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375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版文档格式.docx

二、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熟悉图纸,地质资料、施工规范及规程等技术文件,组织内部图纸预审,参加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议,及时解决设计与施工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1)会审:

组织有关人员详细阅读施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校对图纸节点和尺寸,然后有项目总工组织会审,分析并汇报施工图中的问题,以便按工程特点和合同要求组织汇总施工。

(2)交底:

在充分了解施工图的基础上,由业主及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交底,进一步理解施工图或有关图纸问题,与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印发有关文件,作为设计文件组成部分。

(3)按会审和交底的内容,尽快完成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呈交业主、监理申批后执行。

2.1.2绘制木工及钢筋的翻样图,编制钢材、水泥进厂数量、规格和时间要求,明确外加工构件的数量,质量标准及完成时间要求。

特别是定型模的加工制作及支撑材料落实。

2.1.3根据施工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并通过分析预算编制主要分部分项的成本控制计划。

2.1.4对先行进场的施工队伍落实技术、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交底工作。

2.2物质准备

2.2.1根据工程预算中材料用量与构件加工单,组织材料采购,委托构件加工,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分期分批组织材料与构件进场。

2.2.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机械设备计划分期分批组织进场。

2.2.3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布置要求,组织临时设施材料进场。

2.3现场准备

2.3.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坐标点及施工坐标点,对拟建工程进行测量定位,经建设单位、监理复核无误后再正式放线。

2.3.2根据工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在现场布置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栏,工地铭牌及警示性标志等。

2.3.3按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搭设各项临时设施,修筑临时道路,敷设临时水、电等(见平面布置图)

2.4组织准备

2.4.1根据施工管理要求,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并将项目部主管管理人员的名单、简历及拟担任的职务打印成册,呈交业主、监理审核。

2.4.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与劳动力使用计划的安排,分批组织作业队伍进场。

2.5工地临时用水(承包施工单位提供数据)

工地临时用水主要包括:

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种。

生产用水包括工程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

生活用水包括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和生活区用水。

2.5.1工程施工用水

ql=klΣ·

Ql·

N1/(T1·

b)×

K2/(8×

3600)

ql—施工用水量(L/s);

Ql—年度工程量;

Nl—各项工程量用水定额;

Tl—年度有效作业天数;

b—每天作业班数;

kl—不可预计用水系数;

k2—用水不均衡系数。

2.5.2施工机械用水量

q2=k1ΣQ2·

N2·

q2—机械用水量(L/s);

Q2—同一种机械台数;

N2—施工机械台数用水定额;

k1—不可预计用水系数;

k2—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

2.5.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

q3=p1·

N4/(8×

2.5.4生活区生活用水

q4=P2·

N4·

K5/(24×

式中:

q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

P1—施工现场高峰期人数;

N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

K4—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

q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L/s)。

p2—生活区居住人数;

N4—生活区昼夜全部用水定额;

K5—生活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

2.5.5消防用水量:

取q5=10L/s。

总用水量:

q1+q2+q3+q4

施工用水管径计算:

D=[40×

1000/(л·

V)]1/2

D—配水管内径(mm);

Q—用水量(L/s);

V—管网中水的流速(m/s)。

从以上计算得知:

在施工现场选用水管通往各用水点,并在各栋高层上各设2寸消防水管一根,每层留有消防接口,满足消防要求。

2.6临时用电(承包施工单位提供数据)

2.6.1主要施工机械表

主要施工机具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功率(kw)

总功率(kw)

1

塔吊

2

套丝机

4

3

井点降水

10

电焊机

5

人货电梯

15

6

钢筋切断机

7

钢筋成型机

8

打夯机

2.2

9

平板振动器

电 锯

11

振捣器

1.5

12

搅拌机

6.25

13

切断机

5.5

14

消防泵

50

夜间照明

16

办公用电

其他

2.6.2由用电设备统计得出,机械设备总负荷量,确定工地使用变压器,满足施工及生活用电要求。

三、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3.1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图: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队伍

1、结构工程施工队伍2、二次结构施工装修工程施工队伍

3、水电安装施工队伍4、暖通安装施工队伍

泥工关砌

钢筋翻样

木工翻样

资料管理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材料机械管理

财务及预算

计划调度

技术与测量

公司总部主管

施工副经理

技术副经理

综合办公室

项目经理

3.2一期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网络图

执行经理

总工程师

水暖负责人

电气安装负责人

建筑装修负责人

合约部

党团工会办公室

财务室

资料部

安全部

材料部

质量部

技术部

3.3一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网络图

水暖质量员:

3.4一期工程项目安全防护管理网络图

项目经理:

安全总监:

执行经理:

安全员:

机械:

水暖安装:

电气安装:

结构、装修施工:

四、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方式

4.1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与施工特点,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基坑土方开挖

桩基施工(含试桩)

竣工验收

设备安装

建筑内、外装修

水、电、暖等安装

水、电、暖等管线及铁件预埋

地下层结构施工

筏板(承台)钢筋砼施工

地下层以上结构施工

4.2施工段划分

利用温度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及伸缩缝划分施工段及搭接施工。

4.3施工组织方式:

4.3.1±

0.000以下工程与±

0.000以上工程。

组织混合作业队伍,充分利用平面、空间、时间和层间组织立体交叉作业,随着主体结构逐步上升,二次结构及装修作业相继进入作业,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

4.3.2为保证工期,主体结构拟分三次验收:

为保证工期,主体结构以±

0.000以下、±

0.000以上6层以下、12层以下,主体完成三次验收;

阶段验收后及时插入装修,室内室外装修同步进行,装修阶段必须做好产品的成品保护,并尽可能避免在同一层面上出现多工种施工。

4.3.3砼采用商品砼,用汽车泵及地泵浇筑,垂直运输每栋采用一台或二栋合用一台塔式起重机吊入作业面,水平运输采用人工和手推车结合的原则,结构三层以上及装修阶段在主楼布置一台施工升降机,用于施工人员及材料的垂直运输。

结构拆模材料通过住宅楼设置的二个卸料平台由塔式起重机转运到上层作业面或指定的堆放地点。

4.3.4设备留孔、埋件与土建同步进行: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有限的施工空间内多工种穿插进行施工,设备孔、管线预埋、埋件与土建同步进行,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4.3.5模板与钢筋工程实行平行搭接流水

在上部钢筋砼结构施工中,模板与钢筋工程实行平面搭接流水的作业方式。

基本的方式是:

模板与钢筋专业队伍一次连续地在各个施工段上进行作业,前一个专业队伍完成一个施工过程的同时形成了后一个施工过程的作业面,后一个专业队,紧接着投入施工作业。

这样,两个专业队在保持着一定时间间隔的条件下,进行流水施工,并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进行不同的作业。

4.3.6结构施工与二次结构装修施工形成立体交叉作业:

主体结构完成至主体结构六层后,上部结构与二次结构、装修施工形成立体交叉的施工作业,其中±

0.000以下,主体结构与六层以下楼层的二次结构、装修准备及时穿插跟上,为尽早开展内装修施工与结构封顶后的外装修创造有利条件。

4.3.7水、电、暖等安装工程形成专业的施工流水

水、电、暖等安装工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水、电、暖等安装工程随主体结构施工同时穿插进行,管线的预埋、预留,埋件安装、管线段镶接及设备安装与测试等工序自成体系,形成专业的施工流水,尽可能减少占用总工期,做到土建装修与设备安装、调试有机结合,分区域、分阶段、分层面组织好上、下道工序衔接,设备系统总体测试安排在施工总工期内。

4.3.8外墙脚手架

主体结构一层以下搭设钢管脚手架,主体结构一层以上搭设悬挑脚手架,材料采用Φ48×

3.5钢管。

所有外墙脚手架均采用细目绿网全封闭。

五、施工测量

5.1施工测量部署

5.1.1根据本工程对测量控制的精度要求,因此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要对建设方交的原始点位及高程标高进行复核,测量施工应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尽快引侧施工轴线和高程点位,为全面开展施工创造条件。

5.1.2测量工作由测量员进行,项目工程师,技术员配合工作,且定期进行复核。

5.2工程测量精度要求

本工程的轴线采用三级网络控制(测绘院、现场、建筑物三级)。

依据测绘院提供的建筑定位坐标点,建筑现场各单体的轴线控制点,组成垂直控制的竖向传递。

控制精度2”,±

3mm,±

2ppm,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误差≤±

2mm。

5.3工程测量总体设想

5.3.1轴线测量控制采用外墙轴线控制方法,即外墙剪力墙边弹出垂直轴线控制线,采用线锤及经纬仪向上传递,平面测量按垂直轴线控制线作平面极坐标方法测出各轴线位置。

5.4±

0.000以上平面轴线控制

5.4.1主楼及裙楼轴线控制采用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控制方法。

±

0.000标高平面上设置垂直控制基准点,并用红漆标明,作为地上工程水平和标高引侧依据。

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方法采用两次往返测量,取平均数为引进绝对标高值。

设置数量以主楼及裙楼转角线为界,转角线两侧各设置3个,每侧设置的垂直基准点按L形布置组成一个局部闭合环,基准点位的误差严格控制在±

1mm以内,并以所布置的基准点作为每一楼层测放依据。

同时,在上方每层的楼板基准点位置开设200*200的方孔,供垂直控制轴线传递之用。

轴线定位将J2经纬仪置中、调平、装上弯管镜,在测站天顶上设置目标分划板,使之交点与仪器纵横轴线与目标分划板上纵横轴重合,移动目标分划板,使之交点与仪器轴线交点重合,定出上部楼层控制轴线正交点。

5.5±

0.000以上标高控制

5.5.1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水准点为原始测点,用精度水准仪(精度1”)从甲供水准点引测到施工区域形成一个闭合环。

用细铅笔画好,涂上红油漆标志作为高程控制点引进绝对标高产(相当±

0.000设计标高)到场内,在施工现场的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围墙上设置三到四个水准基点,并用红漆标明,用于工程施工标高和沉降观测的复核与控制。

标高控制点必须妥善保护,定期校核。

并做好复核记录备案,并根据复核记录随时在施工测量工作中作技术调整。

(2)在确保地上结构施工与地下结构施工的连续性和工程搭接质量,可以在地下结构施工的轴线、标高控制点基础上进行引测、复核,如能满足地上结构施工要求,尽量连续使用。

5.5.1楼层标高控制

(1)建筑物出±

0.000以后,利用电梯间的核心筒,用精密水准仪将高程引测至电梯间的边侧,并用红漆作好标记,设置标高为+0.500m。

(2)各楼层标高控制:

依电梯间边侧设置好标高控制点作为楼层框架施工时的楼面柱、梁、板标高控制依据,待上一层施工完毕,及时把标高控制点移向上一层电梯间边侧,作为再上一层楼面柱、梁、板标高控制的依据。

(3)标高控制可利用电梯井洞无阻碍传递。

(4)楼层待模板拆除后,及时测放出该楼层的水平线。

水平线的控制标高为该楼层的相对50cm标志线。

5.6沉降量的控制及沉降观察点的布设和测量

5.6.1为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在施工各层次及竣工后的沉降数据。

根据测得数据资料,对设计所预定的沉降值进行对比、验证。

5.6.2沉降观察点的布置

(1)根据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要求布置沉降观察点位。

(2)沉降观察点位应在头层剪力墙外墙侧面,待拆模之后立即布设,并测出其初次高程。

(3)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精度仪器要求进行观测,并从场内设置的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引测并组成一个水准观察环线。

观察使用精密水准仪SI和精密水准尺。

5.6.3沉降观察的操作

(1)沉降观察操作要求高、后视距离差不大于2m,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m,视距最大距离不超过40m。

(2)操作与记录

本工程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沉降点布置,利用市政水准点引入的现场半永久性的水准点标高观测,要求每一层结构以后进行一次沉降观察。

结构封顶后每二周进行一次、竣工后每月进行一次、竣工一年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沉降观察,至沉降稳定。

沉降观察按二等水准测量等级。

做好测量原始记录,绘制各沉降观察点的沉降量一时间变化图,随工程资料一并移交业主。

同时将观测结果随时报知设计单位。

5.6.4沉降观察点详图与设置位置见施工图。

六、基础施工方法

6.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打桩→基坑降水→土方开挖→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支模→砼浇筑→养护→拆模。

6.2测量放线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建筑定位坐标点,测设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点,再由轴线控制点测设建筑物的内外各轴线,确定各基础桩位。

6.3打桩

专业基础公司依据已侧设的基础桩位及施工图纸要求确定打桩施工方案,按打桩先后顺序将桩逐根打入基层土中,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打桩质量,在打桩过程中,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水准点,控制打桩入土深度,使每一根桩均满足设计要求。

6.4基坑降水

由于本工程地下水较高,为此在整个基础施工过程前后,基坑均需要作降水处理,根据现场实际,采用井点降水,详见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6.5土方开挖

基坑土方开挖采用液压反铲挖土机进行挖土,所有土方均用自卸汽车运土。

挖土机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处,减少基层土方被扰动,剩余土方改用人工清土,用塔吊吊离基坑,再用装卸车辆运出场外,人工清土时随时用水准仪侧设地面标高,严禁超深超挖。

6.6垫层施工

土方开挖完成后,经有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用经纬仪定出基础垫层外边线,然后支垫层外侧模且用水准仪侧设标高,在侧模上作好标记,在垫层的中间部位,间隔2~3m用短钢筋打入土中,作为标高样墩,控制垫层厚度。

承台基础垫层厚100,采用商品砼用汽车泵送到施工区域。

6.7钢筋绑扎

垫层及防水施工后,进行基础定位测量放线,将剪力墙、柱、外墙柱的外边线弹在防水保护层上,为钢筋绑扎提供正确的位置。

6.8支模

底板厚400,承台厚1300,在底板砼浇筑时,所有外墙随底板一起浇筑,且比底板高出300mm。

基础外侧模均采用多层板及50×

100木方,外侧模板的固定方法是用50×

100木方外撑,Φ12螺栓分上、中、下三道,间距800进行内拉。

电梯井部分内模采用吊模。

6.9砼浇筑

筏板基础砼C30,P6。

本工程底板砼量大,为防止砼因内外温差产生裂缝,采取的各种措施及砼浇筑方法详见基础砼施工方案。

6.10拆模

砼浇筑养护5天后进行模板拆除,地下室外侧模拆除后,应切除螺栓拉杆,切除螺栓后,凿除螺栓部位的小木方,再用防水砂浆进行堵塞,表面抹平。

6.11地下室施工中土方边坡,详见施工方案。

七、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7.1设计依据

7.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7.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

7.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1.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7.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

7.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1.9《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7.1.1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7.1.11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94

7.1.12《砼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2008

7.2结构材料选用

7.2.1本工程所用热轧钢筋强度标准值如下:

HPB235fyk=235N/mm2符号Ф

HRB335fyk=335N/mm2符号

HRB400fyk=400N/mm2符号

7.2.2混凝土结构构件选用的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比值不应大于1.3。

7.2.3预埋钢材选用Q235B级钢材。

7.2.4钢筋与埋件间采用的焊条应根据材料的类型、电焊形式按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中规定选用对应型号的焊条。

7.2.5吊钩和一般采用的预埋件埋脚钢筋采用HPB235钢筋,并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特殊的埋脚钢筋详见有关施工详图。

7.2.6本工程如涉及到钢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关的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说明,详见相应的施工图中的说明。

7.2.7本工程各主体结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材料强度选用见下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备注

地下室部分

基础底板及承台、拉梁

剪力墙、楼梯、顶板、梁板

基础底板混凝土抗渗等级0.6MPa

地下室、与外墙相连的柱混凝土抗渗等级0.6MPa

(地下室混凝土渗UEA-IV抗裂防渗剂或抗裂纤维,掺量由试验决定)

C30

注:

a.基础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C15;

垫层厚度100。

b.当部分构件采用其他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另见详图及说明。

C.除表中这个列外,其余砼强度等级均为C25。

7.2.8建筑非承重隔墙材料的选用:

1)±

0.00以下隔墙200厚MU15粉煤灰砖。

2)±

0.00以上一般外墙、顶层外墙200厚MU10非承重墙淤泥粉煤灰烧结多孔砖。

3)±

0.00以上内墙,顶层内墙,A5.0加气砼块。

4)女儿墙200厚MU10砼空心砖。

7.3结构设计及构造要求:

7.3.1纵向受拉钢筋锚固应根据本工程结构构件选用的钢筋种类、设计抗震等级,按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图集号:

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P34页有关内容选用。

7.3.2受力钢筋连接接头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钢筋的接头应根据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和部位重要性采用、焊接接头和绑扎搭接接头。

焊接接头的类型以及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并避免采用手工焊接。

7.3.3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范围为1.3倍搭接长度。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2)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墙类不宜大于25%;

柱类不宜大于50%。

3)当工程施工确有必要增大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

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板、柱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搭接长度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为1.2倍锚固长度;

50%时1.4倍锚固长度;

100%时1.6倍锚固长度。

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4)梁、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时,绑扎搭接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其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较小受拉钢筋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mm,搭接长度端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根箍筋。

7.3.4受力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

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

7.3.5在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以强度较高的钢筋替换设计的构件纵向钢筋时必须征得设计认可。

7.3.6本工程下列部位钢筋连接要求如下:

1)柱钢筋连接14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14以下采用绑扎搭接。

2)接头位置应避开梁、柱节点端部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必须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3)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水平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21aE,且50%错位搭接。

两错位搭接长度钢筋应错位净距500mm以上。

其构造详见03G101-1中相关要求。

4)其他部位混凝土抗震墙竖向和水平钢筋可同一断面连接,连接长度为1.21aE。

7.3.7根据构件使用环境确定混凝土结构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mm)要求如下:

环境类别

构件名称

保护层厚度

图例

地下室底板

地下室承台底

100

地下室外墙外侧

地下室外墙内侧

25

30

楼板

7.3.8基础部分设计和构造按下列要求进行:

1)地基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坚持分层开挖且保持基底土干燥以及桩基完整性,严防扰动原状土。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按要求进行验收方可施工垫层。

意外情况须经有关各方技术处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2)基础维护施工、基础开挖、地下部分结构施工、基础土回填等施工程序贯彻实施中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

必须保证周围环境和施工建筑物本身构件的安全。

未经设计单位许可不得采用本工程结构构件作为维护构件。

3)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应一次浇捣完成,施工单位应做好混凝土浇捣和养护,避免不必要的结构温差收缩裂缝。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外加剂、控制水泥用量,并做好混凝土养护。

7.4主体结构施工:

7.4.1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