体布局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为以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的、具有工科特色的高职学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形成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关系牢固稳定、合作领域广阔的产学关系,为学院的办学和发展奠定基本条件。

(二)专业建设创新:

以建立专业群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为重点,以专业系统化的教学文本建设为突破点,推进具有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特点的课程建设。

(三)教学环境建设创新:

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重点突破口,以专业群的布局为基础,建设通用型、普适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全程仿真特点的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全面引入企业因素,缩短学院教学与企业岗位的距离。

(四)教学组织方式和培养模式创新:

加快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培养、分段培养、学分制等方面的探索;探索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职业生涯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五)教师队伍建设创新:

以建设双师结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