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38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docx

全国高考语言运用题汇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其它语言表达题汇编

 

(湖北卷)21.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

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

要求:

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4分)

【答案】示例:

集中国文化于一身,读世界最经典之儒学,学儒学大师之言行。

 

(山东卷)16.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4分)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等网络平台上,编制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试题答案】示例: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所给语段共三句。

第一句写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第二句写参与活动的人很多,参与形式多样;第三句写该项活动很有价值。

概括语段内容时就需要把这三句话的主要意思分别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山东卷)18.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7字,语言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试题答案】示例:

春节:

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

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川卷)20、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6分)

“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答案】示例一:

《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顿”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

诸侯割据,群雄争鹿,三国鼎立。

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分析】续写题在去年考查的内容为,让考生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主要是从人物角度考查,而今年的考题不光注重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这就要求考生对名著有很深的认知度,并且具备相应的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感悟的阅历,通过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天津卷)21.《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自选角度,限80?

100字.(7分)

【解祈】

试题分析:

参考:

“常回家看看”入法需要刚性

楕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

许多“空巢老人”在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然而,他们仍然无法依靠法律来帮助自己实现意愿,因为“常回家看看”虽然入法,却没有规定谁来监督执行“常回家看看”,也没有赋予有关组织强制的权力,更没有规定不“常回家看看”的结果。

对于“常回家:

看看”的法律条文,总体上要靠子女自觉来执行,而且,这种道德上的义务、亲情上的事情,法律也不宜干涉过深。

但是,为了让这一条文更能发挥作用,不妨增加一些强制规定。

比如,子女长期不“常回家看”而老人提出要求的,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有义务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如造成空巢老人死亡的,法律应当对子女进行相应的惩戒。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钟林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群体的保障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

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从“社会保障”向“社会福利”过渡。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行“居家养老”,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但这些服务多数仍限于生活层面,还不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从业人员缺少培训,服务质量不高。

“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这些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积极措施。

”陈钟林认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

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

 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上面。

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达到对子女的依恋充实孤独老人生活。

充实老人生活,找到代替角色。

老年生活本就枯燥无味,老人要适当的调节生活乐趣,增加生活情趣,平时可以培养新的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群,进而调整生活状态对生活有新的规划展望。

尽孝要趁早,子女应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关愛。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即便孩子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一次,老人也没有怨言。

但是,孩子走得再远,始终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

他们嘴上说不用惦记家里,但心里却盼望孩子能经常回来看看自己,陪自己说说话。

随看年龄的增大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最渴望的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来自儿女的亲情爱护。

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治愈老年人身体上的病痛,但是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空虚。

即使医院有高水平的心理医生,也难以排解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

尽孝应趁早。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对所有人来说,都应该把赡养老人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来完成,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尽量陪伴,外出打工的能回家时尽量回家,实在回不去的也要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人,报告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

只有这样,老人才是幸福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仅是家庭的宝,更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他们。

 

(天津卷)22.阅读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

〈5分)

“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绢。

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

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天津·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

少用纸巾,多用手绢。

活动主题:

把丢掉的手绢检起来

宣传语:

捡起的是童年记忆留下的是绿树蓝天。

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

为了留住它,请你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

【答案】地雷阵游戏:

用绳子在一块空地圈出一定范围,撒满各式玩具(如娃娃、球等)作障碍物。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指挥,另一人蒙住眼睛,听着同伴的指挥通过地雷阵,过程中只要踩到任何东西就要重新开始。

指挥者只能在线外,不能进入地雷阵中,也不能用手扶伙伴。

通过游戏,提高人与人的信任感。

活动主题:

让我带你趟地雷

宣传语:

趟过地雷阵,增强信任感

 

(浙江卷)5.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

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

“小心,小心!

”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

“小心,小心!

徒弟问:

“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卷)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

(4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

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

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

此致

敬礼!

                                                             店主:

XXX

                                                               X年X月X日

(浙江卷)7.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4分)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1.答案:

示例:

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解析:

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语境。

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低处小心。

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意义。

考生可以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答案。

2.答案:

示例:

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

您的衣服已寄出。

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XXXX,邮资由我们承担。

欢迎再次惠顾。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语言简明得体能力。

根据题中所给的语料,考生需要答出四方面内容:

一是说明失误的事情,二是表明歉意,三是围巾要集会的地址,四是表示诚心,欢迎再次惠顾。

3.答案:

示例: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

先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的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再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重庆卷)20.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要求:

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

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就如建房子搭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层沙石砌歪了,上面的楼层都会倾倒;人生的根基从一出生就要扎牢。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仿写要注意句式和修辞。

(内容摘自习近平今年“五四”在北大对青年学生的讲话内容。

(重庆卷)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溫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来,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給人朦胧飘渺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縮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給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1)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

16字以内。

【答案】

(1)示例:

能见度、相对湿度、.颜色、浓度异。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做题时要注意运用求异思维,抓好关键词。

(2)概括雾和雾的相同点,要求:

16字以内。

   【答案】

(2)示例:

都由污染物组成,都造成视程障碍。

 

(北京卷)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完成①②题。

①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

(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

(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

(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②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

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北京卷)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6.①答案:

C

解析:

“做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②答案:

D

解析:

AC没有礼貌。

B“足下”过于书面,饭桌上使用不合适。

7.①答案:

B

解析: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②答案:

A

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种手法。

③答案:

B

解析:

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湖南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

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

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               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

【答案】A.

【解析】“人家”有四个义项:

①住户;②未来的丈夫家;③他人;④家庭。

而《谷口人家》中的“人家”就是“住户”的意思。

教材中有“参差十万人家”的词句。

与A项“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中的“人家”意思相同。

B项是“未来的丈夫家”;C项是“他人”;D项是“家庭”。

试题分析:

本题在语境中考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形式新颖,考法独特。

考的是真语文,大语文。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答案】B.

【解析】语段中画横线处的诗句要上连“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下接“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只有B项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试题分析:

本题在语境中考诗句理解和语言连贯,仍然是一题多考。

语料来自《光明日报》,题目是《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主办张大千艺术展》,原文是:

“执笔《谷口人家》时,画家张大千已经八十二岁了,居于台北居所“摩耶精舍”。

他在画面题上金末元初诗人房皞的诗句:

‘谷口人家十二三,家家窗户得晴岚。

千章云木秀而野,一脉流泉清且甘。

’寥寥几句,寄予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如火如荼。

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停满驻足观看的人。

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雄健有力,遒劲隽秀,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开阔的画意,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和家国的情怀。

 

(江苏卷)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B

【解析】从四个选项上看,此题的交际用语主要考查谦敬之分别。

从B项来看,当为说话人面对其校友而言。

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怎能说是“敝校”呢?

应将“敝校”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

如果向非校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可用“敝校”,以示谦虚。

【评点】此题有一大迷惑点,那就是自己说自己的学校,可以称作“敝校”的,很容易忽略掉其中的前提条件——校友之间。

对交际用语的考查,从2004年至2013年,江苏高考是没有涉及的,此题的出现,真出乎人的意料。

 

(江西卷)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事,语言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解析】场景描写即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注意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区别。

场景描写:

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环境描写:

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静态”的描写。

场景描写常见方法有点面结合、营造氛围、凸显人性格等。

就今年的高考题而言,写作要求中第一条的“集中”比较容易被考生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