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389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CF)(4分)

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落日长烟孤城闭。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E.莫道不消魂,西风帘卷,人比黄花瘦。

F.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参考答案】①猛浪若奔;

     ②苔痕上阶绿;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⑤更著风和雨;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4分)

[说明:

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

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卷的《中华》系列丛书,他这种“①,”(曹操《龟虽寿》)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畏艰难,勇于追求,才能“②,”(李白《行路难》),让青春绽放耀眼的光芒。

【参考答案】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4)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5)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3)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做标记;

(2)通“贴”;

(3)给予

(4)竭尽、用尽;

(5)意动用法,以……为亲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3分)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了却:

完成。

可怜:

可叹。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18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

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

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

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

七擒孟获"

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

七擒诸葛亮"

,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

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

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

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

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

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

当然不是。

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

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

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

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

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

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

否则,就是不应该的。

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

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

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

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

据称"

郭棣帅淮东,倪从焉。

......议论自负,莫敢近之。

一日,持扇题其上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盖意以孔明自许。

......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

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

传者莫不拊掌。

"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

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962年3月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1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B)(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14.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15.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

请解释。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参考答案】两个“诸葛亮”不一样:

①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②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

(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17.有专家认为:

“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

”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

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

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

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

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2题。

(22分)

猫人

(美)罗杰迪安基瑟

  我喜欢钓鱼。

我最喜欢的钓鱼地点是在一个湖边,那个地方在加利福尼亚山区的一个城镇的小加油站附近,距我当初住的地方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每年,冬雪刚刚融化,我便把渔具装上旅行车,出去钓一天鳟鱼。

  有一次,我穿过美丽的人造高山湖泊的小水坝,把车开到一侧,开始卸下鱼竿。

忽然,我听到一声枪响,呼啸着飞过我的头顶。

听到有人开枪射击,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禁猎区,不允许打猎。

另外,在我多年钓鱼的区域内,除了几辆拉木材的卡车路过,还是头一回遇到有人来。

  我蹲在汽车后面,小心地瞭望四周,看是否有人。

又响了两枪。

子弹"

砰砰"

地击中大岩石,我却还是没有看到人。

  随后,四个年轻人从土路上走来。

一个人举起步枪,开了一枪。

一只猫跑过土路,钻进灌木丛。

  "

嗨,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他们走近了,我问他们,"

这里不允许打猎。

只是打一只该死的猫。

大一些的青年说。

另一个小青年慢慢举起枪,朝着那只猫又开了一枪,猫还藏在大石块后面。

别胡扯,伙计们。

为什么没来由地要杀生?

我问。

让你看,那只猫值多少钱?

一个小青年说。

十元怎么样?

我说。

砰!

朝着猫的方向又是一枪,"

一百元怎样?

这个价钱可以接受。

四个年轻人中最大的一个说,他朝着猫的方向又开了一枪。

  几个星期来,我一直在攒钱,好去买一艘旧船和发动机,以便不必在岸上钓鱼了。

我钱包里有一百一十元,口袋里有二十元。

好吧,我给你们一百元买那只猫。

只是请不要杀死它。

我掏出钱包,从秘密夹层拿出一百元,放在棕色旅行车的引擎盖上。

四个年轻人走过来,站在那里盯着钱看。

他们的脸上显出非常严肃的表情。

大一些的小青年俯身拿起钱来,揣进牛仔裤的口袋。

  四个年轻人消失在路的拐弯处,我开始寻找那只猫。

  几分钟后,男孩们乘坐一辆旧的敞篷小货车从我身边驶过,回山上的镇子。

  用了一个多小时,我才给了那只猫足够的信任,抓到了它。

我抚摸它五分钟左右,随后放进我的车里,连带我的渔具,开车回到山上的小店。

  我问店主,他是否知道周围有人丢了一只猫。

他走到我的车旁,看那只猫。

他告诉我,住在隔壁的老人大约一星期前丢了自家的猫。

老人很伤心,因为那是他妻子的猫,她在几个星期前去世,那只猫是她留下的全部纪念。

  小店店主到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电话。

他回来时,给我倒了一杯热咖啡,我们聊了大约十分钟。

我听到身后的门开了,我转过身。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弯腰驼背,看上去至少有一百岁了,慢慢地走到拐角处。

他坐在一张摇椅上,却一言不发。

那是他的猫。

店主告诉我。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

店主从柜台后出来,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

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随后递给他一张纸。

店主扶着老人的手臂,帮他站起来,他们走向外面的旅行车。

  我透过窗户看到老人伸手进去,拿起那只猫,抱在胸前。

随后,两个人走到隔壁的一栋活动住房,走了进去。

  几分钟后,店主回来。

我真该上路了。

我告诉他。

找到那只猫有奖励。

店主说。

我不想要奖励。

我回答。

  店主拿出一张纸,我从他手里接过来。

我打开折叠的纸,看到那是一张私人支票,可以兑换成"

现金"

,上面写着2500元!

  我吃惊地扬起眉毛。

别担心,那张支票无效。

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其后,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

我把支票拿回来,放到衬衣口袋里。

我想,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

他说着,大笑起来。

是呀,我知道。

只有傻瓜才这么想。

我说着,也笑了。

  我走出门,钻进旅行车,开车回家。

男孩和他们的枪让我决定推迟钓鱼旅行,另找时间。

  我到家时,妻子给我一张字条,是一位来访的朋友留下的。

字条上说他认识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船卖给我,可按月付款。

我给那位卖船的人打电话。

说完船的情况,我问他想要多少钱。

两千五百元。

要是我替你筹措资金,就是三千元。

他告诉我。

我对他说,过一个小时后再给他打电话。

  我从口袋里拿出支票,给我存款的银行打电话。

我告诉他们猫的故事,问他们是否有办法查出老人给我的支票是否有效。

我把支票的号码报给他们,等着他们回话。

十分钟后,电话打回来了。

基瑟先生,支票有效。

那头的女士说着,笑了。

有什么好笑的?

我问她。

噢,我给银行打电话,询问这张支票是不是真的,那位先生笑了。

他告诉我,那位给你支票的老人特别富有。

他拥有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经营的大部分木材公司。

  这还不是唯一的惊喜。

那天晚上,我驱车去看待售的船、发动机和拖车。

揭开帆布时,那条船跟新的一样。

这笔买卖很划算,我知道自己想要它。

但是,我看到船的名字,我确定注定要这条船。

  船的后面漆着的字是:

猫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3期,孙宝成译)

18.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地点

情节

高山湖边

山上小店

我的家里

验证支票欲买船

售船地点

惊喜奇遇“猫人”船

【参考答案】①舍钱救猫  ②归还猫意外获支票

19.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6分)

(1)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

从这一细节里,你看到老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关系熟络有默契,但是店主同时又非常敬重老人。

(2)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

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①我仅仅用了100元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了猫。

②店主说“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

③店主受到老人的嘱托,故意这么说。

20.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

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更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