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394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裸露、煎熬、寂寞、咆哮”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背诵诗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诗歌中的“少年儿童”、“荒山”、“小动物”等主要形象,运用提示法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3.通过感情朗读、创设情境、读悟结合等方法,想象诗歌描述的欢快、优美的情境,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4.采用对比阅读、品味词句等途径,领悟对比、拟人、首尾呼应等表达方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欢快、优美的情景,体会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认读生字词、指名读诗歌等方式了解学生识记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并利用领悟读法、示范朗读的方法推进朗读,力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初步读出诗歌的韵味。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围绕诗歌主要形象,通过交流讨论,大体把握诗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体会对比、拟人写法等途径,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4.在读写训练环节,采用领悟文题、设计广告用语的综合实践活动、摘抄词语、链接课外阅读等形式,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丰富语言积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

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两段《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多媒体动画课件。

学生:

完成前置性学习单;搜集有关森林作用的资料并整理好,准备课堂上适时交流。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单元导读,揭示课题

1.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同学们,本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共5篇: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故事两首》。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光无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课、一首轻快优美、满怀激情的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课题设疑,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

多么有诗意的题目!

春光能染绿小草、染绿树梢、染绿田野、染绿山坡……怎么能染绿我们的双脚呢?

相信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会有新的体会。

现在,我们开始读诗歌吧!

(2)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读法)

①读出疑问:

春光怎么能染绿我们的双脚呢?

②读出神奇:

春光居然能染绿我们的双脚!

③读出欢快: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真是太有意思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诗歌

1.检查生字的识与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重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加点的字为生字)。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导书写。

①教师板书示范:

生字“谣、咆、哮、叮、叽、裸、蹦”都是左右结构,左边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三分之一。

“寂”“寞”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注意宝盖头不要写得太宽。

②学生练习临写:

重点临写在预习时写得不端正或写错的生字,每个写两遍。

写完后,小组内展示评价。

2.检查学生诗歌朗读的正确、流利程度,并利用领悟读法、示范朗读等方法推进朗读,力求读出节奏,初步读出诗歌的韵味。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重点指导读正确、流利。

在逐节朗读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裸露、煎熬、寂寞、咆哮”等词语。

(2)引导学生领会读法,指导读出节奏、初步读出韵味。

①启发发现诗歌特点:

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

怎样才能读得更有味道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诗歌,它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异同?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

诗句有长短、押韵)

②点拨读法:

现代诗歌每行的字数不一定相同,句子有长有短,读的时候就要读出长短句的节奏,读出参差错落的音乐美;再者现代诗歌也讲究押韵,押韵的字要读得饱满一些。

③学生练习朗读诗歌。

(练读时要配上轻快、优美的情景音乐)

④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三)整体感知,把握诗意

1.交流初读感知:

这首诗歌描述了少年儿童什么活动?

(植树活动)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谁来介绍一下森林的作用?

3.把握诗歌大意:

森林的作用真大,植树的好处真多!

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了哪些巨变,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学生讨论交流)

4.提示引导:

请同学们用上诗歌里的词句,完成填空并交流。

 

5.总结学法:

诗歌是用形象来描绘的。

少年儿童、荒山、小动物、河水等都是作者描绘的主要的诗歌形象。

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形象,就把握了诗歌的大意。

 

6.初步感知诗歌情境。

(1)读诗想象,自主感悟。

诗歌就是图画。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诗歌给我们呈现了哪些生动的图画,你能给这些图画起个名字吗?

(2)交流感悟,总结概括。

进军图、植树图、青山图(林涛图、动物图、绿水图、果园图)——真是图里有图,画中有画,美不胜收呀!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感悟“进军图”——体会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豪情

1.出示第1节诗。

2.启发想象:

指名读这节诗,思考:

读了第1节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配上欢快、喜悦的情景音乐,激发学生想象)

3.描述表达:

“踏”“一路春风”“一路欢笑”,好一幅朝气蓬勃的“进军图”呀!

看,少年儿童正在向荒山野岭进军!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接着描述——

“春天来了,一群少年儿童……,带着……,提着……,扛着……,迎着……,唱着……,奔向……。

红领巾……,阳光……,他们的脸上……”

(例如:

带着树苗,提着水桶,扛着锨镐,迎着和煦的春风,唱着嘹亮的歌,昂首阔步,奔向荒山野岭。

红领巾飘扬在胸前,阳光洒在身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与自豪!

4.启发理解难点:

少年儿童要实现怎样的理想?

(初步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5.指导感情朗读:

带着自己的联想朗读第1节诗。

6.对比阅读,领悟首尾呼应的写法,深化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①启发领悟写法:

请同学们读第8节诗。

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1、第8小节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有点题的作用)

②加深理解难点:

其中,当你再次读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想到了什么画面?

交流体会后,播放动画课件,把学生引入情境,加深感悟。

(少年儿童植树造林,把一座座“荒山野岭”变成了一座座“青山碧岭”。

我们染绿了祖国的山山岭岭,春光也染绿了我们双脚)

7.背诵积累:

请同学们诵读这两节诗,边诵读边想象画面。

(五)感悟“植树图”——体会少年儿童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1.出示第2节诗:

 

2.启发想象:

指名读这节诗。

思考:

从“叮叮当当”“哗哗流淌”“歌谣”的声响中,你听懂了什么?

(紧张的植树场面、喜悦的劳动心情)

3.描述表达:

能联系生活的经验把“植树图”描述下来吗?

(提示:

同学们干得可带劲了。

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晶莹的汗水……,耳边回响着……)

4.指导诵读:

能把植树的情景读出来吗?

(指名读,师相机评价)

5.升华情感体验:

夸一夸我们的植树同学吧!

(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去赞美少年儿童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热情)

(六)感悟“青山图”——体会植树造林给荒山带来的巨变

少年儿童植树造林,把一座座荒山野岭变成了一座座青山碧岭。

让我们一起踏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山岭,去感受荒山的巨变,领略森林的美丽,小动物的快乐。

1.问题引读:

请同学们读读第3至第7节诗,抓住关键词句,勾画批注,浮想联翩,绘就你心中的“青山图”——你心中的青山图是什么样子的呢?

2.自主学习:

学生轻声读文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感受:

(教师通过赏识评价,引导学生感受荒山植树后的巨大变化,想象青山碧岭的美丽景象)

①感悟山上森林美丽:

可以用哪些词句形容“披上绿袍”“枝繁叶茂”“阵阵林涛”的山岭?

以前的山岭是什么模样?

你能读出山岭在植树前后的不同吗?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写法)

②感悟林中动物快乐:

森林为小动物提供了美丽的家园,哪些词语写出了小动物快活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

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

请读出它们的快乐。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拟人的写法)

③感悟山下河水变清:

在“浑浊咆哮”和“碧波轻抚”的对比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植树造林后的喜悦之情)

有了碧波的灌溉,你心中的金秋果园是什么样?

4.整合深化,悟景悟情:

播放充满生机的美丽的“青山图”动画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使“青山碧岭”的形象完整而丰满。

跟随动画,教师深情赞叹——山上枝繁叶茂,林涛阵阵,像绿色的海洋;林中鸟儿筑巢搭窝,松鼠叽叽直叫,小兔无忧无虑,小猴又蹦又跳,这是它们美丽的家园;山下河水清澈,灌溉着丰收的果园。

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绿色的世界,这是一幅和谐的生活美景!

青山碧岭铭记我们的功劳!

但是,功劳不能停止我们的脚步,我们要走遍青山碧岭,让春风染绿我们双脚!

5.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请你读出荒山的变化,读出森林的美丽,读出动物的快乐,读出丰收的希望!

6.指导背诵:

多么欢快诗句,多么优美和谐的意境!

让我们一起把这几节诗背诵下来吧!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深化感悟,积累拓展

1.领悟文题巧妙:

作者为什么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做题目呢?

(启发学生感悟题目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美感,感悟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的豪情及绿化美化带来的自豪感、喜悦感,感受诗歌语言带来的审美情趣)

2.综合实践活动:

读了这首诗歌,了解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请你为植树活动设计一条公益广告。

(自主设计,然后交流)

3.积累词语:

摘抄课后词语,完成课后第3题。

同时写出几个描写春光的四字成语。

(例如:

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春深似海、花红柳绿、青山碧岭、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等)

(八)链接儿童诗歌,拓展课外阅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篇现代儿童诗歌,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精神风貌。

诗歌节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课下再找一些能体现儿童积极风貌的诗歌,读一读,背一背,相信你一定能受到感染和激励,乘着诗歌的翅膀快乐飞翔

七、板书设计

进军图(一路欢笑)

1春风染绿我们双脚植树图(奏响歌谣)

青山图(染绿双脚)

 

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预习单班级:

姓名:

一、识字学词我能行

1.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不理解的词联系课文、查字典初步理解。

 

2.写正确、写端正。

(先描红课后的生字,再仿写。

注意生字“谣、咆、哮、叮、叽、裸、蹦”都是左右结构,左边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三分之一。

“寂”“寞”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注意宝盖头不要写得太宽)

二、朗读诗歌我最棒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象画面。

想一想诗歌给我们展现了哪些生动的图画,试着给这些图画起个恰当的名字。

2.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三、搜集资料我用心

搜集有关森林作用的资料并整理好,准备课堂上适时交流。

四、预习评价我认真

如果对自己的预习满意就画个,写上几句鼓励自己的话;如果不满意,就写几句期待的话,提醒自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明诗意、悟诗情、得方法,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课教学目标。

诗歌有节奏,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读起来琅琅上口。

诗歌教学宜采用朗读,学生也喜欢朗读。

我通过引导学生领悟读法、示范朗读、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课堂里书声琅琅。

指导朗读目的明确,层次感强。

在初读感知阶段,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特点,自主领悟读法,读出诗歌的节奏,初步读出诗歌的韵味,了解诗歌大意;在精读感悟阶段,读悟结合,相互促进,读出感悟,读出情境,读出形象,领悟表达方式方法。

有情有趣的朗读始终贯穿整个课堂,以致成诵。

2.创设有效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了诗境,感悟了诗情,丰满了诗歌形象。

诗歌就是想象,诗歌就是图画。

教学中我采用语言渲染、音乐渲染、播放动画课件、品味语言等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浮想联翩,还原诗歌描绘的画面,促进学生走进诗境,领悟诗情。

例如,感悟“进军图”,采用语言渲染,这样激发学生:

“踏”“一路春风”“一路欢笑”,好一幅朝气蓬勃的“进军图”呀!

看,少年儿童正在向荒山野岭走来!

请同学们接着想象描述……。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生动描述中,走进了诗歌,诗歌中的少年儿童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又如,感悟“青山图”时,播放动画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使其身临“青山碧岭”中。

随着画面的变化,教师深情地赞叹:

山上枝繁叶茂,林涛阵阵,像绿色的海洋;林中鸟儿筑巢搭窝,松鼠叽叽直叫,小兔无忧无虑,小猴又蹦又跳,这是它们美丽的家园;山下河水清澈,灌溉着丰收的果园。

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绿色的世界,这是一幅和谐的生活美景!

青山碧岭铭记着少年儿童的功劳!

这样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教学片断,景美情浓,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3.分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是教学难点。

在读第1节诗句时,我相机提出问题:

少年儿童要实现怎样的理想?

初步感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在对比阅读第8节时,又这样启发:

当你再次读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想到了什么画面?

以深化理解。

感悟“青山图”时,在播放动画课件后,这样启示学生:

绿化的功劳不能停止我们的脚步,我们要走遍青山碧岭,让春风染绿我们双脚!

在回归整体、积累拓展的第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领悟文题巧妙:

作者为什么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作题目呢?

启发学生感悟题目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美感,感悟少年儿童绿化祖国的豪情及绿化美化带来的自豪感、喜悦感。

教学难点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得到突破。

4.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在品评中感受语言意趣,体会写作方法。

例如,

(1)可以用哪些词句形容“披上绿袍”“枝繁叶茂”“阵阵林涛”的山岭?

以前的山岭是什么模样?

你能读出山岭在植树前后的不同吗?

(以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写法)

(2)森林为小动物提供了美丽的家园,哪些词语写出了小动物快活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

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拟人的手法对表现山岭巨变的作用)(3)在“浑浊咆哮”和“碧波轻抚”的对比中,你知道了什么?

(启发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植树后的喜悦之情)

5.把激发想象悟景悟情与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感悟“植树图”,这样启发学生:

从“叮叮当当”“哗哗流淌”“歌谣”的声响中,你听懂了什么?

能联系生活经验把“植树图”描述下来吗?

(提示:

同学们干得可带劲了。

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晶莹的汗水……,耳边回响着……)能把植树的情景读出来吗?

这样的教学设计把朗读、思维与语言表达训练融为一体,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到扎实培养。

6.教学目标简洁,定位准确,体现了三维目标整合,体现了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要求,凸显学语言、用语言的语文教学本质,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不足之处:

在指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荒山的荒芜冷清方面用力不足。

例如,“寂寞多年的荒山”中的“寂寞”,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荒山的冷清和荒凉,教学时应该抓住这个词,让学生说说荒山的景象。

然而,我只让学生对这个词作简单地解释。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总想让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理解完全同步,不能很好地因势利导、以学定教。

例如,激发学生想象,让他们绘就心中的诗歌图画时,不自觉地想让学生也形成与我自己心中的诗歌图画完全一样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